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句子大全 » 耳目堵詞語

耳目堵詞語

發布時間: 2021-02-26 09:45:17

⑴ 帶有「耳目」的成語有哪些

1.耳聰目明

2.耳濡目染來

3.掩人耳目

4.耳目一自新

5.目達耳通

6.避人耳目

⑵ 關於「耳目」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耳目」的成語有:

耳目導心、耳目喉舌、豁人耳目、耳濡目染、娛耳悅目。

⑶ 耳目有關的成語

耳目有關的成語:
長目飛耳
【拼音】:cháng mù fēi ěr

【解釋】:看得遠,聽得遠。比喻消息靈通,知道的事情多。

【出處】:春秋·齊·管仲《管子·九守》:「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明知千里之外,隱微之中。」

【示例】:微與湛書曰:『……比君曰表裡,無假~也。 ★《宋書·王微傳》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擴大視聽的手段

耳聰目明
【拼音】:ěr cōng mù míng

【解釋】:聰:聽覺靈敏;明:眼力敏銳。聽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頭腦清楚,眼光敏銳。
【出處】:《周易·鼎》:「巽而,耳目聰明,柔進而上行。」

【示例】:此時服了朱草,只覺~,誰知回想幼年所讀經書,不但絲毫不忘,就是平時所作詩文,也都如在目前。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回

【近義詞】:心明眼亮
【反義詞】:昏聵胡塗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頭腦清楚

耳目股肱
【拼音】:ěr mù gǔ gōng

【解釋】: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輔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人。

【出處】:唐·吳兢《貞觀政要·政體》:「然耳目股肱,寄於卿輩……事有不安,可極言勿隱。」
【示例】:你就是我的~。

【近義詞】:股肱耳目、得力干將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助手與親信
耳目一新
【拼音】:ěr mù yī xīn

【解釋】:耳目:指見聞。聽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鮮。

【出處】: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記》:「關塞之氣色,龍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樓之風月,與往來者耳目一時而新。」

【示例】:如今一上船,便覺得另是一番風味,~。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
【近義詞】:煥然一新
【反義詞】:依然如故

歇後語】:戴耳環畫眉毛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感到新鮮

耳目昭彰
【拼音】:ěr mù zhāo zhāng

【解釋】:昭彰:十分明顯,人所共見。眾人已聽到和看到,十分明顯。形容被眾人了解得清清楚楚,無法藏匿。

【出處】: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十七回:「卻說刑部審問過,見耳目昭彰,料難隱瞞,十分為過學士不安,只得會同禮臣復奏一本。」

【示例】:現在是~,你不必掩飾了。
【語法】:作賓語;指清清楚楚,無法藏匿
耳濡目染
【拼音】:ěr rǔ mù rǎn

【解釋】:濡:沾濕;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示例】:她完全沒有讀過書,但她單憑~,也認得一些字,而且能夠暗誦得好些唐詩。 ★郭沫若《少年時代·我的童年》

【近義詞】:耳聞目睹、耳熟能詳、潛移默化
【語法】:作謂語、定語、分句;指不知不覺地改變

耳視目聽
【拼音】:ěr shì mù tīng

【解釋】:用耳朵看,用眼睛聽。三代道家荒唐地認為視聽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出處】:戰國·鄭·列禦寇《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倉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視而目聽。」
【示例】:~的人是難以置信的。
【反義詞】:各盡其責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耳聞不如目見
【拼音】: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解釋】:聽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實可靠。比喻實際經驗的重要。
【出處】:漢·劉向《說苑·政理》

【示例】:就行也不是話,再住也不是話,口說無憑,~,我背了馬,且請師父親去看看。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八回

【近義詞】: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反義詞】:道聽途說
【語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比喻實際經驗的重要

耳聞目睹
【拼音】:ěr wén mù dǔ
【解釋】:聞:聽見;睹:看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睿宗景雲二年》:「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示例】:我從鄉下跑京城裡,一轉眼已經六年了,其間~的所謂國家大事,算起來也很不少。 ★魯迅《吶喊·一件小事》
【近義詞】:耳濡目染

【反義詞】:閉目塞聽
【歇後語】:電視電話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親眼所見

耳聞目擊
【拼音】:ěr wén mù jī
【解釋】:擊:接觸。親自聽說,親眼看見。

【出處】:明·王廷相《慎言·作聖》:「耳聞目擊,不忍民之失所也,故隨其所遇,盡力而為之。」

【示例】:這類素材,顯然和他在獄中~的事情有密切的關聯。 ★秦牧《花蜜與蜂刺》
【近義詞】:耳聞目見、耳聞目睹
【反義詞】:道聽途說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所見所聞

