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漢服女子美的詩句
㈠ 描寫「秋天」、「漢服美女」的詩句有哪些
1.夜雨
唐代:白居易抄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
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
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曉,風雨正蒼蒼。
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2.瀑布
唐代:施肩吾
豁開青冥顛,瀉出萬丈泉。
如裁一條素,白日懸秋天。
3.菩薩蠻·蕭蕭幾葉風兼雨
清代:納蘭性德
蕭蕭幾葉風兼雨,離人偏識長更苦。欹枕數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驚被薄,淚與燈花落。無處不傷心,輕塵在玉琴。
4.漁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5.美女篇
魏晉:曹植
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
柔條紛冉冉,葉落何翩翩。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
借問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
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嘆。
㈡ 描寫女性靜態美的句子,或者描寫穿漢服女子得句子(20字以內)
1.千秋無絕色!悅目是佳人!傾國傾城貌!驚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專風屬來珠翠香
3.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4.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氣,聲音笑貌露溫柔
6.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7.美人既醉,朱顏酡些
8.冰肌自是生來瘦,那更分飛後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11.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12.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屆笑春桃兮,雲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
14.嫻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扶柳
15.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16.裊娜少女羞,歲月無憂愁
17.芳容麗質更妖嬈,秋水精神瑞雪標
18.珠纓旋轉星宿搖,花蔓抖擻龍蛇動
19.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0.花心定有何人捻,暈暈如嬌靨
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22.脈脈眼中波,盈盈花盛處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24.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25.君還知道相思苦,怎忍拋奴去
26.不辭迢遞過關山,只恐別郎容易、見郎難
27.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香。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
㈢ 贊美漢服女子美的詩句
唐 李賀
越羅衫抄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樓頭曲宴仙人語,
帳底吹笙香霧濃。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
飛窗復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禿衿小袖調鸚鵡,
紫綉麻踏哮虎。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
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屏生色畫。開門爛用水衡錢。
這是李賀寫漢代美少年秦宮的詩古代描寫男子服飾的詩好象不多見。
和賈至散人早朝大明宮作
唐 王維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本詩足見唐天子的服飾之華美以及大唐的氣勢。
㈣ 描寫「漢代古裝美女」的詩句有哪些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____崔護《題都城南庄》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____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____陸游《釵頭鳳·紅酥手》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____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____李白《怨情》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____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____劉禹錫《楊柳枝 / 柳枝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___佚名《關雎》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____劉徹《秋風辭》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____李白《妾薄命》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____林傑《乞巧》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____杜牧《泊秦淮》
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____白居易《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____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____蘇軾《蝶戀花·春景》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____李延年《李延年歌》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____魚玄機《贈鄰女 / 寄李億員外》
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____白居易《後宮詞》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____李白《春思》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____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
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____李白《古意》
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____曹植《雜詩·南國有佳人》
殷勤花下同攜手。更盡杯中酒。美人不用斂蛾眉。____葉夢得《虞美人·雨後同干譽才卿置酒來禽花下作》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____蘇軾《浣溪沙·端午》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____王建《短歌行》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____黃庭堅《登快閣》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____歐陽修《長相思·花似伊》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____李白《越中覽古》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____李商隱《霜月》
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____秦觀《南歌子·香墨彎彎畫》
戚姬髡發入舂市,萬古共悲辛。____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柳如眉,雲似發,鮫綃霧縠籠香雪。____魏承班《漁歌子·柳如眉》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____李白《清平調·其二》
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____王建《宮中調笑·團扇》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____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婦人依倚子與夫,同居貧賤心亦舒。____張籍《征婦怨》
山遠翠眉長。高處凄涼。菊花清瘦杜秋娘。____吳文英《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____韋庄《女冠子·昨夜夜半》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____沈佺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 古意 / 獨不見》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____金昌緒《春怨 / 伊州歌》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____元稹《行宮》
