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詩詞修辭6

詩詞修辭6

發布時間: 2021-01-23 11:47:52

㈠ 指出下列古詩詞使用的修辭手法

1、誇張
2、擬人這里的她在叢中笑運用了擬人.
3、對偶這里兩只和一行黃鸝和白鷺鳴翠柳和
上青天專運用了對偶
4、反問屬這里豈在多殺傷?運用了反問
5、比喻這里露比做珍珠,把月比做弓
6、設問這里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自問自答運用了設問

㈡ 有關古詩詞的修辭

1.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不知道啊...好像是比喻啊...還是什麼的....

2.荷盡已無擎版雨蓋,菊殘猶有傲權霜枝 對偶
3.勸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映襯
4.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對仗--借對
5.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互文

㈢ 修辭手法詩句

對偶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低黃鸝一兩聲。——晏殊《破陣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約客》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流。——杜甫《登高》
霜落熊升樹,林空路飲溪——梅堯臣《魯山山行》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野望》
斛葉落山路,枳花照驛牆。——溫庭筠《商山早行》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春夏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歐陽修《醉翁亭記》
愛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鄉村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由近及遠)
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孟浩然《過故人庄》
塞外風光、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自然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荊門送別》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王灣《次北固山下》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岳》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李白《送友人》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劉楨《贈從弟》
哲理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時光
無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傷春)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山居之樂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吳均《山中雜詩》
自況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愁緒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環境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劉禹錫《陋室銘》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陸游《游山西村》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文天祥《過零丁洋》
擬人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戀鄉)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友情)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劉禹錫《陋室銘》
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袁宏道《滿井游記》
互文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樂府詩集》)
將軍白發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詩》(《樂府詩集》)
煙籠寒水月籠沙。——李商隱《泊秦淮》
林寒澗肅——酈道元《三峽》
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吳均《與朱思元書》
比喻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猛浪若奔——吳均《與朱思元書》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吳均《與朱思元書》
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記》
其岸勢犬牙差互——柳宗元《小石潭記》
側面描寫
夜久語聲絕,如聞氣幽咽。——杜甫《石壕吏》
對比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酈道元《三峽》
急湍甚箭——吳均《與朱思元書》
設想
東風不與周朗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襯托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杜甫《登樓》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李清照《醉花陰》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劉楨《贈從弟》(反襯)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反襯)
情景交融
友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情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哲理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觀書有感》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以詩入詞
無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異曲同工
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劉楨《贈從弟》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
4)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5)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李白《行路難》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鮑照
6)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7)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8)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杜甫《登樓》
9)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雲間》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英雄失路之悲)
10)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誇張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白發三千尺,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以動襯靜/以聲響稱靜景
萬籟此都寂,但余鍾磬音。——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王維《竹里館》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寓情於景、移情於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類比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劉禹錫《陋室銘》
借代
夕陽欲頹,沉鱗競躍——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袁宏道《滿井游記》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范仲淹《岳陽樓記》
白描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周中人兩三粒而已。——張岱《湖心亭看雪》
典故入詩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東風不與周朗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㈣ 詩詞中的修辭手法

