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句子大全 » 信任的文言文句子

信任的文言文句子

發布時間: 2021-01-01 21:16:55

A. 經典的文言文句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斗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劉備語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B. 關於信任的 成語 中國古代名言詩句

成語:

1、不言而信:出自《莊子·田子方》舊指君子不用說什麼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2、取信於民:出自《漢書·楚元王傳》取得人民的信任。

3、小信未孚:出自《左傳·庄公十年》孚:為人所信服。小信用未能信任。

4、欺上瞞下:出自《奏免科率狀》對上欺騙,博取信任;對下隱瞞,掩蓋真相。

5、一諾千金:出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古代名言:

1、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丘《論語 ·顏淵》

譯文: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麼這個國家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孟子·離婁上》

譯文:誠信是自然的規律,追求誠信是做人的規律。

3、言無常信,行無常貞,唯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不苟》

譯文:說話沒有定準,行為失去原則,只要利益在哪裡,他就往哪裡靠,這樣的人,就說的是小人了。

4、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荀子《荀子·不苟》

譯文: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沒有什麼比誠心誠意更重要的了。

5、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

譯文:一個人如果不講忠誠,信義,那麼他將無法在世界上立足。

詩句:

1、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君子行》

譯文:指經過瓜田,不可彎腰提鞋;經過李樹下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

2、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孔子《論語》

譯文: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3、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李白《唐詩紀事·卷十八》。

譯文:大海可以乾枯,山嶽可以倒塌,許下的諾言始 終不可改變。

4、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白居易《天可度》

譯文:但是看上去是一副赤血忠心的樣子,誰能想得到其實全都是騙人的假話。

5、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屈原《九章·抽思》

譯文:(自身的)美德無法向他人索取,(遠播的)美名不可能是虛假造作。

C. 好的文言文句子

1.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2.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漢書)

3.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4.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5.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6.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7.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

8.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9.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0.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1.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12.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 莫等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4.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曹操)

15.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1.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2.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3.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4.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5.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6.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7.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

8.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盂郊)

9.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禮記》)

10.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11.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水滸傳》)

1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13.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4.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彭端叔)

15.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D. 文言文句子大全

古文名言警句
1、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
2、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純仁列傳》
3、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論語·子張》
4、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
5、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6、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7、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8、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
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10、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12、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1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
14、夫婦和而後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15、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16、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庄公二十四年》
17、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
1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20、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21、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22、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
23、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
24、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25、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26、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27、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
28、臨難毋苟免。——《禮記·曲禮上》
29、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30、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3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32、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33、君子強學而力行。——楊雄《法言·修身》
34、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荀子·非相》
3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
36、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37、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3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39、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40、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42、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魏策》
43、實事求是。——《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4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45、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
46、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4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48、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49、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管子·牧民》
50、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吳兢《貞觀政要·刑法》
51、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52、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53、謹於言而慎於行。——《禮記·緇衣》
5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
55、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56、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57、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
58、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59、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60、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61、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
62、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63、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64、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於謙《無題》
65、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6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67、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6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70、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
71、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72、義之所在,不傾於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73、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鄭燮《竹石》
74、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75、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76、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77、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78、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7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山木》
80、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潛書·講學》
81、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82、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83、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84、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八首》
8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8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7、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
88、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於義》
8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蜀書·先住傳》
90、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9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92、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93、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94、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95、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老殘游記》
9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97、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
98、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99、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
100、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101、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10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3、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104、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
105、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10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寫懷》
10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108、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109、差若毫釐,謬以千里。——《禮記·經解》
110、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111、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112、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113、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賈誼《新書·審微》
114、貧賤之交不可忘。——《後漢書·宋弘列傳》
115、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系辭上》
116、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17、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118、輕諾必寡信。——《老子》
119、有功則賞,有罪則刑。——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札子狀》
120、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121、百聞不如一見。——《漢書·趙沖國傳》
122、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123、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12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125、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擔心)——《宋史·王安石列傳》
12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127、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12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29、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130、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131、前車覆,後車誡。——《漢書·賈誼傳》
13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33、學至乎沒而後止。——《荀子·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算中止。
134、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135、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136、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137、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138、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139、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140、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141、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4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143、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144、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145、見利思義。——《論語·憲問》(www.lz13.cn)
146、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147、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14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149、初生之犢不懼虎。——羅貫中《三國演義》
15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151、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152、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進學解》:
15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15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155、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15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57、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5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15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用眾》
160、名必有實,事必有功。——荀悅《申鑒·俗嫌》
161、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16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孟子·離婁下》
163、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164、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165、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166、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16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列傳》
168、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169、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
17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71、父慈而教。——《左傳·》
17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17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網
174、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175、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176、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論語集注>》
177、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系辭上》
178、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179、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180、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孟子集注>》
18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182、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183、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184、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
18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186、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187、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188、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189、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190、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包拯《論星變》
19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192、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荀子·榮辱》
19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9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19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196、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
19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98、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199、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200、寬則得眾。——《論語·陽貨》
201、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20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20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204、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205、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206、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207、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208、知而好問者聖,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
20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2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211、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下》
2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1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21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15、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中正》。
216、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217、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2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E. 激勵文言文句子有哪些

