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句子大全 » 佛家經典詞語

佛家經典詞語

發布時間: 2021-02-02 06:18:09

⑴ 求佛祖說的經典語句

十大經典佛家禪語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說既是錯。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http://hi..com/%C4%BE%D2%EF/blog/item/1233c9c2512b7c1c0ef47780.html 金剛經佳句

http://hi..com/%C4%BE%D2%EF/blog/item/b33034eef60824fdb3fb9570.html 寒山問拾得

我空間里有。

⑵ 求佛教經典語句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經典六: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經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八: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九: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十: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經典十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應作如是觀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造塔功德經》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雜阿含經》第262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增一阿含經》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楞嚴經》卷6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佛說八大人覺經>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雜阿含經卷二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楞嚴經》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阿彌陀經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楞嚴經》
當舍於懈怠,遠離諸憒鬧;寂靜常知足,是人當解脫。----大寶積經第91卷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楞嚴經》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佛曰: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佛曰: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佛曰:菩提並無樹,明鏡亦無台,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問曰:「為何人有善惡之分?」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問曰:「如何能靜?如何能常?」 佛曰:「尋找自我。」
問曰:「世間為何多苦惱?」 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問曰:「人為何而活?」 佛曰:「尋根。」
問曰:「何謂之根?」 佛曰:「不可說。」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佛曰:剎那便是永恆。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

⑶ 佛家經典禪語 四字詞語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⑷ 佛家的經典詩句……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中國佛學禪語八條佛曰

1。佛曰: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2、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3、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4、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5、佛曰:剎那便是永恆(若人生了悟如佛,無悲無喜無夢無幻,無愛無恨四大皆空,生與死又有何區別。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棄,參不透,捨不得。)

6、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7、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8、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中國佛學66句震撼世界的禪語

1.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2.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3.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4.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5.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6.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7.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8.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

9.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10.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14.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15.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16.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17.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18.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葯呢?同樣的心裡,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20.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後,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21.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23.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24.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於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25.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後悔。

27.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28.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29.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30.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31.要了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3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於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34.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

35.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36.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葯可救。

37.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38.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39.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

40.沉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

41.對人恭敬,就是在庄嚴你自己。

42.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43.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4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只要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46.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48.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為了什麼?

49.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50.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51.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52.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誇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53.誠實的面對你內心的矛盾和污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54.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麼,所以請不要抱怨。

55.大多數的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56.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57.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58.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59.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經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成了殘廢,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家破人亡。

60.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幹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61.你希望掌握永恆,那你必須控制現在。

62.惡口永遠不要出自於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愈罵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識。

63.別人可以違背因果,別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毀謗我們。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憎恨別人,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凈的心。

64.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你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

65.世界原本就不是屬於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66.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⑸ 求佛教經典語句,要有哲理的。

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佛言。剃除須發。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疑。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佛言。惡人聞善。故來擾亂者。汝自禁息。當無鎮責。彼來惡者。而自惡之。佛言。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佛默不對。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對曰。歸矣。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隨形。終無免離。慎勿為惡。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佛言。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善。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佛言。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佛言。人有二十難。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忍色忍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鎮難。有劫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沙門問佛。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會其至道。佛言。凈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沙門問佛。何者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與道合者大。沙門問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心垢滅盡。凈無瑕穢。是為最明。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十方所有。無有不見。無有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矣。佛言。大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舍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佛言。夫見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獨存。學道見諦。無明即滅。而明常存矣。佛言。吾法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會者近爾。迷者遠乎。言語道斷。非物所拘。差之毫釐。失之須臾。佛言。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如是知識。得道疾矣。佛言。當今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佛言。人隨情慾。求於聲名。聲名顯著。身已故矣。貪世常名。而不學道。枉功勞形。譬如燒香。雖人聞香。香之燼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後。佛言。財色於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舔之。則有割舌之患。佛言。人系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佛言。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問道意。佛為解說。即得須陀洹果。佛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觸兩岸。不為人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此木。決定入海。學道之人。不為情慾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佛言。夫為道者。如被乾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遠之。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佛言。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掛鎧出門。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鬥而死。或得勝而還。沙門學道。應當堅持其心。精進勇銳。不畏前境。破滅眾魔。而得道果。沙門夜誦迦葉佛遺教經。其聲悲緊。思悔欲退。佛問之曰。汝昔在家。曾為何業。對曰。愛彈琴。佛言弦緩如何。對曰。不鳴矣。弦急如何。對曰。聲緩矣。急緩得中如何。對曰。諸音普矣。佛言。沙門學道亦然。心若調適。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意若生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凈安樂。道不失矣。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凈矣。佛言。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佛言。佛子離吾數千里。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佛言。學佛道者。佛所言說。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佛言。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佛言。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觀情慾。甚於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佛言。吾視王侯之位。如過隙塵。視金玉之寶。如瓦礫。視紈素之服。如敝帛。視大千界。如一訶子。視阿耨池水。如塗足油。視方便門。如化寶聚。視無上乘。如夢金帛。視佛道。如眼前華。視禪定。如須彌柱。視涅盤。如晝夕寤。視倒正。如六龍舞。視平等。如一真地。視興化。如四時木。諸大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出自《佛說四十二章經》