詩詞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互文、誇張、對比、設問、反問、對偶、通感等。

㈤ 古詩中的修辭

古詩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借代,對偶,設問,反問,雙關等.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能辨別這些修辭手法,並能分析他們的藝術效果. 1.對比 :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的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如高適的《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以戰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紳《憫農》),"無閑田"與"猶餓死"形成驚人的對比,揭露出尖銳的階級矛盾. 2.設問:故作無疑之問,然後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問,自己不答,讓讀者去思索體會.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開頭一句,以問引起.祠堂何處 錦官誠外,數里之遙,遠遠望去,早見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鬱郁,氣象不凡——那就是諸葛武侯祠所在了.這第一聯,開門見山,灑灑落落,而兩句又一問一答,自開自合. 3.比喻:通過兩類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用乙事物來比甲事物.如李賀的《馬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對於比喻,尤其要弄清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種相似聯想.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鉤,是一種彎刀,從明亮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參加戰斗之意.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是根據立意的需要,所以,我們對比喻的理解,也必須考慮到詩歌的主題. 4.比擬: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包括擬人和擬物.使事物人格化,使無生命的東西活躍起來,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能啟發人聯想,使人倍感生動有趣.同時,還可以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愛者更活潑可愛,使可憎者更可惡."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楊萬里《暮熱游荷上》),通過對塘中荷花的擬人描寫,寫出了荷花嬌羞,鮮嫩的情態,寫得新鮮活潑,情景交融,很有情趣."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作者把無形,無量的愁苦化成有質有量的東西,並且用船來載,運用了擬物的修辭手法,把人物的內心世界寫得淋漓盡致. 5.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的本來名稱,而借用和該人和該物密切相關的人或物的名稱去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現描寫對象的特徵,引發讀者聯想,使其獲得鮮明深刻的印象.如李賀的《南園》: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吳鉤",古代吳地生產的一種彎刀.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帶吳鉤"指從軍的行動,身佩軍刀,奔赴疆場,那氣概多麼豪邁. 6.對偶:對偶也叫對仗,是指把字數相等或大致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的兩個句子或短語對稱地排列在一起.對偶可以使表達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確;使音律顯得抑揚頓挫,節奏鮮明,和諧悅耳.從結構上看,對偶分為嚴對和寬對兩種.嚴對要求上下句字數相等,結構相同,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不能重復用字.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前者是五言律詩中的五,六句,後者是七言律詩中的五,六句.律詩中的第二聯(三,四句)和第三聯(五,六句)都必須是對偶句.這兩例完全符合嚴對的要求,形式整齊,韻律和諧,抑揚頓挫,琅琅上口.我國古典詩歌中的律詩講究平仄相對和詞語的對仗,所以多用嚴對.寬對要求不那麼嚴格.寬對不用在律詩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駢文中.從上下句在意義上的聯系看,對偶基本上有三種:正對,反對和串對.正對,上下句的意思相同相近或相補相襯.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兩個對偶,意思互相補充,描繪了從室內向外觀察到的草堂景色.反對,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對.如"梅須遜雪三分白,雪須輸梅一段香".串對(流水對),上下句的意思相關相連(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前者由假設關系相連,後者是承接關系. 7.誇張:故意誇大或縮小表達對象的某種特徵或品格,以增強話語的表現力.誇張可以強烈地表現作者對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態度,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從而激起讀者強烈的共鳴.也可以引發人們的聯想與想像,有利於揭示事物的本質.如學齡前兒童都會背誦的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就用誇張的手法,表現了瀑布飛瀉而下的壯觀景象,飽含了詩人對大自然神奇偉力的贊頌. 8.抑揚: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的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的目的.抑揚按形式可分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兩種.舉個欲抑先揚的例子.如李商隱的《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詩的前兩句從正面著筆,絲毫不露貶意,彷彿熱烈頌揚文帝求賢若渴,虛懷若谷,和對賈生的贊嘆.可是讀了後面兩句,才恍然大悟,原來鄭重求賢,虛心垂詢,推重嘆服,乃至"夜半虛席",不是為了尋求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為了"問鬼神"的本原問題!這究竟是怎樣的求賢,對賢者又究竟意味著什麼啊!諷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揚而不能達到此效果

㈥ 古詩詞善用修辭,一般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1、具體有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復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較喻(又名強喻)、譬喻、飾喻、引喻、隱喻。

2、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寄寓(寄託),互文,設問,反問,引用,等

3、特殊性描寫方法:

a. 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襯托(又名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聯珠、頂針),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合敘、合說);

b. 有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

c. 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又名聯珠),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復踏。

二、最常用的八種修辭方法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

1. 比喻:用具體常見的事物、情境或道理來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辭方法。

【作用】:可使語言形象、生動,把抽象的事理具體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2. 擬人: 擬物為人,把事物人格化,將它寫成和人一樣有感情、有行為的修辭方法。

【作用】:增強語言親切感、形象性,使讀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鮮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3. 誇張:運用豐富的想像,為了更突出、鮮明地勾畫某一事物而對其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傳神的擴大或縮小描述的修辭方法。

