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詩歌鑒賞方法讀後感

詩歌鑒賞方法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1-27 06:48:34

❶ 中國文學的鑒賞讀後感

中國文學的鑒賞

袁行霈

一 滋 味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鑒賞離不開對語言的咀嚼和玩味。讀懂是第一步,但僅僅讀懂還不夠,要能欣賞語言的巧妙、語言的美。中國有句成語叫「咬文嚼字」,似乎有點貶義。但文學鑒賞不能不學會「咬文嚼字」。元遺山《與張中傑郎中論文詩》雲:「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餘味,百過良未足。」這是文學鑒賞的經驗之談。
閱讀文學作品可以藉助字典、辭典,然而字典、辭典只解釋字詞的意思,不可能把它的滋味告訴讀者。一般的注本也不過是注出詞義、典故。隱藏在語言深層的情韻,附著在詞語之上的色彩,未必能藉助工具書和注釋得到。這只有通過自己大量的閱讀,反復的玩味,才能逐漸體會。
例如「白日」,辭典注曰「太陽」。但熟悉古典詩歌的人都會感到這個詞以「白」形容「日」,似乎強調了「日」的亮度;左思說:「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鮑照說:「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白日」是「太陽」,但是經過詩人反復使用後,它已帶有一種光芒萬丈的氣象。王之渙的《登鵲雀樓》一開頭說「白日依山盡」,雖然寫的是夕陽,但因用了「白日」這兩個字,仍給人以輝煌燦爛的感覺。
又如「東籬」,陶淵明《飲酒》詩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家院子東邊有一道籬笆,下邊種著菊花,這本是普通的田家景色。可是因為陶淵明是一位著名隱士,菊幾乎成了他的化身,所以連帶著「東籬」也有了遠離塵俗的意味。
再看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落花時節」四字既點明時令,又暗喻李龜年和自己兩人的遭遇,還暗喻唐王朝的局勢,含蓄蘊藉,大可玩味。
《論語·雍也》說:「伯牛有疾,子問之,自 脂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斯疾,重復一個「斯」字,孔子那種愛惜悲痛的心情充分地傳達了出來。
《世說新語》記載名士的言談舉止十分生動,如《文學》篇中,「了不長進」四字就很傳神,特別是那個「了」字,耐人尋味。
支道林初從東出,住東安寺中。王長史宿構精理,並撰其才藻,往與支語,不大當對。王敘致作數百語,自謂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謂曰:「身與君別多年,君義言了不長進。」王大慚而退。
小說戲曲中的詞語,也有一些值得玩味的。《紅樓夢》第四十四回,賈母罵賈琅:「下流東西,灌了黃湯,不說安分守己的挺屍去,倒打起老婆來了。」「黃湯」就是「黃酒」,但用「黃場」往往有貶義。如《水 濟》第十四回:「畜生!你卻不徑來見我,且在路上貪噇這口黃湯。我家中沒得與你吃,辱沒殺人!」元雜劇《硃砂擔》第一折有:「我則是多吃了那幾碗黃湯,以此趕不上他。」不該喝酒而喝了,酒後闖了禍,這時不用「黃酒」而用「黃湯」,別有一種趣味。
「沒嘴的葫蘆」,比喻不多講話的人。葫蘆這比喻使人聯想到憨厚的樣子,再加上「沒嘴」,這印象就更強烈了。《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襲人本來從小兒不言不語,我只說是沒嘴的葫蘆。既是你深知,豈有大錯誤的?」《西遊記》第三十八回:「他就是個沒嘴的葫蘆,也與你滾上幾滾。」元雜劇《蝴蝶夢》第二折:「渾身是口怎麼支吾,恰似個沒嘴的葫蘆。」將這些例句互相對照,覺得更有意思。
又如《紅樓夢》第七回秦可卿的弟弟秦鍾初次與寶玉相見,鳳姐也在場。當秦鍾向鳳姐作揖問好時,「鳳姐喜的先推寶玉,笑道:『比下去了!』便探身一把攜了這孩子的手,就命他身傍坐了。」這一段里「比下去了」四個字極其傳神。除表示鳳姐喜歡秦鍾以外,還可看出鳳姐對寶玉的愛。鳳姐總以為別人都不及寶玉,經常拿別人和寶五相比,以往沒有人可以比得上他,如今這秦鍾一來就把寶玉「比下去了」。一個潑辣女人的形象立刻出現在讀者眼前。
《水滸傳》第三回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魯達聽罷,跳起身來,拿著那兩包腰子在手裡,睜眼看著鄭屠說道:『灑家特的要消遣你!』把兩包臊子劈面打將去,卻似下了一陣『肉雨』。」這「肉雨」二字,金聖嘆批曰:「千古奇文。」李卓吾批曰:「『肉雨』二字懲地形容,從未經人道過。」袁無涯批曰:「『肉雨』二字俗而典,莽而趣,便生後拳頭雨點之根。」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然而語言的表現力又是有限的,即使是語言大師也常常遇到語言表達的苦惱。中國的文學家深知「言不盡意」的道理,所以特別注重語言的啟發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諸言外,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中國文學的鑒賞,要從語言入手,但不要被語言所局限,應當從言內到言外,品嘗那些言外的滋味。