⑹ 佛教經典詞語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三界之無色界:沒有形象,也不存在聲音

非想非非想處天(成語:想入非非):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無所有處天: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回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識無邊處天: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惟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空無邊處天:若在舍心,舍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

三界之色界

四禪之「五不還天」,又稱:凈居天,三果聖人居住。
1、色究竟天(阿那含天,若菩薩修德成滿,於此示現一切世間最高大身者,為報身佛,亦即菩薩所見佛身相好無邊者):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若於舍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回心大阿羅漢。2、善現天(阿那含天):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如是一類,名善現天。3、善見天 (阿那含天):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沈垢。如是一類,名善見天。4、無熱天 (阿那含天):機括獨行,研交無地。如是一類,名無熱天。5、無煩天(阿那含天):苦樂兩滅,斗心不交。如是一類,名無煩天。

四禪之「舍念清凈地」。
1、無想天 (外道所修)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舍心,相續不斷,圓窮舍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一類,名無想天。2、廣果天:若於先心,無量凈光,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一類,名廣果天。3、福愛天:舍心圓融,勝解清凈。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如是一類,名福愛天。4、福生天: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頓舍。粗重相滅,凈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

三禪之「離喜妙樂地」。
1、遍凈天:世界身心,一切圓凈,凈德成就,勝托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凈天。2、無量凈天:凈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凈天。3、少凈天: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凈天。

二禪之「定生喜樂地」。
1、光音天: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凈,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2、無量光天: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3、少光天: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

初禪之「離生喜樂地」。
1、大梵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凈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2、梵輔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3、梵眾天: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淫慾,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

三界之欲界{五趣雜居地}

欲界六天:
1、他化自在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瞭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如是一類,名他化自在天。

2、化樂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玉體}橫陳時,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如是一類,名樂變化天。

3、兜率天(彌勒菩薩現居此天,將來下生人間成佛。):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如是一類,名兜率陀天。

4、夜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類,名須焰摩天。

5、忉利天(玉皇大帝):於己妻房,淫愛微薄。於凈居時,不得全味,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如是一類,名忉利天。

6、四天王天(天龍八部多為此天所攝):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諸妻妾恩愛,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如是一類,名四天王天。

1. 欲界-四天王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不求永恆的真理,不能割捨妻妾的恩愛,但也不犯邪淫,故於心中生明白世間處世之心,命終之後,上升居於天堂,與日月為鄰,如此一類稱四天王天。

2. 欲界-忉利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不求永恆的真理,對於自己的妻子,淫愛已較微薄,但對修行起居並不拘泥,命終之後,上升居於天堂,此天已超越日月在人間之頂,如此一類稱忉利天。

3. 欲界-須焰摩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不求永恆的真理,對於淫愛有需求時則行淫愛,但結束後則不會想念回憶,處在人世間動時少靜時多,命終之後,上升居於天堂,此天於虛空中日月所不能照及,因為在此天境之人,本身自有光明,如此一類稱須焰摩天。

4. 欲界-兜率陀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處在人世間時大多時以靜修身,若有需要時才予以回應世間事,不會違反這樣的常規,命終之後,上升居於天堂,此天與下界如人間及前面所提的天界已無接觸,乃至面對劫壞(境界崩殂)所造成的災害也不會殃及,如此一類稱兜率陀天。

5. 欲界-樂變化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處在人世間時本身沒有什麼欲心,完全是依據對方的應對來行事,當面對死亡的時候,其感覺如同嚼臘,命終之後,上升居於天堂,此天乃超越前述的境界,如此一類稱樂變化天。

6. 欲界-他化自在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的人,處在人世間時本身沒有什麼人世間的心,對於在世間行事能夠瞭然超越,命終之後,能夠超越世間化現無極的境界,如此一類稱他化自在天。

