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房
① 描寫房子古詩詞大全
一、唐代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譯文:
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狂風捲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窪地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乾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後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雲像墨一樣黑,深秋天空陰沉迷濛漸漸黑下來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頂漏水,屋內沒有一點兒乾燥的地方,房頂的雨水像麻線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之後,我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像是山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
二、南宋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里江山。
譯文:
飢餓的老鼠繞著床躥來躥去,蝙蝠圍著燈上下翻舞。屋上松風裹挾著大雨洶涌而來,糊窗紙被風撕裂,發出呼啦啦的聲音,彷彿在自言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輾轉不定,如今歸來已是滿頭白發,容顏蒼老。布被單薄,疾風驟雨的秋夜,從夢里醒來,眼前依稀還是夢中的萬里江山。
三、唐代李白《妾薄命》
漢帝重阿嬌,貯之黃金屋。
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譯文:
漢武帝曾經十分寵愛阿嬌,為她築造金屋讓她居住。
她位高勢崇,就是吐一口睡沫,也會隨風化為珠玉。
四、北宋梅堯臣《陶者》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譯文:
燒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門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卻沒有一片瓦。
那些富貴人家,十指連泥也不碰一下,卻住在鋪滿瓦片的高樓大廈。
五、唐代陶淵明《讀山海經》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譯文:
孟夏的時節草木茂盛,綠樹圍繞著我的房屋。
眾鳥快樂地好像有所寄託,我也喜愛我的茅廬。
② 關於房屋的古詩
★ 唐詩中的「家」
○一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李世民《過舊宅二首》版)
○我家柱石衰,憂來學權丘禱。(李昂《題程修己竹障》)
○帝宅王家大道邊,神馬龍龜涌聖泉。(蔡孚《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二章》)
○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李白《相和歌辭·子夜四時歌四首·夏歌》)
○戰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鄉遠。(王建《雜曲歌辭·遼東行》)
○霅溪灣里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張志和《雜歌謠辭·漁父歌》)
○我家吳會青山遠,他鄉關塞白雲深。(陳子良《於塞北春日思歸》)
○黃裳元吉,邦家以寧。(盧照鄰《中和樂九章·歌儲宮第六》)
○田家無四鄰,獨坐一園春。(盧照鄰《春晚山莊率題二首》)
○山川只詢物,宮觀豈為家。(張九齡《奉和聖制初出洛城》)
○芙蓉秦地沼,盧橘漢家園。(宋之問《春日芙蓉園侍宴應制》)
○林塘花月下,別似一家春。(王勃《山扉夜坐》)
○浦口多漁家,相與邀我船。(儲光羲《采菱詞》)
○錢塘江畔是誰家,江上女兒全勝花。(王昌齡《浣紗女》)
○萬里依孤劍,千峰寄一家。(劉長卿《贈元容州》)
○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李白《江夏行》)
③ 形容房屋的古詩詞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回
高者掛卷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答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仗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
驕兒惡卧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眼前何時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劉禹錫《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④ 求描寫房子 樓房的古詩 多多益善!!!
