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靜心詩句
⑴ 值得靜心欣賞的寺廟對聯
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笑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⑵ 表達靜心的詩句
1、「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
《船夜援琴》
唐代:白居易
鳥棲魚不動,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
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
釋義:
晴朗之夜,鳥與魚都不動了,那輪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裡,入了它們的夢吧?
此刻身心澄凈,除了舟中的琴,沒有任何事情的騷擾,且獨坐,淡然一曲吧!
琴上的七根銀弦就是最知心的朋友,雙耳就是他的知音。
當那恬淡自然的聲音溶入心海,整個世界永恆而美麗,誰知,哪裡是古,哪裡是今?
3、「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唐代: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餘,青松如膏沐。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釋義:
汲來清涼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塵土。
悠閑地捧起佛門貝葉經,信步走出東齋吟詠朗讀。
佛經真諦世人並無領悟,荒誕之事卻為人們追逐。
佛儒精義原也可望暗合,但修養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禪院多麼幽雅清靜,綠色鮮苔連接竹林深處。
太陽出來照著晨霧余露,蒼翠松樹宛若沐後塗脂。
清靜使我恬淡難以言說,悟出佛理內心暢快滿足。
4、「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誡子書》
兩漢: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釋義: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5、「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釋義: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⑶ 靜心的詩句
養生、靜心詩句
凌心入定,住心看凈,起心外照,攝心內證。——佛家十六字要訣 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南宗慧能 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北宗神秀
心無念處是道心,念無處所是道心,求無處所是道心,成無處所是道心,常念無念是道心,若悟此法是得道。——北宗神秀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諸
葛亮
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也。 ——《呂氏春秋·盡數》
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 ——《荀子·榮辱》
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 ——漢·張衡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三國(魏)·曹操
靜以養身,儉以養性。 ——《南史·陸慧曉傳》
心者,神之舍也,心靜則神安,心動則神疲。 ——《萬壽丹書》
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 ——唐·孫思邈
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 ——唐·孫思邈
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 ——唐·李白
壯志因愁減,哀容與病俱。 ——唐·白居易
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 ——唐·劉禹錫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宋·包拯
勞其形者長年,安其樂者短命。 ——宋·歐陽修
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歐陽修
多憂傷神,多思傷志。 ——宋·宋祁
人無憂,故自壽。 ——宋·李
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 ——元·馮子振 靜則神藏,躁則神夭。 ——元·劉元素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元·劉元素
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元·劉元素
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閑。 ——明·洪自誠 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 ——明·龔廷賢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明·王守仁
養生家當以養心為先,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自寧。 ——明·汪綺石 宜節思慮以養心,宜節煩惱以養神。 ——明·汪綺石 精神極欲靜,氣血極欲動。 ——清·金纓 心寬出少年。 ——清·王濬卿
智者之養生也,必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 ——《靈樞·本神》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 ——《錢公良測語上》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寬,心與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安份吟》 無求便是安心法,不飽真為卻病方。 ——《聯句》
養心之法,須要擺脫一切;凡榮枯得失,猶如水月鏡花,事過即忘。 ——《修身寶鑒》
養生之士,睡不至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久處,立不至疲,卧不至懵。 ——唐·孫思邈
⑷ 描寫寺廟女子靜心念佛的句子
1. 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回;一念放下答,會自在於心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態,順其自然。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
2. 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能得到凈化。獨處,也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回歸自我。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學會和自己獨處,心靈才會潔凈,心智才會成熟,心胸才會寬廣。獨處,是一種靜美,也是一種修煉。能夠在獨處時昂然自得,才會在喧囂時坦然自若。