耳聞目見
【拼音】:ěr wén mù jiàn
【解釋】: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的。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夫信謗之徵,有如影響;耳聞目見,其事已多,或乃精誠不深,業緣未感,時儻差闌,終當或報耳。」

【示例】:或游於京,或任於朝,梵谷,在廟謀疆事,一一皆~。 ★清·趙翼《廿二史札記·金史》
【近義詞】:耳聞目擊、耳聞目睹、耳聞目覽

【反義詞】:道聽途說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所見所聞

貴耳賤目
【拼音】:guì ěr jiàn mù

【解釋】:重視傳來的話,輕視親眼看到的現實。比喻相信傳說,不重視事實。
【出處】:漢·張衡《東京賦》:「若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

【示例】:太守何得~。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
【語法】:作謂語、定語;比喻相信傳說,不重視事實

目擊耳聞
【拼音】:mù jī ěr wén
【解釋】:親眼看到,親耳聽到。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睿宗景雲二年》:「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示例】:我又願意知道一點十七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日的情形,但一時找不到~的耆老。 ★魯迅《而已集·黃花節的雜感》
【近義詞】:目見耳聞、耳聞目睹

【反義詞】:道聽途說
【語法】:作定語;指親自見聞
目濡耳染
【拼音】:mù rǔ ěr rǎn

【解釋】:濡:沾濕;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目食耳視
【拼音】:mù shí ěr shì
【解釋】: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顛倒錯亂。

【出處】:宋·司馬光《迂書·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近義詞】:耳視目食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傾耳注目
【拼音】:qīng ěr zhù mù

【解釋】:注目:集中視線注意看。原形容權勢極大,為眾敬畏。後也形容注意力極其集中。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夫能使天下傾耳注目者,當權者是矣,故謀能移主,威能懾下。」
【示例】:大家都~地聽著他的報告。

【近義詞】:傾耳拭目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關心的事物
掩人耳目
【拼音】:yǎn rén ěr mù

【解釋】:遮掩別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騙人。
【出處】:《大宋宣和遺事》亨集:「雖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示例】:必須假手他人,死於道路,方可~。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二回
【近義詞】:欲蓋彌彰、偷天換日、瞞上欺下

【反義詞】:原形畢露、真心實意、光明磊落
【歇後語】:趁著刮風揚灰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欺騙人

以耳代目
【拼音】:yǐ ěr dài mù

【解釋】:以:用;代:代替。拿眼睛當耳朵。指不親自去調查了解,光聽信別人說的。

【出處】:臧克家《以耳代目之類》:「這種以耳代目的情況是令人吃驚的,但這種情況卻並不是罕見的。」
【示例】:~的做法不可取。

【近義詞】:以耳為目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不去實踐
在人耳目
【拼音】:zài rén ěr mù
【解釋】:表示為人們所聽到看到,都已熟知。

【出處】:明·張岱《奇字問·序》:」近取《左(傳)》、《國(語)》、《史記》……諸書在人耳目前者,聊摘其一二奇字解釋之。」

【示例】:豫省一災,官吏以吞賑款興大獄,昭昭~。 ★清·章炳麟《滿洲總督侵吞賑款書》
【語法】:作謂語;指都已熟知
遮人耳目
【拼音】:zhē rén ěr mù
【解釋】:遮:遮掩。遮掩他人視聽。指玩弄手法,掩蓋真相。

【出處】:宋·無名氏《大宋宣和遺事》前集:「下遊民間之坊市,宿於娼館,事跡顯然,雖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示例】:就叫自己兄弟二大人通信給他,叫他暫時搬出衙門,好~。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
【近義詞】:掩人耳目、遮人耳目、遮掩耳目

【反義詞】:明目張膽
【歇後語】:瞎子戴眼鏡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欺騙
閉目塞耳
【拼音】:bì mù sè ěr
【解釋】:堵塞視聽。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或不了解。

【出處】:《隋書·東夷傳·高麗》:「王乃坐之空館,嚴加防守,使其閉目塞耳,永無聞見。」
【示例】:設有人~,跣而疾趨,前遇險阻,安有不顛躓者哉!
★宋·司馬光《遺表》
【近義詞】:閉目塞聽、閉目塞聰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與外界隔絕

避人耳目
【拼音】:bì rén ěr mù
【解釋】:指避免走漏消息。

【出處】:清·俞達《青樓夢》第二十八回:「我欲姐姐遷個住處,他日相迎,亦可以避人耳目。」
【示例】:以後切記在心,汝等亦不許向後花園閑玩,當~。
★《駐春園小史》第四回
【近義詞】:掩人耳目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秘密等

