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詞語解
❶ 《勸學》原文和翻譯 字詞解釋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繩,用煣的工藝把它製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准了,即使再乾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我曾經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膊沒有比原來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看見;順著風呼叫,聲音沒有比原來加大,可是聽的人聽得很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行千里,藉助舟船的人,並不是能游水,卻可以橫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只是君子)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於不停地走。(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❷ 勸學重要字詞解釋
《勸學》重要字詞解釋有:
1.君子: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2.學不可以已:學習不能停止。
4.青於藍:比蓼藍(更)深。於:比。
6.輮以為輪:輮 :通「煣」,用火烤使木條彎曲(一種手工藝)。以:把。為:當作。
7.規:圓規,測圓的工具。
8.雖有槁暴: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曬干。槁暴,枯乾。
9.挺:直。
10.就礪: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礪,磨刀石。就,動詞,接近,靠近。
1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參省乎己:對自己檢查、省察。參,一譯檢驗,檢查;二譯同「叄」,多次。省,省察。乎,介詞,於。博學:廣泛地學習。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達。行無過:行動沒有過錯。12.吾嘗終日而思矣:而,表修飾
13.須臾:片刻,一會兒。
14.博見:看見的范圍廣,見得廣。
15.而見者遠:意思是遠處的人也能看見。而,表轉折。
16.疾:快,速,這里引申為「洪亮」,指聲音宏大。
❸ 文言文《勸學》的詞語解釋
輮 róu <名> (形聲。從車,柔聲。本義:車輪的外框。由輪輻連於輪轂的輪子外緣的圓形部分 輮以為輪。——《荀子·勸學》 輮 róu <動> 通「揉」。使直木彎曲或伸直 ]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荀子·勸學》 規:畫圓的器具,今指圓規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荀子·勸學》
求採納
❹ 勸學重點字解釋
1、已:停止
2、君子:這里指有才能的人。3、青取之於藍:靛青,從藍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種染料。藍,蓼藍。蓼(liǎo)藍: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紅紫色,葉子長橢圓形,干時暗藍色。花淡紅色,穗狀花序,結瘦果,黑褐色。葉子含藍汁,可以做藍色染料。
4、青於藍:比蓼藍(更)深。
5、中繩:(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線。木工用拉直的墨線來取直。
6、輮 :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7、規:圓規,測圓的工具。
8、雖有槁暴: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曬干。槁暴,枯乾。
9、挺:直。
10、受繩:經墨線丈量過。
11、金: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12、就礪: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礪,磨刀石。就,動詞,接近,靠近。
13、參省乎己:對自己檢查、省察。參,檢驗,檢查。省,省察。乎,介詞,於。
14、須臾:片刻。
15、跂:提起腳後跟。
16、博見:看見的范圍廣,見得廣。
17、見者遠:意思是遠處的人也能看見。
18、疾:快,速,這里引申為「洪亮」,指聲音宏大。
19、假:藉助,利用。
20、輿:車。
21、利足:腳步快。
22、致:達到。
23、水:指游水。名詞。用如動詞。
24、絕:橫渡。
25、生非異: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生,通「性」天賦,資質。
26、物:外物,指各種客觀條件。
27、興:興,起。
28、淵:深水。
29、蛟:一種龍。
30、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積累善行而養成品德,達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備了。得,獲得。31、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兩腳為「步」。
32、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
33、騏驥:駿馬。
34、駑馬十駕:劣馬拉車連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駑馬,劣馬。架,馬拉車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駕」。
35、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於不停止。舍,停。
36、鍥:用刀雕刻。
37、鏤:雕刻。
38、用心一也:(這是)因為用心專一(的緣故)。用,以,因為。
39、六跪:六條腿,蟹實際上是八條腿。跪,蟹腳。一說,海蟹後面的兩條腿只能劃水,不能用來走路或自衛,所以不能算在「跪」里。
40、鰲:蟹鉗。
41、躁:浮躁,不專心。
通假字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彎曲)知明而行無過(「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稟賦)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曬)非利足也,而至千里。(「至」通「致」,達到)
古今異義博學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參古義:驗,檢查。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今義:參加,參考。疾古義:強。例:聲非加疾也(這里指聲音宏大);疾風知勁草。今義:疾病,快。假古義:憑借,藉助。例:假輿馬者。今義:與「真」相對。金古義:金屬制的刀劍。例:金就礪則利。今義:金銀。爪牙古義:爪子和牙齒。例:蚓無爪牙之利。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凶。用心古義:思想意識活動。例如:用心一也。今義:讀書用功或對某事肯動腦筋。
