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的古詩
A. 關於蟬的古詩有哪些
1,《蟬》唐代:虞世南
原文: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白話文釋義: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2,《在獄詠蟬》唐代:駱賓王
原文: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白話文釋義:深秋季節西牆外寒蟬不停地鳴唱,蟬聲把我這囚徒的愁緒帶到遠方。怎堪忍受正當玄鬢盛年的好時光,獨自吟誦白頭吟這么哀怨的詩行。露重翅薄欲飛不能世態多麼炎涼,風多風大聲響易沉難保自身芬芳。無人知道我像秋蟬般的清廉高潔,有誰能為我表白冰晶玉潔的心腸?
3,《蟬》唐代:李商隱
原文: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白話文釋義: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悲鳴傳恨無人理會白費其聲。五更以後疏落之聲幾近斷絕,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我官職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園長期荒蕪雜草早已長平。煩勞你的鳴叫讓我能夠警醒,我是一貧如洗全家水一樣清。
4,《浣溪沙·湖上西風急暮蟬》宋代:晏殊
原文: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少留歸騎促歌筵。為別莫辭金盞酒。入朝須近玉爐煙。不知重會是何年。
白話文釋義:傍晚夕陽斜照,微風吹過湖面,蟬鳴不歇。夜晚降臨,顆顆清露點綴在紅蓮之上,煞是可愛。停留片刻後騎馬趕赴即將開始的酒宴。離別之酒請不要推辭,讓我們開懷暢飲。入朝為官就像靠近玉爐中的熏香讓人心中歡暢,只是至此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歡聚一堂。
5,《臨江仙·暮蟬聲盡落斜陽》唐代:毛文錫
原文: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黃陵廟側水茫茫。楚山紅樹,煙雨隔高唐。岸泊漁燈風颭碎,白蘋遠散濃香。靈娥鼓瑟韻清商。朱弦凄切,雲散碧天長。
白話文釋義:斜陽落日送走最後一聲蟬鳴,瀟湘江面高懸起銀色的明月,黃陵廟邊的江水捲起陣陣濤聲。楚山的紅樹籠罩在茫茫煙雨里,煙雨隔斷了高唐台下的迷夢。江水搖碎岸邊漁船的燈影,遠處白蘋飄散著濃濃的香風。濤聲彷彿湘妃在彈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紅的瑟弦凄切的悲鳴,久久地迥盪在藍天白雲中。
B. 寫蟬的古詩有哪些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
[唐初]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駱賓王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齊天樂·蟬
王沂孫
一襟余恨宮魂斷,年年翠陰庭樹。乍咽涼柯,還移暗葉,重把離愁深訴。西窗過雨。怪瑤佩流空,玉箏調柱。鏡暗妝殘,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餘音更苦。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漫想熏風,柳絲千萬縷。
齊天樂·蟬
仇遠
夕陽門巷荒城曲,清音早鳴秋樹。薄剪綃衣,涼生鬢影,獨飲天邊風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殘聲,驀然飛過別枝去。
齊宮往事謾省,行人猶與說,當時齊女。雨歇空山,月籠古柳,彷彿舊曾聽處。離情正苦。甚懶拂冰箋,倦拈琴譜。滿地霜紅,淺莎尋蛻羽。
齊天樂·蟬
周密
槐熏忽送清商怨,依稀正聞還歇。故苑愁深,危弦調苦,前夢蛻痕枯葉。傷情念別。是幾度斜陽,幾回殘月。轉眼西風,一襟幽恨向誰說。
輕鬟猶記動影,翠蛾應妒我,雙鬢如雪。枝冷頻移,葉疏猶抱,孤負好秋時節。凄凄切切。漸迤邐黃昏,砌蛩相接。露洗餘悲,暮煙聲更咽。
【現代人詠蟬詩句】
《秋蟬》
裊裊迎來二月天,阡上農夫說豐年。
待到清秋白露日,又是秋風送秋蟬。
C. 蟬的古詩
有關蟬的詩句
1、火雲初似滅,曉角欲微清。故國行千里,新蟬忽數聲。 《聞蟬》
2、落日早蟬版急,權客心聞更愁。一聲來枕上,夢里故園秋。《聞早蟬》
3、山蟬秋晚妨人語,客子驚心馬亦嘶。能閱幾時新碧樹,不知何日寂金閨。若逢海月明千里,莫忘何郎寄一題。《晚山蟬》
4、新蟬終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雜,故人聞不聞。 《聞新蟬寄桂雍》
5、鬢蟬似羽。輕紈低映嬌嫵。憑闌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許。寶箏閑玉柱。東風暮。 《垂絲釣》
6、蟬眼龜形腳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趨。如今飣在盤筵上,得似江湖亂走無。《詠蟹》
7、蟬發一聲時,槐花帶兩枝。只應催我老,兼遣報君知。 《聞新蟬贈劉二十八》
8、新蟬忽發最高枝,不覺立聽無限時。正遇友人來告別,一心分作兩般悲。《聞蟬感懷》
9、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減昔圍。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晚蟬》
10、嬌聲嬌語。恰似深閨女。三疊琴心音一縷。趓在綠陰深處。 《清平樂(詠蟬)》
D. 蟬古詩虞世南的古詩
蟬
唐代:虞世南來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自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連續不斷地鳴叫聲從稀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正是因為在高處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借秋風的力量。
E. 蟬古詩虞世南帶拼音
《蟬》拼音版注音:
í ruí yǐn qīng lù ,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翻譯: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蟬》賞析:
詩人筆下的蟬是人格化了的蟬。三、四句借蟬抒情:品格高潔者,不需藉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垂緌」暗示顯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乾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彷彿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像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里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贊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F. 關於蟬的古詩
虞世南●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是最早詠蟬的詩人)
駱賓王●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芙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G. 描寫蟬的古詩詞有哪些
1、門柳不連野,乍聞為早蟬。遊人無定處,入耳更應先。——《早蟬》版
2、蟬發一聲時,槐花權帶兩枝。只應催我老,兼遣報君知。——《聞新蟬贈劉二十八》
3、一聲初應候,萬木已西風。偏感異鄉客,先於離塞鴻。——《聞蟬》
4、秋來吟更苦,半咽半隨風。——唐·姚合《聞蟬寄賈島》
5、早蟬孤抱芳槐葉,噪向殘陽意度秋。也任一聲催我老,堪聽兩耳畏吟休。得非下第無高韻,須是青山隱白頭。——《早蟬》
6、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唐·孟浩然《秦中寄遠上人》
7、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斜陽千萬樹,無處避螳螂。——《畫蟬》
8、落日早蟬急,客心聞更愁。一聲來枕上,夢里故園秋。——《聞早蟬》
9、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唐·白居易《早蟬》
10、鬢蟬似羽。輕紈低映嬌嫵。憑闌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許。寶箏閑玉柱。東風暮。——《垂絲釣》
H. 蟬。 古詩
蟬
作者: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I. 蟬古詩的翻譯。
翻譯: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連續不斷地鳴叫聲從稀疏的梧桐樹枝版間傳出權。蟬正是因為在高處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借秋風的力量。
出自:唐代·虞世南《蟬》
原文: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9)蟬的古詩擴展閱讀
《蟬》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詩的關鍵是把握住了蟬的某些別有意味的具體特徵,從中找到了藝術上的契合點。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
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
詠蟬這首詩包含著詩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為唐貞觀年間畫像懸掛在凌煙閣的二十四勛臣之一,名聲在於博學多能,高潔耿介,與唐太宗談論歷代帝王為政得失,能夠直言善諫,為貞觀之治作出獨特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