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月下獨酌的拼音版
㈠ 月下獨酌拼音版
《yuè xià dú zhuó》
《月下獨酌》
zuò zhě:lǐ bái
作者:李白
huā jiān yī hú jiǔ,dú zhuó wú xiāng qīn 。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jǔ bēi yāo míng yuè,ì yǐng chéng sān rén 。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yuè jì bú jiě yǐn ,yǐng tú suí wǒ shēn 。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zàn bàn yuè jiāng yǐng ,xíng lè xū jí chūn 。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wǒ gē yuè pái huái ,wǒ wǔ yǐng líng luàn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xǐng shí tóng jiāo huān ,zuì hòu gè fèn sàn 。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yǒng jié wú qíng yóu ,xiāng qī miǎo yún hàn 。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1)古詩月下獨酌的拼音版擴展閱讀:
白話譯文
花叢中擺下一壺好酒,無相知作陪獨自酌飲。
舉杯邀請明月來共飲,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月亮本來就不懂飲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後。
暫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時行樂。
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飄前飄後。
清醒時我們共同歡樂,酒醉以後各奔東西。
但願能永遠盡情漫遊,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見。
這首詩寫詩人由政治失意而產生的一種孤寂憂愁的情懷。詩中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此詩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
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頓覺熱鬧起來。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
最後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游,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復雜情感。全詩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因此一直為後人傳誦。
㈡ 誰有《月下獨酌》李白 整篇古詩的讀音
yuè xià dú zhuó
zuò zhě:lǐ bái
huā jiān yī hú jiǔ,dú zhuó wú xiāng qīn 。
jǔ bēi yāo míng yuè,ì yǐng ché sān rén 。
yuè jì bú jiě yǐn ,yǐng tú suí wǒ shēn 。
zàn bàn yuè jiāng yǐng ,xíng lè xū jí chūn 。
wǒ gē yuè pái huái ,wǒ wǔ yǐng líng luàn 。
xǐng shí tóng jiāo huān ,zuì hòu gè fèn sàn 。
yǒng jié wú qíng yóu ,xiāng qī miǎo yún hàn 。
月下獨酌
唐代: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譯文:花叢中擺下一壺好酒,無相知作陪獨自酌飲。舉杯邀請明月來共飲,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月亮本來就不懂飲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後。
暫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時行樂。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飄前飄後。清醒時我們共同歡樂,酒醉以後各奔東西。但願能永遠盡情漫遊,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見。
(2)古詩月下獨酌的拼音版擴展閱讀
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由政治失意而產生的一種孤寂憂愁的情懷。詩中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此詩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頓覺熱鬧起來。
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後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游,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
詩人運用豐富的想像,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復雜情感。全詩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純乎天籟,因此一直為後人傳誦。
㈢ 《月下獨酌》古詩全文內容是什麼
《月下獨酌四首》是唐代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
全文內容是: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復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
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
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
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
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
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
辭粟卧首陽,屢空飢顏回。
當代不樂飲,虛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台。
㈣ 月下獨酌古詩
滿意回答
月 下 獨 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原詩共四首,此為第一首。抒發了壯志難酬、宏圖難展、無人可與共語的極度的寂寞孤獨之情。
李白愛飲酒作詩。月下獨酌本是極孤獨苦悶極寂寞無聊的事,作者卻又歌又舞又醉飲,煞是熱鬧!月、影本是無知無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擬人化,視為知己,引為同調,與卑鄙齷齪的塵世相比,真可謂是無情勝有情了。
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手中一壺酒,只能是「獨酌無相親」,於是他舉杯,邀約自己畢生最喜歡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於是冷冷清清的場面熱鬧起來了。
可是明月畢竟只是天邊的皎潔一片,它不能解善飲的詩人之意,而影子也不過是隨身而伴,不通人情。