詞類活用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水)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名作狀,向上、向下)
其曲中規(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高:形作名,高處)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特殊句式與固定格式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用心一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用心躁也(判斷句,「……也」表判斷)
無以至千里(「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❺ 勸學詞語解釋
荀子的文章,和其他先秦諸子的哲理散文一樣,也是獨具風格的。它既不像《老子》那樣,用正反相成、矛盾統一的辯證法思想貫穿始終;也不像《墨子》那樣,用嚴密、周詳的形式邏輯進行推理;既不像《莊子》那樣,海闊天空、神思飛越,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也不像《孟子》那樣,語言犀利、氣勢磅礴,具有雄辯家的特點。他是在老老實實地講述道理。他的文章朴實渾厚、詳盡嚴謹,句式比較整齊,而且擅長用多樣化的比喻闡明深刻道理。這一切構成了荀子文章的特色。有人曾將《荀子》一書概括為「學者之文」,這是十分恰當的評論。
《勸學》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書開宗明義的第一篇。全文共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論述學習的重要性;後一部分,論述學習的步驟、內容、途徑等有關問題;而以「學不可以已」作為貫穿全文的中心思想。從《勸學》前面部分節選的幾個片段,解放後一直被選為中學語文教材,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傳統名篇之一。
《勸學》各段的條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闡述一個具體問題。而且總在文字的開頭、結尾部分作出明確的交代。例如,文章的第一句寫道:「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這既是全文的一個中心論題,也是第一段所要開始闡述的內容。而在段的結尾部分則歸結道:「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這就明確而有力地照應首句,收束了上文,並且清楚地點明了該段的中心思想。又如第二小段,先用「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來說明個人獨自冥思苦想遠不如學習有益。而在列舉了「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等幾個生活中十分常見而又極有說服力的比喻後,有力地小結道:「君子生(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在這里,荀子從他的「性惡論」觀點出發,指出君子的天性也是惡的,其所以不同於眾人,就在於他善於向良師益友學習嘉言懿行,以改變自己的不良天性。這個「物」字就從「舟楫」「輿馬」之類,變成了學習的內容,文字也就逐漸深化了。這里舉的兩個例子,都是首尾相互照應的,也有一些段落,只在段首揭示該段中心,或者只在段末予以適當概括。總之,目的相同而方式則並不死板。先秦諸子的哲理散文,一般都比較難讀,荀子這種謹嚴、朴實的寫作方法,對幫助讀者掌握各段文章的基本內容,是十分有效的。
在說理文中,巧妙地運用大量比喻進行論述,這是《勸學》另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有時作品集中了好些並列的比喻,從同一角度反復地說明問題。這種手法,在修辭上叫做「博喻」,
❻ 勸學 重點字詞整理
勸學》賞析
《勸學》作為《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這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駕馭不好,極易流於枯燥和單調,本文形象清新、膾炙人口,於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於它把深奧的道理寓於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運用比喻時手法又極其靈活自然、生動鮮明而絕無學究氣。如文章開首,連用「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等五個比喻,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來闡述「學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稱雄辯奇才,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收到了先聲奪人的強烈效果。
從形式上看,《勸學》中的比喻靈巧多樣,運用自如。闡述觀點、論證道理,有的從正面設喻(「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有的從反面設喻(「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有的單獨設喻,有的連續設喻;有的同類並列,有的正反對照;有的只設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有的先設喻再引出要說的道理。總之,鋪錦列綉,無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雖多,卻無板滯生硬的感覺,相反,隨著用比的連續轉換和充分展開,形成整齊而又富於變化的句式,使文章顯得錯落有致,生氣勃勃。
荀子的文章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鋪陳揚厲,說理透闢;行文簡潔,精練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勸學》教案
通假字
木直中繩, 以為輪
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雖有槁暴
通「又」。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異也
通「性」,天賦,資質。
詞類活用
木直中繩, 以為輪。
,使動用法,用煣的工藝。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足,名詞作動詞,走得快。水,名詞作動詞,游泳。
古今異義
1.故木受繩則直
古義:墨線;今義:泛指所有繩索。
2.金就礪則利
古義:金屬製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檢查;今義:探究並領會。
4.假輿馬者
古義:憑借;今義:虛偽的,不真實的。
5.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凶、走狗。
6.蟹六跪而二鰲
古義:腿,蟹腿;
今義:兩腿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著地,跪下。
虛詞
於
青,取之於籃,而青於藍。
於,介詞。前者引進動作的處所,作「從」講;後者引進比較對象,作「比」講。
另:苛政猛於虎;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介詞,引進動作對象,作「對」、「向」講。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者,代詞。組成名詞的「者字結構」,作「的人」講。
