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句子大全 » 心經中心句子

心經中心句子

發布時間: 2021-02-25 22:14:09

㈠ 心經的關鍵句是什麼

「第一句就講完了: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行:修行,實行,具體實踐 深:深心,最深內處,至極、窮容盡 般若波羅蜜多:以智慧,(由混沌無明)得度至生死解脫,究竟清凈的彼岸 時:在其中,時時刻刻 照:明亮、清楚、洞見明察 見:覺知 五蘊:色受想行識 皆空:都是空性,都是因緣和合而成 ...」

㈡ 《心經》的感悟句子

1、處在社交圈中是一種煩惱,而超脫出來簡直是一場悲劇。
2、厭倦,就是一個人吃完盤子里內的食物容後對盤子的感情。
3、參加追悼會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後大家一起抽煙喝酒打牌。
4、知識是一種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覺得餓的糧食。
5、愛情是會沉底的,在平淡的日子裡,最重要的是經常輕輕晃一晃盛裝愛情的「水杯」。
6、戰爭:用舌頭解不開就用牙齒咬吧!
7、憎恨別人就像為了逮住一隻耗子而不惜燒毀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8、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許多夢想,但如果其中一個不斷攪擾著你,剩下的就僅僅是行動了。
9、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
10、幸運之神的降臨,往往只是因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11、失敗發生在徹底的放棄之後。

㈢ 觀音心經中的心咒是哪幾句

觀音菩薩心咒,又稱六字大明咒嗡(ōng)嘛(ma)呢(nī)叭(biē)𠺗(miē)吽(hōng)

嗡為白色,象徵本尊之智慧,屬於禪定波羅蜜多,能除傲慢心。

嘛為綠色,象徵本尊之慈心,屬於忍辱波羅蜜多,能除嫉妒心。

呢為黃色,象徵本尊之身、口、意、事業、功德,能除貪欲心。

叭為藍色,象徵本尊之大樂,屬於布施波羅蜜多,能除愚痴心。

咪為紅色,象徵本尊之大樂,屬於布施波羅蜜多,能除吝嗇心。

吽為黑色,象徵本尊之悲心,屬於精進波羅蜜多,能除瞋恚心。

(3)心經中心句子擴展閱讀:

嗡(ōng)嘛(ma)呢(nī)叭(biē)𠺗(miē)吽(hōng),每個字所代表的意義都是不同的,但是每個字都代表無盡功德大利,即使你只修念其中一兩個字,也會得到很大功德。每一個字都具大利,這個道理應當明白。

該咒是「嗡 啊 吽」三字的擴展,其內涵異常豐富、奧妙無窮、至高無上,蘊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此咒即是觀世音菩薩的微妙本心,久遠劫前,觀音菩薩自己就是持此咒而修行成佛的,佛名正法明如來。

觀音菩薩心咒,源於梵文,象徵一切諸菩薩的慈悲與加持。觀音菩薩心咒是"智、悲、行、願" 大乘佛教四大菩薩心咒之一。

㈣ 心經一共多少句

完整心經全文共270字。西遊記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里 烏巢禪師道:「路途雖遠,終須有到之日,卻只是魔瘴難消。我有《多心經》一卷,凡五...

