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句子大全 » 詞語來歷大全

詞語來歷大全

發布時間: 2021-02-09 05:17:23

『壹』 你知道那些詞語的來歷

龜縮:比喻像烏龜的頭縮在甲殼一樣藏起來.
《三八線上的凱歌》
狐狸多疑,所以叫做「狐疑」。形容疑慮過多、缺乏決斷,又據說,狐狸要是埋藏什麼東西,埋好之後,往往不放心,一會兒就又把它挖出來瞧瞧。所以,形容疑慮過多、做事不易成功,「狐疑」一語,常和「猶豫」連用,說作「狐疑猶豫」或「猶豫狐疑」.

鵝步————鵝走路較慢,所以拿破崙時代軍隊的前膛槍使用鐵探條裝填彈丸,射擊時必須停下來,同時要保持橫隊的整齊,所以步伐很慢,被稱之為「鵝步」。
蠶食:如蠶吃桑葉般一口一口地吃;多指一次實現不了的目標,可以分成多次解決,這樣比較容易順利實現預定目標。

魚貫是指象游魚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地接連著走。形容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序.出處《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鵝步————鵝走路較慢,所以拿破崙時代軍隊的前膛槍使用鐵探條裝填彈丸,射擊時必須停下來,同時要保持橫隊的整齊,所以步伐很慢,被稱之為「鵝步」。
蠶食:如蠶吃桑葉般一口一口地吃;多指一次實現不了的目標,可以分成多次解決,這樣比較容易順利實現預定目標。

魚貫是指象游魚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地接連著走。形容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序.出處《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貳』 一些詞語的來歷

上當
人們常把受騙叫作「上當」。其實「上當」的原意是指到當鋪去典當東西。 清朝末年清河地方有一個大戶人家姓王,世代經營當鋪,家大業大,生意興隆。生活富裕了,各房的族人開始懶於經營了,就把資金存入當鋪做入股的股東,日常的典當營業事務全交給一個名叫壽薴的年輕人來主持。壽薴酷愛讀書,喜歡校刻書籍,對生意卻並不精通,處理典當業務非常隨便。王氏族人見此情景,都認為有機可乘,不約而同地從自己家中拿一些東西到當鋪來典當。各人估定了高於物品本身的價格,要伙計如數付給,伙計不敢得罪股東老闆,壽薴也心不在焉,不加阻攔。就這樣,沒過兩個月,典當的資本就被詐騙得差不多了,一家資金充足的當鋪破產了。 「上當」原指去當鋪典當東西,後來人們就把受騙叫「上當」。
馬路
「馬路」是由碎石鋪設的,路中央略高而且光滑平坦,這樣利於雨水流淌到路邊,不影響交通。後來,人們用瀝青鋪塗在上面,稱之為「柏油路」。但大多數人還是習慣叫「馬路」。「馬路」既然不是「專供馬走的路」,那麼,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在18世紀中期,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工業的發展迫切需要改善當時的交通運輸狀況,特別是陸路交通。為此,蘇格蘭人約翰·馬卡丹發明設計了上面所說的「馬路」。由於「馬路」的出現使得英國不僅水路暢通而且陸路也很便利,這樣,為迅速發展英國工業和貿易往來提供了方便條件。人們取這種路的設計者姓氏,稱這種路為「馬路」,以表紀念。
書香
「書香門第」中的「書香」是什麼意思?許多人不太清楚。其實原來是古人為防止蠹蟲咬食書籍,便在書中放置一種芸香草,這種草有一種清香之氣,夾有這種草的書籍打開之後清香襲人,故而稱之為「書香」。芸香草亦稱芸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產於我國西部,有特異的香氣,可以入葯,嚼之有辛辣和麻涼感覺。因為古人常在書籍中放這種草避蠹驅蟲,所以除「芸人」指農人,「芸芸」指眾多外,與「芸」字有關的詞多與書籍有關。如「芸編」指書籍,「芸帳」指書卷,「芸閣」指藏書之閣,「芸署」為藏書之室,「芸香吏」則指校書郎。
東西
我們往往把一切物體統稱為「東西」。但為什麼稱「東西」,而不稱「南北」呢?原來我國古代把木、火、金、水、土稱為「五行」(分別代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天干」,又把「五行」、「天干」對應起來,組成「五方」,即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從上面可以看出,東方屬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樹木、蔬菜、莊稼等;西方屬金,代表一切金屬礦物,如金、銀、銅、鐵、錫等等;南方屬火,火是一種化學現象;北方屬水,中方屬土,由於水、土和火是最常見的物質或現象,以致被古人忽視。而木(植物)和金(金屬礦物)最受人們的重視,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物質。於是,人們就把代表「木」和「金」的兩個方向聯在一起,組成了一個詞———「東西」,用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體。
倒楣
「倒楣」一詞本是江浙一帶的方言,指事不順利或運氣壞。此語產生的時間算來不長,大約在明朝末年。那時候,由於「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嚴重地限制了廣大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的發揮,加之考場舞弊之風甚盛,所以一般的讀書人要想中舉是極不容易的。為了求個吉利,舉子們在臨考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門前樹起一根旗桿,當地人稱之為「楣」。考中了,旗桿照樹不誤,考不中就把旗桿撤去,叫作「倒楣」。後來,這個詞被愈來愈多的人用於口語和書面,直到現在。值得一提的是,在運用這個詞語過程中,人們常把這兩個字寫作「倒眉」或「倒霉」,這當然是由於不懂得它的來源的緣故。
老頭子
「老頭子」一詞,多用於妻子對年老的丈夫的昵稱。這個詞出自《清朝野史大觀》。紀昀,字曉嵐。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帝修《四庫全書》,命紀昀為四庫全書館總纂官。盛夏的一天,紀昀因體胖,經不起炎熱酷暑,便索性盤起發辮,脫掉上衣,袒胸露背地坐在幾旁校閱書稿。正巧,這時乾隆帝踱步走進館來,紀昀欲穿衣已經來不及了,便鑽入案下,用幃幔裹住身體。過了一會兒,紀昀以為乾隆帝已經走了,便探頭問館中人:「老頭子已經走了嗎?」話音剛落,發現乾隆帝就在他身旁坐著呢!這句話恰好被乾隆帝聽見了。此刻,乾隆怒問紀昀:「『老頭子』三字作何解釋?」大家嚇得為他捏了一把汗。誰知他卻從容地答道:「萬壽無疆之謂老,頂天立地之謂頭,父母天地又謂天之子,簡稱為『老頭子』。」乾隆帝聽了他的解釋,轉怒為喜:「你的嘴真的會說,朕就原諒你了。」 從此,「老頭子」這個稱謂便流傳開來。不僅臣呼君、幼呼長、妻呼夫,就連下屬對上司,也都以「老頭子」相稱了。
兩面派
「兩面派」大多是指口是心非善於偽裝的人,這個詞是怎樣來的呢?相傳元朝末年,元軍和朱元璋的起義軍在黃河北岸展開拉鋸戰。老百姓苦不堪言,誰來了都要歡迎,都要在門板上貼上紅紅綠綠的歡迎標語,來得勤換得也快。豫北懷慶府的人生活節儉,於是想出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用一塊薄薄的木板,一面寫著歡迎元軍的「保境安民」,另一面寫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一次,朱元璋的大將常遇春率領軍隊進駐懷慶府,見家家門口五顏六色的木牌上滿是歡迎標語,心裡高興。可是突然一陣狂風刮來,木牌刮翻,反面全是歡迎元軍的標語。於是,常遇春下令,凡是掛兩面牌的人家都滿門抄斬。經過一場屠殺,懷慶府的人口大減。現在常說的「兩面派」就是由懷慶府「兩面牌」演變而來的。
露馬腳
朱元璋幼時家境非常貧寒。為了糊口,不僅給財主放過牛羊,還在廟里當過和尚。後來,他加入了元朝末年起義軍郭子興的隊伍。由於他作戰勇猛,屢建戰功,郭子興很賞識他,於是將義女馬氏嫁給了他。馬氏是一個才女,精明干練,輔佐朱元璋實現了統一大業。朱元璋當上皇帝,建立起明朝後第一件事便是封她為皇後。馬皇後長得雖不漂亮,但卻溫柔端莊,舉止大方。美中不足的是,她長了一雙沒有纏過的「天足」。在以小腳為美的時代,女人腳大是一缺陷。馬氏在當了皇後以後,越發地為自己的一雙大腳感到不安。因而,在大庭廣眾間,總是遮遮掩掩,盡量避免將腳露出裙外。有一天,馬皇後游興大發,乘轎招搖過市,瀏覽古都風景。百姓見皇後的輿轎過市,都翹首張望,想一睹皇後的風采。不料,一陣大風吹過,轎簾被掀起一角,馬皇後的一雙大腳赫然展現在百姓面前。人們驚訝不已,沒想到當今皇後竟有這樣一雙腳!人們爭相傳言,全城立刻轟動了。「露馬腳」一詞就這么流傳開了。 後來的人便將隱私或陰謀出現破綻或徹底敗露稱之為「露馬腳」。
高抬貴手
舊時鄉下演戲,往往先由鄉紳們出錢,包下戲班子在祠堂廟宇中演出,然後他們再向群眾賣票賺錢,群眾憑票進場看戲。戲場當然只開一扇邊門,由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把門收票。無人進場時,壯漢雙腿跨在門檻上,雙手挺在門框上,以防無票的溜進戲場。農村的孩子很想看戲,但又無錢買戲票。有的孩子便瞅空邊向守門壯漢哀求,邊察言觀色,掌握「火候」,伺機輕輕托起壯漢胳膊說:「叔叔,請您把胳膊抬高一點吧!」於是孩子便趁勢從壯漢胳肢窩下鑽進去看戲了。後來,文人便把「請抬高胳膊」雅化為「高抬貴手」,意思就是請人「開恩」,推而廣之,便應用於各種場合的求情。

