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句子大全 » 柳河東集短句

柳河東集短句

發布時間: 2021-02-02 15:36:33

『壹』 《範文正公文集》、《稼桿長短句》《柳河東集》《王右丞集》《昌黎先生集》《聊齋志異》的命名方式.

《範文正公文集》是以作者的謚號命名;《稼桿長短句》是以作者的號命名;《柳河東集》是以作者籍貫命名;《王右丞集》是以作者官職命名;《昌黎先生集》是以地名命名;《聊齋志異》是以書齋命名.

『貳』 段太尉逸事狀背誦句子

(14),至晞門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殺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頭來矣!」甲者愕。因諭曰:「尚書固負若屬耶?副元帥固負若屬耶?奈何欲以亂敗郭氏?為白尚書,出聽我言。」

晞出見太尉。太尉曰:「副元帥勛塞天地,當務始終。今尚書恣卒為暴,暴且亂,亂天子邊,欲誰歸罪?罪且及副元帥。今邠人惡子弟以貨竄名軍籍中,殺害人,如是不止,幾日不大亂?大亂由尚書出,人皆曰尚書倚副元帥,不戢士(15)。然則郭氏功名,其與存者幾何?」言未畢,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願奉軍以從。」顧叱左右曰:「皆解甲散還火伍中,敢嘩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請假設草具。(16)」既食,曰:「吾疾作,願留宿門下。」命持馬者去,旦日來。遂卧軍中。晞不解衣,戒候卒擊柝衛太尉(17)。旦,俱至孝德所,謝不能,請改過。邠州由是無禍。
先是,太尉在涇州為營田官(18)。涇大將焦令諶取人田,自占數十頃,給與農,曰:「且熟,歸我半。」是歲大旱,野無草,農以告諶。諶曰:「我知入數而已,不知旱也。」督責益急,農且飢死,無以償,即告太尉。
太尉判狀辭甚巽(19),使人求諭諶。諶盛怒,召農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鋪背上,以大杖擊二十,垂死,輿來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瘡,手注善葯,旦夕自哺農者,然後食。取騎馬賣,市谷代償,使勿知。
淮西寓軍帥尹少榮(20),剛直士也。入見諶,大罵曰:「汝誠人耶?涇州野如赭(21),人且飢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擊無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馬,賤賣市谷入汝,汝又取不恥。凡為人傲天災、犯大人、擊無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無馬,汝將何以視天地,尚不愧奴隸耶!」諶雖暴抗,然聞言則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終不可以見段公!」一夕,自恨死。
及太尉自涇州以司農征(22),戒其族:「過岐(23),朱泚幸致貨幣(24),慎勿納。」及過,泚固致大綾三百匹。太尉婿韋晤堅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謝曰:「處賤無以拒也。」太尉曰:「然終不以在吾第。」以如司農治事堂,棲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終,吏以告泚,泚取視,其故封識具存(25)。
太尉逸事如右(26)。
元和九年月日(27),永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柳宗元謹上史館(28)。今之稱太尉大節者,出入以為武人一時奮不慮死(29),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嘗出入岐周邠斄間(30),過真定(31),北上馬嶺(32),歷亭障堡戍,竊好問老校退卒(33),能言其事。太尉為人姁姁(34),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氣卑弱,未嘗以色待物(35);人視之,儒者也。遇不可,必達其志,決非偶然者。會州刺史崔公來,言信行直,備得太尉遺事,覆校無疑,或恐尚逸墜,未集太史氏,敢以狀私於執事(36)。謹狀。
(註:該文出自宋刻世彩堂本《柳河東集》。)[1]
作品譯注譯文太尉剛任涇州刺史時,汾陽王郭子儀以副元帥的身份駐扎在蒲州。汾陽王的兒子郭晞擔任尚書的職務,代理郭子儀軍營的統領,駐軍邠州,放縱其士卒橫行不法。邠州人中那些慣偷以及貪婪、兇殘、邪惡的人,大都用財物行賄,把自己的名字混進軍隊里,就可以胡作非為。官吏不能幹涉。他們每天成群結隊在市場上勒索,不能滿足,就奮力打斷人家的手足,砸碎鍋、鼎、壇子、瓦盆,把它丟滿路上,袒露著臂膀揚長而去,甚至撞死孕婦。邠寧節度使白孝德因為汾陽王郭子儀的緣故,憂慮不敢說。
太尉從涇州把有關情況用公文稟告邠寧節度使衙門,希望能商議此事.到了節度使衙門就對白孝德說:「皇上把老百姓交給您治理,您看見老百姓被暴徒傷害,依然安閑自在,即將引起大亂,怎麼辦?」白孝德說:「願聽從您的指教。」太尉說:「我任涇州刺史之職,很清閑,事不多。(我)現在不忍心老百姓沒有敵人侵擾反而遭殺害,從而使皇上的邊疆混亂的事。您若任命我擔任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騷亂,使您的百姓不受侵害。」白孝德說:「很好。」就按太尉的請求任命他為都虞候。
