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句子大全 » 陋室銘詞語解釋

陋室銘詞語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1-16 12:18:19

❶ 陋室銘詞語解釋

1.助詞,的。定語後置標志
2.代詞,他
3.音節助詞,起停頓作用
4.賓語前置標志,代詞,代指前文描述的陋室

❷ 陋室銘的字詞翻譯如: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山不在於它的高低,只要有神仙居住就會有名。
(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水不在於它的深淺,只要有蛟龍就會顯靈。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是一間簡陋的屋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苔痕碧綠長在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眼簾。
(5)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在這里談笑的都是學識淵博的學者,來來往往的沒有學識淺薄的人。
(6)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覽珍貴的佛經。
(7)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管弦樂擾亂著(我的)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體勞累。
(8)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楊子雲的舊宅。
(9)孔子雲:「何陋之有?」
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斷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註解
題目:選自《全唐文》。陋室,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發展成一種文體。
(1) 在:在於,動詞。
(2) 名:名詞作動詞,出名。
(3) 靈:神奇,靈驗,這里作動詞,顯現靈驗。
(4) 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詞,這。是:判斷動詞。陋室:簡陋的屋子。
(5) 惟:只。
(6) 惟吾德馨:只是我(陋室主人)的品德而聲名遠播。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氣散布的遠,古代常用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上台階;草色青蔥,映入簾里。說明來拜訪劉禹錫的人少。草色入簾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態,渲染了恬靜的氣氛。
(8) 鴻儒:大儒,博學的人,學識淵博的學者。鴻:通「洪」,大。儒:有學問的人。
(9) 白丁:原指平民百姓,這里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10)調(tiáo)素琴:調,彈奏,調弄;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11)金經:古代用泥金書寫而成的佛經。
(12)絲竹: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這里指音樂。
(13)之:助詞,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
(14)亂耳:使耳朵擾亂(使動用法)。亂:使……擾亂。
(15)案牘(dú):官府的公文。牘,①古代寫字用的木簡。②文件;書信。
(16)勞形:使身體勞累(使動用法)。勞: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17)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卧龍崗中隱居躬耕。
(18)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雲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郡隆中山中。揚雄,字子雲,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19)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呢?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義。全句意為「有何陋」。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裡,就不簡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著「君子之居」的意思。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譯文:山不在於它的高低,只要有神仙了居住就會出名。水不在於它的深淺,只要有龍就靈異了。這是一間陋的屋子,只是我(陋室主人)的品德而聲名遠播。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在這里談笑的都是學識淵博的學者,來往的沒有學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覽佛經。沒有嘈雜的管弦樂擾亂(我的)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諸葛廬和子雲亭都很簡陋,但是因為主人有名,都受到了人們的敬仰)。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❸ 文言文陋室銘的重點翻譯和字詞意思

譯文
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出名;水不在乎深,有龍(居住)就能顯靈。這雖然是間簡陋的屋子,但好在屋子的主人品德高尚。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與我談笑的都是有學問的人,往來的沒有沒有學問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擾亂身心的華麗的樂聲,沒有使身體勞累的官府公文。(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年代出處及作者
[編輯本段]
唐·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詞人,詩人,哲學家,洛陽人。畢生從政,曾官至監察御史,後貶官為多處刺史,雖其時其宦途不順,然這段時間的經歷,卻為他後來的文字,打下了廣博的基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劉禹錫返回洛陽,宦途始告平穩。晚年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加檢校禮部尚書。有《劉夢得文集》四十卷。本文選自《全唐文》.

禹錫自幼好學,攻讀經典之外,於九流百氏,乃至書法、天文、醫學,亦廣泛涉獵。其文學創作,以詩歌最著,白居易說他「文之神妙,莫先於詩」(《劉白唱和集解》)。在古文運動中,他佔有重要地位,當時李翱、韓愈主盟文壇,引之以為倫輩。劉說自己「長在論」,他的論文條理清晰,論證周密,文采沛然。散文則思路清晰,簡潔曉暢(此節引自於劉禹錫小傳)。

內容及注釋與翻譯
[編輯本段]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1)。水不在深,有龍則靈(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5),往來無白丁(6)。可以調素琴(7),閱金經(8)。無絲竹之亂耳(9),無案牘之勞形(10)。南陽(11)諸葛廬,西蜀子雲(12)亭。孔子雲:何陋之有?(13)
注釋:
((14)何陋之有:之,表賓語提前。全句意為「有何陋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裡,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之」的用法:
無絲竹之亂耳:助詞,起舒緩語氣的作用。
何陋之有: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比喻意義:
「龍」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譯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能降福顯靈。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蘚給階前鋪上綠毯,芳草把簾內映得碧青。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的沒有淺薄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瀏覽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孔子說:(雖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裡面)有什麼簡陋的呢?