二 意 境

意境是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詩、賦、詞、曲、小說、散文、駢文等各種文學體裁,以及繪畫、音樂等藝術種類都可以創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創造,是中國文學藝術共同的特點。
意境的形成,有賴於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二者的交融。或情隨境生;或移情入境;或體貼物情,物我情融。有時意境很快就達到鮮明清晰的地步,有時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礎上深化、開拓。《漫 叟詩話》說:杜甫的《曲江對酒》中的兩句詩,原作「桃花欲共楊花語,黃鳥時兼白鳥飛」,後改為「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改了三個字,意境遂大不相同。此詩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長安任拾遺時所作,他對肅宗既懷有幻想,又感到失望。久坐江畔,一種寂寞無聊之感襲上心來。「桃花欲共楊花語」,偏於想像,意境活潑,與此時之心情不合。改為「桃花細逐楊花落」,偏於寫實,意境清寂,正好表現久坐無聊的心情。
詩詞中鮮明的富於啟示性的意境不勝枚舉。「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眺》)「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李白《金鄉送韋八之西京》)「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杜甫《後出塞》其二)「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馮延巳《遏金門》)「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 陸安春雨初霧》)這些詩句,我們反復體味,即可進入那意境之中,獲得美的享受。
有些抒情寫景的散文和駢文,也有詩的意境。王勃的《滕王閣序》、柳宗元的《水州八記》、蘇拭的前後《赤壁賦》等等,自不待言。即使是先秦諸子散文,如《論語》也有一些詩一樣的片段。其《先進》篇中,子路、曾哲、冉有、公西華侍坐章,孔子讓他們各言其志,其他幾個人都是直截了當地述說,只有曾哲是借一段描述性的語言來表達的: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害,詠而歸。

這段文字就頗有意境。
戲曲有沒有意境呢?也有。王國維說元雜劇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宋元戲曲考》)戲曲中的曲詞尤其注重意境的表現。有些曲詞善於描摹景物,烘托氣氛,抒寫人物的內心活動,如王實甫《西廂記》里《長亭送別》一折中的兩支曲子: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小說有沒有意境呢?也有。如《聊齋志異》中的《綠衣女》,寫書生於璟在廟里讀書,夜間忽有一女子在窗外贊曰:「於相公勤讀哉!」於方疑思間,女已推扉笑入。綠衣長裙,婉妙無比。於生愛之,遂與寢處。女妙解音律,歌聲動耳搖心。一夕,女走後於生聽到她呼救的聲音,聲在檐間,一大蜘蛛捉一物,哀鳴聲嘶。於破網挑下,則一綠蜂將斃。「捉歸室中,置案頭。停蘇移時,始能行步。徐登硯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幾上,走作『謝』字。旋展雙翼,已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絕。」整篇小說都富有詩意,而末段尤有意境。
中國文學的創作既注重表現意境,文學的鑒賞當然也應該力求感受和進入意境。當我們讀著那些意境深遠的作品時,可能暫時忽略了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整個心靈沉浸在想像的世界之中。有時是自己過去的審美經驗被喚起,並和詩人取得共鳴。有時彷彿心靈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對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有時會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上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的境地。
怎樣才能進入文學作品的意境呢?必須馳騁自己的想像和聯想,由此及彼,由表及裡。詩歌鑒賞需要運用想像和聯想,已無須贅言,這里只講講戲曲的鑒賞。中國戲曲的表演有很強的虛擬性,乘車盪舟,騎馬作戰,扣門登樓,各種各樣的動作都是由演員通過虛擬的方式加以表現,舞台上並沒有真實的布景。那山山水水,干軍萬馬,都要由觀眾自己去想像。而在讀劇本的時候,眼前不但沒有布景,而且沒有演員,所見到的只是紙上的文字。讀者要藉助這些文字想像出舞台的情景,讓死的文字一個個活起來,變成一些生動的場景。這樣才能進入它的意境。