太尉暫任都虞候一個月,郭晞手下的士兵十七人入城拿酒,又用刀刺傷了釀酒的技工,打壞了釀酒的器皿,酒流入溝中。太尉布置士兵逮捕了這十七人,把他們的頭都砍下來掛在長矛上,豎立在城門外。郭晞全營士兵大肆喧嘩,全部披上鎧甲。白孝德大為震驚恐慌,召見太尉說:「你打算怎麼辦?」太尉回答說:「不要緊,請讓我到軍營中去勸說。」白孝德派了幾十個人跟隨太尉,太尉把他們全部辭退了。解下佩刀,挑了一個年老而跛腳的牽馬,來到郭晞軍門下,營內全副武裝的士兵沖了出來,太尉笑著走了進去,說:「殺一個老兵,何必全副武裝?我頂著我的腦袋來了。」全副武裝的士兵驚愕了。太尉於是開導他們說:「郭尚書難道虧待你們了嗎?副元帥難道虧待你們了嗎?為什麼要以變亂來敗壞郭家的名聲?替我稟告郭尚書,請他出來聽我說話。」 郭晞出來見太尉,太尉說:「副元帥功勛充滿天地之間,應當力求全始全終。現在您放縱士兵干凶暴不法之事,凶暴將導致變亂。在天子身邊製造變亂,要歸罪於誰?罪將連累到副元帥。現在邠地邪惡之人用財物行賄,把自己的名字混進軍籍中,殺害人,像這樣不加以制止,還能有幾天不會引起大亂?大亂從您軍中產生,人們都會說您倚仗副元帥,不管束士兵,這樣一來,那麼郭家的功名還能保存多少呢?」
話沒說完,郭晞一再拜謝說:「有幸蒙您用大道理來教導我,恩惠很大,我願意帶領全軍聽從您的命令。」回頭呵斥手下的士兵:「都解下鎧甲解散回到隊伍中去,膽敢再喧嘩的處死!」太尉說:「我還沒吃晚餐,請代為備辦些粗劣的食物。」已經吃完了,說:「我的老病又犯了,想請您留我在軍門下住一晚。」叫趕馬的回去,明天再來。於是就睡在軍營中。郭晞不脫衣,告誡負責警衛的衛兵打更以保護太尉。第二天一大早,同至白孝德住所,道歉說自己無能,請允許改正錯誤。從這以後邠州沒有發生禍亂。
在此以前,太尉在涇州,擔任營田官。涇州大將焦令諶奪取民田,占為己有,多達幾十頃,租給農夫耕種,說:「穀子將成熟時,一半歸我。」這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長。農民將旱情告訴焦令諶。焦令諶卻說:「我只知道收入穀子的數目罷了,不知道旱災。」催逼得更厲害。農民都將要餓死了,無法償還,就告到太尉那裡。太尉寫了判決書,語言很是謙和,派人勸告焦令諶,替農夫求情.焦令諶大怒,將農夫叫了去說:「我難道怕段某嗎?為什麼竟敢議論我!」拿判決書鋪在農夫背上,用大杖打了他二十杖,農夫快死了,將他抬至太尉衙門的庭院,太尉大哭,說:「是我害苦了你。」立即親自取水洗去農夫身上的污血,撕破自己的衣裳【或撕破農夫的衣裳】,包紮農夫的傷口,親手敷上良葯,早晚親自先給農夫餵食物,然後自己才吃。將自己的坐騎賣掉,買穀子代農夫償還地租,不讓那農夫知道。
寄寓在涇州的淮西鎮的軍帥尹少榮,是個剛
等到太尉自涇原節度使被徵召為司農卿之時,(段太尉)告誡他的家屬說:「經過岐州時,朱泚倘若贈送財物,切不要接受。」等到過歧州之時,朱泚執意贈送大綾三百匹。太尉女婿韋晤堅決拒絕,推辭不掉。到了京都,太尉大發脾氣說:「你們果真沒有聽我的話。」韋晤謝罪說:「居於卑下的地位,沒有辦法拒絕。」太尉說:「但是,無論如何,最終不可以把大綾放在我的住宅里。」把大綾送往司農寺的辦公廳,置放在梁木上面。朱泚謀反以後,太尉被殺,官吏將「棲木樑上」之事告訴了朱泚,朱泚叫人將大綾取下來看一看,看見原來封條上的標志都還保存著。
以上就是太尉的逸事。元和九年的一天,永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柳宗元恭恭敬敬地將此文呈上史館。
現今稱贊太尉大節的不外乎是認為武夫一時奮不顧身,沒考慮到死,以此來揚名天下,不了解太尉的為人並不是這樣。我曾往來於歧、周、邠、斄之間,經過真定,北上馬嶺,經歷亭崗堡壘哨所等,私下裡喜歡詢問年老的軍校和退役的士卒,他們都能說一些當時的事情。太尉為人和顏悅色,經常低頭拱手走路,說話的口氣謙恭溫和,未曾以不好的臉色待人。人們見到他,倒像個讀書人。遇到不能贊同之事,一定要實現自己的主張,決不是偶爾這樣做。適逢永州刺史崔公來,說話信實,行事正直,詳備地獲得了太尉的遺事,再次核對沒有什麼疑問。有的事實恐怕還有散失遺漏,未集中到史官手裡,斗膽將這篇行狀私下送交給您。鄭重地寫下這篇逸事狀注釋(1)太尉:指段太尉(719—783),名秀實,字成公。唐汧陽(今陝西省千陽縣)人。官至涇州刺史兼涇原鄭潁節度使。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涇原士兵在京嘩變,德宗倉皇出奔,叛軍遂擁戴原盧龍節度使朱泚為帝。當時段太尉在朝中,以狂賊斥之,並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額,被害,追贈太尉(見兩唐書本傳)。狀是舊時詳記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壽年的一種文體。逸事狀專錄人物逸事,是狀的一種變體。
764年(唐代宗廣德二年),因邠寧節度使白孝德的推薦,段秀實任涇州(治所在今甘肅省涇川縣北)刺史。這里以段秀實死後追贈的官名稱呼他,以示尊敬。
(2)汾陽王:即郭子儀。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有功,於762年(唐肅宗寶應元年)進封汾陽王。764年(唐代宗廣德二年)正月,郭子儀兼任關內、河東副元帥,河中節度、觀察使,出鎮河中。蒲:州名,唐為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濟縣)。
(3)王子晞句:郭晞,汾陽王郭子儀第三子,隨父征伐,屢建戰功。764年,吐蕃侵邊,郭晞奉命率朔方軍支援邠州,時任御史中丞、轉御史大夫,後於大歷中追贈兵部尚書。《資治通鑒》胡三省註:「據《實錄》,時晞官為左常侍,宗元雲尚書,誤也。」
(4)領:兼任。
節度使:主要掌軍事。唐代開元年間(713年——741年)設置,原意在增加都察權力。安史亂後,愈設愈濫。