作品主題、立意以及主題思想
[編輯本段]
從主題看,《陋室銘》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銘》一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從立意看,《陋室銘》以襯托手法托物言志。並以反向立意的方式,隻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為"德馨",從而自然地達到了抒懷的目的。

本文通過簡要而生動地描述「陋室」內外的情景和分析證明「陋室不陋」的原因,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

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寫陋室的詞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也讓人體會不到一點「陋」意,給人更多的則是鬱郁蔥蔥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滿了勃勃生機。真是陋室不陋。

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
[編輯本段]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於「陋室不陋」
「德馨」統領全篇
從表達方式看,《陋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於一體。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緻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自己高潔隱逸的情懷。

文章藉助陋室說理,以抒情的筆調表明作者高潔的品格,事中見理,景中顯情,誠可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這樣就把作者的閑情逸事,居室美景寫得含蓄生動而意韻悠遠。

總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標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業律已,表現為一種對人生失意與仕途坎坷的超然豁達和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惟其如此,我們與其視其為一篇闡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說這是一首贊頌陋室以顯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詩。

作品賞析
[編輯本段]
根據文章的內容,我們可以將這篇短文分為三部分:

可以說,這篇短文表現的主題就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歌頌,表達了作者甘於淡泊、不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與權貴同流合污的高潔清峻的品格。

寫作特色
[編輯本段]
(1)托物言志的寫法
(2)反向立意的構思

寫作背景
[編輯本段]

劉禹錫的《陋室銘》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名文」,但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劉禹錫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對聯,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衙里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觸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文體介紹
[編輯本段]

銘本是古代刻於金屬器具和碑文上用以敘述生平事跡的一些贊頌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於歌功頌德與昭申鑒戒。後來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體。由於這種文體獨特的歷史淵源,使這種文體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簡約、寓意深刻等特點。 根據古文體的分類, "銘"是應用文。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題意,即對陋室進行歌頌,內接內容,即對陋室內的人的高尚品德進行歌頌。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闡明作者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這一點與《愛蓮說》頗為相似。

❹ 陋室銘字詞解釋

1、陋室:簡陋的屋子。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駢句,句式較為整齊,朗朗上口。

3、在:在於。

4、名:出名,著名,名詞用作動詞。

5、靈:神奇;靈異。

6、鴻儒:大儒,這里指博學的人。鴻:同「洪」,大;儒:舊指讀書人。

7、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8、調(tiáo)素琴:彈奏不加裝飾的琴。調:調弄,這里指彈(琴)。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9、金經:現今學術界仍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是指佛經(《金剛經》),也有人認為是儒家經典。金:珍貴的。

10、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的總稱,這里指奏樂的聲音。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

11、之:語氣助詞,不譯。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文章簡介:

《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駢體銘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贊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層次明晰,先以山水起興,點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著從室外景、室內人、室中事方面著筆,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並引古代俊彥之居,古代聖人之言強化文意,以反問作結,余韻悠長。

(4)陋室銘詞語解釋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陋室銘》作於和州任上(824—826年)。《歷陽典錄》:「陋室,在州治內,唐和州刺史劉禹錫建,有銘,柳公權書碑。」

作者因在任監察御史期間,曾經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革新失敗後,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見作者被貶,故意刁難之。

和州知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

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作者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作者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開篇以山水起興,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麼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麼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

❺ 文言文字詞解釋(僅一詞) 《陋室銘》中「斯是陋室」中「斯、是」是什麼意思,

斯:這
是:表示判斷

❻ 陋室銘一詞多義

陋室銘:

一詞多義:

1、之:

①用於主謂之間,不譯:無絲竹之亂耳;

②倒裝標志,不譯:何陋之有。

2、往來: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來無白丁;

②表示來來往往的人:其中往來種作(《桃花源記》) 。

詞類活用:

1、名:名詞活用為動詞,聞名,著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2、靈:名詞活用為動詞,顯出靈異。

例句: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3、馨:名詞活用為動詞,此指居室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譯為有了芳馨。

4、亂:動詞用作使動詞,使……受到猶亂。

例句:無絲竹之亂耳。

5、勞:動詞用作使動詞,使……感到勞累。

例句:無案牘之勞形。

(6)陋室銘詞語解釋擴展閱讀:

古今異義:

在:古義(在乎,動詞)今義(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詞)

馨:古義(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今義(芳香)

調:古義(彈奏)今義(調動)

絲竹:古義(琴瑟,蕭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今義(管弦樂器)

形:古義(身體)今義(形狀)

詞類活用:

有仙則名,名詞作動詞,變得有名。

有龍則靈,形容詞作動詞,變成靈異的水。

惟吾德馨,名詞作動詞,品德高尚而名聲遠揚。

苔痕上階綠,名詞作動詞,漫上。名詞作動詞,變綠。

草色入簾青,名詞作狀語,使……變綠。

無絲竹之亂耳,形容詞作動詞,使……擾亂。

❼ 陋室銘中的重點詞語的含義和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

陋室銘: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山不在(1)高,有仙則名(2),水不在深,有龍則靈(3)。斯(4)是陋室,惟(5)吾德馨(6)。苔痕上(7)階綠,草色入(8)簾青。談笑有鴻儒(9),往來無白丁(10)。可以調素琴(11),閱金經(12)。無絲竹(13)之(14)亂耳(15),無案牘(16)之勞形(17)。南陽(18)諸葛廬(19),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20)?

註解:
(1) 在:在於,動詞。 (2) 名:名詞作動詞,出名。 (3) 靈:形容詞作動詞,靈異,神奇,也有靈氣的意思。 (4) 斯:指示代詞,這。是:判斷動詞。陋室:簡陋的屋子。 (5) 惟:只。 (6) 惟吾德馨:只有我的品德高尚(使陋室顯得不簡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氣,古代常用 來 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上: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蔓延,長到。 (8) 入:這里是「映入」的意思。 (9) 鴻儒:即大儒,此指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儒:舊指讀書人。 (10)白丁:平民。這里指沒什麼學問的人。 (11)調(tiáo)素琴:調,彈奏;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12)金經:古代用泥金書寫而成的佛經,泛指佛經。 (13)絲竹: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泛指音樂。 (14)之:副詞,插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15)亂耳:使耳朵擾亂(使動用法) (16)案牘(dú):官府的公文。牘,①古代寫字用的木簡。②文件;書信。 (17)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勞,使動用法,使……勞累。 (18)南陽:地名,今河南省南陽市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卧龍崗中隱居躬耕。 (19)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這兩句是說,諸葛廬和子雲亭都很簡陋,因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們的景仰。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出仕前曾隱居南陽郡隆中山中。揚雄,字子雲,西漢時文學家,蜀郡成都人。廬,簡陋的小屋子。 (20)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呢?之,助詞,無實意,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全句意為「有何陋」。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裡,就不簡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著「君子之居」的意思。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21)苔痕上階綠,說明來拜訪劉禹錫的人少。草色入簾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態,渲染了恬靜的氣氛。

愛蓮說: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1)。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2)獨愛蓮之(3)出淤泥(4)而不染(5),濯(6)清漣(7)而不妖(8),中通外直(9),不蔓不枝(10),香遠(11)益(12)清,亭亭凈植(13),可遠觀而不可褻玩(14)焉。 予謂(15)菊,花之隱逸者(16)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17)者也。噫(18)!菊之愛(19),陶後鮮(20)有聞(2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2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23)。

(1)蕃:多。 (2)予:我。 (3)之: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意。 (4)淤泥:河溝或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穢)。 (6)濯:洗滌。 (7)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8)妖:美麗而不莊重。 (9)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 通:貫通;通透。 直:挺立。 (10)不蔓不枝:沒有纏繞的蔓,也沒有旁逸的枝(此為意譯,只直譯為:不生枝蔓,不長枝節)。蔓: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枝:名詞用作動詞,長枝節。 (11)遠:形容詞做動詞,遠播,遠遠的傳送出去。 (12)益:更,更加。 (13)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亭亭:聳立的樣子。植:豎立。 (14)褻玩:輕漫地玩弄。 褻:親近而不莊重。 (15)謂:認為。 (16)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者:........的人。 隱逸:隱居。 (17)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8)噫:嘆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唉」。 (19)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 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志」,但似乎最近重慶市教委認定為前一種解釋) (20)鮮:少。 (21)聞:聽說。 (22)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23)宜乎眾矣:當然人很多了。宜乎: 應該。宜:應當。 眾:眾多。
望被採納,謝謝

❽ 陋室銘詞語解釋

無絲竹之亂耳 之: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有表舒緩語氣的作用內)
今或聞無罪,二容世殺之 之:代詞他 ,此處是代指公子扶蘇
言之,貌若甚戚者 之:代詞,在這里可以翻譯成"這些話、這段話」
何陋之有 之在疑問句賓語前置句中,表賓語前置的標志。(也有表示強烈反問的語氣)

❾ 陋室銘的所有詞語解釋

原文:

陋室銘 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③,往來無白丁④。可以調素琴⑤,閱金經⑥。無絲竹之亂耳⑦,無案牘⑨之勞形。南陽⑩諸葛廬,西蜀子雲〔11〕亭。孔子雲:「何陋之有?」〔12〕

注釋:

①斯、是:均為指示代詞斯,這。陋室:陳設簡單而狹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詞「以」,起強調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潔。馨,能散布到遠方的香氣。

③鴻儒:這里泛指博學之士。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這里借指沒有什麼學問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繪裝飾的琴。

⑥金經:即《金剛經》(《金剛般若經》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略稱),唐代《金剛經》流傳甚廣。

⑦絲竹:弦樂、管樂,這里指的是奏樂的聲音。此處泛指樂器。亂耳,使聽力紊亂。

⑨案牘:官府人員日常處理的文件。

⑩南陽:地名,今湖北省襄陽縣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廬中隱居躬耕。

〔11〕子雲:漢代的揚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稱「揚子宅」,據傳他在揚子宅中寫成《太玄經》,故又稱「草玄堂」。文中子雲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紀念他的子雲山、子雲城。

〔12〕何陋之有:之,表賓語提前。全句意為「有何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說:「那地方非常簡陋,怎麼好住?」孔子說:「有君子去住,就不簡陋了。」

〔13〕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
譯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居住就靈異了。這雖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❿ 《陋室銘》《愛蓮說》所有字詞解釋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愛,陶後鮮(xiǎn)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水陸草木之花【1】,可愛者甚蕃【2】。晉陶淵明獨愛菊【3】。自李唐來【4】,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5】而不染【6】,濯清漣而不妖【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8】,香遠益清【9】,亭亭【10】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11】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12】也;牡丹【13】,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14】者也。噫【15】!菊之愛【16】,陶後鮮有聞【17】。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18】眾矣。
注釋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詩人。他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4】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
【5】淤泥,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6】染:沾染。
【7】濯(zhuó)清漣而不妖: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並不顯得妖媚。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8】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
【9】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益,更,更加。
【10】亭亭:聳立的樣子。亭亭凈植,筆直的潔凈的立在那裡。
【11】褻(xiè)玩:近前把玩。褻,褻瀆不尊重.
【12】隱逸者:隱居的人。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者:~~的花。
【13】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4】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富有真氣的人。
【15】噫(yī):嘆詞,相當於「唉」。
【16】菊之愛:對於菊花的愛好。
【17】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鮮,少。
【18】宜乎:宜,應當,這里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編輯本段譯文
水中、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受人喜愛者特別的繁多。晉朝的陶淵明惟獨喜愛菊花。自從唐代以來,世上的人們都很喜愛牡丹。我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成長出來,卻不受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並不顯得妖艷。蓮花的葉柄中間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就越顯得幽香;筆直地挺立在那裡,只可以在遠處看,而不可以在近處玩弄。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人;蓮花,是花中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後就很少有聽聞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編輯本段賞析
「說」,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蓮花,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一個「潔」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里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裡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謹嚴。 在文章結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美簡練,的確是如蓮之美——「不枝不蔓」,沒有多餘的無用之語
其重點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全文的中心題意。
古人寫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懷,同樣的一句話,都有二層意思,一層喻物,一層抒懷。同樣,「出淤泥而染,濯清蓮而不妖」也有第二層抒懷意思。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獨蓮而能為,彌足可貴也。這也是作者的感嘆吧,因為在大環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的,除了逃避與遠離。或者如他那樣兢兢業業的守著自己的一份志節。
周敦頤的《愛蓮說》從「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篇深沉大氣,既點明了《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了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罷了。這為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如此開篇,出筆皆成不凡,吸人眼球也。接下去周敦頤並沒在甚蕃里糾纏,只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接下句「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像是重復,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下句周敦頤就直接進入了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觀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像傾訴心衷也。此運筆之老到,實讓人嘆為觀止。可說通篇讀者都無一絲喘息之機。語言超凡脫俗,而回味卻是雋永綿長,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頤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讓人讀來也別有一番滋味。「予謂菊,花之隱者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節「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可謂渾然一體,不著絲毫痕跡。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而無一言直接指責。
周敦頤通過這樣的對比,將自己比喻為君子。君子難為,猶勝於避世也。從這一點來看,周敦頤有些孤芳自賞的意思。不過周敦頤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發出了深沉的感嘆「菊之愛,陶之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的,滾滾紅塵,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晉有陶淵明,可現在卻聽都沒聽到還有人會這樣做的。或是像我一樣的,在塵世中能相守一份純凈的,有著我這樣追求君子風范的,又有幾人?大多數的人,皆在紅塵世事中從眾罷了。從這里可以看出,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凈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也。
此文高風亮節,清雅脫俗,精短,鋃鋃上口,實為古文中難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雙解,內容厚實而意境深遠。加上其文近似白話,易讀易解,所以成了流傳後世膾炙人口的傳世佳品。在賞析此文的時候,如果能感動於文中的志節,這也就是讀此文的最佳所得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