1、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管子
2、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荀子
3、桔生淮南則為桔,生於淮北則為枳。--晏子
4、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6、流言止於智者。--荀子
7、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老子
8、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9、千里之提,潰於蟻穴。--韓非子
10、置之死地而後生,--孫子
11、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
12、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老子
13、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孫子
14、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15、遠水不救近火。--韓非子
16、掛羊頭賣狗肉。--晏子
1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
18、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19、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20、輕則寡謀,驕則無禮。--國語
21、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22、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左傳
2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24、士為知已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戰國策
25、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
26、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呂氏春秋
27、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28、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29、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30、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左傳
31、貪天之功,據為己有。--左傳
32、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33、香餌之下,必有死魚。
34、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左傳
35、行千里者半九十。
3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37、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荀子
38、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39、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40、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41、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42、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43、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44、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45、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4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47、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4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49、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5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5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52、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53、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54、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55、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56、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57、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58、差以毫釐,謬以千里。(《漢書》)
59、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60、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6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62、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6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64、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65、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66、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67、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68、春宵一刻值千金。(蘇軾)

F. 贊美文言文的句子

意圖在心,落筆有聲頃刻而就,文不加點七夕依舊弦月,已千年,仍記牽機斷腸詞中帝.【字字血內,句句淚容,縱關情,卻是歲月難拒水長流】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筆落驚風...

G. 形容相信你的人無論你說什麼都會相信你的古文有有句子

不需要對不相信你的人解釋所有 [文言文]: 1、無庸辯於不信君之人 2、何需言於不信者?

H. 鼓勵的文言文句子

鼓勵人心的古文句子
1.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羅大經《鶴林玉露》

2.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格言聯璧•處事》

3. 天下之事常成於困約,而敗於奢靡。——陸游

4.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子•儒效》

5.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訓俗遺規》

6. 堅志而勇為,謂之剛。剛,生人之德也。——《練兵實紀•剛復害》

7.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8.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9. 丈夫不報國,終為貧賤人。——陳恭尹《射虎射石頭》

10.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11. 。——林則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12.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漁夫》

13.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備

14.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魏徵

15.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諸葛亮

16. 命為志存。——朱熹

17.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18.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19.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20. 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I. 有名詞真誠的文言文句子

文言文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是指某些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版法功能.而這種語法權功能與現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判斷之時要參照現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具體而言,它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 等一.名詞作狀語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常用做狀語,在句中起修飾作用二.名詞用作動詞現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常出現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三.名詞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後,表示使賓語怎麼樣的意思. 四.名詞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後,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麼. 五.動詞用作名詞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六.動詞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出者是後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 七.動詞為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是主語表示的人為了(因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麼樣. 八、動詞活用作狀語動詞在謂語前,修飾或者限制謂語.【來自網路】

