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詞語
1. 形容會教育孩子的詞語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內民同心同德,積容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身教重於言教】:以身作則比口頭上的教育更為重要。
【懿言嘉行】:懿:美好;嘉:善、美。有教育意義的好言語和好行為。
【弦歌之音】:彈琴和唱歌吟詩的聲音。古時學校重視音樂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學活動。
【孟母三遷】: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循循誘人】:猶循循善誘。指善於有步驟地引導、教育人。
2. 「形容教育孩子」的詞語有哪些
循循誘人【xú xún yòu rén 】
【釋義】: 猶循循善誘。指善於有步驟地引導、教育人。
2.蒙以養正【méng yǐ yǎng zhèng】
【釋義】: 指從童年開始,就要施以正確的教育。
【出處】: 《易·蒙》:「蒙以養正,聖功也。」
3.不教之教【 bùjiàozhījiào 】
【釋義】: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進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進行的薰陶。
【出處】: 《呂氏春秋·君守》:「不教之教,無言之詔。」
【例子】: 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雖身居高位,卻保持著樸素的傳統,這對我們是~。
4.言傳身教【yán chuán shēn jiào】
【釋義】言傳:用言語講解、傳授;身教:以行動示範。既用言語來教導,又用行動來示範。指行動起模範作用。
【出處】《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5.現身說法【xiàn shēn shuō fǎ】
【釋義】佛教用語。指佛力廣大,能現出種種人相,向人說法。現指以親身經歷和體驗為例來說明某種道理。
【出處】《愣嚴經》卷六:「我與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一:「亦於十方界中現身說法。」
3. 形容教育孩子的詞語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身教重於言教】:以身作則比口頭上的教育更為重要。
【懿言嘉行】:懿:美好;嘉:善、美。有教育意義的好言語和好行為。
【弦歌之音】:彈琴和唱歌吟詩的聲音。古時學校重視音樂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學活動。
【孟母三遷】: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循循誘人】:猶循循善誘。指善於有步驟地引導、教育人。
【有風有化】:指有教育意義。
【蒙以養正】:指從童年開始,就要施以正確的教育。
【三遷之教】:比喻選擇居住合適的環境以利於教育子女。
【反面教員】:反面:壞的,消極的一面。指與人民為敵的人的言行,可以從反面教育人民。
【不打不成器】: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沒出息。
【以法為教】: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條文充當教育的內容。
【嘉言懿行】:嘉、懿:善、美。有教育意義的好言語和好行為。
【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經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學習就不能有成就。
【屢教不改】: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刑期無刑】:刑罰在於教育人恪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開的目的。
【春風化雨】:化:化生和養育。指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令之以文,齊之以武】:令:命名,引申為施教;齊:使整齊。指用政治道義教育部隊,用軍紀軍法來統一步伐。
【易子而教】:易:交換。交換孩子進行教育。
【有教無類】:類:類別。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不言之化】:化:教化。不通過語言進行教育而收到的感化作用。
【化及冥頑】:冥頑:愚昧。教化普及到愚昧無知的人,使他們受到教育。形容教化普及,世風良好。
【畫荻教子】:荻:蘆葦。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贊母親教子有方。
【不可教訓】:教訓:教育,教誨。對某人無法進行教育。
【累教不改】:經過多次教育仍然不改正。
【斷杼擇鄰】:孟母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廢學業,用被割斷的紗不成布來做比喻;孟母三遷居處,選擇良好的環境,來影響孟子的成長。
【樂育人材】:育:培育。喜歡培育人材。用以贊頌學校或教育工作者。
【有傷風化】:傷:妨礙、敗壞;風化:風俗教化。敗壞、損害社會的風俗和教化。指對社會風俗、教育有不好影響的言行。
【相夫教子】:相:輔佐,扶助。輔佐丈夫,教育孩子。
【弦歌之聲】:彈琴和唱歌吟詩的聲音。古時學校重視音樂教育,也泛指教育或教學活動。
【不言之教】:教:教育。不以語言為主而進行的教育。指以身作則起到的教育作用。
【夏雨雨人】:雨:前一個「雨」,名詞,雨水;後一個「雨」,動詞,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時給人幫助和教育。
【科班出身】:比喻具有受過正規教育或訓練的資格。
【東風化雨】:指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教導有方】:教育引導很有辦法。
【脫骨換胎】:道教語,指修道者得道以後,就脫凡胎為聖胎,換凡骨為仙骨。現比喻通過教育,思想得到徹底改造。
【神道設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後指關於鬼神禍福之說。利用鬼神迷信作為教育手段。
【不教而誅】:教:教育;誅: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漸仁摩義】:漸:浸潤;摩:磨礪。用仁義感化教育百姓。