三 寄 托

中國文學本有托物言志的傳統,《論語·子罕》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借松柏表現堅貞的人格。《離騷》里的美人香草,寄託了詩人高尚的情操。有些作家不敢或不願把自己的政治見解明白說出,也常常隱去真意,而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在那些題為「詠懷」「詠史」「感遇」「感懷」的作品中,不少是這樣的。因此鑒賞中國文學,必須注意有無寄託,如果有寄託,就要進一步弄清是什麼寄託,透過表層的意象,體察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隱的《回中牡丹為雨所敗》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盤進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萬里重陰非 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前溪舞罷君回顧,並覺今朝粉態新。

這首詩以為雨所敗的牡丹象徵自己,詠物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曲折而細膩地表現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又如元代詩人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王冕筆下這株白梅高潔絕俗,而又不孤芳自賞,它願意把自己的清香貢獻出來,以加快春天的到來,寄託了詩人的理想。
在散文中有寄託的作品也不少見。韓愈的《雜說》四(《馬說》)借著不為人知的千里馬寄託了寒士的不平。周敦頤的《愛蓮說》,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寄託自己的情懷,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子。
然而,我們應該避免穿鑿附會,把那些並無寄託的作品說成是比興寄託之作。這只能破壞鑒賞的趣味而無助於對作品的理解。漢儒對《詩經》的解說就犯這個毛病。例如《關眼》明明是一首情歌,卻被解釋為「後紀之德也」。清代陳沆用漢儒解詩的方法,箋釋漢代至唐代的詩歌,也有不少穿鑿附會之處,如漢樂府《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陳沆說:「此忠臣被讒自誓之詞!」顯得迂腐可笑。

四 博 采

中國文學的鑒賞,需要深厚的文化修養。博採中國文化各個領域的知識,可以提高鑒賞的能力。例如詩歌的鑒賞,可以借鑒繪畫、書法理論的地方就很多。清代王原祁論山水畫說,用筆須「毛」,蔡 豈論書法藝術講究「澀」,詩歌評論家論詩歌藝術講到「拙」,我們可以互相印證。葉燮《原詩》論漢魏之詩說:「其工處乃在拙,其拙處乃在工。」陳師道《後山詩話》評劉禹錫的一首詩說:「語雖拙而意工。」袁枚《隨園詩話》說:「詩宜朴不宜巧,然必須大巧之朴;詩宜淡不宜濃,然必須濃後之淡。」畫家所謂「毛」,書家所謂「澀」,詩家所謂「拙」,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中國傳統的藝術講究一個「虛」字,虛處見實。畫家往往在畫面上留出大片空白,讓觀畫的人自己去想像補充。清初畫家 宣重光《畫簽》說:「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書家和篆刻家講究「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中國文學追求言外之意,正是虛處見實,計白當黑,讓讀者在無字之處看出字來,進而領悟作品的情趣。如果對中國的繪畫藝術、書法藝術、篆刻藝術有所了解,就會有助於對中國文學的鑒賞。

❷ 《唐宋詩詞鑒賞》的讀後感

詩,讓我感動!

因為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更喜歡讀詩,因為它讓我感動。

詩,讓我喜愛!

有了它,讓我對生活有了積極性,讓我更喜愛四季。

因為詩,我愛上了秋天,從而明白「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含義,也同時為杜甫的茅廬「八月秋高怒號」而擔驚受怕,但「塞下秋來風景異」更讓我感到欣慰從容。

因為詩,我戀上了夏天,喜歡「映日荷花別樣紅」;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因為詩,我迷上了春天,「一枝紅杏出牆來」;還有那「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因為詩,我更喜歡冬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還有那新年時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正是因為有了詩,我的生活才有了色彩,我的淚水因此而流下,在詩中我看到了古人的心境,更讀懂了歷代王朝的興衰!

這讓我想到了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是深深的表達了李清照的愛國精神,也歌頌了項羽悲壯死戰。項羽的精神是因為當時中國封建時代社會走向沒落的時代,正如龔自珍寫的《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到了南宋,可是當時南宋朝廷根本無意北伐中原,收復失地,雖然此時陸游已被罷免回故鄉,但依然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朝廷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祖國統一。由此而發,寫了一首詩《秋夜將曉出離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終於解放了,人們過上了小資的生活,這是范成大不禁動起筆,寫了一首人見人愛的《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多美得鄉村生活!不僅鄉村生活美,而且還有我們現在的西湖,西湖的美令人神往,在蘇軾的點綴下,更是惟妙惟肖: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❸ 求文學鑒賞、詩詞讀後感各一篇 (必須自己寫的)