耳目閉塞
【拼音】:ěr mù bì sāi
【解釋】:比喻少見寡聞,對於世事情況了解甚少。
【示例】:住在邊遠地區的居民~,文化落後,當地的經濟、文化建設刻不容緩。

耳目眾多
【拼音】:ěr mù zhòng ō

【解釋】:耳目:指為別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圍注意的人很多。也指為刺探情報的人很多。

【出處】:清·石昆玉《三俠五義》第十六回:「只是目下耳目眾多,恐有泄漏,實屬不便。」

【示例】:譚相公要回去,須從我後門出去。街上~,怕人看透行藏,便有謠言風波。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十二回
【語法】:作謂語;指為刺探情報的人很多

耳視目食
【拼音】:ěr shì mù shí
【解釋】: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顛倒錯亂。

【出處】:宋·司馬光《迂書·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
【近義詞】:目食耳視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豁人耳目
【拼音】:huò rén ěr mù
【解釋】:開擴眼界,使耳目清新。

【出處】:王國維《人間詞話》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
【語法】:作謂語;用於使人開眼界
賤目貴耳
【拼音】:jiàn mù guì ěr
【解釋】:指輕視眼前所見,重視遠道傳聞。比喻舍近求遠。

【出處】: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蛇床》:「世人舍此而求補葯於遠域,豈非賤目貴耳乎?」
【示例】:而~者,顧謂今不如古,方隅之別也。
★清·李調元《序》
【近義詞】:貴耳賤目
【反義詞】:眼見為實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相信傳聞
驚耳駭目
【拼音】:jīng ěr hài mù
【解釋】:耳聞目見後內心震驚。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須臾,雲晦雷發,驚耳駭目。」

【示例】:又『長亭酒未醒,千里風動地』,『天仗森森練雪擬,身騎駿馬白鷹臂』,斯並~。 ★唐·殷璠《河嶽英靈集·王昌齡》
【近義詞】:驚見駭聞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書面語
賃耳佣目
【拼音】:lìn ěr yōng mù
【解釋】:指藉助於所見所聞。

【出處】:清·錢謙益《覆徐巨源書》:「流浪壯齒,記濫俗學,侵尋四十,賃耳佣目,乃稍知古學之由來。」
【語法】:作謂語;指藉助於所見所聞
目達耳通
【拼音】:mù dá ěr tōng
【解釋】:形容感覺靈敏,非常聰明。

【出處】: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策考》:「噽為人覽聞辯見,目達耳通,諸事無所不知。」
【近義詞】:耳聰目明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人聰明
目睹耳聞
【拼音】:mù dǔ ěr wén
【解釋】:睹:看見;聞:聽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睿宗景雲二年》:「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示例】:仆遭遇明時,寓游京國,~,殆非一日,不得不為集錄。
★宋·耐得翁《都城紀勝》序
【近義詞】:耳聞目睹
【反義詞】:道聽途說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親眼所見
目見耳聞
【拼音】:mù jiàn ěr wén
【解釋】:指親眼看見,親耳聽到。

【出處】:宋·蘇軾《石鍾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示例】:因他父兄都是個大才子,朝談夕講,無非子史經書,~,不少,詩詞歌賦。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11卷
【近義詞】:目擊耳聞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親自見聞
目染耳濡
【拼音】:mù rǎn ěr rǔ

【解釋】:染:沾染;濡:沾濕。眼睛經常看到,耳朵經常聽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示例】:伏原皇太後崇儉黜奢,時以民生為念,俾皇上知稼穡之艱難,~,聖功自懋。 ★《清史稿·廖壽恆傳》
【近義詞】:目擩耳染、耳濡目染
【語法】:作定語、賓語;指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目擩耳染
【拼音】:mù rù ěr rǎn

【解釋】:擩:通「濡」,沾染。因耳目經常接觸而受到感染,影響。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濡耳染」。

【出處】: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擩耳染,不學以能。」
【近義詞】:目染耳擩、耳濡目染
【語法】:作定語、賓語;指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屬人耳目
【拼音】:shǔ rén ěr mù

【解釋】:屬:集中在一點。指引人注意。
嵬目鴻耳
【拼音】:wéi mù hóng ěr
【解釋】:猶言動人觀聽。同「嵬眼澒耳」。
【近義詞】:嵬眼澒耳
【語法】:作定語;用於書面語
以耳為目
【拼音】:yǐ ěr wéi mù

