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詩歌流派
Ⅰ 北宋初期詩壇三大流派
北宋初年出現的「白樂天體」,代表為李昉、徐鉉,這一派後起之秀王禹偁學習杜甫和白內居易,實容為北宋詩文革新之濫觴。
北宋初年詩壇出現的晚唐體,主要學習姚合、賈島,此派代表除宰相寇準外,還有魏野、林逋等。
北宋初年詩壇出現的西昆體,主要學習李商隱詩風,以王若欽、楊億為代表。楊億將此派詩歌編為《西昆酬唱集》,西昆詩派由此得名。
Ⅱ 1. 北宋初年影響最大的詩歌創作群體和流派是 ,因詩集《 》而得名。他們主要師法的對象是唐代詩人 (填寫
1.江西詩派,《江西詩社宗派圖》,杜甫
3.歐陽修,黃庭堅,陸游
Ⅲ 古詩《春日偶成》的意思
一、《春日偶成》的譯文
雲兒淡,風兒輕,時近春日中午,傍著花,隨著柳,我向河岸漫步。這愜意的春遊呀,人們並不了解,將會說我忙裡偷閑,強學少年童。
二、《春日偶成》的原文
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三、《春日偶成》的作者
宋 程顥
(3)北宋初年詩歌流派擴展閱讀
一、《春日偶成》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即景,描寫春天郊遊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寫理趣的詩,作者用樸素的手法把柔和明麗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樂的心情融為一體。開頭兩句寫雲淡風輕、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鬱勃生機;第三句是詩意的轉折和推進,第四句更進一步說明自己並非學少年偷閑春遊,它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哲理,以及對自然及宇宙的認識。
全詩色澤協調,情景交融,表現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養性的性格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務實功夫,也表現了一種閑適恬靜的意境。詩歌風格平易自然,語言淺近通俗。全詩寫出了詩人懷念少年時在故鄉時的事情,表達了詩人心中對少年時代以及對故鄉黃陂的懷念。
二、作者介紹
程顥(1032-1085), 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生於湖北黃陂。嘉祐進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監察御史里行。反對王安石新政。倡導「傳心」說。承認「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程顥曾和其弟程頤學於周敦頤,世稱「二程」,同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