【教無常師】: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師。
【諷一勸百】:諷:用委婉含蓄的言語批評、指責;勸:勸告,勸戒。委婉含蓄地批評、指責一個,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曾子殺彘】:彘:豬。曾子殺豬。比喻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則。
【春風中坐】:像置身於春風中一樣。比喻良師的教誨。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指對一個人施加教育應該及時及早。
【脫胎換骨】:原為道教用語。指修道者得道以後,就轉凡胎為聖胎,換凡骨為仙骨。現比喻通過教育,思想得到徹底改造。
【磨昏抉聵】:抉:撬開;聵:糊塗。啟發教育愚昧糊塗的人。
【不知其子視其父】:不了解這個人但從他父親的為人就可以知道。表示教育、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很大。
【換骨脫胎】:原為道教用語。指修道者得道以後,就轉凡胎為聖胎,換凡骨為仙骨。現比喻通過教育,思想得到徹底改造。
【因材施教】: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沂水春風】:沂水:河水名,在山東省曲阜縣境內,孔子出生地。春風:春天和暖的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來自沂水的春風。比喻深受孔學的教育與熏陶。
【徙宅之賢】:相傳孟軻的母親為了教育好他,三次遷居,改變環境。形容母教賢明。
【化民成俗】:化:教育,感化;俗:風俗習慣。教育感化民眾,使之形成良好文明的風俗習慣。
【玉琢成器】:琢:雕。玉石只有經過雕琢,才能成器物。比喻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有成就。
【灑掃應對】:灑水掃地,酬答賓客。封建時代儒家教育、學習的基本內容之一。
【生聚教訓】: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嘉言善行】:嘉:善、美。有教育意義的好言語和好行為。
【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進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進行的薰陶。
【市井之徒】:徒:人(含貶義)。舊指做買賣的人或街道上沒有受過教育的人。
【時雨春風】:及時的雨,春天的風。泛指能使萬物生長的雨和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來稱頌師長的教誨。
【嘉言善狀】:有教育意義的好言語和好行為。同「嘉言善行」.
【不教而殺】: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誤就加以懲罰。
【比屋可封】:意思是在唐、虞時代,賢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後比喻社會安定,民俗淳樸。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4. 形容教育孩子難的詞語
形容教育孩子難的詞語
1懸梁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
2聞雞起舞 聽見雞鳴就起身,比喻人發奮學習,勵精圖治。
3卷土重來 卷土:人馬奔跑時捲起的塵土。形容失敗後組織力量,重圖恢復。
4晨鍾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鍾,暮擊鼓以報時,用以使人驚悟的言論。
5力爭上游 努力爭取上進 求學做人都要力爭上游,不要自滿於現狀。
6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決,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頭的決心。
7投筆從戎 一個人拋棄文職而加入衛國的行列。
8前車之鑒 比喻前人的失敗,可以作為後人的借鏡。
9金石為開 至誠可感動任何事物。
5. 教育孩子的詞語
父嚴子孝 父親嚴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順孝敬父親。
出處:唐·呂溫《廣陵陳先內生墓表》:「始見一鄉容之人,父嚴子孝,長惠幼敬,見乎詞氣,發乎顏色。」
畫荻教子 荻:蘆葦。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贊母親教子有方。
出處:《宋史·歐陽修傳》:「家貧,致以荻畫地學書。」
孟母三遷 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出處: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三遷之教 比喻選擇居住合適的環境以利於教育子女。
出處:漢·劉向《列女傳》載:孟母帶著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喪;後遷居集市,又跟著學商人自吹自誇;孟母遷居學堂附近,孟子從此學習禮節,要求上學。
玉不琢,不成器 琢:雕。玉石不經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學習就不能有成就。
出處:《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6. 形容家長教育孩子的成語或形容詞有哪些
一、屢教不改
【全拼】: lǚ jiàn bù gǎi
【釋義】: 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例子】: 犯錯誤的人,出岔子極少數堅持錯誤、~的以外,大多數是可以改正的。(毛澤東《論十大關系》)
二、畫荻教子
【全拼】: huà dí jiào zǐ
【釋義】: 荻:蘆葦。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贊母親教子有方。
【出處】: 《宋史·歐陽修傳》:「家貧,致以荻畫地學書。」
7. 形容老師會教育孩子的詞語有哪些
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 ]
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 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