此時,漸入醉鄉的詩人酒興發起,於是且歌且舞。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彷彿靜聆佳音;地下靜默的影子也轉動著彷彿與詩人共舞。醒時月影交歡,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彷彿月、影都與詩人一往情深,於是又深情地許諾:「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詩的題目是《月下獨酌》,而李白豐富的想像,描述了一個孤獨而又不孤獨的場面,表面看來,詩人真的能夠自得其樂,而背景則是無限的凄涼。詩的整篇,都給人一種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這種無與倫比的孤獨感成就了這位千古奇才。
㈤ 月下獨酌古詩意思
月下獨酌復四首·其一
唐制 ·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白話譯文
其一
花叢中擺下一壺好酒,無相知作陪獨自酌飲。
舉杯邀請明月來共飲,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月亮本來就不懂飲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後。
暫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時行樂。
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飄前飄後。
清醒時我們共同歡樂,酒醉以後各奔東西。
但願能永遠盡情漫遊,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見。
㈥ 古詩《月下獨酌》
作者: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①。
月既不解飲②,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③,行樂須及春④。
我歌月徘徊⑤,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⑥,相期邈雲漢⑦。
注釋
1.陶淵明《雜詩》:"欲言無余和,揮杯勸孤影。"
2.解:懂得。
3.將:偕、帶。
4.行樂句:意謂趁著春天好時光及時行樂。
5.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進。
6.無情游:《莊子·德充符》:"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惠子曰:'既謂之人,惡得無情?'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朱諫註:"無情者,月與我雖曰三人,然月與影本無情也。"
7.相期:相約。邈:高遠。雲漢:天河。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 江油縣)。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像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
其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詩詞大意
月下獨酌 李白准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月兒,你那裡曉得暢飲的樂趣?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清醒之時,咱們盡管作樂尋歡,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月呀,願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
㈦ 月下獨酌古詩
《月下獨酌》
作者: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內
月既不解飲,影容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註解】:
1、將:偕,和。
2、相期:相約。
3、雲漢:天河。
【韻譯】:
准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
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
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
月兒,你那裡曉得暢飲的樂趣?
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
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
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
清醒之時,咱們盡管作樂尋歡,
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呀,願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
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
㈧ 月下獨酌李白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譯文在鮮花叢中置一壺酒,自斟獨飲,沒有親朋好友相陪。
我只有舉起杯來邀請天上的明月,結果,明月、我和月下的身影看起來好像成了三個人。
然而月亮並不懂得飲酒的情趣,影子也只能是白白地跟隨在我的身旁。
盡管如此,我暫且還是把月亮和身影當作伴侶吧,因為人生行樂,怎能錯過這純宵良辰?
我放聲高歌,月亮好像流年難舍;我盡情起舞,影子便破碎零亂。
清醒時,我和它們共同歡樂,沉睡後,便又各自離散。
從此我願和明月結成忘情的交遊伴侶,並相約在那高遠的雲漢仙境去遨遊。
賞析《月下獨酌》工四首,此為第一首,詩中表達了知音難遇的苦悶。詩一開頭就描寫了寂寞的情調。獨酌是寫靜,更是以靜襯凄,在色調的反差中,表達出美景雖在,知音難求的深沉悲嘆。「舉杯」兩句構思十分巧妙,在無人可語的情況下,把明月和身影作為朋友,然而明月卻不懂飲酒,影子也徒然相伴,其孤獨之狀就更深了一層。為及時行樂,詩人胸襟大開、輕歌曼舞。月兒因聆聽而留連,影兒因隨舞而零亂,似乎落寞悄然而逝。然而,細加品味,詩人卻凄苦到了極點。月不會人意,「影零亂」是內心零亂的極妙寫照。更為難堪的是,清醒時有明月交歡,醉入夢鄉則各自分散,所以「暫伴」一詞正是作者的感情的虛幻寄託。最後兩句集中體現了詩人浪漫主義的詩風,在徹底否定黑暗現實之中,尋得一點精神上的慰籍。
㈨ 月下獨酌古詩
《月下獨酌》
作者: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內,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容,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註解】:
1、將:偕,和。
2、相期:相約。
3、雲漢:天河。
【韻譯】:
准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
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
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
月兒,你那裡曉得暢飲的樂趣?
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
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
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
清醒之時,咱們盡管作樂尋歡,
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呀,願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
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