樓主果斷點嘛
我的分數啊,我忙升級的。
駱駝祥子,這是老舍先生的第一本在國專內具屬有重大影響力的長篇小說。按照老舍先生的本意,是為了表明一個正常的中國國民怎麼樣變成一個畸形的國民的歷程。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祥子在這個過程中表現為無知無能,而整個社會也表現為另外一種無知無能。他的追求是非常單純的,只是想要得到自己的車來賺錢,而且老舍先生不惜在他得到自己的車的一段文字里強行附加了一種有點讓人鼓噪的描寫。然而,祥子有自己的弱點和缺陷,最後虎妞難產而死,虎妞的死和他以及他的岳父是有極大關系的,他們去找巫婆。祥子墮落了,他失去了他的車,也失去了唯一的生活伴侶,他開始耍地痞、開始去白房子嫖娼...卻沒有人能夠幫助他。這種悲劇不僅僅會在祥子身上發生,我們有理由相信,社會不好,人必受苦。

❹ 唐詩鑒賞讀書筆記600字初中

詩,讓我感動!
因為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更喜歡讀詩,因為它讓我感動.
詩,讓我喜愛!
有了它,讓我對生活有了積極性,讓我更喜愛四季.
因為詩,我愛上了秋天,從而明白「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含義,也同時為杜甫的茅廬「八月秋高怒號」而擔驚受怕,但「塞下秋來風景異」更讓我感到欣慰從容.
因為詩,我戀上了夏天,喜歡「映日荷花別樣紅」;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因為詩,我迷上了春天,「一枝紅杏出牆來」;還有那「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因為詩,我更喜歡冬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還有那新年時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正是因為有了詩,我的生活才有了色彩,我的淚水因此而流下,在詩中我看到了古人的心境,更讀懂了歷代王朝的興衰!
這讓我想到了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是深深的表達了李清照的愛國精神,也歌頌了項羽悲壯死戰.項羽的精神是因為當時中國封建時代社會走向沒落的時代,正如龔自珍寫的《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到了南宋,可是當時南宋朝廷根本無意北伐中原,收復失地,雖然此時陸游已被罷免回故鄉,但依然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朝廷能夠盡快收復中原,實現祖國統一.由此而發,寫了一首詩《秋夜將曉出離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終於解放了,人們過上了小資的生活,這是范成大不禁動起筆,寫了一首人見人愛的《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多美得鄉村生活!不僅鄉村生活美,而且還有我們現在的西湖,西湖的美令人神往,在蘇軾的點綴下,更是惟妙惟肖: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❺ 文學賞析讀後感