㈤ 心經最後用一句話總結

無心亦無經。

㈥ 心經全文逐句解析

心經的基本含義
觀自在菩薩——普巴先生
① 在唐三藏時代,觀自在菩薩被理解為「覺有情」,
② 現在我們科學地理解,觀自在菩薩即觀音菩薩的深刻內涵就是「正能量集合」、真理的道路、追尋大光明的境界。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① 在追尋真理的道路上,已經因為具有正能量的覺悟而得到了真理的風景。
② 這一句說明了擁有真理的菩薩境界。
照見五蘊皆空——
① 世界的本質與生命的本質都在處於運動變化之中
② 對於人與人的生命世界而言,心理的世界與心靈的世界都是在變化
③ 變化從來沒有停止過。
度一切苦厄——
《心經》幫助人戰勝一切人世間的痛苦、苦難、災難、困惑、生老病死······
舍利子——
舍利佛是智慧第一,這是觀音菩薩對舍利子說法,整個《心經》都是觀音菩薩給舍利佛說法。
色不異空——
① 物質世界都是精神世界,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沒有根本的區分,
② 因為人的分別心才會產生物質與意識、物與心的區別。
③ 物質世界離不開精神世界。
空不異色——
① 我們說的意識形態其實都是心靈世界,而心靈世界都是物質世界,
② 物質世界與心靈世界都屬於一回事。
③ 精神世界離不開物質世界。
色即是空——
① 我們所在的世界是一個能量世界,
② 宇宙與我們的生命都是能量組成的,
③ 而我們的心靈也是也是能量。
空即是色——
心靈與精神的能量世界就是人生的能量,也是宇宙與世界的能量世界。
受想行識——
精神系統的運行,包含了物質世界在心靈里的作用於反應。
亦復如是——
精神系統的運行,即人的認識都這樣。
舍利子——
這是觀音菩薩在給舍利佛說法的過程裡面,再次對他的稱呼。
是諸法空相——
① 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是永遠存在的。
② 心靈的力量才是本質所在。因為諸法無常,處於變化之中,因而宇宙、世界、生命、人生的本質都在於精神系統的本質,就是心靈的自由自在就要像陽光一樣自由自在。
③ 空的意義在於生命的能量是心靈的細微能量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不生不滅——生命世界的能量就像能量守恆定律一樣說的,心靈不滅,生命的內心不會消失。
不垢不凈——
① 生命的本質在於靈魂的本質,
② 生命的本質不會被人心所弄壞,
③ 而人用貪欲破壞的是自身的慾望帶來的罪孽。
不增不減——宇宙與生命的能量整體不會有所增減。
是故空中無色——真正達到了自由自在的境界,已經超越了物質與精神的分別世界,已經獲得了內心與靈魂的淡定與安放。
無受想行識——沒有物質與精神的任何困惑。
無眼耳鼻舌身意——生命與人生的境界已經超越了感官處理器所感受的簡單物質誘惑,已經得到了身心靈的大自在。
無色聲香味觸法——
① 在精神與物質世界的軟地帶,聲色犬馬的種種慾望享受,都已經不再具有誘惑力。
② 在現實生活中,肉身的人還是需要正當的物質生活,但一定要注意節儉,減少對自然世界的索取。
無眼界——
① 人的覺悟通過自己的感官處理器反映出來,一個人能量的密度反應在自己的感官與世界的溝通上面。
② 超越了感官的慾望,眼界擴大,達到心靈自在的境界。
乃至無意識界——在內心,在精神世界,在自我的靈魂裡面,早就得到了解脫,那樣的境界,幫助肉身的人生獲得在人生過程裡面的放下、捨得、自由、淡定、坦然。
無無明——超越了錯誤、執著,不再一根筋,放下了小我,因為自己的內心已經遠離了錯誤的糾纏。
亦無無明盡——
① 錯誤怎樣消除?在生命的流程過程裡面,不斷地凈化生命,提高生命的純潔。
② 在人生的過程裡面,要遠離錯誤,這就意味著要提高自己的素質,人生的方向正確,在正確的光明方向,聚集自己的正能量。
乃至無老死——
① 人生有生死,有七情六慾,有焦慮、慾望等等,
② 最為重要的是,一個人在人生的旅程裡面,不要只為慾望而活著,要為積極意義的人生而活
③ 這樣,人生就能在生死之間問心無愧。
亦無老死盡——
① 人生是一個事業,是一次在世界上的感恩行動,人生唯有感恩,才能具有積極的生命存在。
② 無論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要不斷地吸取正能量,吸收生命的光明,那樣就能減少遺憾。
無苦集滅道——
① 四諦即四種真理,人生與生命世界的苦,在於人的慾望造成
② 要探索真正的真理,就要脫離苦海
③ 脫離苦海的途徑,就是依靠靈魂的正能量。
無智亦無得——
① 沒有了障礙,沒有了邏輯推理,沒有了事物內在的慾望,只有最高意境的智慧指導自己的人生,
② 那麼,人生就會很覺悟,獲得無上的自由自在。
以無所得故——
① 不要貪婪,不是自己的就不要去追求,要順應自然,順應光明之心。
② 人的索取之心不能過度。人只有大愛、大慈悲、大悲憫,不在於斤斤計較,就會擁有真正好的生命質量。
菩提薩埵——
① 人不貪欲,就會無求,就會不追求邪惡、黑暗的享受。
② 而那些暴力、邪惡、黑暗對世界生存資源的壟斷,終究會得到相應的罪孽,因為因果如此。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按照靈魂的本質去修行,而不是按照慾望去追求邪惡的享受。
心無掛礙——我們的生命心靈就不會有什麼不需要的牽掛與障礙,即內心光明,沒有阻擋心靈的負能量。
無掛礙故——因為人的心靈裡面有了陽光,有了積極的正能量,沒有陰暗面的原因。
無有恐怖——那麼,我們的心靈就會很陽光,人的心靈一旦像空氣、水、陽光一樣充滿了巨大力量,就會沒有什麼人生的困惑,沒有什麼心裡頹廢的東西。
遠離顛倒夢想——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人生不需要有錯誤的妄念。
究竟涅槃——
① 人生是由很多煩惱組成的,而煩惱都是慾望得不到實現的體現。
② 人生煩惱少,在物質社會,煩惱的造成大都是慾望與得不到物質。
③ 在不平等的物質社會,貧窮是煩惱的主要原因。只有超越了物質社會的黑暗,才能得到自在的心靈。
三世諸佛——
① 三世指的是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指的是十方一切佛。
② 真正的成功者是在心靈本質上取得的成功。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① 按照正確的修行方法,成就了那些佛菩薩成就自我的道路。
② 在我們的俗世人生裡面,首先要找准人生目標,依照正確的道路,放下自己內心的罪孽、邪惡,才能一步步走向碩果累累的人生。
③ 人生在於奉獻,在於凈化自己的靈魂,讓靈魂純潔,得到更多的光明,因而加大了無限的正能量,能量加大。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陀為世人樹立了光明追求的光輝典範,佛陀不是偶像,而使正確的精神符號與現象,是光明的純潔。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所以人生與生命的道路,就是要去找到真理。
是大神咒——宇宙最為神聖的法則,人生的正確方向指南。
是大明咒——戰勝一切錯誤的行為准則。
是無上咒——包含了無與倫比的正能量與智慧。
是無等等咒——這是佛陀的智慧,來幫助世人。
能除一切苦——
① 能解決人間一切苦難、人生的苦難。
②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而人生要成為自己理想的人生,就要去掉心靈的陰暗面,讓自己的內心生活成為正能量。
真實不虛——這絕對可靠,佛度有緣人,有緣的人早日得到佛的智慧幫助。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為此,生命的本質在召喚我們,去找到心靈與生命的歸宿。
即說咒曰——咒語的內容如下。
揭諦揭諦——打開真理,打開真理。打開宇宙與真理之門。
波羅揭諦——向光明的方向出發。打開宇宙的靈魂之門。
波羅僧揭諦——找到讓內心、人生、靈魂清凈的方法。
菩提薩婆訶——探索宇宙規律。

