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已故親人的詩詞名句
① 描寫思念家鄉,思念親人之情的詩句有哪些
古代描寫思念家鄉和親人之情的詩句眾多,其中膾炙人口的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每逢佳節倍思親」等。
(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語出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一詩的寫作時間是公元726年舊歷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時年26歲,寫作地點在當時揚州旅舍。李白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凄涼之情。詩的後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於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像: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等,無不在思念之中。
(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寫於1076年中秋,此時的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已經四年沒見面了。作者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麼遺憾的事情!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雲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所以, 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長壽,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亮。。「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也表達了千古的離人之願。
(三)每逢佳節倍思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所作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全詩文:「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詩文今意為獨自漂泊在外作異鄉之客,每逢佳節到來就更加思念親人。遙想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即自己不在內。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王維十七歲所作。王維弟兄共五人,他居長,另有兩個妹妹。作這首詩時,他初次離開了家鄉,詩中表達了他思念親人的深情。 由於一個人長年漂泊在外,無法與家人團聚,尤其是重陽節,在家家戶戶都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的日子裡,王維怎能不想起在家是和親人手挽著手,頭插著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景呢?這個佳節更勾起詩人思念家鄉,想念家鄉親人之情。現在人們常用「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兩句詩,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② 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50首
1、《靜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2、《玉階怨》【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譯文:
玉砌的台階夜裡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佇立露水便浸濕了羅襪。
只好回到室內放下了水晶簾子,仍然隔著透明的簾子凝望秋月。
3、《泊秦淮》【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譯文:
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後庭花。
4、《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譯文:
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
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5、《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譯文:
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的雲海之間。
浩盪的長風吹越幾萬里,吹過將士駐守的玉門關。
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
這里就是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
戍守兵士遠望邊城景象,思歸家鄉不禁滿面愁容。
此時將士的妻子在高樓,哀嘆何時能見遠方親人。
③ 三年級語文本詩最能表現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九月來九日憶山東兄自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凡是離家在外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平時一個人不覺得怎樣,但在節日里被人都一家團圓而自己卻孤身一人時,會覺得格外的難過,格外的思念遠方的親人.
「獨」,「異鄉」、「異客」、「倍」這些詞,都表現了作者在九月九這個節日里,思及自己孤身一人而加倍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④ 請寫出你積累的古代征戰婦女思念丈夫家鄉親人的詩句只寫名句
1、《芳草渡》宋代:賀鑄
留征轡,送離杯。羞淚下,捻青梅。低聲問道幾時回。秦箏雁促,此夜為誰排。
君去也,遠蓬萊。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懷。和煩惱,尋個便,送將來。
原詩:
對即將遠行的人苦苦挽留,頻頻勸飲,抓住馬韁不放。凄然淚下如雨。低首捻青梅,低聲問歸期。分別之後,今夜還有什麼心思去彈琴鼓瑟呢?
