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古詩十字句法

古詩十字句法

發布時間: 2021-01-21 17:43:25

① 急求古詩!!!!!!!!!!!

哲理詩:抄

青松---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勵志詩:

墨梅----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石灰吟---於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敘事: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詞: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曲: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② 古詩詞賞析

一.

這首七絕,是大歷詩歌中最著名之作。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前二句既描寫了秋夜江邊之景,又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鍾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鍾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相襯托,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一縷淡淡的客愁被點染得朦朧雋永,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為那裡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風情,吸引著古往今來的尋夢者。全詩以一愁字統起。《唐詩三集合編》:"全篇詩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說出。"《磧砂唐詩》:"'對愁眠'三字為全章關目。明逗一'愁'字,虛寫竟夕光景,輾轉反側之意自見。"《古唐詩合解》:"此詩裝句法最妙,似連而斷,似斷而連。"

編輯本段【意思】

月亮已落下,烏鴉不停啼叫,秋霜滿天, 江邊楓樹映襯著船上漁火點點,只剩我獨自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裡敲響的鍾聲悠揚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編輯本段【賞析】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為什麼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小結: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後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鍾聲傳到船上的情景。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後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鍾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遊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鍾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卧聽鍾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首詩採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後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鍾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二.

這是詞人避亂金華時所作。她歷盡亂離之苦,所以詞情極為悲戚。上片極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進一步表現悲愁之深重。全詞充滿「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現了她的故國之思。構思新穎,想像豐富。通過暮春景物勾出內心活動,以舴艋舟載不動愁的藝術形象來表達悲愁之多。寫得新穎奇巧,深沉哀婉,遂為絕唱。

北宋敗亡後,李清照於建炎元年(1127)來到南方,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毀。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誠病故之後,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隻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詞。這時她已經53歲了,經歷了國家敗亡、家鄉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這首詞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實的生活片斷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風住塵香花已盡」,交代的是季節特徵,鮮花經過春風的搖動已經零落殆盡,只有土地上還殘留些花的芬芳,說明這時已到了暮春時節。「日晚倦梳頭」是通過日色已晚而作者仍無心梳洗打扮來表達內心的哀傷。下面敘述哀傷的原因和哀傷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在春天裡花開花落年年如此,並沒有新的變化,而人卻與以前大不一樣了,國破、家亡、夫死,她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即使有心訴說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淚先流,這比「聲淚俱下」的描寫更深入了一層。她的悲哀是不可觸摸的,不但不能說,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會淚如雨下。在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的行為具體地表達了她內心的濃重哀愁。

下片一轉,另闢蹊徑,寫道:「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聽人說雙溪春色還不錯,詩人也曾產生了去那裡泛舟的念頭。她想去雙溪泛舟並不是貪戀美景、游賞心切,而是要尋求一個消除愁苦的去處。不過,轉而卻又否定了自己的計劃。「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怕的是雙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自己內心沉重的哀愁。人們總是把愁怨比做連綿不斷的流水,比做斬盡還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卻另尋了一個新思路,說:自己的愁重得連船都承載不動。她又用「也擬」「只恐」等虛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動層次清楚地表露了出來,像這樣的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實在很新鮮、奇特,所以被詞論家稱贊為「創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詞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內在情感方面更加細膩,更加深邃。有人評價說「短幅中藏有無數曲折」。

譯文:
風停了,塵土裡帶有花的香氣,花兒已凋落殆盡。日頭已經升的老高,我卻懶得來梳妝。景物依舊,人事已變,一切事情都已經完結。想要傾訴自己的感慨,還未開口,眼淚先流下來。

聽說雙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雙溪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我許多的憂愁。

③ 古詩的字法,句法,音韻,結構,和意境怎麼分析

字法就是這個字是象形,會意還是形聲。
句法就是分析句子結構,主謂賓之類的。
音韻分析押韻和格律有必要可以講下擬構和吟誦。意境就是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賦比興,白描對仗,表達了詩人怎麼樣的思想感情。

④ 古詩問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懷》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廣陵》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荊門送別》
(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3)浣溪沙1