中國文學的鑒賞
袁行霈
一 滋 味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鑒賞離不開對語言的咀嚼和玩味.讀懂是第一步,但僅僅讀懂還不夠,要能欣賞語言的巧妙、語言的美.中國有句成語叫「咬文嚼字」,似乎有點貶義.但文學鑒賞不能不學會「咬文嚼字」.元遺山《與張中傑郎中論文詩》雲:「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餘味,百過良未足.」這是文學鑒賞的經驗之談.
閱讀文學作品可以藉助字典、辭典,然而字典、辭典只解釋字詞的意思,不可能把它的滋味告訴讀者.一般的注本也不過是注出詞義、典故.隱藏在語言深層的情韻,附著在詞語之上的色彩,未必能藉助工具書和注釋得到.這只有通過自己大量的閱讀,反復的玩味,才能逐漸體會.
例如「白日」,辭典注曰「太陽」.但熟悉古典詩歌的人都會感到這個詞以「白」形容「日」,似乎強調了「日」的亮度;左思說:「皓天舒白日,靈景耀神州.」鮑照說:「白日正中時,天下共明光.」「白日」是「太陽」,但是經過詩人反復使用後,它已帶有一種光芒萬丈的氣象.王之渙的《登鵲雀樓》一開頭說「白日依山盡」,雖然寫的是夕陽,但因用了「白日」這兩個字,仍給人以輝煌燦爛的感覺.
又如「東籬」,陶淵明《飲酒》詩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家院子東邊有一道籬笆,下邊種著菊花,這本是普通的田家景色.可是因為陶淵明是一位著名隱士,菊幾乎成了他的化身,所以連帶著「東籬」也有了遠離塵俗的意味.
再看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落花時節」四字既點明時令,又暗喻李龜年和自己兩人的遭遇,還暗喻唐王朝的局勢,含蓄蘊藉,大可玩味.
《論語·雍也》說:「伯牛有疾,子問之,自 脂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斯疾,重復一個「斯」字,孔子那種愛惜悲痛的心情充分地傳達了出來.
《世說新語》記載名士的言談舉止十分生動,如《文學》篇中,「了不長進」四字就很傳神,特別是那個「了」字,耐人尋味.
支道林初從東出,住東安寺中.王長史宿構精理,並撰其才藻,往與支語,不大當對.王敘致作數百語,自謂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謂曰:「身與君別多年,君義言了不長進.」王大慚而退.
小說戲曲中的詞語,也有一些值得玩味的.《紅樓夢》第四十四回,賈母罵賈琅:「下流東西,灌了黃湯,不說安分守己的挺屍去,倒打起老婆來了.」「黃湯」就是「黃酒」,但用「黃場」往往有貶義.如《水 濟》第十四回:「畜生!你卻不徑來見我,且在路上貪噇這口黃湯.我家中沒得與你吃,辱沒殺人!」元雜劇《硃砂擔》第一折有:「我則是多吃了那幾碗黃湯,以此趕不上他.」不該喝酒而喝了,酒後闖了禍,這時不用「黃酒」而用「黃湯」,別有一種趣味.
「沒嘴的葫蘆」,比喻不多講話的人.葫蘆這比喻使人聯想到憨厚的樣子,再加上「沒嘴」,這印象就更強烈了.《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襲人本來從小兒不言不語,我只說是沒嘴的葫蘆.既是你深知,豈有大錯誤的?」《西遊記》第三十八回:「他就是個沒嘴的葫蘆,也與你滾上幾滾.」元雜劇《蝴蝶夢》第二折:「渾身是口怎麼支吾,恰似個沒嘴的葫蘆.」將這些例句互相對照,覺得更有意思.
又如《紅樓夢》第七回秦可卿的弟弟秦鍾初次與寶玉相見,鳳姐也在場.當秦鍾向鳳姐作揖問好時,「鳳姐喜的先推寶玉,笑道:『比下去了!』便探身一把攜了這孩子的手,就命他身傍坐了.」這一段里「比下去了」四個字極其傳神.除表示鳳姐喜歡秦鍾以外,還可看出鳳姐對寶玉的愛.鳳姐總以為別人都不及寶玉,經常拿別人和寶五相比,以往沒有人可以比得上他,如今這秦鍾一來就把寶玉「比下去了」.一個潑辣女人的形象立刻出現在讀者眼前.
《水滸傳》第三回寫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魯達聽罷,跳起身來,拿著那兩包腰子在手裡,睜眼看著鄭屠說道:『灑家特的要消遣你!』把兩包臊子劈面打將去,卻似下了一陣『肉雨』.」這「肉雨」二字,金聖嘆批曰:「千古奇文.」李卓吾批曰:「『肉雨』二字懲地形容,從未經人道過.」袁無涯批曰:「『肉雨』二字俗而典,莽而趣,便生後拳頭雨點之根.」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然而語言的表現力又是有限的,即使是語言大師也常常遇到語言表達的苦惱.中國的文學家深知「言不盡意」的道理,所以特別注重語言的啟發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諸言外,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中國文學的鑒賞,要從語言入手,但不要被語言所局限,應當從言內到言外,品嘗那些言外的滋味.
二 意 境
意境是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詩、賦、詞、曲、小說、散文、駢文等各種文學體裁,以及繪畫、音樂等藝術種類都可以創造出意境.注重意境的創造,是中國文學藝術共同的特點.
意境的形成,有賴於作家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二者的交融.或情隨境生;或移情入境;或體貼物情,物我情融.有時意境很快就達到鮮明清晰的地步,有時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礎上深化、開拓.《漫 叟詩話》說:杜甫的《曲江對酒》中的兩句詩,原作「桃花欲共楊花語,黃鳥時兼白鳥飛」,後改為「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改了三個字,意境遂大不相同.此詩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長安任拾遺時所作,他對肅宗既懷有幻想,又感到失望.久坐江畔,一種寂寞無聊之感襲上心來.「桃花欲共楊花語」,偏於想像,意境活潑,與此時之心情不合.改為「桃花細逐楊花落」,偏於寫實,意境清寂,正好表現久坐無聊的心情.
詩詞中鮮明的富於啟示性的意境不勝枚舉.「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眺》)「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李白《金鄉送韋八之西京》)「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杜甫《後出塞》其二)「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馮延巳《遏金門》)「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陸游 陸安春雨初霧》)這些詩句,我們反復體味,即可進入那意境之中,獲得美的享受.