您去遙遠地方。千里之遙,離別千里,兩地音信之隔絕。因相思而成病,成病時是怎樣的一種情懷。寫信告訴自己煩惱,尋個方便將這些,寄送給她。
2、砧面瑩,杵聲齊。搗就征衣淚墨題。
出自宋代賀鑄的《杵聲齊·砧面瑩》
砧面瑩,杵聲齊。搗就征衣淚墨題。寄到玉關應萬里,戍人猶在玉關西。
釋義:
搗衣石的表面因年長日久的使用,早已光潔平滑,杵聲協調、齊整。搗完製成衣服給丈夫寄去,可是在題寫姓名、附就家信時卻止不住涕泣連連。寄到玉門關已是萬里之外了,可是戍守邊關的人還在玉門關的西邊。
3、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出自唐代皇甫冉的《春思》
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家住層城臨漢苑,心隨明月到胡天。
機中錦字論長恨,樓上花枝笑獨眠。為問元戎竇車騎,何時返旆勒燕然。
釋義:
鶯歌燕語預報了臨近新年,馬邑龍堆是幾千里的疆邊。家住京城比鄰著漢室宮苑,心隨明月飛到邊陲的胡天。織錦迴文訴說思念的長恨,樓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獨眠。請問你主帥車騎將軍竇憲,何時班師回朝刻石燕然山。
4、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出自唐代沈如筠的《閨怨二首·其一》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釋義:
大雁都已飛走了,書信再難寄出。愁緒多得讓人難以入眠。多希望能追隨那無處不在的月影,將光輝照射到你的軍營。
5、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出自唐代王昌齡的《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釋義:
閨中少婦未曾有過相思離別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裝扮之後興高采烈登上翠樓。忽見野外楊柳青青春意濃,真後悔讓丈夫從軍邊塞,建功封侯。
⑤ 關於思念已故親人的詩詞
1.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蘇軾(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讓自己去思念,自己卻難以忘懷。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
2.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辭。——元稹(唐)《遣悲懷三首其一》
首句「閑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啟下。以「悲君」總括上兩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壽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沒有多長時間。詩中引用了鄧攸、潘岳兩個典故。鄧攸心地如此善良,卻終身無子,這就是命運的安排。
3.一夜思親淚,天明又復收。恐傷慈母意,暗向枕邊流。——周淑然(清)《憶其亡父》
因為思念親人哭了一夜,等到天亮了又把眼淚擦乾。唯恐害的母親傷心,所以只能躺在枕頭上默默流淚
4.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元稹(唐)《遣悲懷三首其一》
當日開玩笑時曾經說起,假若她死後該如何料理;那時只不過說著玩玩而已,如今卻真的來到眼底。
5.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賀鑄(宋)《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
好好一起來的,怎麼就不能一起離開呢?」窗前的梧桐在經歷了清霜之後,已經樹木凋零,落葉蕭索;而池中原先那對比翼雙飛的白頭鴛鴦如今也只剩下孤零零的一隻。
⑥ 關於思念家鄉親人的詩句.名言警句各兩個
這些: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
行嗎?
⑦ 關於親情的名言和詩句
名言:
1、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也蘊藏著甜蜜的愛。——蕭伯納
2、我想不管親情友情還是愛情,能與時間對抗的才是真情。——辛夷塢
3、或許友情同樣需要考驗,只有親情才是根深蒂固。——九把刀
4、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維斯冠
5、骨肉之間,多一分渾厚,便多留一分親情,是非上不必太明。——黃宗羲
6、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詩句:
1、《遊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翻譯: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2、《別老母》清代:黃景仁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翻譯: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翻譯: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4、《墨萱圖·其一》元代:王冕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翻譯: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5、《蓼莪》先秦:佚名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翻譯:爹爹呀你生下我,媽媽呀你喂養我。你們護我疼愛我,養我長大培育我,想我不願離開我,出入家門懷抱我。
⑧ 描寫思念家鄉,思念親人之情的詩句有哪些!你知道哪些描寫思念家鄉之情的古詩文名句
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3、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4、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行行重行行》
5、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6、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7、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李煜《相見歡》
8、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9、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杜甫《贈衛八處士》
10、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1、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12、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
13、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杜牧《贈別》
14、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黃庭堅《寄黃幾復》
15、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趙瑕《江樓感懷》
16、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
17、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18、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賀知章《回鄉偶書》
19、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20、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李覯《鄉思》
⑨ 寫春天思念親人的古詩詞名句,注意不是朋友、情人,而是親人,即父母、兄弟。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生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版得三寸輝權。
芳草復返草,斷腸還斷腸,
自然堪下淚,何必更斜陽。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更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離恨恰發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⑩ 兩句詩句(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名句 表達思念故鄉親人的名句)
思念家鄉: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慈母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黃鶴樓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思念之詩
1.嚶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衛風.木瓜>>
4.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5.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
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8.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唐.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
1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唐.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12.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唐.杜甫<<徒步歸行>>
13.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清.翁照<<與友人尋山>>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一作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一作事)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長 相 思
<無名氏 >
去年秋,今年秋。
湖上人家樂復憂,
西湖依舊流。
吳循州,賈循州。
十五年間一轉頭,
人生放下休。
祖國壯麗山河: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