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句子大全 » 穩健的什麼填詞語

穩健的什麼填詞語

發布時間: 2021-03-11 22:19:30

㈠ 急求表達穩健、務實的成語詩詞

王符的《潛夫論》說:「大人不華,君子務實。」
王守仁的《傳習錄》說:「名與實對,務實之心重一分,則務名之心輕一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出處】《論語·為政》。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出處】《論語·憲問》。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出處】《墨子·修身》。

務實就是講究實際、實事求是,這是中國農耕文化較早形成的一種民族精神。孔子不談「怪、力、亂、神」,就已把目光聚焦在社會生活上。王符的《潛夫論》說:「大人不華,君子務實。」王守仁的《傳習錄》說:「名與實對,務實之心重一分,則務名之心輕一分。」這些思想,就是中國文化注重現實、崇尚實干精神的體現。它排斥虛妄,拒絕空想,鄙視華而不實,追求充實而有活力的人生,創造了中國古代社會燦爛的文明。務實精神作為傳統美德,仍在我們當代生活中熠熠生輝。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出處】《論語·為政》。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態度。

【提示】古人要求做人誠實,表現在學習方面,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且,這種誠實更是智慧,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種進步。如果以不知為知,不僅不誠實,而且會影響自己的進步。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出處】《論語·憲問》。

【大意】君子以說得多、做得少為恥辱。

【提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誇誇其談,而在行動上一事無成,那就會被別人視為「言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出處】《墨子·修身》。

【大意】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提示】在先秦的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講究實際行動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實踐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自古以來也有許多思想家、學問家在知與行的問題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李時珍走遍了南方許多省,收集民間葯方,逐一加以驗證,寫成了不朽的葯學名著《本草綱目》。僅僅靠書本知識而缺乏實踐的人,是很難成為大學問家的。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出處】《荀子·修身》。

【大意】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提示】任何一項事業都要靠實踐去完成。成功的路就在自己的腳下,如果不能腳踏實地去走,永遠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那隻會一事無成。

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出處】《荀子·儒效》。

【大意】聽說過而沒有親眼見到,雖然聽得很多,必定會有許多是錯誤的;見到了而不能理解,雖然記住了,必定會有許多是虛妄的;知道了而不去施行,雖然知識豐富,也必定會遇到困擾。

【提示】在古人看來,耳聞、目見、心知、力行,是認識事物的四個途徑,但以「力行」最為重要。因為「力行」不僅可以檢驗通過前三種途徑所獲得的知識,而且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把握。

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

【出處】《荀子·性惡》。

【大意】善於談論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現今尋找依據,善於談論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事上尋找證明。

【提示】無論說什麼話,如果想要讓別人相信自己,那就必須有充分的證據。而證據往往表現出事物的關聯性,所以,一定要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看問題。

謹於言而慎於行。

【出處】《禮記·緇衣》。

【大意】說話要嚴謹,行動要慎重。

【提示】這句話告誡人們,一個有修養、有道德的人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慮,切不可憑一時沖動而魯莽行事。

君子強學而力行。

【出處】揚雄《法言·修身》。

【大意】有道德的人勉勵自己學習並且努力去行動。

【提示】強學和力行,都要求一個人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努力讀書學習,需要有毅力鑽研進去,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同時要縝密思考,把所學和所用有機結合起來。所以,學習不是最終目的,學以致用才是更重要的。

實事求是。

【出處】《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大意】從客觀事實中去研究,得出規律。

【提示】河間獻王劉德,是漢武帝的弟弟。他一生好學,不愛虛誇。平生的最大嗜好是收藏古書,遇到民間送上善本書,他都找人來謄寫一遍,然後把抄好的書給人家,自己保留原本。唐朝人顏師古評論他這種行為「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是指他所珍藏的古書都是真正的好本子,所得古書中所講內容也都符合古代事實。這就是「實事求是」的原意。後人把這句話引申為對一切事都應當尊重事實,從實際出發,憑事實說話。

百聞不如一見。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

【大意】聽別人說一百次,不如自己親眼看一次。

【提示】雖然「耳聞」與「目睹」都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但在許多情況下耳聞的真實性卻值得懷疑,因為經常會被傳言所蒙蔽,只有自己親眼所見才更為確實。「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出處】《漢書·董仲舒傳》。

【大意】站在深潭邊上希望得到裡面的魚,還不如回去趕快編織漁網。

【提示】憑空想像而不去實踐,正如想品嘗魚的美味卻不想去編織漁網,而僅僅站在水邊羨慕,是沒有意義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向理想的目標邁進,腳踏實地去爭取,最終才能達到目的。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

【出處】王充《論衡·薄葬》。

【大意】對一件事情最好的證明就是看其是否有效,對一個理論最好的檢驗就是看其是否有證據。

【提示】王充是東漢哲學家,他最講究實證。沒有充分證據的東西,雖然說得神乎其神,他也絕對不信。在《論衡》里,他不厭其煩地辯論,指出鬼之類的東西是根本不存在的。這種思想在古代獨放異彩。

名必有實,事必有功。

【出處】荀悅《申鑒·俗嫌》。

【大意】名聲必須有事實與之相配,做事情必須有結果來證實。

【提示】這句話提醒人們注意,有時候一個人有很大的名氣,但卻不一定名副其實;有時候做一件事情有很好的初衷,但卻不一定有好的結果。所以,在觀察人或事時,都要看其真實的情況或實際的效果,而不要聽信虛名。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出處】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大意】練習一千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一千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