(5)寓軍:在轄區之外駐軍。
邠(bīn)州:治所在今陝西省彬縣。
(6)無賴:橫行,撒潑放刁,為非作歹。
(7)貨:財物,這里指賄賂。
(8)嗛(qiè):通「慊」,滿足。
(9)釜:鍋。
鬲(lì):三腳烹飪器。
瓮(wèng):盛酒的陶器。
盎:腹大口小的瓦盆。
(10)白孝德:安西(治所在今新疆庫車縣)人,李廣弼部將,764年(廣德二年)任邠寧節度使。
(11)狀:一種陳述事實的文書。
白:秉告。
(12)生人:生民,百姓。
理:治。唐代為避李世民、李治諱而改。
(13)都虞候:軍隊中的執法官。
(14)躄(bì):跛腳。
躄者:腿腳不靈便之人。
(15)戢(jí):管束。
不戢士:不管束的士兵。
(16)晡(bū)食:晚餐。晡,申時,下午三至五時。
假設:借備。
草具:粗劣的食物。
(17)柝(tuò):古代巡夜打更用的梆子。
(18)太尉句:白孝德初任邠寧節度使時,以段秀實署置營田副使。
唐制:諸軍萬人以上置營田副使一人,掌管軍隊屯墾。
(19)巽(xùn):通「遜」,委婉,謙恭。
(20)淮西:今河南省許昌、信陽一帶。
(21)野如赭(zhě):形容土地赤裸,寸草不生。赭:赤褐色。
(22)及太尉句: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二月,段秀實自涇原節度使被召為司農卿。司農卿,為司農寺長官,掌國家儲糧用糧之事。
(23)岐:州名,治所在今陝西省鳳翔縣南。
(24)朱泚(cǐ):昌平(今北京市昌平縣)人。時為鳳翔府尹。
貨幣:物品和錢幣。
(25)識(zhì):標記。
(26)「太尉」句:這是表示正文結束的話。
(27)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元和是唐憲宗李純年號(806年——820年)。
(28)永州句:當時柳宗元任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零陵縣)司馬,這里是他官職地位的全稱。
史館:國家修史機構。
(29)出入:大抵,不外乎。
(30)「宗元」句:柳宗元於794年(貞元十年)曾游歷邠州一帶。
周:在岐山下,今陝西省郿縣一帶。
斄(tái):同「邰」,在今陝西省武功縣西。
(31)真定:不可考,或是「真寧」之誤。真寧即今甘肅省正寧縣。
(32)馬嶺:山名,在今甘肅省慶陽縣西北。
(33)校:中下級軍官。
(34)姁(xǔ)姁:和善的樣子。
(35)色:臉色。
物:此指人。
(36)執事:即使從左右的人,這里指史官韓愈。
知識歸納古今異義
縱士卒無賴古:橫暴 今: 指游手好閑、品行不端的人
率以貨竄名軍伍中 古:錢財和貨物 今:指貨物
請假設草具 古:假,借用。 設,置,安排。 今:姑且認定
段公,仁信大人也 古:指長者 今:指成年人
一夕自恨死 古:羞愧 今:怨恨
朱泚幸致貨幣古:財物 今:錢
折人手足。古義:指手和腳。今義:比喻弟兄,或指舉動、動作。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古義:①「生民」,避太宗之諱,指老百姓。 ②單音詞連用。今義:①陌生人。②指社會上多數人公認的正確道理。
(一)通假字
1. 不嗛,輒奮擊。 嗛(qiè),通「慊」,滿足,快意。
2. 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椎,通「槌」,打,砸。
3. 太尉判狀,辭甚巽。 巽,通「遜」,謙恭。
4. 出入岐周邠斄間。 斄,通「邰」,今陝西武功。
(二)詞類活用
1. 以刃刺酒翁、壞釀器。 壞:使動用法,使……壞。
2. 晞一營大噪,盡甲。 甲:名詞作動詞,穿上鎧甲。
3. 乃我困汝。 困:使動用法,使……處於困境險地。
4. 遇不可,必達其志。 達:使動用法,使……表達出來。
5. 裂裳衣瘡。 衣:名詞作動詞,用衣裳纏裹。
6. 奈何欲以亂敗郭氏。 敗:使動用法,使……敗壞。
(三)省略句、判斷句
1. 王子晞為尚書,其領行營節度使,寓軍於邠州,其縱士卒無賴。
2. 以之如司農治事堂,棲之於梁木上。
3. 段公,仁信大人也。
(四)狀語後置句
1. 請辭於軍。
(五)賓語前置句
1. 欲誰歸罪。
(六)定語後置句
1. 邠人偷嗜暴惡者。 偷嗜暴惡之邠人。
(七)多義詞
1. 狀
(1)太尉自州以狀白府。 陳述事實的一種文書。
(2)太尉判狀,辭甚巽。 判決書。
(3)敢以狀私於執事,謹狀。 逸事狀。
2. 其
(1)然則郭氏功名其與存者幾何? 語氣詞,加強反問語氣。
(2)吏以告泚,泚取視,其故封識具存。 代詞,它的。
3. 注
(1)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斷頭注槊上。 附著。
(2)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瘡,手注善葯。 敷上。
4. 甲
(1)晞一營大噪,盡甲。 穿上鎧甲。
(2)皆解甲。 鎧甲。
5. 辭
(1)無傷也,請辭於軍。 致辭。
(2)孝德使數十人從太尉,太尉盡辭去。 辭卻。
(3)太尉判狀,辭甚巽。 言辭。
6. 以
(1)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 介詞,憑。
(2)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介詞,因。
(3)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介詞,把。
(4)又以刃刺酒翁。 動詞,用。
7. 愧
(1)尚不愧奴隸耶。 愧對,動。
(2)然聞言則大愧。 羞愧,形。
8. 信
(1)仁信大人也。 講信義。
(2)言信行直。 言語真實。