1、陶者
宋代:梅堯臣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譯文:
燒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門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卻沒有一片瓦。
那些富貴人家,十指連泥也不碰一下,卻住在鋪滿瓦片的高樓大廈。
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死亦足 一作:死意足)
譯文:
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狂風捲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窪地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乾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後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雲像墨一樣黑,深秋天空陰沉迷濛漸漸黑下來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頂漏水,屋內沒有一點兒乾燥的地方,房頂的雨水像麻線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之後,我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像是山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
3、賀新郎·夏景
宋代:蘇軾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綉戶,枉教人、夢斷瑤台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穠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譯文:
小燕子飛落在雕梁畫棟的華屋,靜悄悄四下無人,梧桐陰兒轉過了正午。傍晚清涼時美人剛出浴。手拿著絲織的白團扇,團扇與素手似白玉凝酥。漸漸睏倦,斜倚枕睡得香熟。此時不知是誰在推響彩綉的門戶?空叫人驚醒了瑤台好夢。側耳聽卻原來是陣陣風在敲竹。
石榴花半開像紅巾疊簇,待桃杏等浮浪花朵落盡,它才會綻開與孤獨的美人為伍。細看這一枝濃艷的石榴,花瓣千層恰似美人芳心緊束。又恐怕被那西風吹落只剩葉綠。來日如等到美人來到,在花前飲酒也不忍去碰觸。那時節淚珠兒和花瓣,都會一同灑落,聲簌簌。
4、陋室銘
唐代: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於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台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
到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雲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5、登黃鶴樓
唐代: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留下一座空盪盪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
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⑤ 房子古詩怎麼形容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卧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詩寫的是自己的數間茅屋,表現的卻是憂國憂民的情感。
這首詩可分為四節。第一節五句,句句押韻,「號」、「茅」、「郊」、「梢」、「坳」五個開口呼的平聲韻腳傳來陣陣風聲。「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勢迅猛。「風怒號」三字,音響宏大,讀之如聞秋風咆哮。一個「怒」字,把秋風擬人化,從而使下一句不僅富有動作性,面且富有濃烈的感情色彩。詩人好容易蓋了這座茅屋,剛剛定居下來,秋風卻故意同他作對似的,怒吼而來,捲起層層茅草,怎能不使詩人萬分焦急?「茅飛渡江灑江郊」的「飛」字緊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沒有落在屋旁,卻隨風「飛」走,「飛」過江去,然後分散地、雨點似地「灑」在「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很難弄下來:「下者飄轉沉塘坳」,也很難收回來。「卷」、「飛」、「渡」、「灑」、「掛罥」、「飄轉」,一個接一個的動態不僅組成一幅幅鮮明的圖畫,而且緊緊地牽動詩人的視線,撥動詩人的心弦。詩人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並沒有抽象地抒情達意,而是寓情意於客觀描寫之中。我們讀這幾句詩,分明看見一個衣衫單薄、破舊的乾瘦老人拄著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著怒吼的秋風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層又一層地卷了起來,吹過江法,稀里嘩啦地灑在江郊的各處;而他對大風破屋的焦灼和怨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們心靈上的共鳴。
第二節五句。這是前一節的發展,也是對前一節的補充。前節寫「灑江郊」的茅草無法收回。是不是還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呢?有的,然而卻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無力」五字宜著眼。如果詩人不是「老無力」,而是年當壯健有氣力,自然不會受這樣的欺侮。「忍能對面為盜賊」,意謂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盜賊!這不過是表現了詩人因「老無力」而受欺侮的憤懣心情而已,決不是真的給「群童」加上「盜賊」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辦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無可奈何了。用詩人《又呈吳郎》一詩中的話說,這正是「不為困窮寧有此」!詩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窮,就不會對大風颳走茅草那麼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窮,也不會冒著狂風抱那些並不值錢的茅草。這一切,都是結尾的伏線。「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願望,正是從「四海困窮」的現實基礎上產生出來的。
「歸來倚杖自嘆息」總收一、二兩節。詩人大約是一聽到北風狂叫,就擔心蓋得不夠結實的茅屋發生危險,因而就拄杖出門,直到風吹屋破,茅草無法收回,這才無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當然又與「老無力」照應。「自嘆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詩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嘆息,未引起別人的同情和幫助,則世風的澆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嘆息」的內容,也就十分深廣!當他自己風吹屋破,無處安身,得不到別人的同情和幫助的時候,分明聯想到類似處境的無數窮人。
