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上詩詞
① 李白天門山的詩句
望天門山
作者: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專日邊來。
注釋屬
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
中斷:指東西兩山之間被水隔開。
楚江:即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開:開掘;開通。
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
回:轉變方向,改變方向。
兩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② 《望天門山》的詩句
《望天門山》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釋義: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釋義: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③ 描寫關於"天門"的詩句有哪些
《望天門山》
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天門》
兩漢:佚名
天門開,詄盪盪,穆並騁,以臨饗。
光夜燭,德信著,靈浸鴻,長生豫。
太朱塗廣,夷石為堂,飾玉梢以舞歌,體招搖若永望。
星留俞,塞隕光,照紫幄,珠煩黃。
幡比翅回集,貳雙飛常羊。
月穆穆以金波,日華耀以宣明。
假清風軋忽,激長至重觴。
神裴回若留放,殣冀親以肆章。
函蒙祉福常若期,寂謬上天知厥時。
泛泛滇滇從高斿,殷勤此路臚所求。
佻正嘉古弘以昌,休嘉砰隱溢四方。
專精厲意逝九閡,紛雲六幕浮大海。
《橫江詞六首》
唐代:李白
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
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於瓦官閣。
海潮南去過潯陽,牛渚由來險馬當。
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
海神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
橫江館前津吏迎,向余東指海雲生。
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波不可行!
月暈天風霧不開,海鯨東蹙百川回。
驚波一起三山動,公無渡河歸去來。
《登太白樓》
明代:王世貞
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
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
白雲海色曙,明月天門秋。
欲覓重來者,潺湲濟水流。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隴因題》
唐代:許渾
海燕西飛白日斜,天門遙望五侯家。
樓台深鎖無人到,落盡東風第一花。
皮日休,(襄陽竟陵人,晚唐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皮日休即生於天門山下的石河鎮蔣皮巷。皮日休年少時下決心「以文取士」。一日傍晚,他登上高峻的佛子山主峰,左望天門山與龍尾山兩峰相峙,氣峻霄漢,儼然登天之門;兩傍火門山,金杯山,撲船山等山一字排開,如列屏嶂;這里是大洪山余脈與江漢平原的接合部,北望京山,霞飛雲舞;南瞰天沔,碧涌平川,不覺詩興豪發:
「落霞如綺絢晴空,坐對天門欲下舂。
十里孤峰層漢碧,數村殘照半江紅。
荒城市螟人歸牧,遠浦水明水宿鴻。
回首長安何處是,崔峨宮闕五雲中。」
根據明末著名文學家,皮日休同鄉的竟陵派文學家鍾惺對於山水名勝的高論,他說:「梵谷者皆可以為山,深者皆可以為水也。……一切高深,可以為山水,而山水反不能自為勝:一切山水,可以高深,而山水之勝反不能為名;山水者,有待而名勝者也。」然則山水何所待而「名勝?」他的結論是:「曰事、曰詩、曰文,此三者,山水之眼也。」對鍾惺的立論很難反駁,因為有道理。推而廣之,不僅山水,民俗、特產、古樹名木之類好像也應該有「眼」,有「眼」才有魂魄,才有神韻。承認鍾惺立論的精當,解讀三山五嶽的風物勝景便可能產生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
那麼,天門山(湖北天門境內),則因事、因詩、因文,三者皆得,詩人皮日休使天門山有「眼」才有魂魄,才有神韻。另外,使天門山具有神韻的名人及故事,還有楚國令尹子文降生於佛子山老虎洞故事,還有茶聖陸羽天門山求學故事,還有禪宗六祖惠能的故事,還有劉秀取道天門捷徑而獲得昆陽大捷的故事。。。。。。天門山,山如其名,可謂仙山一座。
⑤ 含有天門山的詩句
〖過天門山懷友〗
書名:《全唐詩》 作者:吳筠
滄江溯流歸,白璧見秋月。秋回月照白璧,皓如山答陰雪。
幽人停宵征,賈客忘早發。(進帆天門山),回首牛渚沒。
川長信風來,日出宿霧歇。故人在咫尺,新賞成胡越。
寄君青蘭花,惠好庶不絕。
⑥ 描寫天門山的詩句有哪些
滄江溯流歸,白璧見秋月。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陰雪。
登天門兮坐盤石之嶙版峋,前漎漎兮未半,下權漠漠兮無垠。
紛窈窕兮岩倚披以鵬翅,洞膠葛兮峰棱層以龍鱗。
兩山夾滄江,豁爾開天門。須臾輕舟遠,想像孤嶼存。
牛渚天門險。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霧斂。與閑人登覽。 待月上潮平波灧灧。塞管輕吹新阿濫。風滿檻。歷歷數、西州更點。
試一望兮奪魄,況眾妙之無窮。
松移岫轉,左變而右易。風生雲起,出鬼而入神。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北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吾亦不知其靈怪如此,願游杳冥兮見羽人。
幽人停宵征,賈客忘早發。進帆天門山,回首牛渚沒。
重曰,天門兮穹崇,回合兮攢叢,松萬接兮柱日。
⑦ 望山天門的詩句是什麼
《望天門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赴江東途中行至天內門山時所創作容的一首七絕。
詩句如下: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盪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
⑧ 望天門山 詩詞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回岸青山相對出,答
孤帆一片日邊來。
注釋:
1、天門山:在今安徽當塗西南長江兩岸,東名博望山,西名梁山。兩山夾江而立,形似天門,故得名。
2、楚江:流經湖北宜昌縣至安徽蕪湖一帶的長江。因該地古時屬於楚國,所以詩人把流經這里的長江叫做楚江。
3、回:轉變方向。
4、兩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5、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譯文: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
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
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⑨ 關於天門山的詩句5句
《望天門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年)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回的一首七絕。此答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盪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美。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出一種新鮮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