作者: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1,村南村北響繅車2。牛衣古柳賣黃瓜3。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4。
全部注釋
1.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簌簌,下落貌。
2.繅車,抽絲工具。
3.牛衣,《漢書·王章傳》"章疾病,無被,卧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條:"案《食貨志》,董仲舒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則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此處指賣瓜者衣著粗劣。或謂本作"半依",如曾季狸《艇齋詩話》:"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
4.漫,隨便。因為十分渴,想隨便喝點茶,所以不管哪個人家,都想去敲門試問。蘇軾《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門",與此兩句意同。皮日休《閑夜酒醒》:"酒渴漫思茶",蓋即此語所本。
詞至蘇軾,題材、意境、筆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詞中絕少出現的農村田園風光也出現在蘇軾詞中。元豐元年(1078),徐州春旱後得雨,蘇軾到石潭謝神,作了一組《浣溪沙》,題為"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五首",皆寫初夏農村景色,此為其中第四首。
上片截取農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棗花的香氣,繅車的響聲,賣瓜人的悠然,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園圖畫。
下片則寫作者本人,日高、路長更兼酒困,未免倦極口渴,便敲門求飲。蘇軾雖然身為士大夫,內心卻對農村田園懷有親近之心,自謂"使君元是此中人",此處漫不經心的"敲門試問",與"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見一斑。
浣溪沙2
作者: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1。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2。蕭蕭暮雨子規啼3。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4!休將白發唱黃雞5。
全部注釋
1.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鎮。時與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沙路潤無泥"。
3.蕭蕭暮雨,白居易《寄殷協律詩》自註:"江南吳二娘曲詞雲,'蕭蕭暮雨郎不歸'。"子規,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凄厲,詩詞中常藉以抒寫羈旅之思。
4.此句當為寫實。但"門前"雲雲,亦有出處。《舊唐書》卷一九一方伎《一行傳》,謂天台山國濟寺有一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當卻西流,弟子亦至。"一行進去請業,"而門前水果卻西流"。
5.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這里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發,悲嘆衰老。
這首詞寫於元豐五年(1082)春,當時時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溪邊蘭草初發,溪邊小徑潔凈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蕭蕭暮雨中,杜鵑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
下闋卻筆鋒一轉,不再陷於子規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度的難能可貴,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愈悲鬱,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浣溪沙3

作者: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1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2。

雪沫乳花浮午盞3,蓼茸蒿筍試春盤4。人間有味是清歡。

全部注釋

1.泗州,今安徽泗縣。劉倩叔,生平不詳。南山,即都梁山,在泗州不遠。

2.清洛,指洛澗,今安徽洛河,源出安徽合肥,北流至懷遠入淮河。泗州在淮河北岸。漫漫,大水浩淼貌。

3.雪沫乳花,煎茶時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時烹茶,以乳色鮮白、泡沫細膩為上乘。蘇軾《西江月》(龍焙今年絕品):"湯發雲腴釅白,盞浮花乳輕圓"。

4.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筍,萵苣筍。春盤,唐代以來風俗,立春日用春餅、生菜等裝盤,饋贈親友,稱春盤。詞作日離立春不遠,故先"試嘗"。

此為一首記游詞。元豐七年(1084),蘇軾由黃州調任汝州(今河南臨汝),赴任途中,曾於泗州小住,這首詞便是在此期間,與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遊玩的時候所寫。

上片寫南山所見的景色:微寒天氣,乃"細雨斜風"有心"作"之,天氣放晴,灘邊之煙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彷彿漸流漸見廣遠無際。本無意之風景,於有心人眼中,卻顯得處處有情。

下片寫午時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的野菜,別有一番風味。而全詞的主旨,最終落在"清歡"二字上,可見作者對生活情調的欣賞。

全詞筆調雅緻,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獨特情致

⑤ 古詩十九首的句法特色

省略主語,多是非主謂謂語句

⑥ 古詩文中的句式

古代詩詞中的句式:

1.並列式詩句。這種詩句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短語構成,各個短語之間的關回系是並列的,沒有答大小、輕重、主次之分。

2.主謂式詩句。這種詩句由前後兩個部分組成,後一部分用來陳述、描寫、說明前一部分。

3.動賓式詩句。由兩部分構成,前一部分是動詞,後一部分是賓語。

4.偏正式詩句。也是由兩部分構成,前一部分用來修飾、限制,後一部分是詩句的中心語。

5.補充式詩句。此詩句也由兩部分構成,前一個部分是詩句的中心語,後一部分是補語。

6.連謂式詩句。又叫連動式短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描述同一對象的連續的動詞性詞語構成。

7.意轉式詩句。又叫轉折式詩句,也是由兩部分構成,前一部分與後一部分之間意義上有互相轉折的關系。

8.因果式詩句。是有著因果關系的兩個部分構成。

9.假設式詩句。由兩部分構成,前一部分假設存在某種情況,後一部分是說明此種情況下會怎樣。

10.復指式詩句。又叫同位式詩句,這種詩句前後部分都是指同一事物。

⑦ 關於古詩

題 臨 安 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專
南 安 軍 ★
宋·文屬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出嶺誰同出?歸鄉如此歸!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飢死真吾志,夢中行採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話子侄
元·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飄泊棲遲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夢覺聽啼鵑。
題鄭所南蘭