J. 古文中含信的句子,並說明出處。


xìn (1) ㄒㄧㄣˋ (2) 誠實,不欺騙:~用。~守。~物。~貨。~誓旦旦。 (3) 不懷疑,認為可靠:~任。~托。~心。~念。 (4) 崇奉:~仰。~徒。 (5) 消息:~息。杳無音~。 (6) 函件:~件。~箋。~鴿。~訪。 (7) 隨便,放任:~手(隨手)。~步(隨意走動,散步)。~筆。~意。 (8) 同「芯2」。 (9) 姓。 (10) 鄭碼:NSVV,U:4FE1,GBK:D0C5 (11) 筆畫數:9,部首:亻,筆順編號:324111251

shēn (1) ㄕㄣˉ (2) 古同「伸」,舒展開。 (3) 古同「伸」,表白。 (4) 鄭碼:NSVV,U:4FE1,GBK:D0C5 (5) 筆畫數:9,部首:亻,筆順編號:324111251

xìn 〔形〕 (1) (會意。從人,從言。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本義:真心誠意) (2) 同本義 信,誠也。——《說文》有諸已之謂信。——《孟子》 信,言合於意也。——《墨子經》 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謂之信。——《國語·晉語》期果言當謂之信。——《賈子道術》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禮記·經解》 信誓旦旦。——《詩·衛風·氓》反賊無信!吾不幸誤中汝奸計也!——《三國演義》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傳·庄公十年》 信而見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則是無信。——《世說新語·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諾言);信人(講守信用的人) (4) 真實,不虛偽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謂為信然。——《三國志·諸葛亮傳》 其事信。——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5) 又如:信官(誠實不欺的官員);信賞(懸賞);信賞錢(懸賞金);信人(誠實的人)

xìn 〔動〕 (1) 相信;信任不我信兮。——《詩·邶風·擊鼓》 且單於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記·蘇武傳》 不自信。——《戰國策·齊策》 親之信之。——諸葛亮《出師表》猶信。——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笑而不信。——宋·蘇軾《石鍾山記》 (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過;信愛(信任喜愛);信納(相信採納);信不信由你;聽其言而信其行 (3) 守信用 [keep one』s word;keep one』s credit] 已諾不信則兵弱。——《荀子·富國》 小信未孚。——《左傳·庄公十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賈誼《過秦論》 信義著於四海。——晉·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信義安所見。——《漢書·李廣蘇建傳》虜帥失信。——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4) 住宿兩夜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詩·周頌·有客》子庚門於純門,信於城下而還。——《左傳·襄公十八年》 (5) 證實;應驗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6) 知曉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聊齋志異》 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陸游《蝶戀花》 (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xìn 〔名〕 (1) 信約;盟約 以繼好結信。——《左傳·襄公元年》 (2) 符契;憑證 行而無信。——《戰國策·燕策》 (3) 又如:信籠(內盛物品後封口加蓋印信的箱籠);刻木為信 (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傳送函件或口頭消息的人 宜急追信改書。——《資治通鑒》越絕糧,使素忠為信,告糶於吳。——《越絕書》 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世說新語·文學》 (5) 又如:信使(使者) (6) 通「訊」。音訊 不見眼中人,天長音信斷。——李白《大堤曲》 (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約定信號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風報信;凶信;信鴿;信鴻;信鳥;信問(信息) (8) 書信,信件(晚起義。先秦兩漢的書信又用「書」字表示) 函使報信。——清·袁枚《祭妹文》 (9) 又如:信局(投遞信件的機構);私信;掛號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簡(書信) (10) 姓

