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賞詩詞如

賞詩詞如

發布時間: 2021-01-26 18:23:32

⑴ 如何欣賞古詩

你「看抄別人解讀的很有味道,甚至可以將詞轉換成優美的散文」,這便已經是入門的功夫,像這樣的詞,你要反復咂摸滋味,吟詠記誦,一而三,三而百,百後面是千萬,自然就增強了鑒賞能力。
看得出你很喜歡古詩詞,其實這就是最好的老師,讀了古詩詞,你再到現實生活中品味,滋味自然不同,古詩詞多寫四季、田園、山川、邊塞等的風景,其中蘊含身世感,寄情其中,郁結於心,發言於外,常「於我心有戚戚焉」,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今日風雨與唐風宋雨未必不同,詩以有限言辭蘊無限意味於其中,我們當然會感同身受了。
希對你有啟發。

⑵ 如何賞析古詩詞中的名句

1、要品來讀詩詞.
2、評價古自詩詞,要學會知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旨,是鑒賞古詩詞的根本.
3、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
4、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

⑶ 如何鑒賞古詩詞

基本概述:

首先,要善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學中,可以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折疊詩眼題眼:

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准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尾聯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折疊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折疊修辭手法:

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徵,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贊美春柳。一"細"一"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贊美之情。"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像奇特。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

折疊深化理解:

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如:陸游《卜運算元·詠梅》與范成大《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都偏重於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後月夜的環境,烘託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託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後,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狐獨凄苦的主觀精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據梅花開於百花之先的特點,生發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並不追求在春天開放,為的是不與百花爭寵斗艷,任隨百花妒忌,甘願獨受凄寒,賦予梅花不求榮華的高尚情操。"如故"進一步贊美了梅花高潔剛強、永葆節操的可貴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塵"逐層強化地假設出梅花的慘烈命運,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貴。作者以詠梅言志,花品人格融匯一體。范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並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古詩詞鑒賞是富於創造性的復雜的精神活動,"不僅作家在創作,讀者也在創作,他們是創作中的夥伴,而且往往讀者比詩人更象詩人。"(易卜生語)所以,真正的領悟,必須建立在對古詩詞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如: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般人對這首詩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畫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上,這當然談不上鑒賞。有的讀者能進一步看到這首詩不限於壯麗景色的描繪,而是注進了詩人昂揚向上的激情。然而,這也還是沒有品出本詩的"詩昧"與意蘊。鑒賞能力強的讀者能透過壯麗的畫面,開闊的意境,看到這首詩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領悟這首詩所蘊含的耐人尋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成功在於追求,事業永無止境。這說明,如果沒有對作品的透徹領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鑒賞。"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語道破了古詩詞鑒賞的真諦。