『叄』 有哪些詞語的來歷

馬路
「馬路」是由碎石鋪設的,路中央略高而且光滑平坦,這樣利於雨水流淌到路邊,不影響交通。後來,人們用瀝青鋪塗在上面,稱之為「柏油路」。但大多數人還是習慣叫「馬路」。「馬路」既然不是「專供馬走的路」,那麼,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在18世紀中期,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工業的發展迫切需要改善當時的交通運輸狀況,特別是陸路交通。為此,蘇格蘭人約翰·馬卡丹發明設計了上面所說的「馬路」。由於「馬路」的出現使得英國不僅水路暢通而且陸路也很便利,這樣,為迅速發展英國工業和貿易往來提供了方便條件。人們取這種路的設計者姓氏,稱這種路為「馬路」,以表紀念。「敲竹杠」的來歷
歷史故事
清末,沿海一帶販賣煙土成風。有個狡猾的雲南客商,經常以販賣土布、山葯為名,夾運煙土,往返於雲貴與江浙之間。因為他想的辦法巧妙,所以從未被關卡查獲過。原來,他在毛竹剛生長時,就偷偷剖開嫩竹,藏進煙土,等毛竹長大後,便將毛竹做成竹杠、船篙。因此,竹杠外面,天衣無縫,一點不露痕跡。
這一天,雲南商船來到浙江紹興碼頭。關卡檢查官照例上船檢查,從土布翻到葯材,查不出一點煙土。正准備放行時,一個在關卡辦事的紹興師爺突然來到船上,他正吸著長管旱煙,一邊吞雲吐霧,一邊走進船艙,提起長筒煙管,朝擱在船艙里的竹杠「篤、篤、篤」地敲了幾下,准備把煙灰磕掉。誰知這「篤、篤、篤」一敲非同小可,嚇得雲南客商忙從船艙里鑽了出來。他神色慌張,以為紹興師爺看出了他窩藏禁物的秘密,敲敲竹杠,是打個暗號給他。
雲南客商早有準備,忙從懷里掏出一包銀子,假稱「雲南旱煙」悄悄地塞給這位紹興師爺,並強裝笑臉說:「這是包上等『雲南旱煙』,煙味醇厚,與別處旱煙不同。請師爺笑納。」師爺用手一掂,分量沉重,知道裡面是銀子。心想,他既然重金相贈,船中一定藏有禁品,但一時又查不出來,不如做個人情,徑自上岸而去。
後來,雲南客船被別的關卡查獲了,才知道煙土是暗藏在船上的竹杠中的。從此,「敲竹杠」一詞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敲邊鼓」
比喻從旁幫腔、攛掇或助勢。來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4回:「這話須得你老哥自己去找他,我們旁人只能敲敲邊鼓。」
「吃醋」 用「醋」字似起於唐,唐張所作筆記《朝野僉載》記有這么一段故事:
唐朝宰相房玄齡的夫人好嫉妒,唐太宗有意賜房玄齡幾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太宗知是房夫人執意不允,便召玄齡夫人令曰:「若寧不妒而生,寧妒而死?」意思是,若要嫉妒就選擇死,並給她准備了一壺「毒酒」。房夫人面無懼色,當場接過「毒酒」便一飲而盡,以示「寧死而妒」。其實李世民給她的毒酒只是一壺醋。李世民給這位房夫人開了個玩笑,於是就有了「吃醋」之典。

『肆』 詞語的來歷!!!