第三節八句,寫屋破又遭連夜雨的苦況。「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兩句,用飽蘸濃墨的大筆渲染出暗淡愁慘的氛圍,從而烘托出詩人暗淡愁慘的心境,而密集的雨點即將從漠漠的秋空灑向地面,已在預料之中。「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兩句,沒有窮困生活體驗的作者是寫不出來的。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僅是寫布被又舊又破,而是為下文寫屋破漏雨蓄勢。成都的八月,天氣並不「冷」,正由於「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所以才感到冷。「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兩句,一縱一收。一縱,從眼前的處境擴展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歷,從風雨飄搖中的茅屋擴展到戰亂頻仍、殘破不堪的國家;一收,又回到「長夜沾濕」的現實。憂國憂民,加上「長夜沾濕」,怎能入睡呢?「何由徹」和前面的「未斷絕」照應,表現了詩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這種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鐵的艱苦處境激發出來的。於是由個人的艱苦處境聯想到其他人的類似處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全詩的結尾。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前後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而下,而表現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兒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音宏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活體驗中迸發出來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這種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詠歌之不足,故嗟嘆之,「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得淋漓盡致。
別林斯基曾說:「任何一個詩人也不能由於他自己和靠描寫他自己而顯得偉大,不論是描寫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寫他本身的幸福。任何偉大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這首詩里描寫了他本身的痛苦,但當我們讀完最後一節的時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單純地描寫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現「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如果說讀到「歸來倚杖自嘆息」的時候對他「嘆息」的內容還理解不深的話,那麼讀到「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總該看出他並不是僅僅因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嘆、而失眠、而大聲疾呼吧!在狂風猛雨無情襲擊的秋夜,詩人腦海里翻騰的不僅是「吾廬獨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實的崇高理想,千百年來一直激動讀者的心靈,並發生過積極的作用。
⑥ 形容房屋的古詩詞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
高者專掛卷長林梢屬
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仗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
驕兒惡卧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眼前何時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劉禹錫《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⑦ 描寫房子古詩詞大全
《擬西北有高樓詩》
高樓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綺窗出塵冥。飛陛躡雲端。
佳人撫琴瑟。纖手回清且閑答。
芳氣隨風結。哀響馥若蘭。
玉容誰能顧。傾城在一彈。
佇立望日昃。躑躅再三嘆。
不怨佇立久。但願歌者歡。
思駕歸鴻羽。比翼雙飛翰。
西北有高樓,
何人獨自愁
問君何所憶
君笑月悠悠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⑧ 關於"房屋"的古詩有哪些
《陶者》
宋 梅堯臣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宮中內行樂詞》
唐 李白容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寶髻,石竹綉羅衣。
每出深宮里,常隨步輦歸。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
《春晚書山家屋壁》
唐 貫休
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
《陋室銘》
唐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題友人屋》
唐 李昌符
松底詩人宅,閑門遠岫孤。
數家分小徑,一水截平蕪。
竹節偶相對,鳥名多自呼。
愛君真靜者,欲去又踟躕。
⑨ 描寫「房子」古詩詞有哪些
1、《山房春事二首》
唐代:岑參
風恬日暖盪春光,戲蝶游蜂亂入房。
數枝門柳低衣桁,一回片山花答落筆床。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2、《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代:孟浩然
林卧愁春盡,搴帷覽物華。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開火,仙桃正落花。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3、《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
五代:李煜
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青霜殘雪思難任。
4、《滿江紅·翠幕深庭》
宋代:吳文英
翠幕深庭,露紅晚、閑花自發。春不斷、亭台成趣,翠陰蒙密。紫燕雛飛簾額靜,金鱗影轉池心闊。有花香、竹色賦閑情,供吟筆。
閑問字,評風月。時載酒,調冰雪。似初秋入夜,淺涼欺葛。人境不教車馬近,醉鄉莫放笙歌歇。倩雙成、一曲紫雲回,紅蓮折。
5、《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宋代: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⑩ 形容房屋的古詩詞有哪些
1,唐.劉禹錫《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2,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2]
3,唐.貫休《春晚書山家屋壁》
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
4, 唐.李昌符《題友人屋》
松底詩人宅,閑門遠岫孤。數家分小徑,一水截平蕪。
竹節偶相對,鳥名多自呼。愛君真靜者,欲去又踟躕。
5, 唐.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林卧愁春盡,搴帷見物華。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