佛告訴阿難,這六種天境,雖能脫出形體但心中尚有執著,所以稱為欲界。

7. 色界-梵眾天

佛告訴阿難,一切世間修心的人,不修禪定無法獲得智慧,但若能堅固自己的心念不做淫慾的情事,不論處於靜時或動時,都沒有任何的心念,各種情愛欲染都無從生起,就不會留在欲界,,此類修行之人必然因其心念投身僧侶梵眾,如此一類稱梵眾天。

8. 色界-梵輔天

承上段,如果慾望的習氣已經去除,離開慾望的心已經浮現,在各種佛教的規律儀式,能夠喜愛並樂於去順從,則該修行人能夠行僧侶的德行,如此一類稱梵輔天。

9. 色界-大梵天

承上段,如果覺得身心都通融圓明,威儀俱全,都能明了各種戒律並能遵守,則該修行人能夠統領僧侶梵眾,成為大梵王,如此一類稱大梵天。

佛告訴阿難,此三種殊勝的的天境,一切苦惱都不能侵犯,雖不是真正修三摩地,但心中所得到的清靜,各種苦惱及五蘊不會從心中起,這種境界可稱為初禪。

10. 色界-少光天

佛告訴阿難,其次在梵天中,統理梵人能夠圓滿梵行(身為僧侶的德行),心中寂然不動自然生出光明,如此一類稱少光天。

11. 色界-無量光天

承上段,在自然生光之後能夠光光相照,照耀無盡的十方世界,到處都是如硫璃所成,如此一類稱無量光天。

12. 色界-光音天

承上段,能夠吸收護持此圓滿的光明,成就自然的本體,化現清靜而應用不盡,如此一類稱光音天。

佛告訴阿難,此三種殊勝的的天境,一切憂慮苦惱都不能侵犯,雖不是真正修三摩地,但心中所得到的清靜,已經了解並降伏初漏(五蘊之始),這種境界可稱為二禪。

13. 色界--少凈天

佛告訴阿難,再進一步,像這樣的天人(居於天堂之人),已具有圓滿光明,並了解其中的精妙,並能夠去施行,通曉寂靜無爭之樂,如此一類稱少凈天。

14. 色界--無量凈天

承上段,再者,寂靜空無現前,引發無有邊際的身心輕快安隱,成就寂靜無爭之樂,如此一類稱無量凈天。

15. 色界--遍凈天

承上段,一切身心於十方世界圓明潔凈,而能成就此德行,如此勝境現前,歸於寂凈安樂,如此一類稱遍凈天。

佛告訴阿難,此三種殊勝的的天境,具備有浩大的隨意順心,故能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不是真正得三摩地,但在安樂的心中,已經歡喜俱全,這種境界稱為三禪。

16. 色界--福生天

佛告訴阿難,再者,像這樣的天人(居於天堂之人),各種苦厄不會壓迫身心,苦因已盡,但樂非永久常在,久了必定生壞。此時苦樂兩種心境頓時舍棄,各種煩惱趨滅,純一之福性生出,如此一類稱福生天。

17. 色界--福愛天

承上段,如果捨得之心圓融,了解何謂清靜無為,自然無法遮擋福性,在未來可得妙意隨順,如此一類稱福愛天。

18. 色界--廣果天

佛告訴阿難,從此天境中有兩種不同的路,若於初發心時,有無量凈光,福德圓滿光明,乃因修行證得而住此,如此一類稱廣果天。

19. 色界--無想天

承上段,若於初發心時,乃是對於苦樂厭離,精進的研究如何舍棄心念,從不間斷,並能做到舍棄一切道法,身與心具滅,心思凝定,經過五百劫。該人既然以生滅為修行之因,故不能發現明了生與滅的本質,所以會有初半劫滅後半劫生的狀況,如此一類稱無想天。

佛告訴阿難,此四種殊勝的的天境,一切世間各種苦樂所不能侵犯,雖不是真正無為究竟不變的天境,但因是有所得的心境且功用純熟,故稱為四禪。

佛告訴阿難,在此當中還有五種不還天,在下界時九種習氣皆能除盡,無苦也無樂,由於沒有舍戀,故心無掛念,能安心立命於一處。

20. 色界-無煩天

佛告訴阿難,由於苦樂兩滅故無爭斗之心,如此一類稱無煩天。

21. 色界-無熱天

能夠了解苦樂天機,勤於研究,如此一類稱無熱天。

22. 色界-善見天

對於十方世界能夠圓滿的了解清楚的看見,不會被什麼塵垢所遮擾,如此一類稱善見天。

23. 色界--善現天

對於苦樂有精闢的見解,沒有阻礙,如此一類稱善現天。

24. 色界-色究竟天

能夠究竟脫離之前所述,了解物質的本性,有如進入無邊的境界,如此一類稱色究竟天。

佛告訴阿難,此五種不還天,前面所說的四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四位天王,具有獨特的見聞,他人等不能了解。就像世間,在曠野深山,講道的場地,都有阿羅漢在住持,但世間的凡人卻不能看見般。

