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葯的句子
Ⅰ 關於中葯的句子
談到中草葯,我想大多數人首先聯想到的應該是一碗黑不溜秋的,散發著一股股難以名狀的古怪版草權葯味的,喝下去時可以讓舌頭苦上好一陣子的不明液體。然而就是有著這樣可怖名聲的中葯——哪怕它曾經也是我所避猶不及的——如今卻成了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段至為珍貴的記憶。
常說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人參是三寶之首,能補氣血、生津液,是一種名貴的中葯材。東北的長白山區,就是人參的家鄉。在那兒,千百年來,流傳著許許多多有關人參的絢麗多彩的故事,這里說的是一個有關人參姑娘的故事。
Ⅱ 喝中葯時的句子
1、過去的人,不要見。不要賤。我們愛過的人渣,像是生命中一個個的里程碑,告訴我們到達了哪裡,又曾經經過了什麼。那些無法面對的,其實根本早已過去,像喝過的中葯,當日那麼苦,卻對日後有效,剩下的渣,該被慢慢倒掉。所以,少唱好久不見。不如不見,當做紀念。
2、咕咚咕咚大口喝下中葯不覺得苦 打羽毛球發現腳底磨起血泡襪子上都是血跡不覺得苦 雜事太多忙到一點半才吃午飯不覺得苦 喝中葯卻想起你最愛的可樂 看到襪子想起你穿了兩只不同襪子來打球的糗事 吃飯的時候想起你為我剝蝦的認真模樣 這樣的時候我才覺得最是苦不堪言 -
3、有些傷痛就像陳年往事,被靜靜的擱放在無人察覺的角落裡,如中葯般慢慢的沉澱在身體里吸取這溫度慢慢的擴散,不痛不癢。直到某一個時刻像火山一樣爆發!讓人在深夜突然醒來,痛不欲生,我無法入睡。這時候記憶便如潮水打開,所有的痛苦洶涌而至。你這時候什麼都做不了,只能抓著床單咬著牙齒忍受這一切,看著它在身體里瘋狂的肆虐。夜靜靜的散發著地獄深處關於死亡與絕望的氣息,而我唯一能做的,只有在痛苦中備受煎熬,用看不到光明的眼眸期盼黎明能快點到來。
4、「可我卻把你弄哭了。」這粒圓溜溜的薄荷糖,一定滾進了中葯缸,全是苦味。
Ⅲ 描述中葯的句子
描述中葯的襲句子
中葯_詞語解釋
【拼音】:zhōng yào
【解釋】:1.平和的葯物。2.中醫所用的葯物,其中以植物為最多。
【例句】:採用中葯訶子熏蒸法用於醫院各類房間內空氣消毒,並與紫外線照射法、艾條熏蒸法進行消毒效果比較。
Ⅳ 贊美中醫的句子
1. 中醫文化歷史悠久,獨具特色。一碗葯湯,一根銀針,常常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而,中醫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醫學之一。」中醫葯能生生不息數千年,至今還能夠存在並不斷發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臨床有效。中醫葯能受到廣大患者歡迎,也是因為其臨床有效。
2. 外國人對中國的「食文化」贊嘆不已,驚嘆中國人精湛的廚房十八般武藝,卻不可浪費時間學習。對於中醫學,老外瞪大眼睛,翹起大拇指:中醫三指在手腕上一搭,病情枝枝蔓蔓一清二楚;細細銀針輕輕一紮,腰酸背痛無影無蹤;司空見慣的莖葉花果,妙手熬出一碗本釅釅葯汁,悠悠苦香中痼疾即去。
3. 中醫學的經驗,除了拜師以外,認真研究《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典著作,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些古典,本是在師徒相授時的教材,最適合於在臨床上講和學。因為,很多講的是「所當然」,講的是「是什麼」,所以,在臨床上抓實例,識證認方,尤為適宜。經驗性強,也使中醫學變得內容十分豐富。各家的學說,各家的經驗,有的用葯峻重,有的處方平正,有的擅用寒涼,有的則擅用溫熱。這無疑給中醫學平添了幾分魅力。
4. 在追溯中葯學的歷史可知,「世間百草皆入葯」,是人類逐步認識自然和總結實踐經驗的產物。這在《史記》中可以找到證明:「神農氏嘗百草,始有醫葯。」神農氏生活的時代大約是中國原始社會的農耕時代,雖然神農氏究竟是為了尋食還是尋葯而嘗百草這一點仍有疑問,但它都生動地說明中國傳統醫學是建立在對自然的認識基礎上的。因此炎帝神農氏與黃帝、伏羲被後世共尊為中華醫葯始祖。
5. 近幾十年來,中醫在海外尤其是在西方發展迅猛。從某種角度看,這顯示了傳統醫學與佔主流的西方醫學的一次互補,也是中醫的魅力所在。實際上,中醫與西醫在海外的相遇已有幾百年了;奇妙的是,我們這一歷史中,始終可以感覺到隱含在中醫里的那種柔和似水的力量。
