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句子大全 » 論語中有關君子的句子

論語中有關君子的句子

發布時間: 2021-02-13 03:51:38

⑴ 《論語》中關於君子的句子有哪些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回,不亦君子答乎?」

  2.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3.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4. 子曰:「君子不器。」

  5.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8.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

  9.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0.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1.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⑵ 論語中關於君子的句子

學而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為政第二 子曰:「君子不器。」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八佾第三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里仁第四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者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公冶長第五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雍也第六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栗。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栗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述而第七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靜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泰伯第八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笑;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子罕第九 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鄉黨第十 君子不以紺□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必表而出之。 先進第十一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子路、曾、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飢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杏漫},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赤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後。曾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子路第十三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訓;言不訓,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憲問第十四 南宮適問於孔子曰∶「羿善射,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衛靈公第十五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斯濫矣。」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有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哈不憂貧。」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李氏第十六 李氏將伐顓臾。冉有李路見於孔子曰∶「李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李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遠其子也。」 陽貨第十七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佛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而不食!」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既沒,新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衛子第十八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禮不勤,五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士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子張第十九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雲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子夏聞之曰:「噫!言游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期行,綏之期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堯曰第二十 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⑶ 論語中描寫君子的名句

1.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譯文】有德行的君子努力追求根本的完善,基礎建立了社會規范才得以形成。所以,孝敬父母,尊敬兄長,應是施行仁政的根本吧!——————《論語譯著》郭慶才

2.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月食一樣:有過錯時,人人都 看得見;改正的時候,人人都仰望著。」

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論語·衛靈公》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驗他,卻可以接受重大任務;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務,卻可以用小事情考驗他。」

4.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三種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德行高的人,敬畏聖人的話。小人不懂得天命而下敬畏,輕佻地對待地位高、德行高的人,輕侮聖人的。」

5.子曰:「孔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三種戒忌:年少的時候,血氣尚未穩定,要戒女色;到了壯年,血氣旺盛剛烈,要戒爭斗;到了老年,血氣 已經衰弱,要戒貪得無厭。」

6.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九種思慮:看的時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沒有; 聽的時候要想想聽明白了沒有;侍人的臉色要想想是否溫和;對人的態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說話要想想是否忠誠;做事要想想是 否認真;有了疑問要想想怎樣向人請教;遇事發恕時要想想後果; 有利可得時要想想是否正當。」

整理了好久啊。。。。。。。。。。。。。。。。。。。。。。。。

⑷ 請提供一些《論語》中有關君子的句子

學而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為政第二

子曰:「君子不器。」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八佾第三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里仁第四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者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公冶長第五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雍也第六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栗。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栗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述而第七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靜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泰伯第八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笑;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子罕第九

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鄉黨第十

君子不以紺□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必表而出之。

先進第十一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子路、曾、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飢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杏漫},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赤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後。曾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子路第十三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訓;言不訓,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憲問第十四

南宮適問於孔子曰∶「羿善射,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衛靈公第十五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斯濫矣。」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有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哈不憂貧。」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李氏第十六

李氏將伐顓臾。冉有李路見於孔子曰∶「李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李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遠其子也。」

陽貨第十七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佛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而不食!」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既沒,新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衛子第十八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禮不勤,五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士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子張第十九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雲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子夏聞之曰:「噫!言游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期行,綏之期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堯曰第二十

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⑸ 論語107處有關君子句子

《論語》中,君子一詞共出現107次,小人24次.君子小人皆有二義,其一以有無道德區分,其二則分指貴族和平民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意思是君子講團結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講團結.
2,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里仁》)意思是君子念念不忘道德,小人念念不忘鄉土;君子關心法制,小人心系恩惠.
3,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意思是君子懂得正義,小人只講究私利.
4,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你一定要做個有道德的儒者,千萬不要做個沒有道德的儒者.
5,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述而》)意思是君子事事處處時時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常常局促不安而憂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顏淵》)意思是君子會成全別人的好事,不會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則正好相反.
7,「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顏淵》)意思是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風,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風在草上刮過,草必定向一邊倒去.
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意思是君子講究互相協調,而不會盲目隨從;小人盲目隨從,而不會講究協調.
9,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子路》)意思事說在君子手下做事工作很容易,要討他的喜歡卻很難.不用正當的手段去討喜歡,他是不會喜歡的.等到他任用人的時候,一定會按照各人的德才,使用的.在小人的手下做事和工作那就很難,要想他的喜歡倒特別容易.即使採用不正當的手段來討他喜歡,他也會很喜歡的.等到他使喚人的時候,便會百般挑剔,求全責備.
10,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路》)意思是君子安詳舒展,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安詳舒展.
11,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憲問》)意思是君子當中會有不仁德的人啊,而小人當中卻不會有仁德的人的.
12,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憲問》)意思是君子向上,通達仁義;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3,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意思是君子定要求自己,小人只要求別人.
1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衛靈公》)意思是君子不可以用小事去考驗他,卻可以承當重大任務;小人你可以承當大任務,卻可以用小事去考驗他.
15,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季氏》)意思是君子懼怕三件事:懼怕天命,懼怕權貴人物,懼怕聖人的言論.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沒有懼怕,褻瀆權貴人物,侮慢聖人的言論.
16,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陽貨》)意思是君子學習了道理便有仁愛之心,小人學習了道理便容易聽使喚.
17,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陽貨》)意思是君子之講勇敢而不講正義就會造反作亂,小人只講勇敢而不講正義就會做盜賊.

