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古詩中
① 古詩三( )中
三衢道中(宋·曾幾)
七言絕句押庚韻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② 古詩三什麼道中
三衢道中(曾畿)】
梅子黃時日日晴,
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
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
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
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
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
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③ 古詩中三邊是指哪裡
1.漢 時指 匈奴 、 南越 、 朝鮮 。
《史記·律書》:「 高祖 有天下,三邊外版畔。」
2.指東、西、北權邊陲。
《後漢書·楊震傳》:「 羌 虜鈔掠,三邊震擾。」《資治通鑒·漢安帝延光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雲:「三邊,東、西、北也。」
3.明 時指 延綏 、 甘肅 、 寧夏 三地區。
《明史·憲宗紀一》:「﹝ 成化 十年正月﹞癸卯, 王越 總制 延綏 、 甘肅 、 寧夏 三邊,駐 固原 。」
4.原 安邊 及 定邊 、 靖邊 三縣的合稱。抗日戰爭時期為 陝 甘 寧 邊區的行政分區,簡稱 三邊 。
毛澤東 《組織起來》:「我希望你們回到 關中 去,回到 隴東 去,回到 三邊 去……領導人民,領導群眾,把工作做得更好。」
5.泛指邊境,邊疆。
唐 辛常伯 《軍中行路難》詩:「但令一被君王知,誰憚三邊征戰苦。」 宋 劉克庄 《漢宮春·丞相生日乙丑》詞:「但管取,三邊無警,活他百萬生靈。」 元 無名氏 《昊天塔》第一折:「可憐死戰三邊上,不得生封萬戶侯。」
④ 古詩《三衢道中》
南宋詩人曾幾《三衢道中》原文: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
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4)三在古詩中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曾幾是一位旅遊愛好者。這首詩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抒寫詩人對旅途風物的新鮮感受。
這是一首紀行詩,描寫了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於三衢山道中時輕松愉快的心情。
首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黃梅天,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一爽,游興愈濃。
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於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游興。
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來時路」將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致猶濃,故能注意到歸途有黃鸝助興,由此可見出此作構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
作者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略到平的意趣。
這首詩是通過對比融入感情,詩將往年陰雨連綿的黃梅天與眼下的晴朗對比;將來時的綠樹及山林的幽靜與眼前的綠樹與黃鶯叫聲對比,於是產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全詩又全用景語,渾然天成,描繪了浙西山區初夏的秀麗景色;雖然沒有鋪寫自己的感情,卻在景物的描繪中鍥入了自己愉快歡悅的心情。
作者簡介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於政事。
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誌銘》,後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
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⑤ 古詩詞中的三字作用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⑥ 《三衢道中》這首詩的意思
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⑦ 古詩《三衢道中》的全文是什麼
古詩《三衢道中》的全文摘錄如下:
三衢道中
作者: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三衢道中》是南宋詩人曾幾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首句寫出行時間,次句寫出行路線,第三句寫綠陰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減登山時的濃郁,第四句寫黃鶯聲,路邊綠林中又增添了幾聲悅耳的黃鶯的鳴叫聲,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和意趣。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
作品鑒賞
詩寫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松愉快的心情。
這是一首紀行詩,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寫詩人行於三衢山道中的見聞感受。首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黃梅天),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一爽,游興愈濃。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於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游興。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來時路」將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致猶濃,故能注意到歸途有黃鸝助興,由此可見出此作構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
曾幾雖然是江西詩派的一員,但這首絕句寫得清新流暢,沒有江西詩派生吞活剝、拗折詰屈的弊病。他的學生陸游就專學這種,蔚成大家。
⑧ 三衢道中古詩意思
三衢來道中古詩意思:梅子黃透源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前行。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