6. 傳統文化裡面還有一家,那就是醫家。醫家不僅是一種醫療技術,也是一種文化哲學。中醫是崇尚陰還是崇尚陽呢?其實中醫是講陰陽平和、陰陽不偏的。可以說中醫是陰陽哲學的最佳體現。中醫說一個人有病了,那是陰陽不和。怎麼治病?就是調和陰陽。病治好了就是陰陽調和了!有人攻擊中醫就說一個陰陽太簡單了!其實越簡單的東西越接近事物的本質。中醫是一種陰陽中和的文化!應該在我們中華文化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7.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其沉靜、智慧的目光,純凈入定,全神貫注,病人宛如接受長者的愛撫,葯理與哲理潛移而至,心靈欣然感應。葯物可以驅邪祛病,哲理可以神爽療心。中醫將哲理葯理融匯貫通,既醫形體更療精神,可謂標本同治。
8. 據最新的一次調研表明,中醫葯在德國發展很快,54%的德國人在某種程度上曾用過草葯,95%的德國人聽說過草葯,50%年齡在20—30歲的人曾受其醫生推薦而使用過草葯。10年前英國各地的中醫診所還在800家左右,今天這一數字至少達到2000家。美國的哈佛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都設立了一個專門從事中醫研究的機構。從以上不難看出西方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認識到中醫的療效,在西醫占據主流的發達國家,神奇的中醫必將帶來醫學新的一場革命。
9. 據美國《僑報》報道,中國傳統醫術針灸正逐步受到美國軍方的重視。美國陸軍醫療司令部高薪招聘中醫針灸師為官兵解除病痛,同時針灸也被納入了陸軍跨學科疼痛研究的范疇。此次招聘的針灸師共有4名,被錄用的針灸師將在美軍基地為官兵提供針灸治療服務,同時參與軍方有關跨學科疼痛治療的研究工作。軍方公開招聘中醫師進入聯邦公務員體系尚屬首次。這則招聘啟事刊出後,一時間引起了華人世界的極大關注。
10. 中醫博大淳厚的情義常常令人感動。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篇,開宗明義提倡為醫者必須要有醫德,要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進而論述大醫修養的兩個方面:精與誠。精,指專業熟練;誠,指品德高尚。提出為醫者必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每次誦讀都是一次靈魂的洗禮。
11. 中醫葯學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汲取當時的哲學、文學、數學、歷史、地理、天文、軍事學等多種學科知識的營養,同時又溶進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成為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中醫葯學是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長的,中醫葯學在這種文化氛圍中能夠自然地得以普及。
12. 讓我來歌頌你,我的中醫。你用低調的華彩彰顯著永恆不變的魅力,你用盛放的瑰麗譜寫著一個又一個神奇。你的仁愛惠及神州各地,你的威名響徹四海諸地。我們因你聚在了一起,不管天南海北,民俗差異。為了共同的信仰,為了不朽的神奇。我們把青春獻給了你,我們把熱情獻給了你。厚德博學,繼承創新。杏林載譽瀋水之陽,葯院飄香遼東之濱。一校三區四院,南葯北醫創神奇。今日苦讀為中醫,明日必將懸壺濟世,譽滿杏林。
13. 中國古代自然哲學認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組成,它們統一有序由相互聯系。世間百草皆有屬性:寒熱溫涼,辛酸甘苦咸。四氣五味,各有所司。人也是自然之子,有五臟六腑、七情六慾。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醫自然之身。古樸的哲學思想滋潤了神奇的中國醫學。於是,五千年來,一根針,一把草,護佑了千千萬萬炎黃子孫。
14. 讀《詩經》、《離騷》常常折服於古人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讀《老子》、《莊子》又被其思想之美震懾。及至接觸中醫學,讀《黃帝內經》等中醫經典,其文言精闢,哲理深奧,處處閃爍著醫學與自然的渾然一體,仁慈博愛,持重至誠;在語言之美、思想之美之上方知宇宙之美、智慧之美。
15. 神秘的東方國度,古老的東方傳說,千年歲月的砥礪,萬病回春的神奇,共同造就了國醫。讓我來歌頌你,我的中醫。你用仁心仁術撫去了疾患的病痛,你用儒道醫德帶來了康復的福音。你的精髓,廣為傳誦。你的經典,終生銘記。草長鶯飛,奇葩綻放百草園。鳶飛魚躍,龍騰虎嘯杏林院。