佛告訴阿難,以上這十八天獨行而無所窒礙,沒有形體的牽累,到此為止的境界稱為色界。

其次,佛告訴阿難,再過來更有上層,於色界的邊際中,再分有兩條路線,若能舍棄心念,發現大智慧開悟,便能脫離塵界,成為阿羅漢,進入菩薩的境界,如此一類稱為回心大阿羅漢。

25. 無色界--空處

承上段,若在舍心的過程中,以厭離為成就,感覺到身軀是一種障礙,然後以此方法去掉這樣的障礙入於空處,如此一類稱為空處。

26. 無色界-識處

承上段,各種障礙既然消滅,便成為無礙無滅,其中只剩下阿賴耶識,存於邊際非常微細,如此一類稱為識處。

27. 無色界-無所有處

承上段,空與色既然都已消滅,識心也都滅了,故十方一片寂靜,無來無往,如此一類稱為無所有處。

28. 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

承上段,如果識性不動,積極的研究滅性,在無盡中,發現(終了)的特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存在與不存在沒什麼不同,終了與不終了也沒什麼不同),如此一類稱為非想非非想處。

上述四種境界,窮於研究空界,但不能了解空的根本道理,故居此天無法再進一層,如此一類名為不回心鈍阿羅漢。

若從無想的境界,進入其他外道的天境,窮於研究空理,迷失無法自拔,便會轉入輪回。

佛告訴阿難,在各種天境中,每位天人都是凡夫,都是因本業福報的酬謝,若酬謝完了便墜入輪回。他們的天王就是菩薩在修三磨地的過程中,慢慢的增進,迴向聖界的修行路。

佛告訴阿難,在那上述的四空天中,身心都已滅盡,定性已現前,沒有業果的顯現,從此已至終了,稱為無色界。

這些天境都是不了解妙覺明心的真理,累積了妄想錯誤所發生,故形成了三界,並於其中隨意沉淪,沉溺於七趣中,(七趣--地獄、惡鬼、畜生、人道、仙道、修羅、天趣),補特伽羅,各自從其屬類。

各位網友,在此已談完了三界,三界就是七趣中的天趣,也就是俗稱的天堂,我想大家對於一個人為什麼能到天堂,到那一個天堂應該有初步的了解,有了解才不會被迷惑,也才能認清正確的道路。

六道:(阿修羅道、仙道、人道、畜牲道、惡鬼道、地獄道)

阿修羅道:

有四種阿修羅類。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

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

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

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仙道:(修布施持戒之福而我慢諂曲。仙神二者,為佛家所不取。)

絕行仙: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名絕行仙。

精行仙:堅固交媾而不休息,感應圓成,名精行仙。

照行仙: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名照行仙。

道行仙: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名道行仙。

通行仙: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名通行仙。

天行仙: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名天行仙。

空行仙: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名空行仙。

遊行仙: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名遊行仙。

飛行仙: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葯道圓成,名飛行仙。

地行仙:彼諸眾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

人道:(佛示現成佛都是在人間)

熟諳世故,人情練達類:彼諸循倫,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達類。

世智辯聰類:彼休徵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明類。

文人類:彼應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於文類。

勞苦類:彼服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勞類。

優柔懦弱類:彼食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柔類。

卑微下賤類:彼蛔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微類。

兇狠類:彼毒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很類。

庸俗類:彼狐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庸類。

妖異類:彼咎徵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異類。

冥頑類:彼梟倫者,酬足復形,生人道中,參合頑類。

畜生道:

鴿犬貓類:依人之鬼,人亡報盡,生於世間,多為循類。

靈禽瑞獸類:明靈之鬼,明滅報盡,生於世間,多為休徵一切諸類。

春燕秋雁類:和精之鬼,和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應類。

蠶貂驢馬等類:綿幽之鬼,幽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服類。

雞鴨豬羊等類:受氣之鬼,氣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食類。

蛔蟯等腸蟲類:衰癘之鬼,衰窮報盡,生於世間,多為蛔類。

毒蛇蝮蠍類:蟲蠱之鬼,蠱滅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毒類。

狐狸類:畜魅之鬼,畜死報盡,生於世間,多為狐類。

咎徵淫獸類:風魃之鬼,風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咎徵一切異類。

梟鳥類:物怪之類,物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梟類。

餓鬼道:

傳送鬼:貪黨為罪,是人罪畢,遇人為形,名傳送鬼。

役使鬼:貪成為罪,是人罪畢,遇明為形,名使役鬼。

魍魎鬼:貪明為罪,是人罪畢,遇精為形,名魍魎鬼。

魘鬼:貪罔為罪,是人罪畢,遇幽為形,名為魘鬼。

餓鬼:貪傲為罪,是人罪畢,遇氣成形,名為餓鬼。

癘鬼:貪憶為罪,是人罪畢,遇衰成形,名為癘鬼。

蠱毒鬼:貪恨為罪,是人罪畢,遇蟲成形,名蠱毒鬼。

魅鬼:貪惑為罪,是人罪畢,遇畜成形,名為魅鬼。

魃鬼(女妖):貪色為罪,是人罪畢,遇風成形,名為魃鬼。

怪鬼:若於本因,貪物為罪,是人罪畢,遇物成形,名為怪鬼。

地獄道(詳情請見《地藏經》)
一百零八地獄: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

三十六地獄: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

十八地獄:身口意三,作殺盜淫,是人則入十八地獄。

八地獄: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獄。

阿鼻地獄(無間地獄):地獄十因六果,皆是眾生迷妄所造。若諸眾生,惡業同造,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

佛教的十法界觀

轉自 佛教導航

法界,是世界的別稱;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稱呼,法界是無限的稱呼。因為眼所見的,有形的東西叫做法,意所緣的無形的東西亦叫做法。所以以法為界,縱橫含攝,大而無外,就不同那有形限地域的世界了。

世界在佛經里分有兩類,就是「器世界」和「有情世界」。前者是指我們所依所住的地方,亦叫做「依報」;後者是指有情識有生命的眾生的個體,亦叫做「正報」。兩者都是由眾生自己所做的業力而感得的。現在說的法界,也就包括了這兩種世界。

十法界,是把所有的眾生,從性質狀態之上,區分為十類,但仍是以法為界,無有限量因的;每類的眾生,都是無量無邊,不可算數。所謂「世界無邊,眾生無盡,佛法亦無邊無盡。」正顯出法界無限的意思。

十法界的名目:一地獄法界,二餓鬼法界,三畜生法界,四阿修羅法界,五人法界,六天法界,七聲聞法界,八緣覺法界,九菩薩法界,十佛法界。這是從極惡到極善、從極苦到極樂、從極低層到極高層的次序排列。前六個法界,叫做「六凡法界」;後四個法界,叫做「四聖法界」。六凡法界的眾生隨他所做的善業,上下升沉,循環不定,所謂:「三惡報窮來善道,六天福盡下塵寰」。普通所說的六道輪回,生死不息,就是指的六凡法界的眾生。四聖法界的眾生,已斷煩惱,了生死,跳出三界,不受六道輪回,超凡拔俗,所以稱之為聖。雖然佛、菩薩、緣覺、聲聞、修證的程度有高低的不等,但他們超出三界,不受輪回生死的痛苦相同,所以總名四聖法界。

這十法界的差別,究竟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呢?《華嚴經》說得好:「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十法界不是什麼上帝創造的,也不是什麼天神賜予的,是由每個人自己的心力創出來的。說淺顯一點:

我們現在起了一念極惡的心,就是創造地獄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極慳吝的心,就是創造餓鬼法界的動力;
起了—念極愚痴的心,就是創造畜生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極瞋恚的心,就是創造阿修羅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修五戒的心,就是創造人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修十善的心,就是創造天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修四諦法的心,就是創造聲聞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修十二因緣法的心,就是創造緣覺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修六度法的心,就是創造菩薩法界的動力;
起了一念廣大慈悲普遍平等的心,就是創造佛法界的動力。

動力是現在所做的業因,法界是將來所感的業果。各人所造的業因不等,所以所得的業果亦不同,於是就有十法界的差別。

樂世的人說「金錢萬能」;尊佑的人說「上帝萬能」;原子時代的人說「科學萬能」;佛教則說「心力萬能」。金錢、上帝,科學的為善為惡、為福為禍,試問那一樣能跳出心力的控制與操縱?所以佛陀教人為聖為凡,關鍵全在修養自己的心力的控制和支配,這也是「擒賊先擒王」的意思。

英文的不知道 抱歉

⑺ 佛教的一些經典語句

色即是空

放下抄屠刀,立地成佛

我佛慈悲

《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⑻ 佛教名句經典語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⑼ 求一些佛教經典的句子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⑽ 經典佛家的詩詞有哪些

①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②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凈至無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凈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生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卧。

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迷聞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③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讎家。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④大圓鏡智性清凈,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