有些抒情寫景的散文和駢文,也有詩的意境.王勃的《滕王閣序》、柳宗元的《水州八記》、蘇拭的前後《赤壁賦》等等,自不待言.即使是先秦諸子散文,如《論語》也有一些詩一樣的片段.其《先進》篇中,子路、曾哲、冉有、公西華侍坐章,孔子讓他們各言其志,其他幾個人都是直截了當地述說,只有曾哲是借一段描述性的語言來表達的: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害,詠而歸.
這段文字就頗有意境.
戲曲有沒有意境呢?也有.王國維說元雜劇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宋元戲曲考》)戲曲中的曲詞尤其注重意境的表現.有些曲詞善於描摹景物,烘托氣氛,抒寫人物的內心活動,如王實甫《西廂記》里《長亭送別》一折中的兩支曲子:
[正宮]〔端正好]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小說有沒有意境呢?也有.如《聊齋志異》中的《綠衣女》,寫書生於璟在廟里讀書,夜間忽有一女子在窗外贊曰:「於相公勤讀哉!」於方疑思間,女已推扉笑入.綠衣長裙,婉妙無比.於生愛之,遂與寢處.女妙解音律,歌聲動耳搖心.一夕,女走後於生聽到她呼救的聲音,聲在檐間,一大蜘蛛捉一物,哀鳴聲嘶.於破網挑下,則一綠蜂將斃.「捉歸室中,置案頭.停蘇移時,始能行步.徐登硯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幾上,走作『謝』字.旋展雙翼,已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絕.」整篇小說都富有詩意,而末段尤有意境.
中國文學的創作既注重表現意境,文學的鑒賞當然也應該力求感受和進入意境.當我們讀著那些意境深遠的作品時,可能暫時忽略了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整個心靈沉浸在想像的世界之中.有時是自己過去的審美經驗被喚起,並和詩人取得共鳴.有時彷彿心靈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對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有時會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上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的境地.
怎樣才能進入文學作品的意境呢?必須馳騁自己的想像和聯想,由此及彼,由表及裡.詩歌鑒賞需要運用想像和聯想,已無須贅言,這里只講講戲曲的鑒賞.中國戲曲的表演有很強的虛擬性,乘車盪舟,騎馬作戰,扣門登樓,各種各樣的動作都是由演員通過虛擬的方式加以表現,舞台上並沒有真實的布景.那山山水水,干軍萬馬,都要由觀眾自己去想像.而在讀劇本的時候,眼前不但沒有布景,而且沒有演員,所見到的只是紙上的文字.讀者要藉助這些文字想像出舞台的情景,讓死的文字一個個活起來,變成一些生動的場景.這樣才能進入它的意境.
三 寄 托
中國文學本有托物言志的傳統,《論語·子罕》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借松柏表現堅貞的人格.《離騷》里的美人香草,寄託了詩人高尚的情操.有些作家不敢或不願把自己的政治見解明白說出,也常常隱去真意,而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在那些題為「詠懷」「詠史」「感遇」「感懷」的作品中,不少是這樣的.因此鑒賞中國文學,必須注意有無寄託,如果有寄託,就要進一步弄清是什麼寄託,透過表層的意象,體察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如李商隱的《回中牡丹為雨所敗》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盤進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萬里重陰非 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前溪舞罷君回顧,並覺今朝粉態新.
這首詩以為雨所敗的牡丹象徵自己,詠物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曲折而細膩地表現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又如元代詩人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王冕筆下這株白梅高潔絕俗,而又不孤芳自賞,它願意把自己的清香貢獻出來,以加快春天的到來,寄託了詩人的理想.
在散文中有寄託的作品也不少見.韓愈的《雜說》四(《馬說》)借著不為人知的千里馬寄託了寒士的不平.周敦頤的《愛蓮說》,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寄託自己的情懷,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子.
然而,我們應該避免穿鑿附會,把那些並無寄託的作品說成是比興寄託之作.這只能破壞鑒賞的趣味而無助於對作品的理解.漢儒對《詩經》的解說就犯這個毛病.例如《關眼》明明是一首情歌,卻被解釋為「後紀之德也」.清代陳沆用漢儒解詩的方法,箋釋漢代至唐代的詩歌,也有不少穿鑿附會之處,如漢樂府《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陳沆說:「此忠臣被讒自誓之詞!」顯得迂腐可笑.
四 博 采
中國文學的鑒賞,需要深厚的文化修養.博採中國文化各個領域的知識,可以提高鑒賞的能力.例如詩歌的鑒賞,可以借鑒繪畫、書法理論的地方就很多.清代王原祁論山水畫說,用筆須「毛」,蔡 豈論書法藝術講究「澀」,詩歌評論家論詩歌藝術講到「拙」,我們可以互相印證.葉燮《原詩》論漢魏之詩說:「其工處乃在拙,其拙處乃在工.」陳師道《後山詩話》評劉禹錫的一首詩說:「語雖拙而意工.」袁枚《隨園詩話》說:「詩宜朴不宜巧,然必須大巧之朴;詩宜淡不宜濃,然必須濃後之淡.」畫家所謂「毛」,書家所謂「澀」,詩家所謂「拙」,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
中國傳統的藝術講究一個「虛」字,虛處見實.畫家往往在畫面上留出大片空白,讓觀畫的人自己去想像補充.清初畫家 宣重光《畫簽》說:「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書家和篆刻家講究「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中國文學追求言外之意,正是虛處見實,計白當黑,讓讀者在無字之處看出字來,進而領悟作品的情趣.如果對中國的繪畫藝術、書法藝術、篆刻藝術有所了解,就會有助於對中國文學的鑒賞.