16. 中醫強調辯證施治,重視病人個體差異。雖然同是慢性肝炎,病程長短不同,通過辯證進行不同的治療,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化驗去治『大三陽』。氣滯血瘀者,當以祛邪為主;氣虛血滯者,當以扶正為先。」這些理論體現了中醫辯證施治的原則,看中醫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根據病人的體質、體征,結合天時、地理、病史等諸多社會因素確定症結和治療方案,這就是著名的三因理論「因人、因時、因地用葯」。
17. 《本草綱目》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醫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取之不盡的中華醫葯學知識寶庫,素享「醫學之淵海「、「格物之通典「之美譽。其涉及內容極為廣泛,如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以及歷史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可以說是一部有著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自問世以來,一直以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雄姿獨佔中國古代葯學之鰲頭,成為中國古代葯學史上部頭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巨著,曾被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譽為「中國的網路全書「,成為歷代醫者和讀書人孜孜以求的必修書。
18. 認識中醫學是從認識中醫師開始。說起中醫師許多人會聯想到神閑氣定、鶴發童顏、道風仙骨,中醫師大都長壽這是不爭的事實,這是因為中醫符合自然之道、養生之道。中醫的許多思想現在看來依然是前沿的,許多治療手段和方法現代科學依然不能破解。中醫強調上工治未病,以養生保健為先,兩千年前就形成的養生觀與興起於二十世紀末的預防為主的健康理念不謀而合。
19. 中醫學最初始於原始社會的神農氏嘗百草,到戰國時代已很先進。扁鵲創造瞭望、聞、問、切的中醫四步診脈法。東漢末年的華佗擅長外科手術,有膽量用外科手術治療曹操的偏頭痛,至於為關雲長刮骨療劍毒,那是眾所周知的佳話。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一批先賢將中醫學從一個高峰推向另一個高峰,給中國燦爛的文明又添上光彩四溢的一筆。
20. 兩千年前的《八十一難經》明白寫著,用針刺「俞」位,即可止痛。古人還有四總穴歌:「面口合谷收、頭頂尋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意思是只要扎對合谷、列缺、委中、三里等穴位,相應部為的病痛即可針到病除。而早在2400多年以前,神醫扁鵲用針灸治好國太子的「屍厥」,讓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則幾乎家喻戶曉。幾千年的醫療實踐證明,針灸可以治療300多種疾病,對100多種疾病療效較好。
21. 中醫幾千年的發展史,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代表和傳統文化的結晶,中醫創造了世界科學史上的兩個奇跡,一個是歷史的奇跡,中醫為中國人民繁衍生息的醫療保駕護航;另一個是現實的奇跡,為那些患有疑難怪病的病人解除痛苦。也許有人要問,中醫是什麼?我們說中醫是樸素的辯證法,是勞動人民經過兩千多年以來積累的與各種疾病做斗爭經驗的總結,中醫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同時也是具有最完整理論體系的科學,它的理論對其它學科和人類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2. 中醫學是以關注病人的生存質量為出發點,從望、聞、問、切等四診信息的收集到臨床療效的評價無不基於病人的主管感受,因此更能體現出祖國醫學是把病人當作「人」而不是「病」來進行臨床診治的。
Ⅳ 描寫中葯的句子
【第1句】明清小說家馮夢龍的情書,更是巧妙地將中葯與詩詞聯袂:「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書當破故紙。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地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地等。」情書中共用了14個葯名,情書情思情趣躍然紙上,反映出這位文學大師對醫葯知識的精通。
