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鼎湖山的詩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抄茫信襲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
別有洞天
山清水秀,層巒聳翠,重巒疊嶂,青山綠水,山水如畫,山崩海嘯,山長水遠,山高水長,山光水色
春光明媚
(chūn
guāng
míng
mèi)
明媚:美好,可愛.形容春天的景物鮮明可愛.
世外桃源
⑵ 鼎湖山 古詩有
有很多!
游鼎湖慶雲禪寺
靜與湖山面目欺,蒲團堅坐看來痴。
泉傾斷岸奔流急,雲過幽溪得路遲。
何處曉鍾回谷口,一痕秋月掛松枝。
主僧可有雲山意,為解昌黎夜半衣。
鼎湖山上作
隆冬誰與到蓬萊,日午禪扉鎖未開。
山上苦寒禁不得,開門時有白雲來.
題鼎湖十景
湖山鼎峙:巍峨大好山,坐斷入我境。還卻草鞋錢,直到孤峰頂。
峽水朝宗:要覓羚羊蹤,須識羚羊氣。洞水接滹沱,流出西來意.
憩庵環翠:日入山路遙,息肩問樵豎。指點綠陰中,閑雲自來去。
小歇群峰:山呈清凈身,溪掉廣長舌。空谷來足音,見聞暫休歇.
方池月印:古鏡位空界,波光搖淺堤,不勞旁指注,得兔已忘蹄。
曲徑雲封:頗怪住山翁,鑿破青峰壁。搴雲補太虛,遂與紅塵隔。
龍潭飛瀑:潛龍睡未醒,狂龍驚欲起。猛然風雨聲,瀉下天河水。
鳳嶺疏鍾:華鱷吼蒲牢,古佛倩傳語。可是鳳鳴岡,聲聲偕律呂。
塔院香風:塔影空金界,香風繞法筵。聞塵歸寂寞,鼻孔得撩天。
菩提花雨:菩捉本無樹,選佛且逢場。誰能花雨外,領略木樨香。
(錄自舊《鼎湖山志》)
希望這些可以幫到你,不行你可以自己再找找,
望採納!
1.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唐代劉禹錫描寫登上岳陽樓眺望洞庭湖的美景
2.江作內青羅帶,山如容碧玉篸〔同簪,zān〕。----唐朝著名詩人韓愈描寫桂林山水
3.
4.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惠崇《春江曉景》
5.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6.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7.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8.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9. 瘋瘋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
10.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欒家瀨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⑷ 寫鼎湖山的詩
謝大光
江輪挾著細雨,送我到肇慶。冒雨遊了一遭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趕到鼎湖山時,已近黃昏。雨倒是歇住了,霧漫得更開。山只露出窄窄的一段綠腳,齊腰以上,宛如輕紗遮面,看不真切。眼不見,耳則愈靈。過了寒翠橋,還沒踏上進山的途徑,泠泠淙淙的泉聲就撲面而來。泉聲極清朗,聞聲如見山泉活脫進跳的姿影,引人頓生雀躍之心。身不由己,循聲而去,不覺漸高漸幽,已入山中。
進山方知泉水非此一脈,前後左右,草叢石縫,幾乎無處不涌,無處不鳴。山間林密,泉隱其中,有時,泉水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尋,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時,常常繞我膝下的愛女。每見我伸手欲攬其近前,她必遠遠地跑開,仰起笑臉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顧,她卻又悄悄跑進,偎我腰間。好一個調皮的孩子!
山泉作嬌兒之態,泉聲則是孩子如鈴的笑語。受泉聲的感染,鼎湖山年輕了許多,山徑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著一股童稚的生氣,使進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無雜塵,陡覺輕快。行至半山,有一補山亭。亭已破舊,無可駐目之處,惟亭內一楹聯:「到此已無塵半點,上來更有碧千尋」,深得此中精神,令人點頭會意。
站在亭前望去,滿眼確是一片濃碧。遠近高低,樹木枝纏藤繞,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濕綠,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直向山頂推去。就連腳下盤旋曲折的石徑,也印滿苔痕,點點鮮綠。踩著潮潤柔滑的石階,小心翼翼,拾級而上。越向高處,樹越密,綠意越濃,泉影越不可尋,而泉聲越發悅耳。悵惘間,忽聞雲中傳來鍾聲,頓時,山鳴谷應,悠悠揚揚,在雨後寧靜的暮色中,相互應答著,像是老人扶杖立於門前,召喚著嬉戲忘返的孩子。
鍾聲來自半山上的慶雲寺。寺院依山而造,嵌於千峰碧翠之中。由補山亭登四百餘階,即可達,慶雲寺是嶺南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