⑷ 如何鑒賞古詩詞語

鑒賞詩歌語言,可從語言內容、語言風格、表達效果三個方面入手。依照詩詞鑒賞家的觀點,就是要注意「表情達意之美,語言特色之美、表達效果之美」。
一、語言內容
(一)從內容的角度分析,詩歌語言可分為:意象語言、情感語言、象徵語言、典故語言。
1、意象語言(詞語):諸如松、竹、梅、菊一類事物被人們賦予特定的象徵意義,象徵人高潔的品格,詩人常藉助它們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以梅自喻,表現自己不與爭寵邀媚、阿庾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錚錚傲骨。其他常見意象如桃花象徵美人、鳥象徵自由等。
2、情感語言(詞語):「悲」「孤」等詞語能直接表露感情,如「萬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還有間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強向杯中覓舊春」(李益《答許五端公馬上口號》),「不堪」「強」寫出了詩人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時之佳境,只能從酒杯中去回想舊日的事了,傳達出內心的凄涼、意緒的消沉。
3、象徵語言(詩句):有些是某些詩句本身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有些是全詩常通過具體事物來說理,即說理詩。如「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作者是在強調立身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杜甫《後游》),寫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們去欣賞,用來說明大自然了無私心的道理。
4、典故語言(詞語或詩句):如「秋水」指眼睛,「盜泉」舊時常喻不義之財[見《屍子》卷下:「(孔子)過於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鴻雁」指書信(見《漢書》載蘇武歸漢之事)等。它們大多源於歷史典故,這方面需要學生平時加強課外閱讀,積累歷史知識,提高文化修養。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的故事;《長亭送別》中的「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明顯化用了白居易的詩句。
(二)從語法角度分析,要關注數量詞、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
成功的煉字都是和煉意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煉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觀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現的生活具體化、生動化、縱深化與美學化,只有煉出具體生動的富於美學內容和啟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煉字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如:
①五言煉第二字:「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嶺春。」②五言煉第三字:「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③五言煉第五字:「曉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④五言煉第二第五字:「溪冷泉聲苦,山空木葉干。」「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⑤七言煉第二字:「山入白樓沙苑暮,潮生滄海野塘春。」「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⑥七言煉第五字:「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⑦七言煉第七字:「青楓江上孤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⑧七言煉第二第五字:「雪霽山門迎瑞日,雲開水殿候飛龍。」「魚含月影隨雲動,鳥吐花聲寄樹閑。」
從大的范圍來說,古典詩歌的煉字有煉實詞與煉虛詞兩個方面。
1、數量詞
例 庾信《小園賦》中的「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前人就稱之為「讀之騷逸欲絕」。
2、名詞:一些意象名詞,由於意象的獨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過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個名詞連用時,意象的組合會營造一定的意境。如有送別相思之情的詩作常常會出現柳、酒、月、雁、樓等意象。如趙嘏的《寒塘》「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遊子心中蘊積的愁情,因秋而觸發,化作無邊的鄉愁;孤雁從南樓飛過,凄哀的鳴叫,使鄉愁更加上一層「雁歸人未歸」的感傷。情景交融,含蓄而耐人尋味。
3、動詞
例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頸聯,對仗工整,意境優美,野竹與雲氣相接,這本是一幅靜景,但詩人用了一個「分」字,就有了動的意味,它使人聯想到隨山岡徐徐移動的雲霧,不斷從野竹稍頭飄過的情景。一線泉水,凌空飛瀉,這本來是一幅動景,然而詩人用一個「掛」字,就由動化靜了,它使人想見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圖景。

4、形容詞
例 王維《觀獵》第三、四句:「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這兩句話共有四個主謂短語,「枯」「疾」「盡」「輕」,都是謂語。「枯」與「盡」是平常的謂語,而「疾」與「輕」是煉字。草枯以後,鷹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詩人不說看得清楚,而說「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盡以後,馬蹄走得更快了,詩人不說快,而說「輕」,「輕」比「快」又更形象。

5、副詞
在古典詩詞中,副詞的錘煉恰到好處時,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

⑸ 如何鑒賞古詩詞

  • 鑒賞古詩詞的方法如下:

  1. 把握詩文的主旨。一篇詩文是作者情感產物,所以要深入賞析古詩文的內涵,必須要把握其情感的主旨,這就需要我們多讀多思考,認真的去體會那些含義豐富的語句,古人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多讀多思考,認真體會才是賞析古詩文的關鍵,把握了詩文的主旨,就做到了賞析的第一步。

  2. 注意詩文的意象。首先大家要知道一些常見意象的代表意義,這就需要大家下去花功夫多多去了解了,只要把了詩文的意象,就可以很容易的體會詩文情感,比如詩文里常見的」子規」這個意象,就是代表思念或者是國破家亡的傷感等悲傷的感情,要賞析古詩文就離不開對古詩文意象的賞析。

  3. 注意詩文產生的時代背景。一切人類創作都是時代的產物,在繁華盛世,詩文的情感大多積極昂揚,抒發詩人內心的愉悅情感,但倘若是在兵荒馬亂的亂世,這個時候,詩文的情感就大多對苦難的社會現狀有一種悲哀,所以說,我們在賞析古詩文的時候一定不要忽略了詩文產生的時代背景。

  4. 注意詩文里特殊的修辭手法。這里需要大家多多去了解一些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擬人等等,因為這些修辭手法使得詩文的賞析難度和高度都有所增加,也正是這些修辭手法,讓詩文本身更加的生動,更有利於詩人情感的表達,所以掌握常見修辭手法的作用對賞析古詩文十分重要。

