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閱讀古詩

閱讀古詩

發布時間: 2021-01-23 08:55:20

『壹』 如何閱讀古詩

題主問如何讀詩,大抵問題出在讀不懂,進入不了詩的語境,無法鑽得更深。很多新手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所以我認為這是個反映了普遍情況的好問題,很值得分享個人的一點心得。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之所以不知道怎麼讀,讀不懂,讀不明白,問題是出在了哪裡。找到了病灶,才能開葯方。就我的理解,一般在讀詩上出現問題,大抵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 字不認識,繁體字不認識。

  • 典故不理解。

  • 疏通不了句子,不理解句意。

  • 全詩抓不住點。

  • 以上這幾個原因,其實都是缺乏基礎的問題。所導致的結果,是進入不了文本。

    原因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從讀白話到讀文言,是有個關卡的。從簡體橫排到繁體豎排這一步,邁得出邁不出,是靠量來說話的。另一個原因就很簡單,你不認識字,不了解典故,就懂不了。和學英語一樣的,四級的詞彙量去做GRE,肯定要被羞辱死。所以要做的很簡單,積累。有字典就是讓你認字的,有箋注就是讓你懂典故的。打基礎的一步,沒有捷徑。

  • 然後是另一些原因:

  • 也能理解文本的意思,但是僅僅是理解了文意。

  • 看不出好不好,反正王國維什麼的說好,我就說好,王國維他們說不好,我也跟著說不好。

  • 論詩動輒意境不意境、走不走心、通不通俗的。

  • 這里的問題就稍微大一點,說白了就是過早的從別人那裡移植過來了一個審美的架子。移植器官有排異性,移植來的審美也是一樣,說不定就叫排異反應弄死了。不是自己的東西,拿來臧否是非高低,其實自己也說不明白,長此以往,自己就給困死在這個來的小水坑裡了。撲騰不出去,游著也總是打轉轉。

    要知道,審美須從自身來。不要輕信任何詩論家的話,這些東西可以暫時用,但是也要看血型合適不,移植來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才能說有了心得。王國維覺得好的,你可以覺得不好,他覺得很差的,你可以覺得好,只要你自己的體系足夠支撐。這個體系的建立,需要廣泛的閱讀、以及建立在閱讀量上的大量思考。

  • 然後來看一些由淺入深的障礙:

  • 格律美我就看不出怎麼辦。

  • 詩的建築美我就看不出怎麼辦。

  • 詩人玩的花招我就看不出怎麼辦。

  • 詩的……我就看不出怎麼辦。

  • 這些就是由淺而入深的一些必走之路了。新手疏通了文意,看起來也是,床前明月光,嗯,疑是地上霜,嗯,舉頭望明月,嗯,低頭思故鄉,嗯,完。更難一點的,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額,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額,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額,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看不大懂,不好看,算了下一首。再難一點的,錦襜褕,綉襠襦。強飲啄,哺爾雛。隴東卧穟滿風雨,莫信籠媒隴西去……%&*&)UP*&^&I……不明覺厲……

    看同一首詩,不同水準的人,看出的東西絕不一樣。就拿剛提到的老杜明妃一詩,僅僅疏通文意,也就是個說昭君的詩嘛,看過了就看過了。而高幾個段位的人,能看得出其中結構的用心,構造的精細,格局的廣闊。我們來看一個鑒賞:

  • 杜甫寫王昭君的名作《詠懷古跡》:


  •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 首聯兩句相對,上句很富動勢,山壑的走向大概朝著明妃村方向,給杜甫寫得像山壑都往明妃村奔「赴」過去似的;下句頓為「明妃村」那個點。次聯把這個節奏再奏一遍,然而聲音更大、強度再高,對比得也愈加尖銳。明妃從「村」里「一去」往宮中、再去往遙遠的匈奴,時間空間跨度都特別寬廣,句意的動勢在更闊大深遠的背景里展開,「連」字尤其叫人感到昭君在茫茫無際的「朔漠」里走也走不完的情形;可是,猛然頓為一個更小於「村」的「冢」,浩渺的空間陡然收縮為孤零的一點,綿渺的時間也凝滯在「冢」上「黃昏」里,似乎時間也成為化石,從此千古不變。三聯上句是個點、實點,下句又是個行程、虛影的行程,它把一二聯反復的節奏倒過來用了一遍,本身還包含「圖尚實存」和「魂只空歸」的對照——杜甫大概在明妃村裡見過明妃的畫像,從詩意看,「畫圖省識春風面」不像僅僅用毛延壽替明妃畫相的故典。


  • 細勘第二聯,它是個對立句,上句動勢的行程,下句凝滯的固點;又是個流水句,下句順著上句講的,是上句的結果,明妃去了朔漠,因而留下青冢。對立句把內容與格律打成一片,共同造成相反相成的效果;流水句把內容與格律分開來,自由的流動感與格律的僵固性又形成矛盾;而且,整個兩句的流動寫法——流水句——與兩句之間的對立格局——對立句——還較著勁,詩意在流走,而流走的前部與後部竟然性質相反,流走與對立兩個特質既相對而又交融。這一聯的內涵顯得特別深厚、復雜,遠非用散文講一聲「昭君去了北方死後葬在那裡」所可比擬的。它的張力使藝術富於彈性、強度,幾乎窮盡了對聯這個形式的限止,用光了它的潛力。