㈦ 《心經》說什麼

。其所用的辭句不易為現代人了解,再加詮釋者惟恐不能表達經的中心思想,才逐個字來分析,導致見樹而不見林,失去了經的要領。《心經》的主題不外乎是解釋一個「空」字,不幸運「空」字被一般人誤解為空無一物的意思,不明的人誤以為佛教是一個落後及消極的宗教。卻不知這「空」是自然科學家想解釋宇宙奧秘的最終目標。從這角度來看,科學反而是落後了佛教二千多年。再說科學家凡事一定要求證,然而「空」的奧秘是無法被科學求證的。 宗教與科學所不同的是前者採取的是「宏觀」的角度,而後者是以「化整為零」的分析方法來研究自然界的現象 ,因而有互不相容的情形發生。但如果能放棄各自的私見,二者可互相輔助的,因為從不同角度看,真理是應該一樣的。 科學家發現宇宙的一切是「質」與「能」的表現。「質」的最小單位是粒子,「能」是一種波動。人是一個小宇宙,也是由質與能組合而成。 《心經》一開卷就言道,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謂之五蘊,是組合所有「有情眾生屍的基本因素。色是物質也即是身體,其餘四蘊是由腦電波的反應而產生。故可歸納為能量。所以色二質二粒子:受、想、行、識二能二波動(編者註:本句觀點欠妥,本刊不予苟同。但因其非本文主題,僅為表述主題觀點的一個過程和手段,故子保留,望讀者注意)。粒子與波動之間的關系在科學上仍是一個謎,因為兩者之間無明確的界限,可以互相交換。「光」同時是粒子也是波動。質與能其實是一體的兩面,分割不開。 「空」是這奇妙境界的代名詞,它包含了合二為一的質與能。萬物是由這兩者的無窮變化而形成。是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能量也是如此,所以也可謂能即是空,空即是能。質與能的總和是不增不減。因為兩者合一而對立和比較也不存在,所以是不垢不凈。「空」是不受時間的約束,故謂不生不滅。換言之,「空」是一個舞台,萬物在其中生生息息不停地演變。由於「空」中無相對的現象,所以佛教被稱為不二法門或一真法界。 明白此理後,《心經》隨即舉了一大堆無相對的例子,在此也不必詳述。最後的結論是: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即是無所謂此岸與彼岸,也無到達彼岸的「法」(無智)。因為眾生本身已具有佛性,不必外求(無得)。這部經主要的是提醒已有成就的修行者不要執著「法」而不得正果。難怪初修者看了摸不著頭腦,佛陀明明講了四十多年的四聖諦,豈不是什麼都沒有講?原因乃是他從單一的而不是從觀自在菩薩的角度來看。故《心經》以「照見」來表達這像太陽光一般的角度,普照四方。《心經》在此指導我們如何觀察。 民間佛教常勸人多多行善,所以一般人對佛教的「不思善、不思惡」困惑不解。其實其中並不矛盾。人是為了避免惡報而行善是無可厚非,然而世上一切的爭紛也是因為對立而引起。所以思善及思惡同樣是犯了分別心。兩者只取其一就是執著。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一般佛教徒追求的目標。凡是在二元世界裡有樂必有苦,只有佛國是超越苦樂。所以要修的應該不是離苦得樂,而是脫離有對立的世界才是。這就是《心經》要傳遞的訊息。然而智慧是要從對立和比較中成長。人生是從不完整(分裂)而走到完整(圓融)的路途。

㈧ 心經中關於知足的句子

目的達到了,即是知足。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就是知足。依般若波羅蜜多,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究竟涅槃,就是知足。

㈨ 心經中最中心的幾句是什麼,為什麼

故知
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
大明咒
,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