  5. 注意詩人的慣用行文風格。每個人的詩文作品都有自己的風格,了解和熟悉詩人的風格對於我們賞析古詩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比如說著名詞人辛棄疾,他的詞就多是抒發對自己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悲憤。所以,如果我們了解一個詩人慣用的風格,就可以更輕松的賞析古詩文。

  6. 注意詩人情感變化。要深入賞析古詩文,就要抓住詩人情感發展變化的主線,認真體會詩人情感發展,將自己置身於詩人的內心世界,能夠通過詩文進入詩人的內心世界才是詩文賞析的關鍵。所以,我們大家在要對詩詞進行賞析的時候,一定要認真體會詩人情感的發展變化。

⑹ 賞菊詩詞

一、《寒菊 》

作者:宋代鄭思肖

1、原句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2、翻譯

菊花盛開在秋天,從不與百花為伍,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情操意趣並未衰窮。

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

二、《菊花》

作者:唐代元稹

1、原句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2、翻譯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

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再無花可賞。

三、《九月十日即事》

作者:唐代李白

1、原句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2、翻譯

昨天剛登完龍山,今天是小重陽,又要舉杯宴飲。

菊花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采折之罪?

四、《不第後賦菊》

作者:唐代黃巢

1、原句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2、翻譯

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後別的花就凋零了。

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彌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

五、《菊花》

作者:唐代李商隱

1、原句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2、翻譯

暗淡的紫色,鮮艷的黃色。它們既有陶淵明籬邊菊花的色彩,又有羅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濕,可是害怕夕陽的來臨。

願意留在水邊暢飲的人的鸚鵡杯中,希望來到富貴人家豐盛的酒席上。

⑺ 如何賞析古詩詞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佔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連考了七年,難度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完善,題量有逐年加大的趨勢,成為高考備考的一個亮點。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新文學遺產的角度上,培養與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呢?

首先,要善於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鑒賞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一、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詩眼」或「題眼」。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全詞「詩眼」是「綠肥紅瘦」,極富表現力。其表現力既體現在鮮明貼切,如用「肥」字寫葉,不僅有多,大之意,還可以聯想到潤澤鮮亮之狀,非常准確、凝練;又體現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寫花,不僅有少、小之狀,還可以感受到惋惜憐憫之情,配合全詞情調,表達出感傷哀婉情調。

又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題目中「幽」字就是「題眼」,這是理解全詩的鑰匙。全詩每聯緊扣「幽」字展開,首聯寫居處的「幽」:閑居一隅,闃寂無人,草徑清幽,荒園寥落。頷聯與頸聯寫環境的「幽」:頷聯以響襯靜,鳥兒在池邊的樹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潔的月光下輕輕敲門,這一切更顯出環境的清幽;頸聯從黑夜寫到白天,還是從環境上著眼,不過視野闊多了,過小橋,繞巨石,一路走來,處處清幽,滿眼野趣,詩人內心的欣悅之情油然而生。尾聯透露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可見,要品讀詩詞,抓住「詩眼」,「題眼」是關鍵。

二、剖析詩詞的思想內容。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容,最根本的是要學會知人論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並且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必須聯系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感情篤厚,但是「結縭 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劉逸生《宋詞小札》),並抓住一問一答進行分析,我們就不難領悟到這首詞的感傷情懷,既有愛花惜春的遺憾,又有紅顏易老的傷感,更有惜別懷人的煩悶,幾股愁思扭結,於「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所以,評價古詩詞,要學會知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旨,是鑒賞古詩詞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詩詞常引用典故,化用詩句,以豐富的內涵,引人聯想。鑒賞古詩詞,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詩句的來源和含義,發掘典故及詩句在古詩詞中的妙用。如姜夔《揚州慢》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的詩句。此處化用,使揚州城昔日繁華與眼前蕭條形成鮮明對比,傷今懷古更深一層。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確領悟古詩詞的基礎。