出處: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別類分門;因材施教。」
循序漸進[ xún xù jiàn jìn ]
指學習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驟逐漸深入或提高。
出處:《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朱熹註:「……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
對症下葯[ ì zhèng xià yào ]
針對病症用葯。比喻針對事物的問題所在,採取有效的措施。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第四十二卷:「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症下葯。」
教導有方[ jiào dǎo yǒu fāng ]
教育引導很有辦法。
出處: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九回:「凡此種種,雖然是他叔祖教導有方,也是他福至心靈,官星透露,才得一變而為聞一知十的聰明人。」
循循善誘[ xún xún shàn yòu ]
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於;誘:引導。指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出處:《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諄諄告誡[ zhūn zhūn gào jiè ]
諄諄:教誨不倦的樣子;告誡:規勸。懇切耐心地勸告。
出處:宋·費袞《梁溪漫志》:「命諸子子婦皆坐;置酒;諄諄告誡;家人見公無疾而遽若是;愕眙不知所答。」
誨人不倦[ huì rén bù juàn ]
誨:教導。 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處:《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諄諄教導[ zhūn zhūn jiào dǎo ]
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懇切、耐心地教導。
懿言嘉行[ yì yán jiā xíng ]
有教育意義的好言語和好行為。
出處:《尚書·大禹謨》:「若允茲,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賢寧。」
蒙以養正[ méng yǐ yǎng zhèng ]
指從童年開始,就要施以正確的教育。
出處:《易·蒙》:「蒙以養正,聖功也。」
以法為教[ yǐ fǎ wéi jiào ]
以:用;教:教育。引用法律條文充當教育的內容。
出處:《詩經·大雅·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出處:《韓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
8. 形容父母教育孩子的成語
深入淺出、教導有方、循循善誘、諄諄教導、誨人不倦
一、深入淺出 [ shēn rù qiǎn chū ]
【解釋】:指講話或文章的內容深刻,語言文字卻淺顯易懂。
【出自】:明·朱之喻《朱舜水集》:「鴻論深入顯出;切中事機;據理辯駁;雖有利口;無所復置其喙。」
【翻譯】:鴻論深入顯出來;切合時機;根據理辯駁;雖然有利於口;沒有再放在它的嘴。
二、教導有方 [ jiào dǎo yǒu fāng ]
【解釋】:教育引導很有辦法。
【出自】: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九回:「凡此種種,雖然是他叔祖教導有方,也是他福至心靈,官星透露,才得一變而為聞一知十的聰明人。」
【翻譯】:凡此種種,雖然這是他叔祖父教育引導很有辦法,原因是他福到心靈,官星透露,才變成聽一知道十的聰明人。
三、循循善誘 [ xún xún shàn yòu ]
【解釋】:循循:有次序的樣子;善:善於;誘:引導。指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翻譯】:夫子循著次序一步步誘道我。
四、諄諄教導 [ zhūn zhūn jiào dǎo ]
【解釋】:諄諄:懇切、耐心的樣子。懇切、耐心地教導。
【出自】:毛岸青《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父親,您生前諄諄教導 我們,不要那種脫離人民的虛無主義、個人主義。
五、誨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釋】: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翻譯】: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有什麼在我哦?
9. 家長教育孩子的成語
您好
家長教育孩子的成語可以用以下這些:
聞雞起舞:指聽見雞鳴就專起身,比喻人發奮屬學習,勵精圖治
勤能補拙 :指勤勉努力能彌補天資上的不足
大器晚成 :指有本事的人,要經過磨練,到晚年才成功。用以形容才器大者立業遲
懸梁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
金石為開 :指至誠可感動任何事物
滴水穿石 :小水滴也能穿透岩石,比喻只要努力去做,終有成功的一天
希望能幫到您
10. 家長教育孩子的成語或形容詞
春風抄化雨】化:化生和養育。指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東風化雨】指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斷杼擇鄰】孟母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廢學業,用被割斷的紗不成布來做比喻;孟母三遷居處,選擇良好的環境,來影響孟...
反面教員】反面:壞的,消極的一面。指與人民為敵的人的言行,可以從反面教育人民。
諷一勸百】諷:用委婉含蓄的言語批評、指責;勸:勸告,勸戒。委婉含蓄地批評、指責一個,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畫荻教子】荻:蘆葦。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贊母親教子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