❻ 毛澤東詩詞鑒賞讀後感

[毛澤東詩詞鑒賞讀後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是詩經的纏綿悱惻;「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是楚辭的磅礴奔放;「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雲」是唐詩的浪漫不羈;「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是宋詞的溫婉細膩;「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是元曲的蒼涼凄美……巍巍華夏五千載,多少風流人物於翰墨丹青里不朽,而那已然是不可觸及的古代,那些曾經熠熠生輝的姓名,也變成了書卷上一個文化的符號,毛澤東詩詞鑒賞讀後感。 每每提及毛澤東,「偉人」「軍事家」和「政治家」彷彿三個標簽,將人們的對他的看法限定於政要元首;看罷《毛澤東詩詞鑒賞》,撇去毛澤東偉人的光輝,洗去他軍事奇才的鉛華,在我眼裡,他只是一個簡簡單單,有血有肉的詩人。 你也許讀過《沁園春·雪》那句擲地有聲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欽佩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豪情;你也許讀過《卜運算元·詠梅》那句不卑不亢的「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感慨那堅貞美麗,傲岸挺拔的情操;你也許讀過《長征》那句快意淋漓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贊嘆那不懼艱險,苦中作樂的灑脫——能將詩詞演繹得如此靈動,如此飄逸也許並非難事,難能可貴的是,毛澤東的詩詞,更像是一部歷史,不僅記錄了他自己的成長,也見證著新中國飽經磨難的孕育過程。 早在毛澤東少年時,就曾借用改寫西鄉隆盛的詩向父親表明自己宏偉的志願——「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抱著這樣的志向,毛澤東開始了革命之路。追隨著時間的線索,你可以在他的詩詞中見證人民解放戰爭的過程勝利,挫敗,步步為營——從「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的井岡山開始,革命的星星之火,漸漸形成燎原之勢,讀後感《毛澤東詩詞鑒賞讀後感》。一九三零年,紅軍廣昌會師,在他的文字里,我們看得出行軍的細節,到達廣昌,也並非僅僅是路過——「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此後不久,就開始了反第一次大「圍剿」。「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聲勢之浩大,戰爭之慘烈,以致於「不周山下紅旗亂」。 曾有人把杜甫的詩稱作「詩史」,因「杜(甫)逢(安)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如此說來,毛澤東的詩何嘗不是對那一段歷史風煙的祭奠?不同於杜甫的沉鬱頓挫,毛澤東的詩詞常是豪言壯志,樂觀積極的,有時也不乏對戰友的稱贊,還有戲謔國民黨軍的諷刺。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般親切,這般自豪,毛澤東對彭德懷的感情可見一斑;而在羅榮桓離世後,他更是懷著萬分的悲痛寫下「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在這樣的詩句中,再沒有戰場上的浴血廝殺,有的只是他那一顆朴實鏗鏘的心,有的只是他與朋友,同志之間的情。 「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1957年2月,楊開慧當年的好友、柳直荀烈士的夫人李淑一寫信給毛澤東,請求抄寄毛澤東1920年寫給楊開慧的這首《虞美人·枕上》。李淑一的來信,勾起了他內心世界難以平息的情感波瀾,他滿懷深情地寫下這首《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在愛妻楊開慧謝世二十七年後,六十四歲的毛澤東動筆寫下這首《蝶戀花》,情真意切,細膩溫婉處,再沒有了曾經的豪邁;也許有人不屑這纏綿繾綣,兒女情長,可正是這樣一種凡人的情感,使毛澤東從被神化的光環下走了出來,復歸到一個有血有肉,有傷有痛的凡人。 也許毛澤東一生戎馬倥傯,逆境重重,風雲變幻,經歷過「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的改天換地,他終究是一個凡人,一個有愛有恨,會哭會笑,一個對家鄉故土深深眷戀的遊子。「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年輕氣盛的往昔,紅旗翻飛的曾經,故地重遊,他依然懷抱著最初的夢想,無怨無悔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卻感慨「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的滄海桑田。 讀毛澤東的詩詞,彷彿讀的不是文字,而是一段鮮活的歷史,一張張熟悉又陌生的臉孔,一顆博愛天下,兼愛小家的心。他曾站在六盤上的土地上叩問「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卻不知在歲月的流逝里,他手中的筆已成為利器,成為縛住敵人那條狂暴蒼龍的繩索。歲月會將分秒變為歷史,遺忘會將歷史變為飛煙;多年之後,也許時間的洪流會將他的名字變為一個符號,他曾舉起的酒杯,在成為消逝中不可捉摸的一絲劫灰,終有這些文字將他記載,以真實的方式。 〔毛澤東詩詞鑒賞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❼ 祁念真的延安,我把你追尋的詩歌如何做賞析跟讀後感