四、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古詩詞中,因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需要,常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興、擬人、誇張、對偶、反復,襯托等,把握了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體會詩詞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感情。如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作者摒棄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傳統的詠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首句以「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麗女郎)喻樹,使詩歌開篇即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次句,寫柳樹萬千柔弱下垂的枝條,恰似女郎身上條條綠色絲帶在披拂,以絲帶喻柳條,突出輕柔披拂的特徵,活畫出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感。末兩句一問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贊美春柳。一「細」一「裁」,把新柳嫩葉的細長柔軟、清新可愛加以精心傳神的描繪,透露出作者驚喜贊美之情。「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喻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變虛為實,想像奇特。賀知章把柳樹比作一個裊娜多姿的女郎,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對春天生命力的贊美。因此,鑒賞古詩詞,必須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

五、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圖景的和諧統一。領悟古詩詞的意境是鑒賞的最高層級,可使鑒賞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靈的凈化,從而主動自覺地去創造、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領悟意境要注重比較、挖掘求新、聯想創新。如:陸游《卜運算元·詠梅》與范成大《霜天曉角·梅》兩首詠梅都偏重於虛寫,以梅喻人,借梅抒懷,但意境不同。從環境看,陸詞選了一個風雨黃昏,突出環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詞為筆下的梅花選擇了一個雪後月夜的環境,烘託了梅花的幽獨形象。從作者的感情寄託來看,陸詞寫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後,以「獨自」、「如故」兩層含義深化梅花不邀寵、不取媚、獨自承受風雨打擊,獨自承受狐獨凄苦的主觀精神。「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據梅花開於百花之先的特點,生發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並不追求在春天開放,為的是不與百花爭寵斗艷,任隨百花妒忌,甘願獨受凄寒,賦予梅花不求榮華的高尚情操。「如故」進一步贊美了梅花高潔剛強、永葆節操的可貴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塵」逐層強化地假設出梅花的慘烈命運,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貴。作者以詠梅言志,花品人格融匯一體。范詞中的梅花沒有陸詞梅花的多層次品格,詩人用「勝絕」,愁亦絕」來表現梅花的神韻:美到極點,而憂愁也到極點,並以獨倚畫樓之人的形象來與梅花互相映襯,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動人的。一經比較,兩詞意境深淺盡出。

古詩詞鑒賞是富於創造性的復雜的精神活動,「不僅作家在創作,讀者也在創作,他們是創作中的夥伴,而且往往讀者比詩人更象詩人。」(易卜生語)所以,真正的領悟,必須建立在對古詩詞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如: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般人對這首詩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畫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上,這當然談不上鑒賞。有的讀者能進一步看到這首詩不限於壯麗景色的描繪,而是注進了詩人昂揚向上的激情。然而,這也還是沒有品出本詩的「詩昧」與意蘊。鑒賞能力強的讀者能透過壯麗的畫面,開闊的意境,看到這首詩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領悟這首詩所蘊含的耐人尋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成功在於追求,事業永無止境。這說明,如果沒有對作品的透徹領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鑒賞。「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晴,一隻眼晴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晴看到紙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語道破了古詩詞鑒賞的真諦。

其次,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鑒賞水平,還要力求做到「三多」:

一、要多讀。劉勰說得好:「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一個古詩詞讀得很少的人,是談不上有鑒賞能力的。鑒賞古詩詞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諸如語言文字知識、古詩詞技巧知識、作家作品知識以及必備的社會科學知識等等。所有這些,只有靠廣泛閱讀才能獲得。古人也說:「好詩不厭百回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都強調了多讀的重要性。

當然,培養和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籠統地提「多讀」是不夠的,因為「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觀賞最好作品才能培育的」(《歌德談話錄》)。車爾尼雪夫斯基也曾經說過:「凡是好書,必定會在讀者心中喚起對真、善、美的嚮往,這是一切好書所具有的共性。」可見,通過多讀好的作品,培養自己的想像力,並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對於提高鑒賞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二、要多看。要指導學生多看名家賞析的文章,或向學生推介優秀的鑒賞名篇。可以說,名家賞析的文章是比較典範的,而且很多東西是可供學生借鑒的範例,只要引導學生帶著分析的、揚棄的眼光去看,對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三、要多練。清代的唐彪曾經說過:「讀書而無評注,即偶能窺其微妙,日後終至茫然,故評注不可以已也。」因此,每次閱讀古詩詞時,若能堅持讓學生寫點眉批、夾批和總評之類,對於訓練思維,提高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還要注意:

了解古詩詞特殊之處
古詩詞有不少特殊之處,了解這些特殊之處,可以幫助我們讀懂並進而鑒賞它們。如語法方面,倒裝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王維《山居秋暝》一詩中的「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是「浣女歸而竹喧,漁舟下而蓮動」的倒置,其目的,前一句讓人先聞其聲,後見其人,後一句讓人先見其動,後睹其物。先果後因,隱顯結合,寫得十分生動優美。
格律方面,近體詩要求頷聯和頸聯對仗(對偶)。同樣拿王維的《山居秋暝》來說,其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形容詞對形容詞,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方位結構對方位結構,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上下詞性一樣,結構相同,對得非常工整。

了解古詩詞抒情方法
古詩詞大都是抒情詩。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之分。古詩詞的抒情方法以間接抒情為主,即通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為最高境界。
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上片描寫赤壁古戰場的「如畫」景色,下片由景而人,想到在此建功立業、年輕有為的儒將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貶謫的處境,從而抒發了詩人理想不能實現的無限感慨。所以我們鑒賞古詩詞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1、這首詩寫了什麼———什麼人(包括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寫了什麼「物」「景」?抒發了什麼「志」「情」?2、怎樣寫———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寫這些「物」「景」?3、為什麼這樣寫———運用這種手法寫這些「物」「景」,對抒發這種「情」「志」有什麼作用(效果)?

要學會寫賞析文章
寫賞析文章就是把我們對古詩詞的鑒賞成果用文字表達出來,這種題型,既考閱讀,又考寫作,因此很為命題者所青睞。寫賞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從哪裡切入。這要看試題的指向。如果試題有明確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寫。例如,今年上海高考語文試卷,要求就明朝詩人杜庠《赤壁》一詩中「荒磯鷗鳥滿煙蕪」這一句,結合全詩寫一段鑒賞文字。命題者提示考生按「情與景」的關系方面去鑒賞,照此切入就是。如果試題對切入點沒有明確的要求,那考生得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自己選擇一個覺得有把握的角度。一般來說,考生可從詩歌的思想內容、表現技巧、語言風格等方面去考慮。每一方面又可以結合具體作品選擇某一個切入「點」。譬如思想內容方面的「悲」與「歡」,表達技巧方面的「顯」與「隱」,語言風格方面的「陰柔」與「陽剛」,等等。角度宜小不宜大,最好抓住作品比較突出的某一點,深入開掘下去,這樣可以說得細一點、透一點。

⑻ 如何鑒賞詩詞

一、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和特定的寫作背景。

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與詩詞有關的時代變化、國家動盪、 重大事件、政策風尚等。如《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杜甫因處「安史之亂」時期避亂之時,途經丞相祠堂,特往祭拜。因此,詩中頌贊之情,悼惜之意可見,隱隱濟世之心可感。 再如《浪淘沙》(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南唐後主李煜將江山玩掉了,現已成為北宋的階下囚。因此,追想先前的榮華富貴,對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涼處境,大有天上人間之感。「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只是真性抒寫,可見後主本性難移。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謂感傷之極。這也是至情之語,難怪賺取古今多少淚水!以上兩首詩詞,如果沒有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就很難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寫的思想情感。

當然,作者寫詩往往有著特定的寫作背景,這主要包括作者自己的特定處境和心態與對方的特定處境和心態。這些也是鑒賞詩詞要了解的。如《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孟浩然):「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這是孟浩然科場失敗後所寫的。再如《 寄韓潮州愈》(賈島):「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隔嶺篇章來華岳,出關書信過瀧流。峰懸驛路殘雲斷,海浸城根老樹秋。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這是韓愈被流放到潮州後常與他一起「推敲」論詩的好友賈島寄詩言情的。作者自己寫詩時的特定處境和心態與寄詩的對方的特定處境和心態,如果我們不能很好了解,那麼也就很難領會孟浩然的孤愁和「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的傾訴, 也就很難領會賈島「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的祝願和期望。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

作家的獨特思想和創作風格必然體現在其作品中。因此,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是詩詞鑒賞的要點。平時對一些重要作家要有所了解。如: 屈原、「曹操」、陶淵明、「王孟」、「高岑」、「李杜」、「元白」、李煜、「蘇辛」、「姜柳」、李清照、文天祥、於謙、龔自珍、 鄭