【解釋】:拿聽到的當作親眼目睹的。比喻不親自了解情況,只聽信別人說的。
【出處】: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一百七十回
:「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撫,也都是些以耳為目、不分黑白的人。」
【示例】:據我那小東人說得來十三妹姑娘怎的個孝義,怎的個英雄,我那老東人~,便輕信了這話。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
【近義詞】:以耳代目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不去實踐
庸耳俗目
【拼音】:yōng ěr sú mù
【解釋】:指學識淺薄的人。

【出處】:清·朱仕琇《與林穆庵書》:「此數人知之,遂足為名一世,而無問千百庸耳俗目之擾擾耶!」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遮掩耳目
【拼音】:zhē yǎn ěr mù
【解釋】:指遮掩別人的視聽,掩飾真情。

【出處】:朱自清《執政府大屠殺記》:「聽說事後執政府乘人不知,已將屍首掩埋了些,以圖遮掩耳目。」
【近義詞】:遮人耳目、遮人眼目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欺騙

⑷ 帶耳目的成語有哪些

1、【成語】: 耳目閉塞

【拼音】: ěr mù bì sāi

【解釋】: 比喻少見寡聞,對於世事情況了解甚少。

【舉例造句】: 住在邊遠地區的居民耳目閉塞,文化落後,當地的經濟、文化建設刻不容緩。

2、【成語】: 耳目導心

【拼音】: ěr mù dǎo xīn

【解釋】: 耳目:視聽。耳目的熏染,可以啟發人心的善惡。

【出處】: 《孔子家語·好生》:「君子以心導耳目,立義以為勇,小人以耳目導心,不遜以為勇。」

3、【成語】: 耳目非是

【拼音】: ěr mù fēi shì

【解釋】: 指聲色不同於平常。

【出處】: 《漢書·南粵王傳》:「嘉見耳目非是,即趨出。」

4、【成語】: 耳目股肱

【拼音】: ěr mù gǔ gōng

【解釋】: 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輔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人。

【出處】: 唐·吳兢《貞觀政要·政體》:「然耳目股肱,寄於卿輩……事有不安,可極言勿隱。」

【舉例造句】: 你就是我的耳目股肱。

5、【成語】: 耳目喉舌

【拼音】: ěr mù hóu shé

【解釋】: 喉舌:泛指說話的器官,比喻代言人。起到耳目喉舌的作用。比喻作為搜集、了解情況和宣傳方針政策的工具。

【出處】: 田流《我上的第一堂黨的新聞課》:「報紙是黨的耳目喉舌,是黨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的紐帶。」

【舉例造句】: 《人民日報》起到黨的耳目喉舌的作用。

6、【成語】: 耳目一新

【拼音】: ěr mù yī xīn

【解釋】: 耳目:指見聞。聽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鮮。

【出處】: 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記》:「關塞之氣色,龍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樓之風月,與往來者耳目一時而新。」

【舉例造句】: 如今一上船,便覺得另是一番風味,耳目一新。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

7、【成語】: 耳目昭彰

【拼音】: ěr mù zhāo zhāng

【解釋】: 昭彰:十分明顯,人所共見。眾人已聽到和看到,十分明顯。形容被眾人了解得清清楚楚,無法藏匿。

【出處】: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十七回:「卻說刑部審問過,見耳目昭彰,料難隱瞞,十分為過學士不安,只得會同禮臣復奏一本。」

【舉例造句】: 現在是耳目昭彰,你不必掩飾了。

⑸ 包含耳目的成語有哪些 包含耳目的四字成語

包含「耳、目」的成語共有56個
1)稗耳販目
2)閉目塞耳
3)避人耳目
4)長目飛耳
5)耳聰目明
6)耳目閉塞
7)耳目導心
8)耳目股肱
9)耳目心腹
10)耳目一新
11)耳目昭彰
12)耳目眾多
13)耳染目濡
14)耳濡目擊
15)耳濡目及
16)耳濡目染
17)耳視目食
18)耳視目聽
19)耳聞目睹
20)耳聞目擊
21)耳聞目見
22)耳聞目覽
23)耳聞目染
24)防蔽耳目
25)貴耳賤目
26)豁人耳目
27)賤目貴耳
28)驚耳駭目
29)賃耳佣目
30)亂人耳目
31)目達耳通
32)目睹耳聞
33)目擊耳聞
34)目見耳聞
35)目攋耳染
36)目染耳濡
37)目濡耳染
38)目擩耳染
39)目食耳視
40)傾耳側目
41)傾耳注目
42)嵬目鴻耳
43)掩人耳目
44)一人耳目
45)一新耳目
46)以耳代目
47)以耳為目
48)庸耳俗目
49)悅人耳目
50)在人耳目
51)遮人耳目
52)遮掩耳目
53)屬人耳目
54)耳聞不如目見
55)目不忍見,耳不堪聞
56)目不忍視,耳不忍聞