龜縮:比喻像烏龜的頭縮在甲殼一樣藏起來.
《三八線上的凱歌》
狐狸多疑,所以叫內做「狐疑」。形容容疑慮過多、缺乏決斷,又據說,狐狸要是埋藏什麼東西,埋好之後,往往不放心,一會兒就又把它挖出來瞧瞧。所以,形容疑慮過多、做事不易成功,「狐疑」一語,常和「猶豫」連用,說作「狐疑猶豫」或「猶豫狐疑」.

鵝步————鵝走路較慢,所以拿破崙時代軍隊的前膛槍使用鐵探條裝填彈丸,射擊時必須停下來,同時要保持橫隊的整齊,所以步伐很慢,被稱之為「鵝步」。
蠶食:如蠶吃桑葉般一口一口地吃;多指一次實現不了的目標,可以分成多次解決,這樣比較容易順利實現預定目標。

魚貫是指象游魚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地接連著走。形容一個接一個地依次序.出處《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伍』 詞語的來歷有哪些

fhh

『陸』 你知道哪些詞語的來歷

1. 斷腸

形容悲傷到極點多用斷腸、腸斷、肝腸寸斷。傳說東晉時有個姓桓的大官到蜀地去,船在三峽航行,手下有人捉到一隻小猿,母猿沿岸哀叫,跟著船走了數百里還不肯離去,後來跳到了船上,氣絕而死。剖開它的肚子,只見腸已裂成一寸一寸的了。桓某知道此等情景後,內心十分不忍,命令把這個手下人革取不用。從此,形容悲痛到極點就用腸斷或者斷腸了。

2. 倒霉

為什麼說做事不順利,或者遇到不吉利的情況,就叫「倒霉」呢?原來封建時代讀書人要做官,都要參加科舉考試。明朝時,考試錄取很難,如果錄取了,就在門前立旗桿一根;如果考不中,就把旗桿倒下拿走,稱為「倒楣」。「楣」本是門上的橫木,這里指高桿。「楣」與「霉」讀音相近,江浙一帶的人就把遇事運氣不好、不吉利叫「倒楣」亦即「倒霉」了。

3.碧血

「碧血」和「丹心」常常連在一起,例如「甘灑碧血獻丹心」,是對為國為民而死的稱頌,「碧血」也就是為正義事業而流的鮮血了。

為什麼稱「碧血」而不叫其他什麼血呢?原來有個出典:春秋時有個叫萇(cháng)弘的人,在諸侯內亂中被放歸蜀地,後被剖腹而死。當地人被他的正氣所感動,用盒子藏起他的血,三年以後血化成碧玉,這才用「碧血」指稱為正義而流的鮮血的。

4.春暉

春暉,指春天的陽光。為什麼用春暉比喻慈母的愛子之情呢?

原來唐代詩人孟郊有一首《遊子吟》的詩,寫的是慈母一針針一線線辛苦縫紉,製成衣服,讓兒子穿上遠離家鄉。明晨就要遠行了,母親深夜還在密密縫綴,唯恐衣服不結實,怕久久在外的兒子經不起穿著。兒女對母親的心意只像寸草那樣柔弱,而母親的恩情卻像春天的陽光那樣溫暖,這是一種怎樣的深深的愛子之情!後來,人們就用「春暉」比喻母親的恩情了。

壓 驚

王韶是北宋神宗時的一位大臣,他有一個小兒子叫南陔(gāi),年紀很小,剛剛學會說話。

有一年元宵節,京城裡張燈結綵,舉行燈會。王韶讓家人帶著南陔去觀燈。南陔打扮了一番,頭上戴著一頂珍珠鑲嵌(xiāng qiàn)的帽子,坐在家人的肩上看燈去了。孩子打扮得漂亮,帽子又很奇特,所以南陔在街市上很引人注目。

燈會非常熱鬧,觀燈的人如潮水一般。在擁擠的人潮中,一不小心,南陔被人搶走了,等家人發覺時,早已不知孩子的去向。

家人慌了,趕緊四處尋找,但找來找去毫無結果。無奈中只好向主人報告,甘願接受重罰。沒料到的是,王韶聽說這件事後,並沒有大發雷霆,也沒有過多地指責家人。只是坦然地說:「若是別的孩子,就得趕緊再去找;至於南陔,他不一般,過些日子可能會自己回來的!」說罷,一揮手,讓家人們都離去,好像事情沒有發生一樣。家人們對王韶的話非常吃驚,也不敢要求主人再派人去尋找,只好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等著孩子自己回來。只有那個背著南陔去觀燈的家人總是後悔莫及,責怪自己的粗心,整天愁眉苦臉,寢食難安。大約十天過後,一天,一頂皇宮中的轎子突然進了王韶的家門,南陔竟然坐著宮中的轎子回來了,全家人萬分驚奇和高興。

王韶和夫人趕忙問孩子的情況,南陔講述了事情的過程。原來,那天觀燈時,有賊人看中了他那頂鑲有珍珠的帽子,便暗暗跟隨著他,趁人擁擠時,一把將他從家人肩上搶走。家人正看燈入迷,沒有馬上發覺。

南陔年紀雖小,但很聰明。他知道賊人是想要他那頂貴重的帽子,所以很快就把帽子摘下來藏在懷中。這時,正巧有宮中的車輛從身旁經過,他便大聲呼救,賊人一聽,嚇慌了,趕忙扔下他就逃跑。就這樣,他被宮中的官員帶回了宮中。