  • 實際上,從整首詩,我們可以看得到更多的辯證情況。一聯像二聯一樣是個矛盾體,二聯所以那樣打眼,也有一聯的功勞,二聯是一聯節奏的一次反復、擴印,佔了它的便宜。但是,一聯的行程指向明妃村,二聯的流向倒過來,從明妃村指向塞外;一聯既是二聯的同盟,也是二聯的敵手。三聯把一、二聯重復的節奏「行程、點」扭轉頭,成為「點、行程」,同時,流向又從塞外返回明妃村,並且二聯是明妃生前那個人在流去,三聯是明妃身後那個魂在流回。我們不由想到辯證論家那些套話:「否定之否定」、「正、反、合」——身後魂歸的明妃比起生前在這里土生土長的明妃,一面今人猶昔人,另一面已經今我非昔我了,她既回到了故地,又帶著離開故地的後果,帶來了死亡、帶來了客死異鄉的哀怨、同時也帶來了所有被時間摧毀之物那永古無法躲避的悲傷——換句話講,她帶來了一切時間中事物的共同命運。杜詩的結句拆下來看,其實平庸,可是,經過前邊那些正反頓折、回環往復的鋪墊,最末兩句已成為情感上必然的結論,我們不覺得它平庸,只感到心裡盤郁糾纏、無路可走的強烈情緒給它極自然地引接出來,到了某個早該去的歸宿地。


  • 不比李白,杜甫是個老實人,他自詡「晚節漸於詩律細」,並非空口講白話,他這首詩的確網路著多重的、細致的辯證因素,可以作為他七律詩的典範。

  • 這種東西,需要你花時間和精力去鑽研。詩是一種成熟的藝術,審美手段,藝術技巧都十分完備。抓住幾個點,看一首詩試著從多個角度去看去讀去想。不怕看的少,就怕看了一萬首,還是停留在移植器官的層面。

『貳』 關於閱讀的古詩

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唐 顏真卿《勸學》)
2.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回。但使書種答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3.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月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 朱熹《觀書有感》)
4.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觀書有感》)
5.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6.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叄』 古詩閱讀

全詩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我們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朱熹的《觀書有感》一詩主要運用借喻的修辭手法,把書比作「半畝方塘」,比作「鑒」。這「半畝方塘」很清澈,像明鏡一樣,可以映出「天光雲影」。作者設問:這「半畝方塘」為什麼這么清澈呢?並自答:因為這源頭活水不斷地補充進來,才使得它這么清澈。
因此,「渠」並不是渠水,而是代詞「它」,指代半畝方塘(本體是「書」)。按「渠」字在文言文中可作為第三人稱代詞,指人指物都可以,本文中即可理解為「它」,就是「方塘」。
所以我的意見是解釋為:「問它(方塘)為什麼這么清澈呢?因為一直有河流源源不斷的會聚過來啊。
大學者朱熹在贊美讀書有所領悟,心靈中感知的暢快、清澈、活潑,以水塘和雲影的映照暢敘出來了。他的心靈為何這樣澄明呢?因為總有像活水一樣的書中新知,在源源不斷地給他補充啊!

『肆』 閱讀古詩的方法

閱讀古詩詞的基來本方法自

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像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伍』 閱讀的古詩四句

讀書的古詩(一)

〔唐〕顏真卿《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王貞白《白鹿洞詩》:「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唐〕杜荀鶴《閑居書事》:「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蘇軾《宋安淳秀才失解西歸》:「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

〔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來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宋〕陸九淵《讀書》:「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明〕於謙《觀書》:「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清〕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人心如良苗,得養乃茲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讀書》:「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植諸空山中,日來而月往.露葉既暢茂,煙打漸蒼莽.」

讀書的古詩(二)

1、《雜詩》東晉 陶淵明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

詩意:精力充沛的時光不會再來,就像一天中只有一個早晨。我們應當及時勉勵自己,歲月是不會等人的

2、唐代 顏真卿《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詩意: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年輕時不知道勤奮學習,年老時讀書就晚了.

『陸』 關於閱讀的古詩詞

一、關於讀書的古詩:
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2.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3.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月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 朱熹《觀書有感》)
4.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觀書有感》)
5.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6.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二、關於讀書的名句:
1.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4.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5.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6.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7.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8.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月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 朱熹《觀書有感》)
9.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觀書有感》)
10.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11.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柒』 關於閱讀的古詩有什麼

關於閱讀的古詩有:

1、南宋·朱熹《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南宋·朱熹《觀書有感》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3、清·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人心如良苗,得養乃茲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

4、宋·陸九淵《讀書》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5、明·於謙《觀書》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6、清·法式善《讀書》

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植諸空山中,日來而月往。露葉既暢茂,煙打漸蒼莽。

『捌』 閱讀古詩詞的基本方法

閱讀古詩詞的基本方法

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版,古人寫詩特權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像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於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