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為本的句子
Ⅰ 以德為魂 以民為本 「德魂」 誰能編個類似的句子寫「朝暉」
在朝見(有)暉 在暮見(有)霞
吳兢--治天下者,以人為本。
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
魏徵——水能內載舟,亦能覆舟。
Ⅲ 有哪些關於"以民為本"的名言
1、安民者何,無求於民,則民安矣——清·金纓《格言聯璧》
2、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明·張居正《張太岳集》
3、百姓所以養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百姓也.——宋·王安石《再上龔舍人書》
4、百姓所以養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百姓也.——宋·王安石《再上龔舍人書》
5、邦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仍不外乎開地利而已.——《晚清文選·(彭玉麟)力阻和議片》
6、不憂一家寒,所憂四海飢.——清·魏源《偶然吟》
7、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明·洪應明《菜根譚》
8、大廈不傾,匪一瓦之積,黎庶之安,乃眾賢之力.——明·方孝孺《瓦銘》
9、大約小變其治,則人為本,法為末.欲變法,先變人.大變其治,則法為本,人為末.——張鶴齡《晚清文選·彼我篇》
10、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卧殘陽.——宋·李綱《病牛》
11、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明·於謙《詠煤炭》
12、但願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渾小事,我死庸何傷!——宋·文天祥《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
13、道也者,導之也,上導之而下遵以為路也.——清·王夫之《讀通鑒論》
14、得民心者,可以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元·趙素《為政九要》
15、得土地易,得人心難.——《宋史·楊簡傳》
Ⅳ 有什麼關於「以民為本」的名言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毛澤東)
●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毛澤東)
●人民的頭腦就像土地一樣,新奇和美好的東西都會從那裡生長出來(沃·特納)
●上帝不會永遠受到愚弄,人民最終將成為自己的主宰(海約翰)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
●人民的安危應當是至高無上的法律(西塞羅)
●尊重人民,也就會受到人民的尊重(培根)
●我從來沒有埋怨人民,不論是現在或任何時刻(葉芝)
●民者,萬世之本也(漢·賈誼)
●民為天下國家之根本(宋·石介)
●為國者,以民為基(三國志)
●英雄者,國之干,庶民者,國之本〈三略〉
●國以民為本,君以民為本,吏以民為本(漢·賈誼)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孔子家語〉
●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於民之憂樂(清·黃宗羲)
●國家之主人為誰?即一國之民是也(清·梁啟超)
●人民至上就是:件件政治大事,要向人民請教(巴爾扎克)
●雖然船在上面,水在下面,然而水仍是主人翁!(裴多菲)
●以民情驗天心(清·康有為)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韓非子〉
●聖人治天下,體民之情,遂民之欲(清·戴震)
●眾好之,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論語〉
●夫與民共其樂者,人必憂其憂;與民共有其憂者,人必拯其危----〈三國志〉
●善治必達情,達情必近人(清·唐甄)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亂?失民心而已!(清·王韜)
●王者所以得天下者,以得民也。得民者,以得其心也(宋·汪藻)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老子〉
●民心所歸,大事可成;民心所離,立見滅亡(清·陳天華)
●自古天下離合之勢常系民心(宋·辛棄疾)
●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宋·程頤)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荀子〉
●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足寒傷身,民怨傷國
●群眾的怒火,誰也無力把它撲滅(維吾爾族)
●觸犯眾怒的,死了都無處可埋(維吾爾族)
●千人所指,無疾而終
●千口唾沫淹死
●得人心者永生(非洲)
●大海不會乾涸,人民不會迷路(蘇聯)
●人民的聲音就是神的聲音(英國)
Ⅳ 體現孟子民本思想的句子有哪些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盡心下》)
「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版皆曰賢,未可也;國權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其賢,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之可焉,然後去子。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梁惠王章句下》)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乃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在位, 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梁惠王章句上》)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公孫丑上》)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下》)
Ⅵ 哪些文言文中的語句能體現出以民為本的思想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哀公篇》)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
Ⅶ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這句話怎麼理解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這句回話的理解:答
國家以百姓安居樂業為繁榮的基礎;百姓有吃才能存活,所以民以食為天;食品以安全為前提;食品安全以質量為根本;誠信則是保證質量的基礎。
出處:孫中山《上李鴻章書》:「夫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不足食胡以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