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蘇軾豁達的詩句
㈠ 蘇軾豁達樂觀的詩句
任憑天公雷閃,我心巋然不動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回渡海答》
以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赤壁賦》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定風波)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臨江仙〉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這是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的句子。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後赤壁賦》)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蝶戀花》)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
《江城子·密州出列》「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倉,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㈡ 蘇軾的豁達的詩句是
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㈢ 蘇軾一些豁達樂觀的詩句、
1、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譯句:被貶到這南方邊遠的荒島上雖然是九死一生,但我並不悔恨。因為這次南遊見聞奇絕,是平生所不曾有過的。
2、以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赤壁賦》
譯句: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麼可羨慕的呢?
3、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
譯句:回頭看那剛下過雨的地方,回去吧,風雨雖已停止天還未放晴。
4、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定風波》
譯句: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
5、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臨江仙》
譯句:駕著小船從此離去,就到江海中度過未來的歲月吧!人在失意或是對眼前生活感到厭煩時,總會盼望脫離舊環境,到一個新地方去享受一下自由逍遙的人生。
6、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譯句:被貶到這南方邊遠的荒島上雖然是九死一生,但我並不悔恨。因為這次南遊見聞奇絕,是平生所不曾有過的。
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後赤壁賦》
譯句:山更高了月亮看起來更小了,水退下去了,水裡的石頭就顯現出來了。
8、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蝶戀花》
譯句: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怛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
譯句: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10、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江城子·密州出列》
譯句: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白,(但)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
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㈣ 體現蘇軾樂觀,豁達的詩句有那些
「以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赤壁賦》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
㈤ 蘇軾表現豁達人生態度的詩詞文賦
在他的詩文辭賦中信手便可拈來豁
達之句。他對瑣碎凡事和自然景物的敏
感讓他從中挖掘和體悟出簡便的人生哲
學,即使對於出行遇雨如此敗興之事,
於他卻何妨吟嘯且徐行,而且好不快哉
地吟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
雨任平生!(定風波)這樣曠達超
脫的胸襟,真是令人贊嘆不已。
而一生歷經宦海浮沉的他,卻從人
生挫折中總結經驗,把人生感受轉化為
理性的反思。當他已絕北歸之望」時,卻
以樂觀的心態從苦難中仍可以發現惠州
的美:羅浮春欲動,雲日有清光。處處野
梅開,家家臘酒香(《殘臘獨出》)。
更將這份豁達體現得淋漓盡致的
是,當他被判「誹謗朝政、妖言惑眾」而赴
任黃州團練副使這樣一個閑職之時,他
尚能剛一出獄便吟出「此災何必深追咎,
竊祿從來豈有因?」這是何等的豁達之度
方能顯出如此灑脫而又樂天的姿
態!他曾幾度被貶,流落荒蠻之地,但
他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曠達的胸襟,
瀟灑地面對一切,「先生心平而氣和,故
雖老而體胖。
深刻的人生思考與敏銳的洞觀自然
的心性,使蘇軾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
曠達的態度,這些皆被蘇軾融入了他的
文學創作當中。林語堂先生如是說:蘇
軾偉大的人格與人生的智慧比任何一位
中國作家更突出,也更完整地蝕刻在他
的生活和人品中,他雖身處逆境中,
但卻更多地展示了對苦難的傲視和對痛
苦的超越,令後世之人敬仰與膜拜。
㈥ 表達蘇軾豁達人生觀的詩句
「一蓑煙雨任平生。」一一出自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這一句就是蘇軾一生生活的寫照。他在政治上不斷地受到打擊,一貶再貶,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終沒有被打敗,始終保持一顆鮮活靈動的心。
㈦ 表現蘇軾豁達的詩句有哪些
任憑天公雷閃,抄我心巋然不動
九死襲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以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
,何妨吟嘯且徐行。(定風波)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臨江仙〉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這是蘇軾
中的句子。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
人有悲歡離合,
,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倉,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參考鏈接 https://..com/question/422913481.html
㈧ 蘇軾灑脫豁達的詩句
宋代:蘇軾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㈨ 赤壁賦中那些詩句是體現蘇軾的豁達
是蘇軾針對客之人生無常的感慨陳述自己的見解,以寬解對方。客曾「羨回長江之無窮」,願「抱明月而答長終」。蘇軾即以江水、明月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的認識。如果從事物變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過是轉瞬之間;如果從不變的角度看,則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盡的,又何必羨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須臾」了!這表現了蘇軾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他贊成從多角度看問題而不同意把問題絕對化,因此,他在身處逆境中也能保持豁達、超脫、樂觀和隨緣自適的精神狀態,並能從人生無常的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
㈩ 表現蘇軾樂觀豁達的詩或詞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版漢族,眉州眉山權(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