另:有蔣氏者;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詞,錶停頓,並提示下文要說的原因。
另: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而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連詞,表並列,可不譯。
另:君將哀而生之乎;
吾嘗終日而思矣
連詞,表修飾,可譯作「地」。
另:潭西南而望;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連詞,表轉折,相當於「卻」、「可是」。
另: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連詞,表順承,相當於「就」、「於是」。
另: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表遞進)
軍驚而壞都舍(表比喻)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先秦儒家學派的最後代表。曾在齊國下講學,後游歷秦國,晚年任楚蘭陵令。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二十卷,為荀子及其門人所著。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勸學(節選)譯文
君子說:學習不可以停止。靛青是從藍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煣的工藝把它製成車輪,它的彎度就符合圓規(畫的圓)。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這是由於)煣的工藝使它變成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就直了,刀劍在磨刀石上磨,就鋒利,君子廣泛地學習並且每天對自己多次檢查、省察自己,就能智慧明達,行為沒有過錯了。
我曾整天空想,不如在極短的時間內所學到的東西;我曾踮起腳跟遠望,不如登上高處看見的范圍廣。登上高處招手,手臂並沒有增長,但是遠處的人能看得見;順著風向呼喊,聲音並沒有變洪亮,但是聽的人聽得很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但是能達到千里之外;藉助船和槳的人,並不是會游泳,但是能橫渡江河。君子的天資同一般人沒有什麼差別,(只是)他們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積土成為山,風雨從這里興起;積水成為深潭,蛟龍就會在那裡生長;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聖人的心境由此具備。所以不積累小步,就不能遠達千里;不匯聚細流,就不能成為江海。千里馬跳躍一次,不能有十步遠;劣馬連走十天,它的成功在於不停止。雕刻一下就放棄它,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斷;雕刻不停,金石也能雕刻。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卻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飲地下的泉水,這是因為用心專一的緣故。螃蟹有六隻腳和兩只鉗夾,(可是)沒有蛇和鱔魚洞就沒有地方可以藏身,這是因為心思浮躁不專一的緣故啊。
特殊句式
判斷句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②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使之然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
④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固定句式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下文「無以成江海」中「無以」同此
定語後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之,定語後置的標志。
介詞結構後置
①青出於藍而青於藍 ②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勸學篇》開宗明義地告誡人們「學不可以已」,意謂學習應 持之以恆,不可中輟。他說「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
之而寒於水。」意思是說青色染料是從藍色染料中提取出來的,卻 比藍色的顏色更深;冰是水遇冷後凝結起來的,卻比水冷。通過
學習前人積累的知識,博學深思,加以總結提煉,就能夠超越前 人,後來居上。他又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肢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 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意謂有了知識, 才能夠站得高,看得遠,就像行千里路藉助於車和馬,過江河借 助於船和槳。
荀子認為,學習的成效來源於辛勤的積累。「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駭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楔而舍之,朽木不折,楔而不舍,金石可按。」只有積土成山,風雨才能從那裡興起;只有積水成淵,蚊龍才能生長;只有積善成德,才能自得神明,具備聖心。所以只有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才能到達目的地;只有一條一條的涓涓細流,才能匯成萬頃波濤。騏驥那樣的好馬一躍也不會十步,駑馬走出十駕,功效就在不舍。用刀刻物停下來,朽木也不會折斷;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堅硬的金屬、玉石,也能雕刻成功。
荀子認為,學習要專心致志,不急不躁。他舉例說:「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螫,非蛇膻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蚯蚓雖然無爪無牙,無筋無骨,卻能上食泥土,下飲黃泉,原因是其用心專一;而螃蟹八腳而且有兩個大鉗,卻只能住蛇的洞穴,原因就在於心躁。苟子總結性地指出:「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憎憎之事者,無赫赫之功。」沒有專默精誠,不去埋頭苦幹,就不能明辨是非,就不會有輝煌優異的成績。
荀子還強調學以致用。他說:「不聞,不著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
意謂學習本身有它廣泛的內涵,應具備「聞」「見」「知」「行」四要,只有學以致用和付諸實踐,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荀
子還特別強調「學莫便乎近人」及「隆禮」,要親近良師益友,要正身慎行,注意道德修養,做到「權利不能傾,群眾不能移,天下不能盪」。只有全粹精一的德操,才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荀子的《勸學篇》是關於學習的名篇,文中反復說明學習的 重要性及學習目的、態度和方法,強調學習是人們思考問題,認