9. 市
(1)晞軍士十七人入市取酒。 集市,名詞。
(2)市谷代償。 買,動詞。
10. 固
(1)尚書固負若屬耶。 難道,副詞。
(2)泚固致大凌三百匹。 堅決,堅持,形容詞。
11. 請
(1)請辭於軍。 請讓我。
(2)請改過。 請求。
段落詳解全文通過段秀實勇服郭唏、仁愧焦令諶和節顯治事堂三件逸事,多側面地塑造了這位正直官吏的形象,表現出一個關心人民、不畏強暴,並能知機於事先,臨財不苟取的舊時代的優秀人物形象。[2]全文可分為四段:第一段即第一個事件:勇服郭晞。作者依次寫段秀實悍卒肆志,自薦平亂,詣營陳辭,請留宿營,突出了段秀實外柔內剛的性格。事情的起因是郭晞縱士卒殘害百姓,為所欲為。作者先詳細地敘述了士卒肆志之狀:天天成群結隊地在街市上強索財物,不能滿意,就奮擊折人手足,將各種瓦器都砸碎,狼籍滿地,裸露著臂膀揚長而去,至撞殺孕婦人。寫暴行之慘烈,如在眼前。接著作者指出了士卒之所以敢為所欲為的症結所在,因為汾陽王郭子儀的緣故,白孝德只是心中憂傷卻不敢說明。緊接著作者又寫段秀實自薦擔任都虞候前去平亂,顯示了他的剛勇無畏。不久,在郭晞士卒十七人再度橫行時,段秀實果斷地派士兵捕捉了他們,並一一斬首,把頭插在長矛上,豎立在街市示眾。這里「注」和「植」兩個動詞,非常有力地突出了段秀實的「勇」。這是一寫其勇。段秀實為民除了害,大快人心,然而郭晞士卒並不肯罷休,立時都披上盔甲,事件進入高潮。此時白孝德震恐,而段秀實從容鎮定,臨危不懼,決定詣營陳辭。作者極寫郭晞士卒劍拔弩張,如臨大敵的緊張氣氛,反襯了段秀實的大智大勇。段秀實不帶衛士,不帶佩刀,坦然出現在郭營,使郭晞士卒愕然。段秀實知道要治服郭晞,不可能憑借武力,只能曉之以理,因此,辭衛士,解佩刀,選年老腿跛的人持馬,這是從心理上消除對方的戒備。作者這樣敘寫的寓意是:段秀實是不怕死的。他外柔內剛,平易而又剛強的個性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至此,段秀實已漸居主動地位,他向郭晞慷慨陳詞,指明利害關系後,終於折服了對方。這是二寫其勇。至此,事件似已告終,但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寫了段秀實要求留宿軍營一節。之所以要寫這一情節,是因為段秀實用大義和利害曉喻郭晞,使郭晞心悅誠服,再拜謝罪,顧叱士卒說:「皆解甲散還火伍中,敢嘩者死!」郭晞到底有無約束部下的決心,段秀實要探明白。留宿軍營,既顯示了段秀實的坦盪胸懷,又可考察郭晞改過的誠意和決心。這是三寫其勇。第二段即第二個事件:仁愧焦令諶。段秀實除了以剛勇取勝對方外,還具有仁信愛民之心。這則逸事敘述他同情、救助、安撫一個無力交租而慘遭毒打的農民。作者通過段秀實一系列行動,展現了他對農者的憐憫之情。寫這則事件的結局,作者讓第三者淮西寓軍帥尹少榮出場,由他怒斥焦令諶的不敬、不恥、不愧,從側面烘託了段秀實仁厚慈惠的愛民之心。第三段即第三個事件:節顯治事堂。段秀實不僅具有不畏強暴,疾惡如仇、愛民如子的高貴品質,而且還有清正廉潔的節操。作者寫段秀實洞察朱泚之心,拒不收禮,將禮物棲之梁木的逸事,頌揚了他的高風亮節。這則逸事作為段秀實拿笏擊朱泚行為的補充,說明他的氣節,不僅表現在大處,而且見於小處,人物形象更顯得光彩。
上述三則逸事,發生的時間、地點雖名異,彼此間也無聯系,但其精神是相通的。從作者客觀的敘述中,使人感受到了深沉的贊頌之情。第四段交代寫作該文的時間、原因及材料的來源,以說明逸事狀內容之不謬。[3]
寫作特點《段太尉逸事狀》的寫作特點大抵可分為三點:一是精心選材,每一件事都突出表現主人公思想性格的一個方面;二是用個性化的語言行動塑造人物形象,描寫生動形象,而不作議論;三是使用倒敘手法,有利於主題突出,文章結構巧妙。
首先是精心選材,全文寫了段秀實三件事,每一件事都表現他的思想性格的一個側面。第一件逸事詳細記述了段秀實自薦平亂,隻身前往軍營,面對全身披掛、張牙舞爪的亂軍,慷慨陳辭,抓住要害說服郭晞,又主動留宿營房,以凜然正氣震攝亂軍,每一步驟都突出了他的「勇敢」。第二件事表現了段秀實仁義愛民的思想品德,第三件事表現了段秀實很有政治遠見,頌揚了他的清正廉潔。三件事,各有不同的側重點,把三件事聯繫到一起,可以完整地鉤勒出段秀實的思想品德:見義勇為、仁義愛民、廉潔清正。
柳宗元在該文中未發一句評論,而是用富有個性化的言語行為來表現段秀實的思想性格。如第一件事,顯示了他平定亂軍、安撫民心的決心和魄力。第二件事中,段秀實勇闖軍營,僅僅幾句話就點明了問題的要害,致使郭晞及其部下不得不垂首俯教。這些描寫體現了柳宗元善於用個性化的言行刻畫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敘述第三件事時也是以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思想性格。段秀實對無故挨打的農民傾注了他自己的仁愛,寥寥幾筆,一個正直、仁義而又滿腔義憤、無處說理的君子形象躍然紙上。
文章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採用了倒敘的方法。文中寫了段秀實三件逸事,如按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來安排結構,那麼「仁愧焦令諶」一事在先,「勇服郭晞」在後,但作者敘事時有意將先後順序顛倒,作者在最後一段點出他的良苦用心,是為了反駁當時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對段秀實的污衊。這些人編造「武人一時奮不慮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貶低段秀實寧死不附叛賊的英壯行為,而作者為了突出強調段秀實臨死不屈的行為絕非一時沖動,稱他「遇不可,必達其志,決非偶然」。另外將精彩事例先行敘述,也能更吸引讀者。[3]