⑸ 關於靜心的詩詞
1、"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出處《幽窗小記》【明】陳繼儒
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靜,寵辱不驚。心中只是守著一顆平常心,不羨慕榮華富貴,不依賴權勢。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純真善良的。總之像是看透了這塵世,心中像是平靜的湖面,去留無意對什麼事都放開來看,胸懷浩渺,心境開闊,心中是水波不興。真是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轉雲舒。
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後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意思: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凈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是一種超脫,卻不是刻意的尋求。主旨在心: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意思:心中平靜琴聲自然淡雅,我們聽起來就不分古代現代了,強調自然淡雅是彈琴的最高境界。
4、 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贈漢陽輔錄事其一》【唐】李白
意思:天色清明的時候,江上明月就很會亮;人的心態平和淡定的時候,海鷗也會感知的。
說的是萬事萬物都有因果,都有條件,還說人的內心活動會折射到外在物質世界。
5、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寄白閣默公》【唐】賈島
意思:在石屋裡邊帶著,人的心很容易安靜,結冰的水潭裡邊,月亮的倒影都殘缺了。就是形容心靜,形容景色安靜。
⑹ 描寫寺廟安靜的句子
1、來到了寺來廟的中央自,一座「大雄寶殿」我情不自禁進了大門,一位頭戴黑珠、伸手張指,的「如來佛祖」呈現在我的眼前。旁邊十八羅漢、觀音菩薩等。
2、走出建築物,立馬就看見了一座舊得不能再舊的寺廟,它的屋角、屋檐都沾滿了塵土,看起來十分陰森,在傍晚霞光的照射下它就像一棟「鬼屋」。
3、走進寺廟,我看見一尊巨大的佛。走出寺廟,就看見一個池塘叫放生池,放生池裡有一隻烏龜,它游得可真「快」,可稱「游泳健將」了。
4、俯瞰南完寺全景,廟廓綠樹環抱,花草簇擁,還有那栩栩如生的摩崖雕像,使我感到如坐雲端,遨遊於仙境,無限快活。
5、寺院周圍,那九座富有色彩的山巒,像正在開屏的孔雀,那艷麗迷人的尾巴環抱著孔雀頭——潭柘寺。
⑺ 關於靜心的詩句
1、安禪未必需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2、鳥穿浮雲雲不驚,沙沉流水水尚清。任他塵世多喧專囂,靜我凡心立屬功名。
3、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柳宗元《晨詣班超師院讀禪經》
4、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5、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
6、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7、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8、病來心靜一無思,老去身閑百不為。——白居易《齋月靜居》
9、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賈島《寄白閣默公》
10、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1、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
12、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 ——李白《贈漢陽輔錄事其一》
13、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柳宗元《晨詣班超師院讀禪經》
14、官曹稱心靜,居處隨跡幽。——白居易《贈吳丹》
⑻ 有關靜心的佛經或詩詞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版
一個孤僧獨權自歸,關門閉戶掩柴扉。
半夜三更子時分,杜鵑謝豹子規啼。
非是無人助,意欲自鳴砧。照月斂孤影,乘風送響音。言搗雙絲練,似奏一弦琴。令君聞獨杵,知妾有專心。
⑼ 關於靜心的詩句有哪些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柳宗元《晨詣班超師院回讀禪經》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答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病來心靜一無思,老去身閑百不為。——白居易《齋月靜居》
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賈島《寄白閣默公》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
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 ——李白《贈漢陽輔錄事其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柳宗元《晨詣班超師院讀禪經》
官曹稱心靜,居處隨跡幽。——白居易《贈吳丹》
⑽ 靜心最高境界詩句佛語
1、若能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2、毀滅人只要句話,培植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回留情答。
3、三千繁華,彈指剎那,百年過後,不過一捧黃沙。
4、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處。知足之人,雖卧地上,猶為安樂。
5、對人恭敬,就是在庄嚴你自己。
6、每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於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種懲罰。
7、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8、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9、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後的結果,才能評定。
10、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幹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11、自以為擁有的人,其實是被所擁有。
12、生活的最高境界是慈悲、知足、感恩。具體表現是簡單、無欲、解脫、自在。
13、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