第二天,神宗皇帝聽說了這件事,覺得這孩子很聰明,就把南陔找來,詳細詢問他的家庭和被搶的經過,這才知道是大臣王韶的孩子。

皇帝見南陔伶俐可愛,非常喜歡,便讓他留在宮中玩耍,過了十天,才派人把他送回,並且還送給他一些金錢和果品,作為壓驚之用。

「壓驚」這個詞就是這樣產生的。「驚」是驚恐,「壓驚」就是消除驚恐的意思。現在這詞還常常使用,它指在人受驚之後,親戚朋友等用酒食等來安慰受驚者。見於宋代岳珂《桯史》。

『柒』 誰有一些詞語來歷的故事

1. 斷腸

形容悲傷到極點多用斷腸、腸斷、肝腸寸斷。傳說東晉時有個姓桓的大官到蜀地去,船在三峽航行,手下有人捉到一隻小猿,母猿沿岸哀叫,跟著船走了數百里還不肯離去,後來跳到了船上,氣絕而死。剖開它的肚子,只見腸已裂成一寸一寸的了。桓某知道此等情景後,內心十分不忍,命令把這個手下人革取不用。從此,形容悲痛到極點就用腸斷或者斷腸了。

2. 倒霉

為什麼說做事不順利,或者遇到不吉利的情況,就叫「倒霉」呢?原來封建時代讀書人要做官,都要參加科舉考試。明朝時,考試錄取很難,如果錄取了,就在門前立旗桿一根;如果考不中,就把旗桿倒下拿走,稱為「倒楣」。「楣」本是門上的橫木,這里指高桿。「楣」與「霉」讀音相近,江浙一帶的人就把遇事運氣不好、不吉利叫「倒楣」亦即「倒霉」了。

3.碧血

「碧血」和「丹心」常常連在一起,例如「甘灑碧血獻丹心」,是對為國為民而死的稱頌,「碧血」也就是為正義事業而流的鮮血了。

為什麼稱「碧血」而不叫其他什麼血呢?原來有個出典:春秋時有個叫萇(cháng)弘的人,在諸侯內亂中被放歸蜀地,後被剖腹而死。當地人被他的正氣所感動,用盒子藏起他的血,三年以後血化成碧玉,這才用「碧血」指稱為正義而流的鮮血的。

4.春暉

春暉,指春天的陽光。為什麼用春暉比喻慈母的愛子之情呢?

原來唐代詩人孟郊有一首《遊子吟》的詩,寫的是慈母一針針一線線辛苦縫紉,製成衣服,讓兒子穿上遠離家鄉。明晨就要遠行了,母親深夜還在密密縫綴,唯恐衣服不結實,怕久久在外的兒子經不起穿著。兒女對母親的心意只像寸草那樣柔弱,而母親的恩情卻像春天的陽光那樣溫暖,這是一種怎樣的深深的愛子之情!後來,人們就用「春暉」比喻母親的恩情了。

壓 驚

王韶是北宋神宗時的一位大臣,他有一個小兒子叫南陔(gāi),年紀很小,剛剛學會說話。

有一年元宵節,京城裡張燈結綵,舉行燈會。王韶讓家人帶著南陔去觀燈。南陔打扮了一番,頭上戴著一頂珍珠鑲嵌(xiāng qiàn)的帽子,坐在家人的肩上看燈去了。孩子打扮得漂亮,帽子又很奇特,所以南陔在街市上很引人注目。

燈會非常熱鬧,觀燈的人如潮水一般。在擁擠的人潮中,一不小心,南陔被人搶走了,等家人發覺時,早已不知孩子的去向。

家人慌了,趕緊四處尋找,但找來找去毫無結果。無奈中只好向主人報告,甘願接受重罰。沒料到的是,王韶聽說這件事後,並沒有大發雷霆,也沒有過多地指責家人。只是坦然地說:「若是別的孩子,就得趕緊再去找;至於南陔,他不一般,過些日子可能會自己回來的!」說罷,一揮手,讓家人們都離去,好像事情沒有發生一樣。家人們對王韶的話非常吃驚,也不敢要求主人再派人去尋找,只好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等著孩子自己回來。只有那個背著南陔去觀燈的家人總是後悔莫及,責怪自己的粗心,整天愁眉苦臉,寢食難安。大約十天過後,一天,一頂皇宮中的轎子突然進了王韶的家門,南陔竟然坐著宮中的轎子回來了,全家人萬分驚奇和高興。

王韶和夫人趕忙問孩子的情況,南陔講述了事情的過程。原來,那天觀燈時,有賊人看中了他那頂鑲有珍珠的帽子,便暗暗跟隨著他,趁人擁擠時,一把將他從家人肩上搶走。家人正看燈入迷,沒有馬上發覺。

南陔年紀雖小,但很聰明。他知道賊人是想要他那頂貴重的帽子,所以很快就把帽子摘下來藏在懷中。這時,正巧有宮中的車輛從身旁經過,他便大聲呼救,賊人一聽,嚇慌了,趕忙扔下他就逃跑。就這樣,他被宮中的官員帶回了宮中。

第二天,神宗皇帝聽說了這件事,覺得這孩子很聰明,就把南陔找來,詳細詢問他的家庭和被搶的經過,這才知道是大臣王韶的孩子。

皇帝見南陔伶俐可愛,非常喜歡,便讓他留在宮中玩耍,過了十天,才派人把他送回,並且還送給他一些金錢和果品,作為壓驚之用。

「壓驚」這個詞就是這樣產生的。「驚」是驚恐,「壓驚」就是消除驚恐的意思。現在這詞還常常使用,它指在人受驚之後,親戚朋友等用酒食等來安慰受驚者。見於宋代岳珂《桯史》。

捉 刀

傳說東漢末年,魏王曹操的手下有個武官叫崔琰(yǎn)。他魁梧英俊,儀表堂堂,特別是那長長的胡須,飄飄灑灑,很有風度。有一年匈奴的使者到漢朝來朝拜,臨回國時,請求當權的魏王曹操接見。曹操心想,我堂堂天朝應給人以美好的印象,作為魏王更應使外人敬畏佩服,於是心生一計,讓英俊的崔琰假扮魏王,代替自己接見使者,以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在曹操的精心安排下,隆重的接見儀式舉行了。只見大殿上端坐著崔琰,他身穿王服,頭戴王冠,儼然是威嚴的魏王。而曹操自己卻手持大刀扮作侍衛,站在崔琰的身後。