作者簡介生平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貞元年間(785年——805年)進士及第,復中博學宏辭,授集賢院正字。調藍田尉,遷監察御史里行。唐順宗即位,任禮部員外郎,參與政治革新。不久唐憲宗繼位,廢新政,打擊革新派。他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後召還長安,復出為柳州刺史,後來病逝於柳州。他與韓愈發起古文運動,為一代古文大家,世人稱他們為「韓柳」。其詩得《離騷》余意,常於自然景物之中寄託幽思,纖而歸於淡泊,簡古而含有至味。詩作成就不及散文,卻能獨具特色。[4]成就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並稱為 「唐宋八大家」 。唐代宗大歷八年(773年)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天對》、《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保存下來,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柳宗元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代表作品《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溪居》
《江雪》
《漁翁》
《始得西山宴遊記》
《鑽鉧潭西小丘記》
《小石潭記》
《袁家渴記》
《石渠記》
《石澗記》
《小石城山記》
《捕蛇者說》
《永某氏之鼠》
《臨江之麋》
《黔之驢》
《種樹郭橐駝傳》
《哀溺文序》
《蝜蝂傳》人物影響柳宗元紀念館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於詩。其駢文有近百篇,不脫唐駢文習氣,但也有像《南霽雲睢陽廟碑》那樣的佳作。古文大致為五類。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天說》為哲學論文代表作。《封建論》、《斷刑論》為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晉文公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贊》等為短篇政論代表。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進步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響,尤是政治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寓言:繼承並發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傳記: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誇張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
山水游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於被貶後,以永州之作更勝。典範之作為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託。至於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騷賦:獨具特色。《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均用《離騷》、《九章》體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為另一種類型,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特深奧。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碑、銘、記、序、詩歌等作品,對禪宗、天台宗、律宗等學說有所涉及。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為貶謫後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內容近於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另外一些五古則受謝靈運影響,造語精妙,間雜玄理,連制題也學謝詩。但柳詩能於清麗中蘊藏幽怨,同中有異。另外,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絕句《江雪》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本集及研究資料劉禹錫始編柳集《河東先生集》。評價作者毛澤東
據毛澤東的秘書林克回憶,毛澤東曾經說過:「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義哲學家,見之於他的《天說》,這篇哲學論著提出了『天與人交相勝』的論點反對天命論。劉禹錫發展了這種唯物主義。」
蘇軾
蘇軾評價說:「所貴乎枯談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淵明並列。
嚴羽
宋人嚴羽說:「唐人惟子厚深得騷學。」