⑹ 形容閉塞的詞語

成語標題 成語解釋
頓開茅塞 頓: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開竅,立專刻明白了某個道屬理。
出處:《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耳目閉塞 比喻少見寡聞,對於世事情況了解甚少。
否終則泰 指閉塞到極點,則轉向通泰。
出處:《易·雜卦》:「否泰,反其類也。」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時過於期,否終則泰。」
茅塞頓開 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頓:立刻。原來心裡好象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出處:《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閉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進行工作。
出處: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二:「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誇誇其談,滿足於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這種完全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精神的作風,還在我黨許多同志中繼續存在著。」

⑺ 耳 目 四字詞語

耳 目 四字詞語 :
耳聰目明、
耳濡目染、
掩人耳目、
耳目一新、
稗耳販目、
屬人耳目、
賃耳佣目、
發明耳目、
目達耳通、
眩目震耳、
耳視目聽、
耳目眾多、

⑻ 耳目的成語有哪些

1、【成語】: 耳目閉塞

【拼音】: ěr mù bì sāi

【解釋】: 比喻少見寡聞,對於世事情況了解甚少。

【舉例造句】: 住在邊遠地區的居民耳目閉塞,文化落後,當地的經濟、文化建設刻不容緩。

2、【成語】: 耳目導心

【拼音】: ěr mù dǎo xīn

【解釋】: 耳目:視聽。耳目的熏染,可以啟發人心的善惡。

【出處】: 《孔子家語·好生》:「君子以心導耳目,立義以為勇,小人以耳目導心,不遜以為勇。」

3、【成語】: 耳目非是

【拼音】: ěr mù fēi shì

【解釋】: 指聲色不同於平常。

【出處】: 《漢書·南粵王傳》:「嘉見耳目非是,即趨出。」

4、【成語】: 耳目股肱

【拼音】: ěr mù gǔ gōng

【解釋】: 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輔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人。

【出處】: 唐·吳兢《貞觀政要·政體》:「然耳目股肱,寄於卿輩……事有不安,可極言勿隱。」

【舉例造句】: 你就是我的耳目股肱。

5、【成語】: 耳目喉舌

【拼音】: ěr mù hóu shé

【解釋】: 喉舌:泛指說話的器官,比喻代言人。起到耳目喉舌的作用。比喻作為搜集、了解情況和宣傳方針政策的工具。

【出處】: 田流《我上的第一堂黨的新聞課》:「報紙是黨的耳目喉舌,是黨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的紐帶。」

【舉例造句】: 《人民日報》起到黨的耳目喉舌的作用。

6、【成語】: 耳目一新

【拼音】: ěr mù yī xīn

【解釋】: 耳目:指見聞。聽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鮮。

【出處】: 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記》:「關塞之氣色,龍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樓之風月,與往來者耳目一時而新。」

【舉例造句】: 如今一上船,便覺得另是一番風味,耳目一新。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

7、【成語】: 耳目昭彰

【拼音】: ěr mù zhāo zhāng

【解釋】: 昭彰:十分明顯,人所共見。眾人已聽到和看到,十分明顯。形容被眾人了解得清清楚楚,無法藏匿。

【出處】: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十七回:「卻說刑部審問過,見耳目昭彰,料難隱瞞,十分為過學士不安,只得會同禮臣復奏一本。」

【舉例造句】: 現在是耳目昭彰,你不必掩飾了。

8、【成語】: 耳目之欲

【拼音】: ěr mù zhī yù

【解釋】: 欲:慾望。滿足聲色享樂的慾望。

【出處】: 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務快耳目之欲,以苟容為度。」

9、【成語】: 耳目眾多

【拼音】: ěr mù zhòng ō

【解釋】: 耳目:指為別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圍注意的人很多。也指為刺探情報的人很多。

【出處】: 清·石昆玉《三俠五義》第十六回:「只是目下耳目眾多,恐有泄漏,實屬不便。」

【舉例造句】: 譚相公要回去,須從我後門出去。街上耳目眾多,怕人看透行藏,便有謠言風波。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十二回

⑼ 含有耳目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1、耳目一新,耳聰目明,掩人耳目。等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