儀式很快結束了,曹操很想知道這次接見的效果,於是派人去接觸匈奴的使者,探聽他對魏王的印象。派去的人向使者探詢說:「您見到了魏王,對我們魏王的印象如何呢?」

使者毫不遲疑地回答說:「魏王眉清目秀,儀表非凡,令人佩服!不過,我看他身後那位侍立的捉刀人,雖身材不及魏王,可是神采奕奕(yìyì),倒很像是位英雄人物哩!」

這個回答令曹操非常吃驚,也異常高興。他沒想到這位使臣竟有如此敏銳的眼力。

從此,「捉刀」或「捉刀人」就有了一個代替別人做事的意義。「捉刀」本義是持刀、拿刀,後來引申指代替別人做事,再後來意思就更具體了,指代替別人寫文章。如:捉刀代筆,捉刀弄筆等。見於《世說新語·容止》。

姍 姍

漢武帝的時候,有位妃子叫李夫人,她聰明伶俐,美麗動人,而且還能歌善舞,所以很受漢武帝的寵愛。

有一天,李夫人病了,漢武帝要去看她。她卻堅持不願意見皇帝,原因是害怕自己的病容會給皇上留下不好的印象。後來,她的病越來越重,顯然是難以好轉了,漢武帝執意要去看望她。在這種情況下,她也只得同意。然而,當皇帝前來探望之時,她卻將被子蒙住自己的頭部,不肯讓皇上見到自己那消瘦不堪的面容。沒過多久,她就因病早逝了。

李夫人死後,漢武帝很想念她,常常為此而心緒不寧。看到這情形,有些大臣也很著急,於是便想出了一個辦法。

有一天,一位叫李少翁的方士來晉見漢武帝,他自稱神通廣大,法術高明,有一套招魂的方法,並願為皇上招來李夫人的魂魄。漢武帝一聽,非常高興,就請他盡快試一試。

這位李方士在宮廷中布置了一番,在宮中掛起薄薄的紗帳,燃上香燭,擺上酒肉等祭品。他讓皇帝坐在另一紗帳之中,悄悄地觀看。

沒過多久,漢武帝彷彿看見了,從遠處緩緩地走來一位美女,很像李夫人的姿態。可是由於離得較遠,看得並不真切。漢武帝見美女走來,便趕忙站了起來,遠遠地觀望著。可是,很快,美人就消失了。

漢武帝平日就思念李夫人,今日看見她的身影就更傷感了。於是他情不自禁地寫下一首短詩:「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姍姍來遲也!」這詩的意思是:是(李夫人)呢?還是不是呢?我站著望去,偏偏怎麼慢騰騰的,來得這樣晚啊!詩句雖不多,卻寄託了漢武帝深深的思念之情。

「姍姍」後來就成了一個詞。它原本形容女人行走時那緩慢從容的樣子。現在不一定專指女人了。凡是走路緩慢從容的樣子,都可以用姍姍來形容,如姍姍而來。

它還可以與「來遲」兩字組成成語「姍姍來遲」,形容那慢騰騰的、來得晚的情況。它比直接說遲到委婉一些,也幽默一些。如:大家都在開會,只有小李姍姍來遲。見於《漢書·孝武李夫人傳》。

天 年

《莊子》中有這么一個故事:

有一天,莊子帶著幾個弟子外出,經過一片山林,看見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他見旁邊的一些樹木都被砍伐了,而這棵樹卻一點兒也沒有受影響,心中很有些奇怪。他便走上前去,向正在大樹下休息的伐木工人詢問:「這棵大樹怎麼沒有被砍掉,而偏偏保留著呢?」

伐木工人告訴莊子說:「別看這棵樹很大,但是木質並不好,不能作材料,沒什麼可用的。砍了它有什麼用呢?」

莊子聽了後,感嘆地說:「此木以不材得終天年!」這話的意思是說:這棵樹是因為沒有用,才能享盡天賦的壽命啊!

莊子一行離開這片山林後,當天住在一個朋友的家裡。朋友見客人到來,非常高興,要熱情地接待,便讓家裡的僕人宰殺一隻鵝來做菜。一會兒那僕人問主人說:「先生,有隻鵝會鳴叫,有隻鵝不會叫,您說殺哪一隻呢?」

主人毫不猶豫地說:「把那隻不會叫的殺了吧!」莊子聽了以後,若有所思,他感嘆了一番。

第二天,莊子的一個弟子問道:「老師,我真的被弄糊塗了。昨日山林中那棵大樹因為不成材、沒有用,而沒有遭到砍伐,因而能享盡天年;可是那隻鵝卻因為不會鳴叫、不成材而被宰殺了。那麼,究竟是要有用呢,還是要沒有用呢?要成材呢,還是要不成材呢?請先生教我。」

莊子聽後,看了看弟子,笑了笑說:「要是我,就處在『材』與『不材』之間啊!」接著莊子分析了一番,講了他的主張,強調了要順其自然。只有順其自然,才能免於勞累與憂患。

「天年」這個詞由此產生。它指自然的壽命,現在一般是指人的壽命。如:盡其天年,安養天年等。見於《莊子·山木》。

噴 飯

宋代的蘇軾,字東坡,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散文寫得好,詩詞很有名,書法和繪畫也很不錯,確實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

與他同時代的還有一位畫家叫文與可,特別擅長畫竹。他為了畫得傳神,曾多次到竹林中去細心觀察,觀察不同時間、不同氣候下竹子的各種姿態,所以他畫出的竹子千姿百態,十分逼真。人們評論文與可畫竹時,常說他胸有成竹,意思是他的胸中早就有現成的、完整的竹子了。

蘇東坡與文與可兩人的愛好相同,所以常常來往,談論文學書畫,交誼很深。

有一次,文與可將他畫的篔(yún)簹(dāng)谷中所產的大竹,贈給正在當太守的蘇東坡,蘇東坡十分欣賞。他反復觀看,覺得所畫之竹很不尋常。那畫面上僅僅幾尺長的竹莖,欣賞起來卻有萬尺長的氣勢,確實令人贊賞。蘇東坡看著友人的作品,不禁心中涌動起詩潮,他提起筆來寫出了詩句:「料得清貧讒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大意是:你是考慮我這太守生活清貧吧,故意用竹筍來引起我的食慾,原來那渭水的千畝竹林都裝在你的胸中了!他把這詩句抄了下來,又寫了一封簡訊,派人送給了文與可。