『叄』 文言文中含有"卻"字的句子

吾行卻曲。——《莊子·人間世》
怒戰栗而卻。——《戰國策·秦策》
卻內下而載之。——容《儀禮·既夕禮》
卻騏驥以轉運兮。——《楚辭·愍命》
北救趙而卻秦。——《史記·魏公子列傳》
已卻秦存趙。
持璧卻立。——《史記·廉頗藺相列傳》
曳笏卻立。——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是時李少君亦以祠灶穀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史記·封禪書》
卻與小姑別。——《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卻看妻子愁何在。——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卻坐促弦弦轉急。——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肆』 幫忙翻譯幾個文言文句子

[編輯本段](二一)推敲《詩話總龜》
【原文】
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於驢上得句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欲「推」字,煉之未定,於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時韓退之權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得止第三節,尚為手勢未已。俄為左右擁止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神遊象外,不知迴避。退之立馬久之,謂島曰:「『敲』字佳。」遂並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
【譯文】
賈島初次參加科舉考試,往京城裡。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想用「推」字(來替換「敲」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詠,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 的姿勢。(行人)看到賈島這個樣子都很驚訝。當時韓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勢。於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迴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兩人於是並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議論作詩的方法,互相捨不得離開,共有好幾天。(韓愈)因此跟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閱讀訓練】
1.下面句中加點「之」字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是( )
A.退之立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悵恨久之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一日於驢上得句雲…… ② 煉之未定
③觀者訝之 ④島具對所得詩句雲雲
3. 這篇短文作者意在贊揚賈島什麼精神?
答:
[編輯本段](二二)勤訓《恆齋文集》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雲:「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言雖近,而旨則遠矣!
大禹之聖,且惜寸陰;陶侃之賢,且惜分陰,又況聖不若彼者乎?
【譯文】
謀生的道理,沒有什麼比勤勞更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說:「一天的計劃決定於早晨,一年的計劃決定於春天,一生的計劃決定於勤勞。」這些話雖然說得淺近,可是意義卻很深遠哪!
像大禹這樣的人,智慧、才能如此傑出,況且愛惜每一寸的光陰;像陶侃這樣的人,品德如此高尚,況且愛惜每一分的時間,又何況在才幹、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們的人呢?
【閱讀訓練】
1. 文中表明觀點的句子是
2. 與「且惜寸陰」中的「且」字意義相同的兩項是( )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D.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3. 作者舉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麼?
答:
[編輯本段](二三)誡子書《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君子的品德,靠靜來修身,靠儉來養德,不拋開功名利祿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靜就不能高瞻遠矚。學習必須安靜焉,才能來源於學習,不學習無法擴展才能,沒有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有甩成就。享樂過度就不能掛歷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和時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時間一同消失了,象枯枝敗葉一樣凋落,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晚年守著破房子痛惜過去,還怎能來得及呢?
【閱讀訓練】
1.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 靜以修身
② 儉以養德
③ 非澹泊無以明志
④ 非寧靜無以致遠
2. 本文作者就哪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又是怎樣展開論述的?
答:
3. 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麼?
答:
4. 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話。
答:
[編輯本段](二四)陶侃惜谷《晉書》
【原文】
陶侃嘗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雲:「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植,家給人足。
【譯文】
陶侃曾經到郊外去游覽,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干什麼?」那人說:「走在路上我看見它,隨便拔一把罷了。」陶侃大怒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來,抽了一頓鞭子。陶侃愛護莊稼而執法嚴,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閱讀訓練】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見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執而鞭之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與「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B.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國懷鄉
3.翻譯:是以百姓勤於農植。
譯文:
4. 者對陶侃的態度如何?本文表現了陶侃的什麼特點?
答:
[編輯本段](二五)郭茂倩《木蘭詩》
(一)1.①書法②寫字③臨摹④有時 2.稍微不稱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厭倦。 3.本段文字贊揚了文明學習書法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
(二)1.①不,沒有②阻止 2.D 3.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 4.有。是他那知錯能改,變驕傲為虛心的態度。
(三)1.①dàn;吃。②zhé;往往,總是。③jǐ;供應。④Chán;說別人壞話 2.B 3.①有時夜裡疲憊睏倦,常常用冷水洗臉。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4.①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後因直言而遭讒降職。③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岳陽樓記,揭示主題。
(四)1.①擔心②等到③才④吟詠 2.D 3.C 4.韋編三絕
( 五)1.D 2.①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讀書 3.勤學苦練、專心致志 4.家長的善於教育,嚴格要求。
(六)1.①私下的意思②總是(常常)③入迷④安詳的樣子 2.C 3.C 4.王冕幼時讀書專心致志,好學不倦,並且達到入迷的程度。這種堅定的志向,頑強的學習精神,是他後來成功的基石。
(七)1.①降職遠調貶官②總是③光,光亮④這 2.雙腳踏出的痕跡還隱約可見。 3.A 4.略
(八)1.C 2.①因此別人都願意把書借給我②等到他高興了,(我)就又向他請教問題。3.①他好學,家貧,買不起書,但他借書不失信於人;抄書不畏艱苦,從而得以遍觀群書。②為求得先達的指導,常常遠行百里之外,登門請教,不恥下問,因此他能「卒獲有所聞」。4.學習勤奮刻苦,尊師,求學誠心。
(九)1.①向②怎麼;開玩笑③在黑暗中走路④點燃蠟燭2.一個人要有活到才老學到老的精神。
(一0)1.離開 睡醒 2.楊時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學習。
(一一)1.①到,及②僱用③供給,資助④大學問 2.見譯文 3.D4.鑿壁借光;鑿開牆壁,借鄰居家的燈光(讀書勤學苦讀。
(一二)1.①鈔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 2.A、C 3.見譯文 4.C5.一絲不苟 天才出自勤奮
(一三)1.①教誨②這樣③引,拉④聰明才智 2.只聽弈秋的教導 4.闡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收獲的道理。
(一四)1.①zhì;同「識」記 ②shuì;勸說 ③xuán;同「旋」,轉身 ④cuō tuó光陰消逝 2.D. 3.那些善於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選擇最好的人,跟隨他,希望聽到真理啊! 4.C 5.要點:①學貴善思 ②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
(一五)1.①提出疑難 ②也許,或許 ③增加知識 ④判斷,解決 2.C. 3.問和學,是相輔相成的。 4.好學尤當勤問
(一六)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進 ③雖,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學然後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後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道理。3.教;學;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 4.嘉餚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學不知其善;教學相長。
(一七)1.C. 2.塗通「途」;邪通「耶」。 3.①讀書具分別炻日,就該重新另眼相看,大哥為什麼這么遲才改變演算法呢! ②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4.說明了讀書學習的重要性,一個人不論事務有多繁忙,只要肯抓緊學習,就必定學有甩獲。
(一八)1.①蚤同早 ②亡同無 2.①哀痛到了極點 ②更 ③誰 ④過失,錯誤 3.(顏回)從不把脾氣發到別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 4.不遷怒,不貳過。
(一九)1.①能夠 ②得到 ③白白地 ④只是 2.①狐兒容易悲哀,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 ②你如果立志讀書,我願意白教你,不收學費。 3.為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 4.學習他貧不喪志,立志求學的精神和他在學習上刻苦勤奮的精神。
(二0)1.①背 ②背棄,辜負 ③見同「現」④拜見 2.C 3.①苦於沒有時間 ②見譯文 4.這句話是為了啟發別人自學的積極性而說的,它的用意是要求人們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用心思考,以達到「其義自見」的目的。
(二一)1.B 2.①想到②鍛煉,此指反復思考 ③驚訝 ④詳細 3.贊揚了賈島寫文章時在遣詞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二)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D 3.以古代聖賢珍惜光陰的榜樣來鼓舞讀者,使讀者警醒。
(二三)1.①用恬靜來修身養性. ②用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③不拋開功名利祿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④不做到安靜就不能高瞻遠矚。2.作者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強調的是一個「靜」字:修身須要靜,學習須要靜,獲得成就也取決於靜。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把「靜」與「躁」加心對比,增強了論述效果。 3.告誡兒子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無心明志,非寧靜無心致遠。
(二四)1.(1)拿(2)用鞭子打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 4.贊揚。本文表現了陶侃重視農耕、愛護農業生產和農民有較深的感情的特點。
7.蝜蝂傳
柳宗元
選自《柳河東集》
《蝜蝂傳》原文
蝜蝂者,善負小蟲也。行遇物,輒持取,昂其首負之。背愈重,雖困劇不止也。其背甚澀,物積因不散,卒躓仆不能起。人或憐之,為去其負。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至墜地死。
〔蝜蝂(fùbǎn)〕,一種擅長背負東西的小蟲。
〔困劇〕疲乏已極。困,疲乏。劇,很,非常。
〔因〕因而。
〔輒持取〕輒,總是。
〔苟〕如果。
〔又持取如故〕故,原來的樣子。
〔卒〕終於。
〔躓仆(zhìpū)〕跌倒。
〔去〕除去,拿掉。
〔負〕負擔,指小蟲身上背的東西。
〔好(hào)〕喜愛。
〔上高〕爬高。
(以)通「已」,已經。
《蝜蝂傳》(2)
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嗜取者〕貪得無厭的人。嗜,貪,喜好。
〔貨〕錢財。
〔厚〕動詞,增加。
〔室〕家。
〔怠(dài)〕通「殆」,危險。
〔黜(chù)棄〕罷免不用。
〔遷徙〕這里指貶斥放逐。
〔病〕辱。
〔不艾(y ì)〕不停止。艾,停止。
〔前之死亡〕前人因貪財而死的。
〔形〕形體。
〔魁然〕高大的樣子。
〔名人〕名字叫做「人」。