xìn 〔副〕 (1) 放任;隨便 要不拿出綱紀來,信著他胡行亂做,就不成個人家。——《醒世姻緣傳》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唚。不顧事實,隨便亂說);信著(任著;任憑);信手拈來;信步 (3) 果真,的確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史記·華佗傳》 煙濤微茫信難求。——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信知生難惡。——唐·杜甫《兵車行》信造化之尤物。——宋·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信(xìn)
一種精神境界,心理狀態,無聊,抽風...
可作動詞v,名詞n,形容詞adj 等···
詮釋:
1.很沒意思,很郁悶的時候可說:「信死我了~~好信吶~~」
2.很無聊的找別人事兒,沒有任何理由彈別人頭一下,可稱為「犯信」。
3.某人花很長時間,獨自用白色的筆,把紅色的字塗成白色後,再用紅色的筆把白字塗回來。此人在「犯信」。
4.上課時,因為不想自己扔廢紙,就丟給同桌,這樣互相扔,扔了一節課,兩個人在「犯信」。
5.兩個人,沒有任何理由的,想吵架(都知道是吵著玩的,笑著吵,吵得很有意思),兩個人在「犯信」。
本詞詞義來源: 河南 新鄉
信(姓氏)
信姓起源
姬姓:始於周朝始祖周文王姬昌.
畢姓: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受封於畢國(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稱畢公高,周康王時曾命他保衛東郊,因而作了《書經》上的那篇《畢命》。他還與召公等顧命大臣一起輔政,使周之經濟文化有較大的發展。畢公高之後,有一支稱畢氏。
魏姓: 畢公高有後代名畢萬,因畢周被西戎攻滅而投奔晉國,成為晉獻公的大夫。畢萬多次隨晉獻公出征,屢建奇功。公元前661年,他與趙夙一起率兵討滅了霍、耿、魏三國。事後,晉獻公便把魏(今山西省芮城縣北)封給畢萬。不久,畢萬便以國名為姓,稱魏氏。
信姓: 戰國時期,魏昭王之子無忌(畢萬第二十世孫),封於信陵(今河南省寧陵縣),人稱信陵君。曾用侯生計,竊符救趙,又率五國君敗秦於幽谷關,威震天下。其後代有一支以其封號之信字為姓,即信氏。
信姓始祖為信陵魏無忌。信姓的記載最早見於東漢《風俗通 姓氏篇》。其姓源自信陵君魏無忌之後。據《風俗通義記載,戰國時魏公子信陵君無忌之後裔,有以祖先封號中的信字作為隆者。
信陵君(?~前243),魏昭王少子,安厘王的異母弟,即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因安厘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今河南寧陵縣),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戰國四公子。
明朝洪洞大槐樹移民信氏始祖為平陽府、洪洞縣、趙城縣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樹集中遷往異地,至清末後裔分布: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天津、陝西、甘肅、安徽、江蘇、湖南、湖北、內蒙、 山西等地。
信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樹祭祖堂一號供櫥!!! 信姓望出魏郡
信陵君:魏.王.信三姓的同宗祖
信陵君無忌公封地於河南信陵[即今安陽內黃一帶],其子十四人於魏安厘王孫「魏王假」時,魏國國都大梁被秦將王賁屢攻不下,後引黃河之水灌大梁,舉城投降魏王子及家眷數百人均招殺害,信陵君無忌公之十四子因遠離國都倖免於難,全數逃往山西太行山躲藏,改姓為「王」。公元前二○七年秦亡後,其中三子回復魏姓其中一支為魏無忌公孫魏無知公傳承至大唐名相魏徵公至今閩南、廣東、台灣均為其五十七代或五十八代裔孫。而未改回本姓之無忌公後裔十一子孫即今繁延為中國第三大姓氏「王」姓八千五百萬族人之宗祖之一,故戰國信陵君無忌公乃為「魏」、「王」共同宗祖,其繁延子孫、千千萬萬,幾為中國姓氏人數之首,先祖地下有知,當含笑欣悅之。
注 : 1.信無二家,一個始祖.
2.魏姓來源有四. 一是,出自姬姓,二是,三個外姓後改姓魏.
3.王姓來源,目前已知三十七個,部分是屬,其他姓氏的敗落帝王之後,為逃避追殺,又不忘是帝王之後,因此讓後代改姓王.
信字成語:
信口開河
信口雌黃
信手拈來
信筆塗鴉
信而好古
信而有徵
信誓旦旦
信賞必罰
信馬由韁
偏信則暗
偏聽偏信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半信半疑
取信於民
善男信女
威信掃地
將信將疑
尾生之信
杳無音信
果於自信
民保於信
深信不疑
疑信參半
破除迷信
篤信好學
背信棄義
自信不疑
言必信,行必果
言而無信
言而有信
講信修睦
謂予不信
輕諾寡信
通風報信
難以置信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風信年華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