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逃跑時狼狽的詞語
1. 牛和鵝中形容我逃跑狼狽的四字詞語
1、狼狽而逃:形容倉皇逃跑時不堪丑態的形象。貶義詞,多指敵人逃跑。
傳說狽是跟狼同類的野獸,前腿極短,行動時要趴在狼身上,沒有狼就不能行動,所以狼和狽經常合夥傷害牲畜。
2、落荒而逃:形容吃了敗仗慌張逃跑。
引證:元代無名氏《馬陵道》第三折:「你自慢慢的從大路上行,我便落慌而走。」
例句:曹操軍隊在赤壁之戰中被打得落荒而逃,損失慘重。
《牛和鵝》是北師大版語文五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記敘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後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不怕鵝的故事。告訴人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1)形容逃跑時狼狽的詞語擴展閱讀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寫由於聽信了他人的話,所以我們不怕牛害怕鵝。
第二部分(5-11自然段)記敘一件事:寫我們被鵝追趕,後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惡。
第三部分(12-13自然段)寫我記著金奎叔的話,從此對牛對鵝都改變了態度和做法。
寫作特色
《牛和鵝》最大的寫作特色是對比手法。
其一是牛和鵝的對比:題目上的對比。作者用「牛和鵝」作題目,對比明顯,牛那麼大,鵝那麼小。
開篇就說「牛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鵝的眼睛看人,覺得人比鵝小,所以鵝不怕人」。文章結尾處對牛和鵝的態度發生180度的大轉變:「我記住金奎叔的話,從此不再怕鵝了」「看到牛,我也不再無緣無故欺負它了」。文章首尾對牛和鵝的態度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二是「我」和鵝的對比。
「我」在大公鵝面前卻膽小如鼠,變成了窩囊的倒霉蛋,讓人看了啞然失笑,而大公鵝在「我」面前趾高氣昂。
其三是「我」和金奎叔的對比。
「我」在大公鵝面前是那麼膽怯、害怕,幾乎嚇個半死。鵝在金奎叔面前是那麼渺小,那麼軟弱,就像一個酒瓶子一樣,隨手一扔就拋得老遠了。這樣對比起來寫,更突出了金奎叔的力大無比,突顯了「我」的膽小軟弱。
作者通篇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在鮮明的對比中,牛的憨厚老實,鵝的欺軟怕硬,「我」的膽小軟弱,金奎叔的仗義出手、力大無比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形容逃跑時狼狽相的詞語有什麼
慌不擇路
四散奔逃
丟盔棄甲
落荒而逃
3. 用來形容逃跑時狼狽相的詞語有什麼
抱頭鼠竄、逃之夭夭、落荒而逃、屁滾尿流、狼奔冢突、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四散而逃、四散而走、慌不擇路、狼狽不堪
4. 用來形容逃跑時狼狽相的詞語有什麼
樓主你好:抱頭鼠竄、逃之夭夭、落荒而逃、屁滾尿流、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5. 有哪些詞語形容逃跑時的狼狽
落荒而逃 丟盔卸甲 抱頭鼠竄 狼奔豕突
6. 形容「狼狽的逃跑」的成語有哪些
1.落荒而逃
【拼音】: luò huāng ér táo
【解釋】: 形容吃了敗仗慌張逃跑。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
【舉例造句】: 他們根本不是對手,只好落荒而逃。
2.大敗而逃
【拼音】: dà bài ér táo
【解釋】: 指吃了敗仗慌張逃跑。
【舉例造句】: 敵人被打得大敗而逃
3.倉皇出逃
【拼音】: cāng huáng chū táo
【解釋】: 倉皇:匆忙,慌張。慌慌張張地外出逃跑。
【出處】: 南唐·李煜《破陣子》:「最是倉皇離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4.臨陣脫逃
【拼音】: lín zhèn tuō táo
【解釋】: 臨到打仗時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緊要關頭退縮逃避。
【出處】: 明·徐光啟《疏辯》:「在法,初逃者從重捆打,再逃則斬矣;臨陣脫逃,初次即斬矣,亦求危其怨乎。」
【舉例造句】: 你們中國的兵勇,一到有起事來 ,不是半途潰散,便是臨陣脫逃,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
5.席捲而逃
【拼音】: xí juǎn ér táo
【解釋】: 指偷了全部貴重衣物逃跑。
【出處】: 清·吳趼人《恨海》第九回:「過了沒有幾個月,這金如玉就罄其所有,席捲而逃,便把他鬧窮了。」
【舉例造句】: 聽說要查他,他立即席捲而逃。
7. 形容人狼狽逃跑的成語
丟盔棄甲[ diū kuī qì jiǎ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diū kuī qì jiǎ ]
盔、甲:頭盔和鎧甲。跑得連盔甲都丟了。形容打敗仗後逃跑的狼狽相。
出 處
《孟子·梁惠王上》:「棄甲曳兵而走。」
例 句
三元里的武裝村民打得英國侵略軍~,抱頭鼠竄。
8. 用來形容逃跑時狼狽相的詞語有哪些
狼突豕奔、喪家之犬、慌不擇路、漏網之魚、丟盔棄甲、混亂不堪、象沒頭的蒼蠅亂撞。
9. 形容逃跑時狼狽的樣子的成語有哪些
棄甲丟盔 丟盔卸甲 丟盔棄甲 丟盔拋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