『伍』 革命詩詞大全

關於"紅色"的詩句
1、何須淺碧深紅色(宋·李清照·《鷓鴣天》)
2、狂風落盡深紅色(唐·杜牧·《嘆花》)
4、殿後鞓紅色漫(宋·樓鑰·《謝潘端叔惠紅梅》)
5、雨余紅色愈精神(元·劉秉忠·《臨江仙 海棠》)
6、淚臉露桃紅色重(唐·李珣·《酒泉子》)
7、露染猩紅色未乾(宋·陸游·《春日小園雜賦》)
8、數分紅色上黃葉(宋·李覯·《秋晚悲懷》)
9、數分紅色上黃葉(宋·李覯·《秋晚悲懷》)
10、洗多紅色淺(唐·李賀·《休洗紅》)
11、狂風落盡深紅色(唐·杜牧·《悵詩》)
12、冪翠凝紅色更新(唐·吳融·《春雨》)
13、更無一點殷紅色(宋·張耒·《絕句二首》)
14、淡淡微紅色不深(唐·劉兼·《海棠花》)
15、淡淡微紅色不深(宋·劉兼·《海棠花》)
16、狂風落盡深紅色(宋·趙順孫·《建回吟》)
17、南家桃樹深紅色(唐·元稹·《南家桃》)
18、浦漵遠兼紅色暝(宋·林季仲·《春日郊行》)
19、徘徊最愛真紅色(宋·舒岳祥·《同正仲賦赬桐彩蝶》)
20、貴妃得酒沁紅色(宋·張明中·《薔薇》)
21、詩人莫訝深紅色(宋·賀鑄·《和題毗陵薦福寺紅梅》)
22、牙鉗一對如紅色(宋·賈似道·《油紙燈二首》)
23、墮地殘紅色未蔫(宋·王炎·《聞蟬》)
24、春羅淺染醋紅色(宋·楊萬里·《詠績溪道中牡丹二種·絲頭粉紅》)
25、花紅色易殘(宋·釋斯植·《自謂》)
26、肌膚紅色透(唐·齊己·《謝人惠丹葯》)
27、枉教絕世深紅色(唐·崔櫓·《山路木芙蓉》)
28、小園依舊深紅色(宋·陳造·《寄郢州崔守八首》)
29、桃花爭紅色空深(宋·李復·《李花》)
30、洗多紅色淺(宋·潘葛民·《休洗紅》)
31、洗多紅色減(明·景翩翩·《休洗紅(二首)》)

