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句子大全 » 自稱的解釋詞語

自稱的解釋詞語

發布時間: 2020-12-21 01:11:40

1. 「我」的自稱詞語有哪些

我的自稱詞有很多,如吾 、 鄙人、 在下 、不才、 朕 、臣 、孤、 寡人等。

古人為向他人表示敬意,常採用尊人和卑己的形式來自稱,這種自稱即第一人稱。

1、自稱是在別人面前對自己的稱呼。

帝王自稱「寡人」,老人自稱「老朽」,年幼者在年長者面前自稱「小弟」,和尚自稱「貧道、貧僧」,一般人自稱「鄙人」。謙稱都屬於自稱。

2、古代官員。

文官:微臣,小臣(對皇帝) 下官(對等級比他高的官) 老臣(自己年齡大)

武官:末將(對等級比他高的官)

貪官,宦官:奴才,小的

古代男子: 小生,本公子,本少爺

古人為向他人表示敬意,常採用尊人和卑己的形式來自稱。

這種自稱即第一人稱,但不採用「吾」「余」「予」等人稱代詞,而是有一些習慣的說法。

(1)自稱的解釋詞語擴展閱讀:

」我「字的字源演變

圖(A)是甲骨文里的「我」字,像把有柄有鉤的古代武器——大斧,斧口有一排鋒利的鋸齒。這是奴隸社會里一種用來行刑殺人和肢解牲口的凶器,叫作wǒ,古代也有人把這種鋸斧叫作「錡」。

這個象形字,在周代早期的金文(圖B)里,還保留了這長柄鋸斧的形象,只是斧柄下面多了個腳鉤,鋸齒也簡省到只餘三齒了。

到了晚周的金文(圖C),「我」字的構形便開始訛變了:斧柄的頂鉤變為丫叉形,斧柄的腳鉤變為斧輛中部的斜撇,而鋼齒也只余兩齒,斧柄也更往右彎了。

發展到秦代小篆(圖D)時,訛變更大:斧身和鋸齒竟變成了圖(D1)的形式,斧柄和上下鉤竟變成了圖(D2)的形式,已完全看不出「我」是鋸斧的原貌了。

後來,這個象形字便在小篆的基礎上發展為圖(E)的漢隸,從先秦文字的線條化變為筆畫化,以點、橫、撇、捺、挑、鉤等基本筆畫代替了圓勻連轉的線條。至於圖(F)的楷書,則是從漢隸的形體發展過來的。

「我」這種奴隸社會殺人的凶器,到了戰國時代,被後起的更優良的凶器淘汰;於是「我」字在漢唐以後便被普遍借用來作為第一人稱使用,還是讀作wǒ,字音至今不變。(先秦乃至漢唐以前,第一人稱,是用「吾」「予」「余」等字表示的)

但詞性卻已由名詞變作人稱代詞,而「我」是殺人凶器的原義便早已不為人所知了。

2. 自稱上下文解釋詞語

請問你問的是你,還是我,不會是你我吧。。

全回答了算了

你:汝、足下、子、卿、小子、豎子、君、爾、汝、若、而、乃句子示例:君:君誤矣!(你搞錯啦。。)爵號:明公富有海內。。將軍新朝重鎮。。(明公,將軍,都是「你」的意思等等)爾:爾真狗彘不如也。。(你真是豬狗不如。。罵人。。)汝:汝姊在吾懷...若:若肯發兵助我乎?而:而翁歸,自與汝復算矣(等你爹回來了,再跟你算賬) 乃:乃翁

我:現代常用的作為第一人稱代詞的有我、我們,是比較單純的。古漢語中第一人稱代詞比現代漢語要復雜,經常使用的有「余、予、吾、我」四個,還有「朕、昂、儂」等,這些代詞沒有單、復數的區別,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我、我們」。

「余」和「予」在古代常常通用,常做主語、賓語和定語,表示單數。如蘇軾《石鍾山記》「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沒有欺騙我);《孟子·萬章上》「予既烹而食之」(我已經做熟了而且吃掉了)。

「吾」和「我」在古籍中通用,可以做主語、賓語、定語,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可以表示復數。如《史記·項羽本紀》「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別人是刀和砧板,我們是被宰割的魚和肉,為什麼還要告辭呢);《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先生說的這些話,對我觸動很大,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朕」在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稱,如屈原《離騷》「朕皇考曰伯庸」(我父親的名字叫伯庸);秦始皇以後就成為只能用於皇帝的專用代詞了,如《史記·秦始皇本紀》「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我是始皇帝)。