燮等等。下面舉幾首詩來談一談。首先讓我們來看曹操的詩。《龜雖壽》(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曹操北征烏桓凱旋而歸的途中所寫的組詩《步出廈門行》之一首。聯系作者生平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恐怕就不能只理解為:壽命長短在天,可保養身體,心情舒暢,也可使人長壽。想想看,曹操豈會是專於養生的道人!再來聯系一下以上的詩句,我們就可以知道,原來曹操是在張揚人的能動性:千里馬和有志之士,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功業,這樣便可延長自己的生命。再看《悲秋》(杜甫):「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聯系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便不難理解,杜甫是多麼渴望清除「安史」叛軍,恢復失地,使江山歸整啊!天寶十五載,杜甫挺身赴朝廷,獨轉陷賊中,因而懷念起鄜州的妻子。於是寫下《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始干。」 管世銘雲:「『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伉儷之情也。」聯系杜甫生平思想特點和詩歌創作的風格,可知本詩決非「婉約」之屬。客中愁苦,長安苦衷,盡寓於此。如果再聯系「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便可以明白「何時倚虛幌,雙照淚始干。」 又何嘗不包含著「長夜沾濕何由徹」的期盼和對家家能得以團圓的祝願呢?再看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乍一看,本詩似乎抒寫了一種狂放之情。可這又有悖於王維生平思想特點和詩歌創作的風格。仔細閱讀,便可知道,原來詩人以裴迪比作春秋「楚狂」(《論語》)接輿,而把自己比為五柳先生陶淵明。再聯繫上面寫景,可以知道,原來本詩通篇扣「閑居」,與「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正屬一格。王夫之評此詩曰:「以高潔寫清幽,故勝。」

當然,作家的思想和藝術風格常常是多樣統一的。因此,在把握作者思想特點和詩詞創作的風格流派時,一定要注意其復雜性和多樣性。李白的《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詩人登高追懷謝眺,頓感雖與古人比肩而知己者卻甚少。這就是李白的孤高。再看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媼家》:「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這里哪有什麼孤高?哪有什麼飄逸?只有仁愛和質朴!陶淵明的詩恬淡自然,但也有「金剛怒目」式的詩篇。

三、品味詞句、把握意象並進而領悟詩詞意境。

這一點應是鑒賞古典詩詞的基本方法,也是鑒賞古典詩詞的基本能力。我們來看看柳宗元的一首詩,《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共來百粵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柳宗元等因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運動而被貶各州,因作此詩以寄情。廖文炳雲:此子厚登城樓懷四人而作。首言登樓遠望,海闊連天,愁思與之彌漫,不可紀極也。三、四句唯「驚風」,故雲「亂颭」,唯細雨,故雲「斜侵」,有風雨蕭條,觸物興懷意。至「嶺樹重遮」、「江流曲轉」,益重相思之感矣。當時「共來百越」,意謂易於相見,今反音問疏隔,將何以慰所思哉?(《唐詩鼓吹註解》)屈復雲:「嶺樹」遮目,望不可見;「江曲」九回,斷腸無已時也。(《唐詩成法》)吳喬雲:中四句皆寓比意。「驚風密雨」喻小人,「芙蓉薜荔」喻君子,「亂颭、「斜侵」則傾倒中傷之狀,「嶺樹」喻君之遠,「江流」句喻臣心之苦。皆逐臣憂思煩亂之詞。(轉引《義門讀書記》)紀昀雲:一起意境闊遠,倒攝四州,有神無跡。通篇情景俱包得起。三、四賦中之比,不露痕跡,舊說謂偕寓感撼危疑之意,好不著相。(《瀛奎律髓刊誤》)以上都是通過對詞句的品味,把握意象,領悟詩詞意境的。這正是古人鑒賞詩詞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