『陸』 《範文正公文集》、《稼桿長短句》《柳河東集》《王右丞集》《昌黎先生集》《聊齋志異》的命名方式。

《範文正公文集》是以作者的謚號命名;《稼桿長短句》是以作者的號命名;《柳河東集》是以作者籍貫命名;《王右丞集》是以作者官職命名;《昌黎先生集》是以地名命名;《聊齋志異》是以書齋命名。

『柒』 古代以作者姓名、字型大小、籍貫、官號、謚號命名的作品集 各舉兩三個例子 謝謝啦

在中國,直呼名字是非常不禮貌的,不會有人用此作集以自我輕賤的,死後更不會,畢竟死者為大,就是大奸大惡之徒尚無此例。不過國外的話,稍有不同。一般以作者名字命名的作品集都是後人輯錄,在作者名字後面加以作品集,短篇集,詩選,雜文集之類。這樣的例子很多,諸如席勒詩選,伏爾泰詩選,只要是個有點名氣的作者都有這樣的集子的。至於直接以作者名字命名的作品集,好像沒有,這也不符合命名的規則。
一、以「地名」命名
1、《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
2、《昌黎先生集》。作者韓愈,自稱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
3、《孟襄陽集》。作者孟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
4、《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江西臨川人,(今江西撫州)人。
5、《亭林詩文集》。作者顧炎武,江蘇崑山亭林鎮人,故稱「亭林先生」。
6、《小倉山房文集》。作者袁枚,辭官定居江寧(南京)小倉山。
二、以「書室名」命名
1、《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聊齋」是其書室。
2 《飲冰室合集》。作者梁啟超,「飲冰室」是其書室。
3、《七錄齋集》。作者張溥,「七錄齋」是其書室。
4、《惜抱軒詩文集》。作者姚鼐,「惜抱軒」是其書室。
三、以「謚號」命名
1、《王文公集》。作者王安石,謚號「文」。
2、《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歐陽修,謚號「文忠」。
3、《範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謚號「文正」。
4、《誠意伯劉文成公集》。作者劉基,封「誠意伯」,謚號「文成」
四、以「名號」命名
1、《誠齋集》。作者楊萬里,別號誠齋。
2、《稼軒長短句》。作者辛棄疾,號稼軒。
3、《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號文山。
4、《樊川文集》。作者杜牡,號樊川。
5、《隨園詩話》。作者袁枚,號隨園。
6、《方望溪全集》。作者方苞,號望溪。
7、《南雷文定前集》。作者黃宗羲,號南雷。
8、《震川文集》作者歸有光,號震川。
9、《洪北江全集》。作者洪亮吉,號北江。
五、以「字」命名
1、《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
2、《王子安集》。作者王勃,號子安。
3、《李笠翁一家言》。作者李漁,字笠翁。
六、以「官職」命名
1、《王右丞集》。作者王維,官至右丞。
2、《杜工部集》。勝者杜甫,官至工部員外郎。
3、《高常侍集》。作者高適,官至散騎常侍。
4、《宋學士文集》。作者宋濂,官至學士承旨。
5、《魏鄭國公文集》。作者魏徵,封鄭國公。
6、《高太史大全集》。作者高啟,官至翰林院國史修編。
七、以「年號」命名
1、《白氏長慶集》。作者白居易,此集為唐穆宗長慶年間編輯。
2、《嘉祜集•權書》。作者蘇洵,此集為宋仁宗嘉祜年間編輯。
八、以「顯志」命名。以書名顯示撰文編書的目的。如北宋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其目的是「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行失」,宋神宗賜名《資治通鑒》。

『捌』 柳河東集用什麼命名

範文正公文集----范仲淹,謚 文正 北宋政治家 文學家 這是以他的版謚號 來命名的
稼軒長短句----辛棄疾 ,字幼安權 號稼軒 南宋愛國詞人 與蘇軾為豪放派代表 這是以他的 號來命名的
柳河東文集----柳宗元 ,字子厚 河東(今山西)人 世稱柳河東 傑出的散文家和詩人 他家鄉河東 這是以他的 原籍(家鄉)命名的
昌黎先生集----韓愈 ,字退之 自謂郡望昌黎 世稱 韓昌黎 謚號 文 唐代文學家 唐宋八大家之首 這是以他的 郡望名 命名的
王右丞集----王維 ,字摩詰 唐代著名詩人 官至 尚書右丞 世稱王右丞
這是以他的 官職名稱 命名的
聊齋志異----蒲松齡 ,字留仙 號柳泉居士 清代小說家 聊齋 是其書齋的名字 志 是 記 的意思 所以 這是以他的書齋名 命名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