【作用】:可以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徵或在增強讀者對作者主觀感情、態度和理解上起積極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4. 排比: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基本相同或相似、語氣基本一致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句子或短語遞相排列,用來表達相近或相關語意的修辭方法。

【作用】:便於把復雜的內容表達得比較集中、透徹、感情強烈,使氣勢貫通、流暢,使形式整齊,音節響亮。

【例句】:他不能抬頭,不能睜眼,不能呼吸,不能邁步。
5. 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等,內容關聯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辭方法。

【作用】:從形式上看句式整齊,增強語言的形式美;從內容上看,凝練集中,概括力強,加強了語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韻和諧,節奏鮮明,讀來琅琅上口,意義嚴謹而又富有表現力。

【例句】:(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6. 反復:根據表達的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一種修辭方法。包括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

【作用】:可以強調突出某一事物,表達綿綿不斷的情思或加強語氣,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7. 設問:先提出問題,然後緊接著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的修辭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點,增強語言氣勢,引起讀者注意,發人深思,有助於更好地抒情論理;同時可使行文有波瀾,達到生動、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8. 反問: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它的特點是用肯定的語氣表達否定的內容;用否定的語氣表達肯定的內容。

【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可以使確定的意思得到增強,不容置疑,語感強,富有感染力。

【例句】: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你不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自豪嗎?

㈦ 古詩詞常用修辭手法

古詩詞中的常見修辭手法

詩歌鑒賞題中考查的修辭手法常見的有比喻、擬人、誇張、對比、襯托、對偶、頂真、雙關、通感等。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另一事物,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較喻等。運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徵,使表達更加生動鮮明,化深奧抽象為淺顯具體。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劉攽《雨後池上》),水面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一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現了雨後池塘水面的平靜。
二、擬人。
擬人就是把物當作人來寫,運用擬人可以使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生動。如「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寫出了詩人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來時春社,去時秋社,年年來去搬寒熱。語喃喃,忙劫劫,春風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斜。興,多見些;亡,都盡說」(趙善慶《[中呂]山坡羊•燕子》),詩人把燕子趨熱避寒想像成搬運寒熱,讓燕子帶上了更多的人情味。「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蘇軾《海棠》),詩人怕花睡去,所以點燃蠟燭來照,以花比人,極富雅趣。
三、誇張。
誇張就是為達到某種效果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擴大或縮小的修辭。運用誇張,可以揭示本質,烘托氣氛,增強聯想。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飛」字,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
四、對比。
運用對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現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區別得更加鮮明。如「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王昌齡《從軍行》),詩人截取邊塞軍旅生活的一個片斷,通過寫軍中宴樂表現征戍者深沉、復雜的感情。琵琶盡可以換新曲調,卻換不了歌詞包含的感情內容,所以說「新」與「舊」的對比更能顯示出聽者深重的別情邊愁,這是任何歡樂的新曲都無法排遣的。「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徐蘭《出關》),詩人將關內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點上,對比鮮明。「桃花」與「雪」分別代指家鄉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徵意義,蘊含了思鄉的情感。
五、襯托。
襯托是為了突出主要事物,先描寫與之有關聯的事物作為陪襯的修辭。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兩種,反襯一般又包括動襯靜、聲襯寂、樂襯哀。如「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李白《聽蜀僧浚彈琴》),第四聯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和詩人沉醉於琴聲之中的狀態,側面襯託了琴聲的魅力。「初夏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煙,棋聲驚晝眠」(蘇軾《阮郎歸•初夏》),尾句以棋聲襯託了周圍環境的幽靜閑雅。「寒山幾堵,風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無今古」(陳維崧《醉落魄•詠鷹》),詩人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襯託了鷹的形象。
六、頂真。
就是用句末的詞語作下一句的開頭的詞語的修辭。頂真的作用是回環跌宕,有旋律美。如「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牆;過宮牆,繞迴廊;繞迴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蛩;泣寒蛩,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馬致遠《漢宮秋》),這段曲詞中運用了對仗、頂真的修辭手法,對仗顯示了語言的對稱美,達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結合。頂真具有回環跌宕的旋律美,表現了漢元帝離恨未已、相思又繼、千結百轉的愁緒。
七、雙關。
就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或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的修辭,有諧音雙關和語意雙關兩種。如「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朱淑真《秋夜》),第三句中「涼」字意義雙關,既寫天涼,又寫心境的凄涼。詩人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的意境。
八、通感。
也叫移覺,是把人的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通過比喻或形容溝通起來的修辭。如「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牆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郎士元《聽鄰家吹笙》),詩人用通感的修辭寫了尋訪不得之後的想像,通過花的繁盛爛漫,寫出樂聲的明麗、熱烈和歡快。