【第2句】談到中草葯,我想大多數人首先聯想到的應該是一碗黑不溜秋的,散發著一股股難以名狀的古怪草葯味的,喝下去時可以讓舌頭苦上好一陣子的不明液體。然而就是有著這樣可怖名聲的中葯——哪怕它曾經也是我所避猶不及的——如今卻成了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段至為珍貴的記憶。
【第3句】們常說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人參是三寶之首,能補氣血、生津液,是一種名貴的中葯材。東北的長白山區,就是人參的家鄉。在那兒,千百年來,流傳著許許多多有關人參的絢麗多彩的故事,這里說的是一個有關人參姑娘的故事。
【第4句】宋代大詞人辛棄疾新婚不久辭別妻子奔赴抗金前線,一日夜深人靜,以中葯名填詞一首,遙寄嬌妻:「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鬱,金縷織硫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掠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黃。」從中可以找出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硫黃、桂枝、蓯蓉、水銀、連翹、半夏、薄荷、鉤藤、常山、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菊花等多味中葯,這些葯名本身的語義共同構築了詞的內容,而且使之與詞意有機地融為一體。
【第5句】野馬追的傳說
。秦末,嬴秦的暴政,激起全國人民的反抗。項梁、項羽、陳嬰聯合的義軍,擁立楚懷王在盱眙建都。有一位將軍的坐騎患咳喘病,病情越來越嚴重,怎麼也治不好。戰況激烈,攜之不能征戰,殺之於心不忍。最後放入盱眙山中,讓它自生自滅。後來有一天,這位將軍重返舊地,忽見一匹野馬昂首長嘯,奔騰而來,緊緊跟隨。他停下一看,原來就是那匹丟棄的馬,那時骨瘦如柴,如今腰肥體壯。這是什麼道理呢?訪問當地老人,從一位采葯者口中得知:盱眙山中盛產一種叫白鼓丁的草可以醫治咳喘病。奧秘被揭示出來了,於是白鼓丁得了一個雅名叫「野馬追」。
Ⅵ 描寫中草葯的句子有哪些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
天南望,半夏微涼,期艾三千青木香。
中草葯很神奇,能把百病來防治,華佗醫術傳百世,扁鵲神醫創奇跡,《鹿茸救母》的故事很經典,靈芝草,不老仙丹的傳說不一般。漫山遍野蒲公英,時常飲杯苦丁,消炎,化瘀,去火,又化癰,艾蒿更是用處多,祖祖輩輩都用它,菊花茶,金銀花,枸杞玫瑰花泡著喝,泡大海時常喝,防治咽炎離不開它,蒼耳,甘草,炒山楂,蓮子、薏米、槐花茶,丹參、陳皮、大紅棗,百合、山葯、阿膠糕,保健身體很重要,很重要!
唐代著名詩人皮日休、陸龜蒙春日出遊,看到野外自然景色清新秀麗,皮日休當即吟七絕一首:「數曲急溪沖細竹,葉舟來往盡能通;草香石冷無近遠,志在天台一遇中。」吟罷,他對陸龜蒙說:「我這首詩雖不見佳,但卻暗含三味中葯名,老兄你能否猜得出?」陸龜蒙聽後,不禁笑道:「不必過謙,詩寫得好,但葯名並不難猜,是竹葉、通草、遠志三味葯,是也不是?」沉吟片刻後念道:「桂葉似茸含露紫,葛花如綬蘸溪黃;連雲更入幽深地,骨錄閑攜相獵郎。」皮日休不假思考地答道:「不過是紫葛、黃連、地骨三味葯而已。」
我堅持喝了幾個月的中葯,每一碗的入口,也就意味著多了一份苦澀。在這幾個月之中,我喝了不知多少碗中葯,也不知品嘗了多少份苦澀。在這背後,卻帶來了最終的快樂——病情好轉。這多虧了這一份苦澀,若沒有它,我拿什麼去換最後的那份甜蜜呢?不必要去抱怨,生活中的苦是需要的,掌握好這份苦,最終就可以換取甜,因為你付出了幾份苦澀,就能換取幾份甜蜜。
相信我們都曾經有懼怕喝中葯的經歷,年幼的我毫不例外。印象至深的是,小學的一次生病,葯很晚才煮好了,凌晨的時候母親把我從床上叫醒,說是要喝中葯了。我頓時既恐懼又憤怒,又哭又鬧滿心的不情願。母親雖說第二天還要上班,卻還鍥而不舍地撫慰我。直到最後,我一邊哭一邊把那難喝至極的黑東西灌下肚子。還未喝完,就開始反胃嘔吐。在那次以後,我一旦是喝了極苦的葯就很容易嘔吐。那時母親在一旁輕輕撫著我的背一邊幫我順氣,一邊喃喃道:「沒事了,沒事了,把『風』都嘔出來就不咳了。」
我肚子疼,媽媽帶我去看病。醫生開了五服中葯。晚飯後,媽媽把熬好的葯湯給我喝。我一看見黑黑的葯就害怕,不敢喝,太苦了。媽媽瞪著眼睛,兇巴巴的說:「快點喝!」我沒辦法,只好端起碗,抬起頭,閉著眼睛痛苦的往嘴裡灌。媽媽告訴我,良葯苦口利於病。
在西遊記的第二十八回里,吳承恩用葯名寫了一首「西江月」的詞,描寫孫悟空對進犯花果山殘殺眾猴兒的獵戶進行抵抗的情景:「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人參官桂嶺前忙,血染硃砂地上。附子難歸故里,檳榔怎得還鄉?屍骸輕粉卧山場,紅娘子家中盼望。」這里用了烏頭、海馬、人參、官桂、硃砂、附子、檳榔、輕粉、紅娘子等中葯名,生動地描寫了當時激烈拼殺和獵戶殘亡的戰斗場面。
