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古詩原文
Ⅰ 如夢令 李清照 全詩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人物,而且她的作品存世的比較多,所以僅僅以《如夢令》難以區分。事實上,《如夢令》就是一個詞牌名,而詞牌就是指唐宋時代經常用以填詞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樂曲的原名,說簡單點詞牌就代表一個固定的曲子。換句話說,詞牌是固定的,全部加起來,大概有八百七十多個,而詞是不固定的,所以同樣叫《如夢令》其內容和要表達的意識可以完全不同。
李清照這兩首《如夢令》都是以游記為背景寫的詞,都是以酒、花、小清新為套路,談不上什麼高深的思想,其實就是他早期生活的情趣而已。我個人認為,這兩首詞就是代表了「文青」本質,屬於沒啥事亂呻吟那種調調,就像現在的朋友圈,看個大鵝也弄個「好喜歡哦!」,「好漂亮哦!」,「好好玩哦!」,就是自己覺得自己很有情調和招人羨慕嫉妒恨而已。
Ⅱ 如夢令詩歌
常記炎夏酷暑,辛苦培育學生。試問好老師,卻道不計勞苦。無妨,無妨,只為百姓造福。 給我最佳哦!
Ⅲ 如夢令全部詩詞
以下兩首是李清照的《如夢令》
1、《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專路。
興盡晚屬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2、《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下面是秦觀的《如夢令》
3、《如夢令.春景》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
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
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下面是納蘭性德的《如夢令》
4《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如夢令」是一個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無夢令」等。「令」多指詞之短調,詞中字數在58字以內的稱為小令,59至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因此有太多以「如夢令」
為詞牌名的詞了,您可以查看一下宋詞以及其他關於詞的書籍。
Ⅳ 李清照詩詞如夢令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如夢令》
【內容】: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Ⅳ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李清照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應是常常想起一次郊遊,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
怎麼才能把船劃出去,不小心,卻驚起了一群的鷗鷺。
[譯文二]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被美景陶醉而流連忘返。
游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劃船,不小心劃進了荷花池深處。
劃呀,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譯文三]
曾記得一次溪亭飲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著了道路。
興盡之後很晚才往回劃船,卻不小心進入了荷花深處。
怎麼渡,怎麼渡?(最終)驚起水邊滿灘鷗鷺。
[注釋]
常記:時常記起。「難忘」的意思。
溪亭:臨水的亭台。
日暮:黃昏時候。
沉醉:大醉。
興盡:盡了興致。
晚:比合適的時間靠後,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誤入:不小心進入。
藕花:荷花。
爭渡:怎渡,怎麼才能劃出去。爭(zen),怎樣才能
驚:驚動。
起:飛起來。
一灘:一群。
鷗鷺:這里泛指水鳥。
【相關推薦】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析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創作背景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簡評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閱讀答案
Ⅵ 如夢令古詩
如夢令
照水粉梅開盡。春殘峭寒猶甚。秋氣著人衣,斗帳玉兒生暈。那更。那更。簾外月斜風橫。
Ⅶ 李清照的《如夢令》全首詩是什麼
全詩有兩首。
一、《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意思為:
曾記得一次溪亭飲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著了道路。
興盡之後很晚才往回劃船,卻不小心進入了荷花深處。
怎麼渡,怎麼渡?(最終)驚起水邊滿灘鷗鷺。
二、《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意思為:
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7)如夢令古詩原文擴展閱讀:
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後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麼,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游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Ⅷ 《如夢令》詩詞
《如夢令》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專。
爭渡屬,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
蘇軾
為向東坡傳語,
人在玉堂深處。
別後有誰來?
雪壓小橋無路。
歸去,歸去,
江上一犁春雨。
Ⅸ 古詩文網卓人月的詩《如夢令》
《如夢令》來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自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李清照
擔丁曹股丨噶查拴腸莖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
蘇軾
為向東坡傳語,
人在玉堂深處。
別後有誰來?
雪壓小橋無路。
歸去,歸去,
江上一犁春雨。
Ⅹ 如夢令詩詞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全文詩文翻譯 / 賞析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作者:李清照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