㈧ 古詩詞中常見修辭手法 有哪些

1、比喻

比喻即通過兩類不同事物的相似點來描繪事物或說明道理。如白居易《琵琶行》、李賀《李憑箜篌引》中對音樂的比喻,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觀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游刃有餘地將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出來,或者反之,將形象的事物用抽象的事物比喻出來,給人以多重感觀美的享受。像這樣的比喻在古詩詞曲中不勝枚舉。

2、擬人

擬人即通過想像把物人格化,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這種修辭可以使描繪生動形象,表意更加豐富;同時將人的情感轉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與人同喜同悲。比如《揚州慢》也有「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之句,喬木尚且厭惡戰爭,何況揚州百姓呢?

3、誇張

誇張即故意誇大或縮小表達對象的某種特徵或品格,以增強話語的表現力。誇張可以強烈地表現作者對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態度,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從而激起讀者強烈的共鳴,也可以引發人們的聯想與想像,有利於揭示事物的本質。

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誇張的手法,表現了瀑布飛瀉而下的壯觀景象,飽含了詩人對大自然神奇偉力的贊頌。

4、對比

對比即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的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

如高適的《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以戰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

5、設問

設問即故作無疑之問,然後自己回答,以引導讀者去思索體會。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長亭送別》:「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6、反問

反問即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王安石《疊題烏江亭》)

7、對偶

對偶也叫對仗,是指把字數相等或大致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的兩個句子或短語對稱地排列在一起。對偶可以使表達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確;使音律顯得抑揚頓挫,節奏鮮明,和諧悅耳。

從結構上看,對偶分為嚴對和寬對兩種。嚴對要求上下句字數相等,結構相同,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不能重復用字;.寬對要求不那麼嚴格,寬對不用在律詩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駢文中。

8、互文

互文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在古詩詞中出於字數的約束、格律的限制或表達藝術的需要,必須用簡潔的文字,含蓄而凝煉的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容。

於是把兩個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現一個而省略另一個,即所謂「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以收到言簡意繁的效果。

㈨ 24種詩詞修辭

1、比喻

比喻即通過兩類不同事物的相似點來描繪事物或說明道理。如白居易《琵琶行》、李賀《李憑箜篌引》中對音樂的比喻,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觀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游刃有餘地將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出來,或者反之,將形象的事物用抽象的事物比喻出來,給人以多重感觀美的享受。像這樣的比喻在古詩詞曲中不勝枚舉。

2、擬人

擬人即通過想像把物人格化,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這種修辭可以使描繪生動形象,表意更加豐富;同時將人的情感轉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與人同喜同悲。比如《揚州慢》也有「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之句,喬木尚且厭惡戰爭,何況揚州百姓呢?

3、誇張 

誇張即故意誇大或縮小表達對象的某種特徵或品格,以增強話語的表現力。誇張可以強烈地表現作者對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態度,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從而激起讀者強烈的共鳴,也可以引發人們的聯想與想像,有利於揭示事物的本質。

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誇張的手法,表現了瀑布飛瀉而下的壯觀景象,飽含了詩人對大自然神奇偉力的贊頌。

4、對比

對比即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的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

如高適的《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以戰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

5、設問 

設問即故作無疑之問,然後自己回答,以引導讀者去思索體會。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長亭送別》:「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6、反問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