⑹ 求論語中出現君子的句子(有出處的)~~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忽?
孔子提出了「君子」這個形象來解決這個疑難!但是,誰是君子呢?為什麼是君子呢?在孔子那裡,我們將知道「君子」那是作為學習的例子(examplary person,如同安樂哲在《<論語>的哲學詮釋》中的英文翻譯給我們的啟發)!
在孔子時代,君子一方面可以是實指的所謂的先進的「今之君子」;另一方面也是虛指:並無明確具體指謂。孔子就曾經以君子作為一個主導形象:《論語·述而篇》: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君子的出現是孔子面對禮樂崩壞而提出的一個范型式的生命樣式(請參看張岩在《從部落文明到禮樂制度》中更加豐富的分析)。但是,對於當今的我們,是否還有這樣的例子式的存在?也許,我們首先要思考何謂「例子」本身?
君子的古寫與「詩人」的「詩」、「尹」相關,而且都與法度有關,在字意上(參看很多學者對《詩經》的文化研究),詩的半邊是手持什麼東西,作為法度,作為制度的掌控。尹和君子在文字發生上也有關系,尹,治也。命尹這樣的語詞反復出現在甲骨文上。聖人,尹,君與祭祀或祭師也是相關的,《大戴禮記·五義篇》:「所謂聖人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能測萬物之情性者也」——君子也是通道的打開者。君子與溫柔敦厚之詩教的關系也有待思考,君子這里有化解陽剛和可以克服法律的嚴酷性的德能?這里涉及法則柔和化的問題?
論語》許多篇幅談及君子,但這里的君子是一個廣義概念,重在強調一種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個不同於平凡的人。為實現這一目的,《論語》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標准及道德修養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孔子認為作為君子必須具備多種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樣,而應「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衛靈公》)也就是說,君子應以道義作為做人的根本,按禮儀來實行,用謙遜來表達它,用忠誠來完成它,否則就談不上君子。
其二,君子要重視自我修養。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里仁》)在孔子看來,作為君子就必須重視仁德修養,不論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離開仁德。同時曾子認為,君子重視仁德修養還必須注意三個方面的規范:一是「動容貌,斯遠暴慢矣」;二是「正顏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辭氣,斯遠鄙倍矣」(《泰伯》)。也就是說,君子要嚴肅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臉色,注意自己的言辭。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對你尊敬,信任,溫和。同時,孔子還認為「君子泰而不驕」(《子路》);「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衛靈公》);「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亡不已知也。」「君子疾得世而名不稱焉。」「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即作為君子應心境安寧而不傲慢,態度莊重而不與人爭吵,能合群而不結黨營私;君子要重視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對社會多做貢獻。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君子的修養。
其三,君子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孔子認為,君子除了自我修養,還要重視用「戒、畏、思」幾項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季氏》)這些思想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對君子的要求,概括起來有三點:一是要隨時注意戒除個人的慾念;二是處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無忌憚;三是認真處理,隨時嚴格要求自己。
其四,君子要重義避利,追求道義。孔子認為,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差別還在於具有不同的生活態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認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衛靈公》)「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里仁》)也就是說,作為君子只有重視道義,追求道義,才能與小人區別,才能真正體現君子的精神。同時,孔子還認為,君子必須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即所謂:「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里仁)「先行其言而後從之。」(《為政》)

⑺ 《論語》中與君子有關的章句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專 子曰:「三人行屬,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子貢問了老師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他說:「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您能告訴我一個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並且永久受益嗎? 老師以商量的口氣對他說:「其恕乎!」如果有這么個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什麼叫「恕」呢?老師又加了八個字的解釋,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你自個兒不想乾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人一輩子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⑻ 求《論語》中關於「君子」的句子

「訥於言而敏於行」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君子不器」
「君子不憂不懼」版
「君子道者三權,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東拉西扯就想到這些,希望對你有用!