范仲淹有這樣的詞句:「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蘇幕遮》)這里「雲」是「碧雲」,「葉」 是「黃葉」,「煙」 是「寒煙」。這些均是直接描述性的意象。而「秋色連波」將這些意象連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水天相映的秋景圖 ,一「寒」字更突出了秋天意境的寒涼。正是這種寒涼的意境引發詞人觸景生情,隨視線想到 「更在斜陽外」的 「芳草」,即故鄉親人所居之處。遙不可見,多麼無情!這正是「鄉魂」「旅思」的多情處。這里,隨詞人視線的轉移和心理空間的變化,「芳草」已是想像中的意象了。另外,比喻性的意象和象徵性的意象在詩詞中也屢見不鮮,需要加以注意和區別。如王安石的《孤桐》:「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溫,願斫五琴弦。」詩不是單純地狀物,而是托物言志。「孤桐」的意象象徵著王安石知難而進和敢於獻身的改革精神。這樣,「明時思解溫,願斫五琴弦」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探究詩詞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議論的關鍵句。

好,我們來讀一讀杜甫的《旅夜抒懷》:「細草微風岸,桅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首聯寫獨身客舟的孤寂。頷聯寫景開闊,聯系尾聯,我們可以知道景象的廣大莫及可以顯示自比沙鷗之微渺。再聯系頸聯議論句,就能夠感悟到詩歌中抒發的旅夜自傷漂泊的情感。再看孟浩然的《臨洞庭上張丞相》:「八月湖水

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孟浩然是山水詩人,卻並非甘於隱逸之人。本詩從雄闊景象入手,順而說身處聖明之世,閑居而無所作為,實為恥辱。可雖有報國之志,無奈無人提攜,面對為官之人,只能徒增羨慕而已。顯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張丞相的援引。如若不明白「舟楫」、「 垂釣」、「羨魚」等真正的用意,這首詩便很難讀懂。再看《桂枝香金陵懷古》(王安石):「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蔟。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竟逐。嘆門外摟頭,悲恨相繼。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這首詞意在借古諷今,「商女」借指一味追求奢華享樂的朝中權臣。不明白這一點,這首詞也很難讀懂。同樣李商隱的《隋宮》也是借古諷今:「紫泉宮殿瑣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於今腐草無熒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詩詞中抒情議論的關鍵句,往往直接抒發了作者的情感,直接表達了作者的觀點,自然是詩詞鑒賞的關鍵。

五、運用聯想和想像、結合情感體驗加以感悟。

沒有聯想和想像,沒有情感體驗和感悟,簡直就無法談得上詩詞鑒賞。舉個例子來說,李清照的《如夢令》,如不利用聯想和想像去再現詞中的情境並結合情感體驗加以感悟,行嗎?請看:「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試想一想,「昨夜雨疏風驟」,按說會讓人難以入眠,可詩人還是一夜濃睡。原來她喝了很多酒。風雨再加悶酒,或是借酒銷愁。是因離情別緒?還是寂寞?是為飄泊?還是為傷春?或許都有。早晨還睡在床上,只掛念著風雨後的海棠。這時,侍女進來捲起窗簾。於是便問海棠怎麼樣了。回答說「依舊」。她說,你這個傻丫頭,你知道嗎?應是「綠肥紅瘦」。看來,在她心中早知一夜風雨之後,海棠葉子肥大了,而花卻落了。如果聯系詩人的個人遭遇,詞中的情感便可想而知了。再來讀一讀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三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這是一首悼亡詩,寫的是對亡妻的思量。首句寫難忘,次句寫難見,再假設寫十年來自己變化之大。下面「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是夜來幽夢,「明月夜,短松岡」是妻子安身之地。因思而入夢,夢見妻子;因夢而料想妻子思己,想妻子也會夢見自己。沒有聯想和想像,沒有情感體驗和感悟,詞中情境,詞中那超越生死的人間至情是很難領悟的。下面就運用這種方法鑒賞一下兩首詩詞。試試看吧! 《江夏別宋之悌》(李白):「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人分千里外,興在一杯中。谷鳥鳴晴日,江猿嘯晚風。平生不下淚,於此泣無窮。」 《八聲甘州》(柳永):「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干處,正恁凝愁。」

以上所談是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掌握了這些方法,並在鑒賞活動中不斷實踐,應可以獲得鑒賞古典詩詞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礎上便可通過比較等方法進一步提高詩詞鑒賞的水平。

希望對你有幫助,O(∩_∩)O謝謝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