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日本的詩句
Ⅰ 形容「日本」的詩句有哪些
1.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唐代:韋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2.
送僧歸日本
唐代:錢起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
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3.
哭晁卿衡
唐代:李白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4.
贈日本僧觀語孟
元代:孫華孫
日本沙門性頗靈,自攜語孟到禪扄。
也知中國尊朱子,不學南方誦墨經。
5.
送人游日本國
唐代:方干
蒼茫大荒外,風教即難知。連夜揚帆去,經年到岸遲。
波濤含左界,星斗定東維。或有歸風便,當為相見期。
6.
送日本使還
唐代:徐凝
絕國將無外,扶桑更有東。來朝逢聖日,歸去及秋風。
夜泛潮回際,晨征蒼莽中。鯨波騰水府,蜃氣壯仙宮。
天眷何期遠,王文久已同。相望杳不見,離恨托飛鴻。
Ⅱ 日本關於描寫冬至的詩
1、《小至》—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綉五紋添弱線,吹葭內六管動浮灰容。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2、《辛酉冬至》—陸游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3、《冬至日獨游吉祥寺》—蘇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4、《至節即事》—馬臻
天街曉色瑞煙濃,名紙相傳盡賀冬。綉幕家家渾不卷,呼盧笑語自從容。
Ⅲ 描寫日本戰國的詩句
描述日本戰國?長詩?個人感覺大概沒有。
不過平家物語的卷首語有這樣一首和回詩,你可以看看,我答覺得用來說戰國也不為過。
祗園精舍鍾聲響,訴說世事本無常。
沙羅雙樹花失色,盛者轉衰如滄桑。
驕奢淫逸不長久,恰如春夜夢一場。
強梁霸道終覆滅,好似風中塵土揚。
Ⅳ 描寫日本的詩句
富士抄山 石川丈三
仙客來游襲雲外巔,神龍棲老洞中淵。雪如紈素煙如柄,白扇倒懸東海天。
富士山 室直清
上帝高居白玉台,千秋積雪擁蓬萊。金雞咿喔人寰夜,海底紅輪飛影來。
富士山 柴野邦彥
誰將東海水,濯出玉芙蓉。蟠地三州盡,插天八葉重。 雲霞蒸大麓,日月避中峰。獨立原無競,自為眾岳宗。
題東坡赤壁圖 市河寬齋
孤舟月上水雲長,崖樹秋寒古戰場。一自風流屬坡老,功名不復畫周郎。
過赤馬關 伊形質
長風破浪一帆還,碧海遙回赤馬關。三十六灘行欲盡,天邊始見鎮西山。
偶感 西鄉隆盛
幾歷辛酸志始堅,丈夫玉碎恥磚全。一家遺事人知否,不為兒孫買美田
Ⅳ 形容日本的詩詞
日本晁卿辭帝都,
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
白雲愁色滿蒼梧」
——李白《哭晁衡卿》
Ⅵ 求關於月亮的日本詩,越優美越好,越全越好,很急!!
日本有「月亮詩人」美稱的大詩人明惠上人,大概生活在宋朝那樣的年代。他寫月亮,從不涉及哲理,而是動情的表達與月亮無猜的親密。他寫過一首詩,是很短的俳句:「山頭月落我隨前,夜夜願陪爾共眠。」和月亮一起共同睡覺,這在日本人看來非常美,可是在中國人看來,或許就會覺的對月亮多少有些褻瀆,而不是一種虔敬的感覺。中國詩人通過月亮把短暫和永恆結合在一起,日本人卻把自己與月亮本身結合在一起,這也體現出東方文化中中國與日本月亮文學的差異。明惠上人還在詩中寫道「心境無翳光燦燦,明月疑我是蟾光」,月亮詩人的心境是那麼清純明亮,和月亮是那麼親密,連明月都懷疑他就是月亮本身了!日本著名詩人川端康成在獲諾貝爾獎發表演說時評價「月亮詩人」講得非常好,他非常喜歡這些詩,認為它們集中代表了日本民族的審美趣味。日本人是一個善於汲取的民族,日本文化就是由自身文化與外來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早期的日本受中國影響很大,同時吸收了朝鮮文化和印度文化。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又大量汲取歐美文化,形成東西方多種文化大融合的獨特的日本文化。日本的月亮文學意象——人與月亮的合二為一,體現了東西方文化交融的一面。日本的月亮文學意象其底蘊源於中國的月亮文學意象,由於日本特殊的地理環境及受西方文化尤其月亮文學的「人與月亮的兩分」、「自私」情感的影響,才產生了「人與月亮的合二為一」這一交融的意象性。
Ⅶ 關於日本的古詩
代|1.《送僧歸日本》
朝代:唐代|作者:錢起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內行。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容舟輕。
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
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2.《送僧歸日本》
朝代:唐代|作者:貫休
焚香祝海靈,開眼夢中行。
得達即便是,無生可作輕。
流黃山火著,碇石索雷鳴。
想到夷王禮,還為上寺迎。
3.《楊主簿日本扇》
朝代:宋代|作者:蘇轍
扇從日本來,風非日本風,風非扇中出,問風本何從。
風亦不自知,當復問太空。
空若是風穴,既自與物同。
同物豈空性,是物非風宗。
但執日本扇,風來自無窮。
Ⅷ 關於「日本」的古詩有哪些
1. 《哭晁卿衡》
唐代:李白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譯文】
日本友人晁衡卿,辭別長安回家鄉,乘坐帆船遠去東方回蓬萊群島。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蒼白的雲彩籠罩著雲台山。