識事物的重要條件,只有通過學習,才能增長才幹,完善自我,使自己超越前人,以成赫赫之功。書中的「鍥而不舍」、「不積跬步,
無以致千里」以及演化而成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等文句,已成為後代人們的座右銘。
一、字音
木直中(zhòng)繩
輮(róu)
槁(gǎo)暴(pù)
就礪(lì)
參(cān)省(xǐng)
須臾(yú)
跂(qì)
輿(yǔ)
楫(jí)
生(xìng)非異
跬(kuǐ)步
騏驥(qí jì)
駑(nǔ)馬十駕
鍥(qiè)而舍之
金石可鏤(lòu)
鰲(aó)
二、字義
1、已:停止
2、君子:這里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3、青取之於藍:靛青,從藍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種染料。藍,蓼藍。 蓼(liǎo)藍: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紅紫色,葉子長橢圓形,干時暗藍色。花淡紅色,穗狀花序,結瘦果,黑褐色。葉子含藍汁,可以做藍色染料。
4、青於藍:比蓼藍(更)深。
5、中繩:(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線。木工用拉直的墨線來取直。
6、輮 :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7、規:圓規,測圓的工具。
8、雖有槁暴: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有,通「又」。 槁,枯。暴,同「曝」曬干。槁暴,枯乾。
9、挺:直。
10、受繩:經墨線量過。
11、金: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12、就礪: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礪,磨刀石。就,動詞,接近,靠近。
13、參省乎己:對自己檢查、省察。參,檢驗,檢查。省,省察。乎,介詞,於。
14、須臾:片刻。
15、跂:提起腳後跟。
16、博見:看見的范圍廣,見得廣。
17、見者遠:意思是遠處的人也能看見。
18、疾:快,速,這里引申為「洪亮」,指聲音宏大。
19、假:藉助,利用。
20、輿:車。
21、利足:腳步快。
22、致:達到。
23、水:指游水。名詞。用如動詞。
24、絕:橫渡。
25、生非異:本性(同一般人)沒有差別。生,通「性」天賦,資質。
26、物:外物,指各種客觀條件。
27、興:興,起。
28、淵:深水。
29、蛟:一種龍。
30、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積累善行而養成品德,達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備了。得,獲得。
31、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跬」,跨兩腳為「步」。
32、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
33、騏驥:駿馬。
34、駑馬十駕:劣馬拉車連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駑馬,劣馬。架,馬拉車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駕」。
35、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於不停的走。舍,停。
36、鍥:刻。
37、鏤:雕刻。
38、用心一也:(這是)因為用心專一(的緣故)。用,以,因為。
39、六跪:六條腿,蟹實際上是八條腿。跪,蟹腳。一說,海蟹後面的兩條腿只能劃水,不能用來走路或自衛,所以不能算在「跪」里。
40、鰲:蟹鉗。
41、躁:浮躁,不專心。
【文本分析】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1段:論述學習的意義在於能夠提高自己,改變自己。第2段:論述學習能夠彌補不足的作用。第3段:論述學習要逐步積累,要堅持不懈,要專心致志。
第1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於藍」,不能認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後新產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於水」,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直木為輪」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 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後面兩個比喻並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後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著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 「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闢,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揖」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於利用和藉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藉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的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後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並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後天善於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3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又用「鍥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後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後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❼ 勸學的詞語解釋
便能夠,就能的意思
回答者: 蘇打綠11 - 四級 2010-1-14 19:51
檢舉 表順承、先站在高處、再揮手、
回答者: 軻鱫ヤ小星星 - 四級 2010-1-15 15:33
檢舉 去網路查
❽ 關於勸學的四字詞語
梁刺股來、鑿壁借光、孟母自三遷、程門立雪、囊螢映雪、不恥下問、溫故知新、舉一反三
融會貫通、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全神貫注、一絲不苟、勤學好問、勤學苦練、愛不釋手
博覽群書、學富五車、汗牛充棟、夜以繼日、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學無止境、學海無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