「昂」多用在《詩經》中,如《詩經·邶風·匏有苦葉》「人涉昂否,昂須我友」(別人涉水過河,而我卻不,我要等待我的好友)。

「儂」屬於吳地方言,魏晉南北朝時開始被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使用。

3. 三年級下語文猴子自稱這個自稱的詞語解釋是什麼

自稱:有2種解釋。1自己稱呼自己,例:他自稱是小混混2自己聲稱,例:他自稱警察而攔截路人。你要的答案一種解釋應該合適點。希望對你有用。以上參考來自現代漢語詞典。

4. 自稱的解釋詞語

自稱 [ zì chēng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 zì chēng ]
1.自己稱呼自己:項羽~西楚霸王。

2.自己聲稱:他~是某報社的記者。

5. 自古以來自稱是XX的詞語有什麼

在下
區區
本座
灑家

6. 「我」的自稱詞語有哪些

吾 、來我、 鄙人、 在下 、不才、 朕自 、臣 、孤、 寡人

古人為向他人表示敬意,常採用尊人和卑己的形式來自稱,這種自稱即第一人稱。

7. 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自稱,勃然大怒,興致勃勃

自稱
指在別人面前對自己的稱呼。
勃然大怒
勃然:因生氣或驚慌等突然變臉色的樣子。形容突然變臉;發起脾氣來。
興致勃勃
興致:興趣;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興頭很足。

8. 用於自稱的詞有哪些

有以代詞稱的,如余、予、吾、我等等。還有以代詞「之」、「其」來反稱自己的,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說》中的「君將哀而生之乎?」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有時自稱還用不定代詞,如「某」,例如王安石的《答司馬諫議書》「某啟,昨日蒙教」。有時在自己的姓後加「子」或直道自己的姓名,如歐陽修《秋聲賦》中有「歐陽子方夜讀書」。

帝王自稱「寡人」,老人自稱「老朽」,年幼者在年長者面前自稱「小弟」,和尚自稱「貧道、貧僧」,一般人自稱「鄙人」。謙稱都屬於自稱. 還有自稱"愚"(選自<<出師表>>)."在下""朕""末將""微臣""小人""下官" 。

古代官員: 文官:微臣,小臣(對皇帝) 下官(對等級比他高的官) 老臣(自己年齡大) 武官:末將(對等級比他高的官) 貪官,宦官:奴才,小的 古代男子: 小生,本公子,本少爺 謙稱實是一種卑稱,所以往往用一些貶義詞語,表現自己在對方面前的低下鄙劣。有些字眼甚至很不好聽。如清代著名作家鄭燮 ( 號板橋 ) 對明代戲曲家徐渭(號青藤道士)極為欽慕,便自稱「徐青藤門下走狗鄭燮」。現代名畫家齊白石也願做「走狗」,其詩雲:「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詩中的「雪個」指清初畫家朱耷(號八大山人,又號雪個),「老缶」指近代書畫家吳昌碩(號缶廬)。

9. 自稱的意思是什麼

自稱是指在別人面前來對自己的源稱呼,古代的自稱有很多。

例如:常用「吾」「我」「余」「予」等,還有帝王專稱「朕」、「孤」「寡人」等字。通常都可譯為「我」「我的」「我們」「我們的啊」。其實,自稱包括書面語自稱、方言自稱(如:俺、俺們、儂等等)

自稱是在別人面前對自己的稱呼。帝王自稱「寡人」老人自稱「老朽」,年幼者在年長者面前自稱「小弟」,和尚自稱「貧僧」,道士自稱「貧道」、一般人自稱「鄙人」,「區區、小可、不才」等都是謙稱,謙稱都屬於自稱。

(9)自稱的解釋詞語擴展閱讀

近義詞:自詡、老朽、自封、自喟

一、自詡:[ zì xǔ ]

自誇:他~精通英語,卻連一篇短文都譯不好。

鄒韜奮 《暴敵最近進攻的慘敗》:「暴敵軍事當局對他們所自詡的『五月攻勢』,已承認失敗。」

二、老朽:[ lǎo xiǔ ]

1、衰老陳腐:昏庸~。~無能。

2、謙辭,老年人的自稱。

孫犁 《白洋淀紀事·村歌下篇》:「我那一間房老朽的不行了,下雨老是個漏。」

10. 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自稱,勃然大怒,興致勃勃

自稱
指在別人面前對自己的稱呼。

勃然大怒
勃然:因生氣或驚慌等突然變臉色的樣子。形容突然變臉;發起脾氣來。

興致勃勃
興致:興趣;勃勃:旺盛的樣子。形容興頭很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