【提示】要學會一種技藝,不是容易的事;做個鑒賞家,也要多觀察實物,紙上談兵是不行的。讀書要破萬卷,下筆才能如有神助。做任何事情,沒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就不會有很高的造詣。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出處】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大意】古人做學問不遺餘力,年少時努力學習到老方有所成就。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總感覺淺近,要想真正弄懂還要靠自己親身實踐。

【提示】陸游冬夜讀書有感,寫了八首詩給他的小兒子,這是其中的第三首。這首詩一方面強調在學習上持之以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加強調了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因為從書本上學來的知識即使是真實正確的,對自己來說也有隔膜。沒有親身實踐,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書本上的知識。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親身實踐極為重要。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

【出處】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四。

【大意】理解得越清楚,實踐就越扎實;實踐越扎實,認識就會更加清晰。

【提示】這句話說明了認識與實踐的關系。認識與實踐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認識是實踐的前提和向導,反過來實踐又會進一步促進認識的深入發展。只有將兩方面結合起來才會使自己的認識更加接近真理,進步更快。

㈡ 形容穩健的詞語

金石之策 [jīn shí zhī cè]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形容如同金、石一般經久而穩定的策略。
出 處
《後漢書·馮衍傳》:「故信庸庸之論,破金石之策。」

㈢ 穩定什麼填上合適的詞語

穩定什麼填上合適的詞語
按要求填空如下:
穩定(情緒)
穩定(秩序)

㈣ 在括弧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彎得( )漫天卷地地( )穩健的( )笑的( )灰心喪氣地( )

灰心喪氣的心情
漫天卷地地飛舞
穩健的腳步
笑的開心
彎的小棒

㈤ 穩健的4字成語

不動聲色 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
不慌不忙 不慌張,不忙亂。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輪起刀來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縮了頭。」
處之泰然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沉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出處: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從容不迫 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出處:《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從容應對 從容:舒緩,悠然。不慌不忙地應付答對。
出處:明·李贄《焚書·雜述·豫約》:「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閑自在,從容應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從容自若 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樣。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出處:《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方寸不亂 方寸:指心。心緒不亂。形容人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時能夠從容鎮定。
出處:唐·呂溫《凌煙閣勛臣贊·屈突蔣公通》:「……徇日,方寸不亂。」
舉棋若定 下棋子好像有預斷。比喻行事沉著果斷。
出處:朱德《十月戰景》詩:「戰事從來似弈棋,舉棋若定自無悲。」
綸巾羽扇 拿著羽毛扇子,戴著青絲綬的頭巾。形容態度從容。
出處: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面不改色 臉色不變。形容從容鎮靜的樣子。
出處: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二折:「我這虎頭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見了俺,喪膽亡魂,今朝拿住這廝,面不改色。」
如無其事 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統領聽不見,庄大老爺也聽不見,就作為如無其事,不去提他了。」
若無其事 象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著鎮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處:馮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王柬芝若無其事地閂上門,又叫她點著燈,他那雙眼睛四處巡視著。」

㈥ 形容穩健的成語

不動聲色 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
不慌不忙 不慌張,不忙亂。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輪起刀來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縮了頭。」
處之泰然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沉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出處: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從容不迫 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出處:《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從容應對 從容:舒緩,悠然。不慌不忙地應付答對。
出處:明·李贄《焚書·雜述·豫約》:「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閑自在,從容應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㈦ 「穩重的()」詞語填空

穩重的男人、穩重的父親、穩重的老闆、穩重的性格、穩重的弟弟

㈧ 形容 穩健 的成語

【沉著痛快】:指書法、文章深厚穩健,直率而無拘泥之態。

【結結實實】:很穩健、牢固、嚴實。

【脛大於股者難以步】:脛:小腿;股:大腿;步:行走。小腿比大腿大則無法穩健地走路。比喻本末倒置則無法相互配合使用。

㈨ 帶穩健兩個字的詞語

答--帶飯--腰帶--綬帶--帶路。穩當--平穩--穩妥--穩定。健康--健強---穩健。

㈩ 形容穩定的詞語有哪些

安定、安閑、平靜、安祥、平穩、安靜、靜止、寧靜、堅固、穩固、牢固、安謐、安靖、不變、安寧、安穩
一、安定 [ ān dìng ]
1、(生活、形勢等)平靜正常;穩定:生活安定。情緒安定。社會秩序安定。
2、使安定:安定人心。
二、安閑 [ ān xián ]
安靜清閑:神態安閑。安閑自在。他忙裡忙外,一日不得安閑。
三、平靜 [ píng jìng ]
(心情、環境等)沒有不安或動盪: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風浪已經平靜下去了。他說話的聲音仍然很平靜。
四、平穩 [ píng wěn ]
1、平安穩定,沒有波動或危險:局勢平穩。物價平穩。病情平穩。今年汛期,海河的水情一直平穩。
2、(物體)穩定,不搖晃:把桌子放平穩了。
五、太平 [ tài píng ]
指社會平安;安寧:天下太平。太平景象。太太平平地過日子。
六、穩固 [ wěn gù ]
1、安穩而鞏固:基礎穩固。地位穩固。
2、使穩固:穩固政權。
七、牢固 [ láo gù ]
結實;堅固:基礎牢固 。牢固 的大壩擋住了洪水。
八、堅固 [ jiān gù ]
結合緊密,不容易破壞;牢固;結實:陣地堅固。堅固耐用。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