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古詩三接到人

古詩三接到人

發布時間: 2021-01-23 20:10:40

古詩詞亂接responsibility

1、少小離家老大回,安能辨我是雄雌。(苦命的人兒,這些年你都經歷了什麼?)

2、紅酥手,黃藤酒,兩個黃鸝鳴翠柳。長亭外,古道邊,一行白鷺上青天。(如此意境,只有漢語做得到)

3、夜深忽夢少年事,惟夢閑人不夢君。(跟此人有仇啊?)

4、借問酒家何處有,姑蘇城外寒山寺。(不許瞎說!)

5、洛陽親友如相問,輕舟已過萬重山,(欠人錢了?跑得夠快的啊!)

6、爺娘聞女來,舉身赴清池;阿姊聞妹來,自掛東南枝。小弟聞姊來,琵琶聲停欲語遲。(這位姑娘,你人品真差)

7、在天願作比翼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你倆真配……)

8、美人卷珠簾,萬徑人蹤滅。兩岸猿聲啼不住,驚起蛙聲一片。(這還是美人嗎?!)

9、勸君更盡一杯酒,從此蕭郎是路人。(這么絕情?)

10、一朝被蛇咬,處處聞啼鳥。(這個很內涵)

11、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使我不得開心顏!(愛人結婚了, 新郎不是你)

12、垂死病中驚坐起,笑問客從何處來(裝病?迴光返照?)

13、車轔轔,馬蕭蕭,二月春風似剪刀。(賈府組織春遊?)

14、滿堂花醉三千客,更無一人是知音。(天才都是孤獨的)

15、垂死病中驚坐起,夜深還過女嬙來。(死性不改)

16、踏破鐵鞋無覓處,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該慶幸還是郁悶?)

17、問君能有幾多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究竟是不是原配啊?)

18、飛流直下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汪倫跳崖了?)

19、醒時同交歡,兒女忽成行。(因果關系)

20、路漫漫其修遠兮,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工整啊)

21、江州司馬青衫濕,宣城太守知不知。(有JQ)

22、後宮佳麗三千人,鐵杵磨成綉花針。(寫實派)

23、天蒼蒼,野茫茫,一樹梨花壓海棠。(春光乍泄……)

24、問世間情為何物,兩岸猿聲啼不住。(悲情的猿)

25、春宵一刻值千金,絕知此事要躬行。(乾巴爹 Vs, 壓滅跌)

26、床前明月光,對影成三人。(只可意會不可以言傳)

27、天子呼來不上船,芙蓉帳暖度春宵。(好大的膽子)

28、桃花潭水深千尺,溫泉水滑洗凝脂。(姑娘小心溺水)

29、人生得意須盡歡,從此君王不早朝。(你個昏君!)

30、朕與先生解戰袍,芙蓉帳暖度春宵。(腐!!)

❷ 古詩上句接下句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元,不是原哦)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詩詞接龍如何接

我給你舉個例子

明月幾時有(蘇東坡)
有弟皆分散(杜甫)
散作滿河星(查慎行)
星離雨散不終朝(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李白)
間關鶯語花底滑

❹ 接古詩的上下句

凌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❺ 鼓勵人再接再厲的古詩

《竹石》

出自抄: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縫中。

經歷無數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

(5)古詩三接到人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表面寫竹,其實是寫人,詩中的勁竹象徵了詩人面對種種艱難困苦,寧折不彎,決不向任何惡勢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的錚錚傲骨。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托岩竹的堅韌頑強,言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的骨氣。全詩語言簡易明快,執著有力。

❻ 接別人的詩而作叫什麼

和詩一首,有唱有和

接得好叫再接再厲,接的不好就是狗尾續貂

❼ 古詩接句

採菊東籬下
大漠沙如雪
會當臨絕頂
畢竟東流去
鱗鱗居大廈
城春草木深
恨別鳥驚心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往事知多少?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君問歸期未有期
三十功名塵與土
三萬里河東入海
爆竹聲中一歲除
商女不知亡國恨

❽ 幾句古詩接一下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長風破浪回會有時,直掛雲帆答濟滄海含義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張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❾ 古詩接句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❿ 古詩三聲傳來四聲接是誰寫的

「欲問行來人去那邊?」句中有源「問」字,句末有問號,「那」字顯然是表示疑問的,應當讀nǎ,上聲。「那」在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中都是一個多音多義字。在古代漢語中, 「那」做疑問代詞,讀音原為nuǒ,後讀音變化, 《辭源》在「那」字條目的解釋中註明「今讀nǎ」,《現代漢語規范詞典》「那」字條目有這樣的解釋:「那,讀nǎ,表示疑問,現在一般寫作『哪』。」可見,在現代漢語中「那」仍然有作疑問代詞的用法。
古代漢語中的「哪」字,讀音是nuó,表示「迎神賽會時驅鬼之聲」,還做語氣助詞,不做疑問代詞,也沒有nǎ的讀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