⑼ 《論語》有關君子的句子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說:君子相互團結但不互相勾結,小人相互勾結但不能互相團結。

2、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孔子說: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圖;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僥幸。

3、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 君子不器。

孔子說:君子不應該像器具一樣,作用僅限於某一方面,應多才多藝。

5、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孔子說: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說:君子態度和順,但不會苟同別人;小人容易附和別人的意見,但其實不能與別人平和相處。

8、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孔子說:「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驕傲,小人驕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說:君子中沒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沒有的。

10、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孔子說:君子向上,通達仁義;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孔子說:「君子窮困時尚能安守,小人窮困了就不約束自己而胡作非為了。」

12、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意思是: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強調內省的態度,遇事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說:「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驗他,卻可以接受重大任務;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務,卻可以用小事情考驗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孔子說:「君子莊重自尊而不與人爭強斗勝,團結群眾而不結黨營私。

1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意思是:君子以言行不一致為恥。

⑽ 論語里關於君子的句子!10條以上,最好帶意思的!

在孔子時代,君子一方面可以是實指的所謂的先進的「今之君子」;另一方面也是虛指:並無明確具體指謂。孔子就曾經以君子作為一個主導形象:《論語·述而篇》: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君子的出現是孔子面對禮樂崩壞而提出的一個范型式的生命樣式(請參看張岩在《從部落文明到禮樂制度》中更加豐富的分析)。但是,對於當今的我們,是否還有這樣的例子式的存在?也許,我們首先要思考何謂「例子」本身? 君子的古寫與「詩人」的「詩」、「尹」相關,而且都與法度有關,在字意上(參看很多學者對《詩經》的文化研究),詩的半邊是手持什麼東西,作為法度,作為制度的掌控。尹和君子在文字發生上也有關系,尹,治也。命尹這樣的語詞反復出現在甲骨文上。聖人,尹,君與祭祀或祭師也是相關的,《大戴禮記·五義篇》:「所謂聖人者,知通乎大道,應變而不窮,能測萬物之情性者也」——君子也是通道的打開者。君子與溫柔敦厚之詩教的關系也有待思考,君子這里有化解陽剛和可以克服法律的嚴酷性的德能?這里涉及法則柔和化的問題? 論語》許多篇幅談及君子,但這里的君子是一個廣義概念,重在強調一種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個不同於平凡的人。為實現這一目的,《論語》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標准及道德修養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孔子認為作為君子必須具備多種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樣,而應「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衛靈公》)也就是說,君子應以道義作為做人的根本,按禮儀來實行,用謙遜來表達它,用忠誠來完成它,否則就談不上君子。 其二,君子要重視自我修養。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里仁》)在孔子看來,作為君子就必須重視仁德修養,不論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離開仁德。同時曾子認為,君子重視仁德修養還必須注意三個方面的規范:一是「動容貌,斯遠暴慢矣」;二是「正顏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辭氣,斯遠鄙倍矣」(《泰伯》)。也就是說,君子要嚴肅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臉色,注意自己的言辭。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對你尊敬,信任,溫和。同時,孔子還認為「君子泰而不驕」(《子路》);「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衛靈公》);「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亡不已知也。」「君子疾得世而名不稱焉。」「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即作為君子應心境安寧而不傲慢,態度莊重而不與人爭吵,能合群而不結黨營私;君子要重視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對社會多做貢獻。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君子的修養。 其三,君子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孔子認為,君子除了自我修養,還要重視用「戒、畏、思」幾項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季氏》)這些思想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對君子的要求,概括起來有三點:一是要隨時注意戒除個人的慾念;二是處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無忌憚;三是認真處理,隨時嚴格要求自己。 其四,君子要重義避利,追求道義。孔子認為,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差別還在於具有不同的生活態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認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衛靈公》)「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里仁》)也就是說,作為君子只有重視道義,追求道義,才能與小人區別,才能真正體現君子的精神。同時,孔子還認為,君子必須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即所謂:「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里仁)「先行其言而後從之。」(《為政》)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