中草葯是 中醫預防治療疾病所使用的獨特葯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志。中國人民對中草葯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葯,神農被尊為「葯皇」。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明清小說家馮夢龍的情書,更是巧妙地將中葯與詩詞聯袂:「你說我,負了心,無憑枳實,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願對威靈仙發下盟誓。細辛將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書當破故紙。想人參最是離別恨,只為甘草口甜甜地哄到如今,黃連心苦苦嚅為伊耽悶,白芷兒寫不盡離情字,囑咐使君子,切莫做負恩人。你果是半夏當歸也,我情願對著天南星徹夜地等。」情書中共用了14個葯名,情書情思情趣躍然紙上,反映出這位文學大師對醫葯知識的精通。
談到中草葯,我想大多數人首先聯想到的應該是一碗黑不溜秋的,散發著一股股難以名狀的古怪草葯味的,喝下去時可以讓舌頭苦上好一陣子的不明液體。然而就是有著這樣可怖名聲的中葯——哪怕它曾經也是我所避猶不及的——如今卻成了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段至為珍貴的記憶。
老人們常說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人參是三寶之首,能補氣血、生津液,是一種名貴的中葯材。東北的長白山區,就是人參的家鄉。在那兒,千百年來,流傳著許許多多有關人參的絢麗多彩的故事,這里說的是一個有關人參姑娘的故事。
宋代大詞人辛棄疾新婚不久辭別妻子奔赴抗金前線,一日夜深人靜,以中葯名填詞一首,遙寄嬌妻:「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鬱,金縷織硫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掠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黃。」從中可以找出雲母、珍珠、防風、沉香、鬱金、硫黃、桂枝、蓯蓉、水銀、連翹、半夏、薄荷、鉤藤、常山、輕粉、獨活、續斷、烏頭、苦參、當歸、茱萸、熟地、菊花等多味中葯,這些葯名本身的語義共同構築了詞的內容,而且使之與詞意有機地融為一體。
野馬追的傳說 。秦末,嬴秦的暴政,激起全國人民的反抗。項梁、項羽、陳嬰聯合的義軍,擁立楚懷王在盱眙建都。有一位將軍的坐騎患咳喘病,病情越來越嚴重,怎麼也治不好。戰況激烈,攜之不能征戰,殺之於心不忍。最後放入盱眙山中,讓它自生自滅。後來有一天,這位將軍重返舊地,忽見一匹野馬昂首長嘯,奔騰而來,緊緊跟隨。他停下一看,原來就是那匹丟棄的馬,那時骨瘦如柴,如今腰肥體壯。這是什麼道理呢?訪問當地老人,從一位采葯者口中得知:盱眙山中盛產一種叫白鼓丁的草可以醫治咳喘病。奧秘被揭示出來了,於是白鼓丁得了一個雅名叫「野馬追」。
小時候,常常得咳嗽的病,一咳嗽便是咳上很久一段時間。我們有「百日咳」之說。但我們所說的「百日咳」又與那個冰冰冷冷、清楚詮釋的醫葯專有名詞「百日咳(頓咳)」似乎不那麼一樣。總之,當「百日咳」從長輩口中蹦出來時,總覺得它神神秘秘。大人們叨了一陣的「百日咳」,末了便會嘆上一句——「這孩子體質有點弱。」
Ⅶ 形容中葯的句子
《滿庭芳》
<南宋>辛棄疾
「雲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鬱,金內縷織流黃容,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詞中巧借二十四味中葯名,活龍活現地刻畫出了一位貴婦人的形象。將她思念遠征沙場的丈夫的那一腔纏綿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生動地抒發了她怨恨戰爭給自己帶來夫妻久別、難以團聚的心聲。
《葯名詩》
<北宋> 洪皓
獨活他鄉已九秋,腸肝續斷更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葯醫治盡白頭。
該詩十分巧妙地將五味中葯「獨活、續斷、知母、相思子、白頭」嵌入詩中,表達了自己深沉摯誠的愛國懷鄉思母之懷,感人肺腑。
Ⅷ 詩經中有關中葯點句子
1.《詩經·王風·采葛》全文為:「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