文與可這時正帶著夫人在篔簹山谷中遊玩,天將暮時,他們正就地取材,在竹林中挖掘鮮筍野餐。當他們正在進餐時,來人呈上了蘇東坡的書信。文與可一邊嚼飯,一邊拆開書信。當他看到那兩句詩時,忍不住笑了起來,笑得把口中的飯都噴出來了。

由這件事產生了「噴飯」這個詞。「噴」音pēn。「噴飯」的意思是吃飯時突然發笑,把嘴裡的飯都噴出來了。常用來形容那令人發笑的場面。如:令人噴飯。見於宋朝蘇軾《篔簹谷偃竹記》。

請 纓

漢武帝時候,山東濟南有個青年人叫終軍。他年紀雖輕,卻很有志向,很有才能。剛剛十八歲,就被朝廷任命為博士弟子。沒多久,又被提升為諫議大夫。一個年輕人,竟能擔任這么高的官職,是很難得的,因而一時間被傳為佳話。

有一年,漢朝打算與南越搞好關系,准備派人出使南越。這南越又稱南粵(yuè),實際上是現在的廣東、廣西一帶。當時朝廷想派使臣去勸說南越王歸順漢朝,漢朝將給予南越以諸侯國的地位。

終軍得知這消息後,非常激動,主動要求出使南越。他啟奏皇帝說:「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jī)南越王而致闕(què)下。」他說的是,我請求出使南越,我願拿一根長繩子把南越王捆起來送到您的面前。皇帝肯定了他的主動態度,答應了他的要求。

不久,終軍到了南越。他向南越王介紹了漢朝的強大,漢朝對南越的友好政策,並從利和弊各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終於說服了南越王,南越王答應舉國歸附漢朝。

南越歸附漢朝的消息傳到朝廷,皇帝自然非常高興,然而,想不到的是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就在終軍即將返國的時候,南越國內發生了政變。南越的丞相呂嘉不願歸附漢朝,殺死了南越王,另立新王,並且殺害了漢朝派來的使者。可惜剛剛20出頭的終軍也被呂嘉殺害了。

終軍雖然被害了,但他那愛國的精神、主動請求出使南越的做法一直被傳為美談。

終軍所說的「願受長纓」的話流傳下來,形成詞語「請纓」。「請纓」中的「請」是請求,「纓」是長纓,即繩子、帶子,比喻克敵制勝的武器。「請纓」的本義指請求給予縛住敵人的長繩子,後來引申為請求給予任務,特別是請求從軍、報國的任務,有褒揚的色彩。如:為國請纓,主動請纓等。見於《漢書·終軍傳》。

羈 絆

班彪是東漢時期的一位歷史學家,平日很重視收集史料工作,他同時還注意收集一些遺聞軼事。他考慮到司馬遷的《史記》只寫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以後沒有正式的歷史記載,於是就續寫後傳65篇。這為後來他的兒子班固寫成《漢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班彪有個堂兄叫班嗣(sì),兩人從小就在一起求學,在學問上常常一起切磋。他們雖然學的主要是儒學,但也十分喜歡老子、莊子的學說,兩人常在一起討論。並且家裡的藏書很多,一些學者常常來拜訪他們。

當時有位學者叫桓譚,這人的學問淵博,幾乎讀遍了五經,而且還懂音樂,善於鼓琴。他聽說班嗣家裡有很多藏書之後,就特地向班嗣借書。沒料到,班嗣就是不借。班嗣給桓譚寫了封信說:「莊子主張順其自然,保持清白,不追求名利,不被世俗所俘虜。現在你已用仁誼將自己束縛,用名聲將自己緊鎖(原文是『今吾子已貫仁誼之羈絆,系名聲之韁鎖』)。你既然信仰周公、孔子之道,走顏淵等人的道路;既然對他們的學說戀戀不舍,那麼又何必再用老子、莊子的理論來裝飾炫耀自己呢?」言下之意是,不必看老莊之書了。實際上是對桓譚借書的拒絕。

「羈絆」一詞就是在這封信中出現的。「羈」音jī,是馬的籠頭;「絆」音bàn,是絆索。「羈絆」本是控制馬的兩種工具,組成詞後,表示束縛或者被纏住了不能脫身,是書面語言。這詞的意義,今天和古代沒什麼變化。如:掙脫羈絆,沖破習慣勢力的羈絆等。見於《漢書·敘傳上》。

捧 腹

漢武帝的時候,皇帝迷信鬼神,一些重大的事情都要靠占卜來決定。這樣,占卜之風盛行,長安的街上出現了卜市。有個叫司馬季主的人就在長安的東市,以占卜為業。有一天,天正下雨,雨過天晴之後,街上的行人不多,司馬季主也正閑著,身旁有三個弟子陪他坐著。他們正在一起議論天地的形成、日月的運行、陰陽吉凶的緣由等等,談論得十分熱烈。

這時有兩位官員正在東市閑逛:一位是中大夫宋忠,一位是博士賈誼。他們走著,走著,到了司馬季主那兒,很有禮貌地拜見了司馬季主。司馬季主見兩位風度翩翩,很像有智慧的人,於是很客氣地請他們入座。待客人坐定後,他們又繼續前邊的話題。司馬季主就天地、日月、陰陽、禍福等議論了一番,講的是頭頭是道,句句有理。

宋忠、賈誼在一旁認真地聽著,被這一番宏大的議論所吸引,他們對司馬季主的學問十分驚奇。他們沒想到一個占卜的人竟有如此廣博高深的知識。他們情不自禁地整理了一下冠帶,很嚴肅也很恭敬地問道:「我們見了先生儀容,聽了先生長篇宏論,覺得先生是當今罕見的人才。不知先生為何竟屈居於這么低下的地位,從事占卜這類事情呢?」

