類似知恥而後勇的句子
㈠ 知恥而後勇有沒有後一句是什麼急用!!!!
聞過而終禮,知恥而後勇
語出《禮記•中庸》
字面意思:知道羞恥就接近勇敢內了,明白己錯就最終到容學習禮儀的時候了---
儒家所說的「知恥近乎勇」的勇是勇於改過。這里把羞恥和勇敢等同起來,意思是要人知道羞恥並勇於改過是一種值得推崇,誇耀的品質。是對知羞改過的人的這種行為的贊賞。
知恥而後勇源於「知恥近乎勇」,語出《中庸》。在儒家那裡,它與「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起,構成對知、仁、勇「三達德」的一種闡發。所以本人這個下聯體現了與上聯一致的哲學思想,對仗工事,立意獨特,請參考.
㈡ 有誰知道知恥而後勇的前面幾句是什麼
前面是: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原文出自於戰國子思的《中庸》。
原文: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白話譯文:
孔子又說:「喜愛學習就接近智慧了,盡力去實行就接近仁愛了,知曉羞恥就接近英勇了。知道這三點,就知道如何修養德行;知道怎樣修養德行,就知道怎樣治理人,知道怎樣治理人,就知道怎樣治理國家了。治理天下國家大凡有九條准則,分別是修養德行、尊重賢人、親愛親族、敬重大臣、體貼眾臣、愛民如子、招集各種工匠、優待邊遠異族、安撫四方的諸侯。
(2)類似知恥而後勇的句子擴展閱讀:
「知恥而後勇」源於「知恥近乎勇」,意為知道羞恥就接近勇敢了,明白己錯就最終到學習禮儀的時候了。儒家把「知恥近乎勇」,「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起,構成對知、仁、勇「三達德」的一種闡發。
相關典故:
春秋時期,吳越交兵,越國兵敗。越王勾踐入吳宮,做了吳王夫差的奴隸。勾踐知恥有勇,獲釋回國後。他卧薪嘗膽,訪貧問苦,任用賢才,發展生產。那種狀況,在中國歷代統治者中絕無僅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國家富足,軍隊精壯,一舉滅掉吳國,勾踐也成為春秋霸主。
㈢ 與「知恥而後勇」相近的句子有哪些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乘風破浪會版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