2. 《送僧歸日本》
唐代:錢起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
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譯文】
只要有機緣,隨時都可以到中國來;
一路霧靄茫茫,船隻象在夢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駛去那遙遠的邊際;
超脫世俗,自然會感受到法舟輕盈。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虛幻;
海內魚龍,也會出來聽你誦經之聲。
最可愛的是,有盞照亮心田的佛燈;
航行萬里,眼中永遠都是燦爛光明。
3.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唐代:韋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譯文】
遙遠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東面還要往東。
此去誰能與你一起到家鄉?唯有一船明月和滿帆清風。
4. 《放後遇恩不沾》
唐代:李白
天作雲與雷,霈然德澤開。
東風日本至,白雉越裳來。
獨棄長沙國,三年未許回。
何時入宣室,更問洛陽才。
【譯文】
天上雷鳴電閃,風起雲涌,原來是皇上春霖密布,皇恩大開。
東至日本,南到曾經貢獻白羽雉雞的越南都享受到這次皇恩。
可是我卻像漢朝的賈誼,流放在南方,已經三年了,還不赦回。
什麼時候再把我招入皇宮,問我天下大計,讓我能夠施展才華呢?
5.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唐代:王維
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
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
向國唯看日,歸帆但信風。
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
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
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
Ⅸ 描寫日本的詩句有哪些
1、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出自唐代詩人韋庄的《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原詩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譯文
遙遠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東面還要往東。此去誰能與你一起到家鄉?唯有一船明月和滿帆清風。
2、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
出自唐代詩人錢起的《送僧歸日本》
原詩
《送僧歸日本》
上國隨緣住,來途若夢行。
浮天滄海遠,去世法舟輕。
水月通禪寂,魚龍聽梵聲。
惟憐一燈影,萬里眼中明。
譯文
只要有機緣,隨時都可以到中國來;一路霧靄茫茫,船隻象在夢中航行。天海浮沉,小船駛去那遙遠的邊際;超脫世俗,自然會感受到法舟輕盈。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虛幻;海內魚龍,也會出來聽你誦經之聲。最可愛的是,有盞照亮心田的佛燈;航行萬里,眼中永遠都是燦爛光明。
3、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哭晁卿衡》
原詩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譯文
日本友人晁衡卿,辭別長安回家鄉,乘坐帆船遠去東方回蓬萊群島。 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蒼白的雲彩籠罩著雲台山。
4、東風日本至,白雉越裳來。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放後遇恩不沾》
原詩
《放後遇恩不沾》
天作雲與雷,霈然德澤開。
東風日本至,白雉越裳來。
獨棄長沙國,三年未許回。
何時入宣室,更問洛陽才。
譯文
天上雷鳴電閃,風起雲涌,原來是皇上春霖密布,皇恩大開。東至日本,南到曾經貢獻白羽雉雞的越南都享受到這次皇恩。可是我卻像漢朝的賈誼,流放在南方,已經三年了,還不赦回。。什麼時候再把我招入皇宮,問我天下大計,讓我能夠施展才華呢?
5、春江好景依然在,遠國徵人此際行。
出自近現代詩人魯迅的《贈日本歌人》
原詩
《贈日本歌人》
春江好景依然在,遠國徵人此際行。
莫向遙天望歌舞,西遊演了是封神。
譯文
煙花三月依然柳綠桃紅,遠方客人此時登上歸程。請莫回想這里的歌舞演出,演來演去盡是些牛鬼蛇神。
Ⅹ 求有名的,或是有意境的日本人寫的古詩、誹句(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寫)或是詩歌
阿倍仲麻呂
翹首望長天,神馳奈良邊;
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
《銜命還國作》
銜命將辭國版,非才忝權侍臣。
天中戀明主,海外憶慈親。
伏奏違金闕,騑驂去玉津。
蓬萊鄉路遠,若木故園林。
西望懷恩日,東歸感義辰。
平生一寶劍, 留贈結交人。
《望鄉》
卅年長安住,歸不到蓬壺。
一片望鄉情,盡付水天處。
魂兮歸來了,感君痛苦吾。
我更為君哭,不得長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