司馬季主聽完後,雙手捧著腹部大笑起來。他說:「我看你們好像很有學問,怎麼會問得這樣淺薄,說得這么粗俗呢?」

宋忠與賈誼對占卜為什麼是下賤的事情解釋了一番。

司馬季主作了長篇的批駁,他將占卜的人與當時做官的人進行了細致的比較,論證了占卜者的賢德,揭露了仕宦者的卑污。

一番議論使宋忠、賈誼無言以對,他們只好告辭,無精打采地上了車,賈誼更是低著頭,俯在了車前的橫木上,若有所失地離開了長安東市。

「捧腹」這個詞就是從這段故事中產生的,「捧」是手捧,「腹」是腹部,「捧腹」就是雙手捧著肚子,形容大笑的神態,也常常引申為大笑。如:捧腹大笑,令人捧腹等。見於《史記·日者列傳》。

piánpián,是形容一個人肥胖的意思,常常與「大腹」連在一起。如:便便大腹,大腹便便等。見於《後漢書·邊韶傳》。

護 短

有一次孔子外出,走在路上時,天氣突然發生變化,原先晴朗的天空,在一陣風之後,聚集起了烏雲,很快雨就下了起來。在毫無雨具的情況下,一位跟隨著孔子的弟子說:「先生,子夏的家離這兒不太遠,咱們先去他那兒借把雨傘再走吧!」孔子連忙擺了擺手說:「不,不,別去找他了。」

看著弟子不理解的神情,孔子解釋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與人交朋友就應該盡量發揮人家的長處,而避開人家的短處,這樣朋友才能長久。子夏是比較吝惜財物的,這正是他的短處。我們去向他借東西,不正是沒有避開他的短處嗎?」

後來,到了晉朝,有一位叫嵇康的文人在給朋友寫信時,就提起孔子不向子夏借傘的事。他信中寫道:「仲尼(即孔子)不假蓋(借傘)於子夏,護其短也!」這話的意思是,孔子不向子夏借傘是維護、原諒他的短處啊!

嵇康說的「護其短也」後來經過縮略,就成了「護短」這個詞。「護」就是維護、保護,「短」就是短處、缺點。「護短」就是維護自己或自己這方面人的短處。引申為不說自己或自己人的過失或缺點。如:對孩子的錯誤要教育,要批評,切不要護短。見於《孔子家語》和《文選》。

墨 守

戰國時期,魯國的巧匠公輸盤幫助楚國製成了一種攻城時登城用的器具——雲梯。這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工具。因此,楚王非常高興,准備用它來攻打宋國。

當時極力反對戰爭的一位學者叫墨翟(dí),他聽到消息以後,決定要阻止這場戰爭。他急匆匆地從魯國出發,走了十天十夜,趕到了楚國的都城,見到了公輸盤。

公輸盤直率地問道:「先生來此,有何見教呢?」

墨翟很誠懇地說:「北方有人侮辱了我,我想借閣下的力量去殺死他。」

公輸盤連連擺手說:「不行,不行!我是不隨便殺人的呀!」

接著這句話,墨翟講了一番道理,說宋國無罪,楚國卻要去攻打它,不殺個別的人,而殺眾多的人,這不也不合道理嗎?

墨翟的一番話使公輸盤無法反駁,只得說:「沒辦法啦,因為這事已經和楚王商議好了,沒法再改變了!」

墨翟只好去拜見楚王。

楚王也相信雲梯,不聽墨翟勸阻,決定跟他們較量一下,讓他們看看自己的實力究竟如何。

當著楚王的面,墨翟和公輸盤分別作為守與攻的兩方較量起來。墨翟解下了腰帶在桌上圍起來做城牆,並用小木片做器械進行防守。公輸盤一連進攻了九次,用盡了攻城的方法,但都被墨翟一一頂住了。公輸盤進攻的辦法用盡,而墨翟守城的能力還有餘,公輸盤感到非常沮喪。

在這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公輸盤笑了笑說:「我知道打敗你的辦法,只是不說罷了。」

墨翟也笑了笑說:「我也知道你打敗我的方法,我也不說而已。」

楚王沉不住氣了,他好奇地問道:「你們究竟是什麼方法呀?」

墨翟回答說:「公輸盤先生的意思不過是殺了我,殺了我,宋國就守不住城,他就可以勝利。不過,我要說明,我的弟子300多人已拿著守城的器械在宋國等著你們。即使公輸盤先生殺死了我,也不能殺盡所有守城的人呀!」

楚王一聽,宋國早有準備,於是下令取消了這次進攻。

由於墨翟善於守城,所以後來人們把牢固防守稱為「墨翟之守」,經過簡化成了「墨守」這個詞。但這個詞的意思現在已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再專指守城,而往往是指守舊。現在它一般不單獨使用,往往與其他的詞構成片語來使用。如:墨守成規、墨守舊章等。它們的意思都是表示思想保守,死死守住現成的老規矩而不求改進,含有明顯的貶義。見於《墨子·公輸》。

脈 脈
東方朔是漢武帝時的一位知名人士,對「待詔公車」的官職很不滿足,想辦法讓皇帝重視自己。

有一次,他製造謊言欺騙了一批個子極矮小的養馬人。他對他們說:「不好了,你們的災禍快要降臨了!」這批養馬人實際上是一些侏儒,他們聽到後,極為驚慌。

東方朔見自己的謊言很有效果,又裝出同情的樣子替他們出主意說:「你們要想活命,有個辦法可以試一試!皇上不久要經過這里,你們要攔住皇帝,叩頭請罪,請求赦免!」

一段時間後,皇帝真的經過這里,侏儒們攔在路上磕頭哭泣,個個哭得十分悲傷。皇上只好停住車馬,查問原因。

東方朔被找來了,皇帝責問道:「你為什麼造謠生事,恐嚇這些侏儒呢?」

東方朔非常鎮靜地回答說:「請原諒我,我要照直說。即使是處死我,也要照直說。這些侏儒身長僅3尺多點,也拿1袋子小米,也領240元薪俸;我東方朔身高9尺有餘,也是拿一袋子小米,領240元薪俸。侏儒吃這些糧食,飽得要死;而我這大漢子,卻餓得要命。我的話若有道理,就請皇上區別對待;若講得不對,那就作罷。總之希望不要不加區別地浪費長安的糧食啊!」

漢武帝大笑起來,於是給了東方朔一個「待詔金馬門」的官職。

又有一次,漢武帝讓一些擅長占卜、搞陰陽五行的術數家做一種叫「射覆」的游戲。這種游戲是將一種東西放在下邊,上邊覆蓋著一種容器,然後讓人來猜,猜中者有獎。當時將一個敞口的容器「盂」反扣住一隻守宮(即壁虎),讓這些人來猜,結果術數家們猜來猜去,誰也沒有猜中。

東方朔也在場,他主動請求說:「我曾學過《易經》,懂得術數,請讓我猜猜吧!」漢武帝點頭同意了。

東方朔思考了一會兒,當眾回答說:「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為蛇又有足,跂跂(qíqí)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xīyì)。」這話的意思是說:我以為這東西是龍吧又沒有角,是蛇吧又有角,從它爬行和凝視的樣子以及善於攀緣的情況看,不是壁虎就是蜥蜴啊!