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____韋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____韋庄《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____李商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水晶簾不下,雲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____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易挑錦婦機中字。難得玉人心下事。____劉克庄《玉樓春·戲林推》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____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____李白《長相思·其一》
㈤ 求古代詩歌里對漢服描寫的句子,
《秦宮抄詩》
唐 李賀
越羅衫袂迎襲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樓頭曲宴仙人語,
帳底吹笙香霧濃。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
飛窗復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禿衿小袖調鸚鵡,
紫綉麻踏哮虎。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
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屏生色畫。開門爛用水衡錢。
《陌 上 桑》
漢樂府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
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
脫帽著鞽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㈥ 描寫穿漢服女子漂亮的句子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在中國的北方 有個姿色非常出眾的女人並且還沒有嫁人,回眸一次全城的人都為她的美貌傾倒 再回眸全國的人都為她的絕色而驚嘆。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這幾句詩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三回《金陵城起復賈雨村,榮國府收養林黛玉》,是寶玉對她的第一印象。眉尖若蹙,有如一縷輕煙;兩眼含情,略帶喜悅而又略帶幽怨。這兩句遣字造句新穎別致,淡淡兩筆即將黛玉面貌的超凡脫俗和性格的多愁多情勾勒而出。
【眉似遠山不描而黛,唇若塗砂不點而朱】
形容女孩長得天生麗質,眉不需要描畫就是黑的,像遠處的山一樣。嘴唇像塗了硃砂,但是沒有點塗,唇色就是硃砂的紅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芙蓉從清水中長出 清新明麗 美在天然 沒有任何刻意的雕琢裝飾 形容人或事物的天生麗質 沒有修飾 清新自然。
【輕羅小扇白蘭花,纖腰玉帶舞天紗】
輕羅小扇就像一朵優雅的白蘭花,他的纖腰上裹著用玉裝飾的錦帶舞動著來自天上的輕紗。
【雙眸剪秋水,十指撥春蔥】
這是寫彈箏女子之美妙。彈箏時,目光要在左手右手十指之間,幾十根琴弦之間快速移動,剪秋水是形容其目光明亮迅捷,如快刀可斷秋水。春蔥剝開後,既嫩且白,作者形容彈箏女的手指如才剝的春蔥。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芙蓉花也不及盛妝的美人好看,水殿和風吹來,珠翠香氣四溢。出自唐朝詩人王昌齡的《西宮秋怨》。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意思是翩然若驚飛的鴻雁,婉約若游動的蛟龍。出自《洛神賦》,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
【嫻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扶柳】
嫻諍時常含羞垂首,好像花兒映照水面;走起路來,腰肢輕擺,裊裊娜娜猶如微風拂柳。
㈦ 秋天漢服美女描寫詩句
秦宮詩
唐 李賀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樓頭曲宴仙人語,
帳底吹笙香版霧濃。人間酒暖春茫茫,權花枝入簾白日長。
飛窗復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禿衿小袖調鸚鵡,
紫綉麻踏哮虎。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
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屏生色畫。開門爛用水衡錢。
這是李賀寫漢代美少年秦宮的詩古代描寫男子服飾的詩好象不多見。
和賈至散人早朝大明宮作
唐 王維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本詩足見唐天子的服飾之華美以及大唐的氣勢。
陌 上 桑
漢樂府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
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
脫帽著鞽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這還有什麼說的呢,相信這首詩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㈧ 形容漢服美的古風句子
1.春日鬧,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少年,足風流。
2.遠赴人間驚鴻宴,一睹人間盛世顏。內
3.劍未佩妥,出門已是容江湖;酒尚余溫,入口不識乾坤;願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4.草廬為家,明月入籬笆。清泉煮茶,閑話桑麻。溪邊摘蘆花,柳下喜春芽。
5.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6.結發與君知,相要與君老。
7.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
8.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9.一樣花開一千年,獨看滄海化桑田. 一笑望穿一千年,幾回知君到人間.
10.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11.不動聲色飲茶,踏碎這一場盛世繁花
12.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13.花入泥,我入戲,如你如棋,情願我入局
14.青絲蘸白雪,來路生雲煙。
15.小生不才,未得姑娘青睞,擾姑娘良久,姑娘莫怪,至此所有愛慕之意,止於唇齒,溺於年華,今生就此別過。
16.心微動奈何情己遠,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17.相忘誰先忘,傾國是故國。泠泠不肯彈,蹁躚影驚鴻。
18.鳳冠珠花,霞帔紅袍,自此與君結發,共渡此生。
19.船泊湘風晚,花謝煙雨遲。
㈨ 體現漢服之美的詩句
1.頭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節選)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古人男子二十及冠,要將散發束起視為成年。西周分封制將天下人劃分等級,貴族頭上才能戴冠,平民只能用頭巾包裹頭發。後東漢末年貴族開始喜歡平民打扮,於是「綸巾」開始流行。
綸巾是古代用青色絲帶做的頭巾。相傳三國蜀諸葛亮在軍中佩戴,故又稱諸葛巾。被視作儒將的裝束。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周瑜「羽扇綸巾」,真真是風流倜儻好相貌。
頭巾的樣式在各個朝代不盡相同:在東漢魏晉是綸巾樣式,在唐朝又變成襆頭,男子用軟巾代替帽子攏住頭發,成為了流傳一千多年的頭巾。
2.衣裳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古時衣裳是兩樣物什,上曰衣,下曰裳。兩漢以後,裳漸由裙取代,惟在貴族祭祀和朝會時穿著的禮服中保留遺制。衣裳的不同部分,長短,都有專門的詞加以區分:例如衣襟為「衽」衣袖,為「袂」短衣稱作「襦」,是平民裝扮。
漢服又有禮服和常服之分: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經過千年演變,漢服從秦朝曲裾、直裾的深衣,漢朝的留仙裙(張炎的《疏影》「回首當年漢舞,怕飛去漫皺,留仙裙褶)。到唐朝女性當中十分流行的齊胸襦裙,男子襆頭袍衫,再到明朝男子大襟右衽交領和圓領的傳統服飾式樣、女襖琵琶袖配馬面褶裙
3.鞋襪
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姜夔
京洛風流絕代人。因何風絮落溪津。籠鞋淺出鴉頭襪,知是凌波縹緲身。
紅乍笑,綠長嚬。與誰同度可憐春。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雲。
兩層底的鞋子稱為「舄」,單層底的鞋子稱為「屨」。《車攻》中寫道:赤芾金舄,會同有繹。古代的鞋子按材料分可分為三種:草,布,皮革。因為身份等級限制,平民能穿的材質十分有限。後世的鞋子根據形狀特點可以統稱為「翹頭履」,各朝代不同,還會有詳細的劃分。如東晉時的「五朵履」,南北朝時「笏頭履」唐代「雲頭錦履」和「如意翹頭履」等。
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寫道「輕解羅裳」,《華夏未央》中唱到「霓裳如夢,襟帶天地」。漢服之美,反映在詩詞和音樂中。
㈩ 描寫漢服的詩句
《秦宮詩》
【唐】李賀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
樓頭曲宴仙人語內,帳底吹笙香霧濃。
人間酒容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
飛窗復道傳籌飲,十夜銅盤膩燭黃。
禿衿小袖調鸚鵡,紫綉麻霞踏哮虎。
斫桂燒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夜半煮。
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深屏生色畫。
開門爛用水衡錢,巻起黃河向身瀉。
皇天厄運猶曽裂,秦宮一生花底活。
鸞箆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
《和賈至散人早朝大明宮作》
【唐】王維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陌上桑》
漢樂府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
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
少年見羅敷, 脫帽著鞽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