現代詩歌有三個要素:語言,意境和韻律。語言和意境對現代詩歌起關鍵的回作用。如果要鑒答賞一部現代詩歌的好壞,這兩個因素是首先的,必不可少,也是不能忽略的。
語言來自於生活,這一點我們都知道,但任何體裁文章使用的語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里的語言。「藝術來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作為一種詩意化的文學體裁,在語言這方面,就更有著不可言說的重要作用和魅力了。一首現代詩歌里,如果語言優雅而別致,就必定有一些嚼頭和看頭;而如果語言使用不當,就會敗壞整個作品的氛圍和格調。

❽ 詩歌讀後感

小花

[俄]普希金

我在書里發現一朵小花,
它早已乾枯了,也不再芬芳,
因此,我的心裡就充滿了
許許多多奇異的遐想:

是哪一個春天,在哪一處
它盛開的?開了多長時間?
誰摘下的?是外人還是熟人?
為什麼放在這書頁中間?

可是為了紀念溫柔的相會?
還是留作永別的珍情?
或者只是由於孤獨的散步
在田野的幽寂里,在林陰?

是他還是她?還在世嗎?
哪一個角落是他們的家?
啊,也許他們早已枯萎了,
一如這朵不知名的小花?

這首詩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受。我彷彿一下子發現了美:一朵小花竟然會那麼美麗,那麼富於感情色彩,而且它的美麗是可以長久的、可以傳遞的、可以珍藏的,它有那麼強的生命力!我反復吟誦這首詩,並在我最好的一本筆記本上認真地抄下這首詩!

我由《小花》結識了普希金,結識了這位俄羅斯偉大的抒情詩人。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好似著魔一樣迷上了普希金,我四處尋找他的詩集,借到了《普希金抒情詩集(一)、(二)》,我先是手不釋卷地讀,然後夜以繼日地抄,抄了好幾本筆記本。這幾個本子是我最初的一筆珍藏,曾有友人跟我借閱,被我婉拒了。接著,我又陸續看到了他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別爾金小說集》、《上尉的女兒》、《杜布羅夫斯基》等作品。普希金筆下的俄羅斯美麗風景和優秀的婦女形象,點燃了我青春的詩情和對美好人生的憧憬,培養了我對大自然的熱愛,強化了我性格中善良、堅貞的一面。同時,普希金也培養了我對俄羅斯文學的熱愛,從閱讀普希金擴展到閱讀萊蒙托夫、屠格涅夫、契訶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高爾基、瑪雅可夫斯基、奧斯特洛夫斯基等名家名著,可謂是「一花引來百花開」,使我擁有了一座「俄羅斯文學百花園」,它滋養了我的思想情感和對高雅文學的愛好。

不過,尋思起來,還是《小花》給我的影響最大。這朵「小花」從闖入我眼簾的那一刻起就融進了我的生命里,甚至,它刻畫我的性格,美化我的人生,塑造我的情感。

❾ 怎麼寫現代詩歌賞析一個現代詩歌後,詩歌版的讀後感

現代詩歌有三個要素:語言,意境和韻律。語言和意境對現代詩歌起關鍵的作用。如果內要鑒賞一部現容代詩歌的好壞,這兩個因素是首先的,必不可少,也是不能忽略的。

語言來自於生活,這一點我們都知道,但任何體裁文章使用的語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里的語言。「藝術來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作為一種詩意化的文學體裁,在語言這方面,就更有著不可言說的重要作用和魅力了。一首現代詩歌里,如果語言優雅而別致,就必定有一些嚼頭和看頭;而如果語言使用不當,就會敗壞整個作品的氛圍和格調。

❿ 如何寫讀後感的讀後感是詩詞賞析的讀後感

可以把詩詞的來意思寫進去。如果自是敘事的,就夾敘夾議;如果是抒情的,就寫一些背景之類的;如果是寫景的,就可以聯想的寫這個地方附近,有名的事件;要是沒有有名的事件,就用其他地方的景色和這里的作比較。 應該可以.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