東方朔確實猜中了,大家歡呼起來,漢武帝也很高興,當即獎賞他十匹絹帛。

東方朔射覆時所說的「脈脈」,它的本義是指看人看物時那凝神注視的樣子。後來引申為默默地用眼注視,用眼神傳情達意。如脈脈含情。要注意「脈」是多音字,一般讀mài,如脈搏,而「脈脈」這詞應讀為mòmò。見於《漢書·東方朔傳》。

便 便

邊韶,字孝先,是東漢時期人。他文思敏捷,善於口才,以研究經學而著名。他很胖,為人豁達、幽默,不拘小節,常使人見而發笑。

有一次,邊韶在講授經書之後,感到有些疲勞,不知不覺靠在椅背上睡著了,而且還發出了鼾聲。大白天,當著學生睡大覺,自然是不雅的事情。一些學生看著他那睡態以及那肥大的肚子,捂住嘴直發笑,有的學生還編了幾句順口溜來開玩笑。

幾個學生不斷地念著那幾句順口溜:「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一邊念,一邊小聲在笑。

盡管聲音不大,但還是驚醒了邊孝先。他聽到順口溜後並沒有生氣,也沒有馬上睜開眼。他略一思索,也隨口唱出了一首很短的歌謠來:「邊為姓,孝為先。腹便便,五經笥(sì,盛物的方形竹器)。但欲眠,思往事。寐(mèi)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

學生一聽,老師竟未睡著,都嚇了一跳。而老師所唱歌謠最後兩句委婉地批評了學生。笑聲頓時就停止了,大家趕忙正襟而坐。一些學生聽到這歌謠後,心中也感到了慚愧。

這師生歌謠中所說的「便便」音piánpián,是形容一個人肥胖的意思,常常與「大腹」連在一起。如:便便大腹,大腹便便等。見於《後漢書·邊韶傳》。

解手
關於「解手」一詞的由來,民間也有傳說,在明朝初期對江西、山東等地的強制移民過程中,官方都將兩個人的手反綁在一起,遇內急上廁所時才將手解開,因此後來江西人的土話都將上廁所叫「解手」(方言念為"改朽")。

『捌』 說一下詞語來歷

推敲一詞的來歷
唐朝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什麼叫苦吟派呢?就是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賈島曾用幾年時間做了一首詩。詩成之後,他熱淚橫流,不僅僅是高興,也是心疼自己。當然他並不是每做一首都這么費勁兒,如果那樣,他就成不了詩人了。

有一次,賈島騎驢闖了官道。他正琢磨著一句詩,全詩如下:

閑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言。
但他又有一處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第二句中的「僧推月下門」"。可他又覺著推不太合適,不如敲好。嘴裡就推敲推敲地念叨著。不知不覺地,就騎著驢闖進了大官韓愈的儀仗隊里。

韓愈問賈島為什麼亂闖。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韓愈聽了,哈哈大笑,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萬一門是關著的,推怎麼能推開呢?再者去別人家,又是晚上,還是敲門有禮貌呀!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靜中有動,豈不活潑?」賈島聽了連連點頭。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從此也就成了為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

『玖』 詞語的來歷

龜縮:比喻像烏抄龜的頭縮在甲襲殼一樣藏起來.殘余的敵人……龜縮到一○五一座高地上去了。——和谷岩《三八線上的凱歌》

狐疑:「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聽且渡,故言疑者稱狐 疑。」——《漢書·文帝紀》。
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聽且渡。後用以稱遇事猶豫不決
尚懷狐疑。——《資治通鑒》

蠶食:比喻侵吞他國土地如蠶之食葉.

魚貫:形容前後接連著,像魚群游動一樣.
無氈衫者各用繩索束腰,攀木掛樹,魚貫而進。——《三國演義》

都好短的,選一個吧!
祝樓主新年快樂

『拾』 詞牌名由來大全

詞牌名由來匯總如下

1、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唐玄宗時教坊名曲,後用為詞調。減字浣溪沙。詞牌名。減字,唐宋曲子詞術語,一般填詞應按譜填,但詞人在聲腔字數上有伸縮自由,以求舊曲出新聲。但這些詞實際沒有減字,末字「些」是語氣助詞,是取用楚地方言。

2、青玉案:取自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綉段,何以報之青玉案」。

3、卜運算元:又名《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賓王的綽號。駱賓王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運算元」。北宋時盛行此曲。

4、長相思:本為樂府名篇,後來才成為唐教坊曲,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惜別離」一句,故名。

5、定風波:又名《定風流》《定風波令》等。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詞中有「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流」一語。此調取名原來有平定叛亂的意思。

6、釵頭鳳:原名《擷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政和間宮苑擷芳園之名。後因陸游有「可憐孤似釵頭鳳」詞句,故名。

7、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唐代教坊名曲。五代時起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五十四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凄壯之音。

8、破陣子:原是唐開國時創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陣樂》中一曲,後改用為詞牌。

9、念奴嬌:調名取自唐玄宗天寶年間著名歌伎念奴。念奴是在宋代被大量寫入詩人的作品中,《全宋詞》中最早用《念奴嬌》作為調名的是沈唐。

10、漁歌子:又名《漁父》,唐教坊曲名,詞調由張志和創制。此曲起源於民間的漁歌。漁歌也是民歌的一種,是沿海、沿江地區和湖泊港灣周圍的漁民在打漁時藉以消遣的曲調。這些漁歌類似現在沿海地區的鹹水歌,歌詞一般是齊言體。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