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該詩用誇張的比喻,生動地表達了對情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主人公在想像他的情人正在田
野中採集葛、蕭、艾三種植物,而這三種植物都是中葯。
2.《詩經》中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
好也。」
它來自《衛風·木瓜》。在詩中,木瓜是用來作為一種愛情的信物,傳遞美好的情感的。
但是,木瓜還是一種中葯。木瓜屬薔薇科,味甘、酸,性溫,具有舒筋活絡、和胃化濕等
功效。
3.《國風·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一段,恐怕也是《詩經》中普及率相當高的名句。詩人用春天桃花的艷麗嬌美來形容少女
的美好年華,詩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園風光,使人產生無比美好的
遐想。所以桃花自古以來都是人們趨之若鶩的觀賞植物,有關桃花的詩文可以說汗牛充棟。
可是桃的花以及花開後結的果實卻是葯。
4.《國風·王風》中的《中谷有蓷》是一首被離棄婦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其中第一章是這樣
寫的:「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離,嘅其嘆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整篇意思不難理解,只是其中那個「蓷」字有點艱澀。這個字讀「推(tui)」,就是一種中
葯——益母草的古稱。益母草可謂是「婦科聖葯」,是一種唇形科草本植物,以其乾燥的地
上部分入葯,味辛、苦,性涼,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之功效。
5.《國風·鄭風》中的《東門之墠》,第一段是:「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
甚遠。」這又是一首情詩,大意是:「東門有片廣場,茹藘在山坡上生長。她家離我近在
咫尺,而人卻像在遠方。」
其實最關鍵的是那「茹藘」,其發音「如驢(rulü)」,那是一種叫「茜草」的植物。它屬
於茜草科,為攀援性草本植物,其根狀莖和其節上的須根均為紅色,可作染料,茜草也是一
種活血袪瘀的中葯。其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活血、祛瘀、通經等功效。常用於
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經閉瘀阻、關節痹痛、跌撲腫痛等病症。
Ⅸ 形容葯非常苦的句子有哪些
1、宋.徐鉉《題廟》詩抄:「常嗟多病嫌中葯,擬問真經乞小還。」
2、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葯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
3、《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葯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4、《孔子家語·六本》:「良葯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5、唐·康駢《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於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嚙檗吞針 。」
6、清.金農《曲江之上雜書》詩之三:「辛苦服三苓,《本草》出袖內。」
7、《素問》:「辛補肝,咸補心,甘補腎,酸補脾,苦補肺。」
8、《醫學問答》:「夫葯本毒葯,故神農辨百草謂之『嘗毒'。葯之治病,無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
9、《神農本草經》:「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10、《素問·宣明五氣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
張仲景:「葯,謂草、木、蟲、魚、禽、獸之類,以能治病,皆謂之毒」,「大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稱之為毒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