⑧ 古詩賞析

雨 晴
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 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 卻疑春色在鄰家。
這首即興小詩,寫雨後漫步小園所見的殘春之景。詩中攝取的景物很簡單,也很平常,但平中見奇,饒有詩趣。
詩的前兩句扣住象徵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見和「雨後」情景相對比、映襯,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剛剛降臨,花才吐出骨朵兒,尚未開放;而雨後,花事已了,只剩下滿樹綠葉了,說明這場雨下得多麼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這一場苦雨給鬧殺了。詩人望著花落春殘的小園之景,是多麼掃興而生感喟啊!
掃興的不光是詩人,還有那蜜蜂和蝴蝶。詩的下兩句由花寫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氣,它們懷著和詩人同樣高興的心情,翩翩飛到小園中來,滿以為可以在花叢中飽餐春色,不料撲了空,小園無花空有葉;它們也象詩人一樣大失所望,懊喪地紛紛飛過院牆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紛紛離開了,小園豈不顯得更加冷落,詩人的心豈不更加悵惘!望著「紛紛過牆去」的蜂蝶,滿懷著惜春之情的詩人,剎那間產生出一種奇妙的聯想:「卻疑春色在鄰家」。院牆那邊是鄰家,詩人想得似乎真實有據;但一牆之隔的鄰家小園,自然不會得天獨厚,詩人想得又是多麼天真爛漫;畢竟牆高遮住視線,不能十分肯定,故詩人只說「疑」,「疑」字極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實感。這兩句詩,不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態,寫得活靈活現,更把「春色」寫活了,似乎「陽春」真的「有腳」,她不住自家小園,偏偏跑到鄰家,她是多麼調皮、多麼會捉弄人啊!
「卻疑春色在鄰家」,可謂「神來之筆」,造語奇峰突起,令人頓時耳目一新。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點鐵成金的作用,經它點化,小園、蜂蝶、春色,一齊煥發出異樣神采,妙趣橫生。古人謂 「詩貴活句」(吳喬《圍爐詩話》),就是指這種最能表達詩人獨特感受的新鮮生動的詩句吧。
聞 雁
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齋聞雁來。
韋應物詩鑒賞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初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達滁州後不久寫的。
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到外面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的秋雨,愈發感到夜之深沉、秋之凄清和高齋之空寂。在這種蕭瑟凄寂的氣氛中,敏感的詩人不由歸思難禁。韋應物家居長安,與滁州相隔兩千餘里。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遠望,也會有雲山阻隔、歸路迢遙之感;黑夜沉沉,四望一片迷濛,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故園的眇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盡、悠然難止了。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濃,為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正當懷鄉之情難以排遣時,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穿越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鄉而徹夜不眠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詩寫到這里,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吟詠玩索。
「歸思後乃說聞雁,其情自深。一倒轉說,則近人能之矣。」(沈德潛《唐詩別裁》)
純粹從文字看,詩中所抒寫的似乎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但滲透於全詩的蕭瑟凄清情調和充溢於全詩的秋聲秋意,卻令讀者隱約感到在「歸思」、「聞雁」背後隱含的時代亂離的面影,蘊藏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沈德潛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並入化機」(《說詩晬語》)。古澹,確是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徵。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手法,以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詩句之間,很少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朴質自然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確有古體的流風余韻。

⑨ 請問誰有關於愛國的格言、詩句,要有句意,最少10個!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13、唐·李夢陽: 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
14、明·於謙: 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
15、宋·陸游: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16、三國志: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
17、唐·李白: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
1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19、秦時明月汗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九歌·國殤
九歌·國殤[ɡuó shānɡ]
【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
【題目】:九歌·國殤
【內容】:原文:

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土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國殤》參考譯文
手拿著長戈啊,身穿著鎧甲,

戰車輪轂交錯啊,短兵器相拼殺。

旌旗遮日啊,敵兵多如麻,

箭矢交互墜落啊,戰士沖向前。

敵侵我陣地啊,踐踏我隊形,

駕轅左馬死啊,右馬又受傷。

戰車兩輪陷啊,戰馬被羈絆,

戰士舉鼓槌啊,擊鼓聲震天。

老天也怨恨啊,眾神皆憤怒,

戰士被殺盡啊,屍體棄荒原。

英雄們此去啊,不再回還,

原野空茫茫啊路途太搖遠。

佩帶著長劍啊,夾持著秦弓,

身首已分離啊,忠心永不變。

戰士真勇敢啊,武力又威猛,

剛強徹始終啊,士氣不可侵。

將士身雖死啊,精神永世存,

您的魂魄在啊,鬼中稱英雄。

解析:

《國殤》是屈原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組樂歌——《九歌》中的一首,內容是追悼和禮贊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

樂歌分為兩節,先是描寫在一場短兵相接的戰斗中,楚國將士奮死抗敵的壯烈場面,繼而頌悼他們為國捐軀的高尚志節。由第一節「旌蔽日兮敵若雲」一句可知,這是一場敵眾我寡的殊死戰斗。當敵人來勢洶洶,沖亂楚軍的戰陣,欲長驅直入時,楚軍將士仍個個奮勇爭先。但見戰陣中有一輛主戰車沖出,這輛原有四匹馬拉的大車,雖左外側的驂馬已中箭倒斃,右外側的驂馬也被砍傷,但他的主人,楚軍統帥仍毫無懼色,他將戰車的兩個輪子埋進土裡,籠住馬韁,反而舉槌擂響了進軍的戰鼓。一時戰氣蕭殺,引得蒼天也跟著威怒起來。待殺氣散盡,戰場上只留下一具具屍體,靜卧荒野。

作者描寫場面、渲染氣氛的本領是十分高強的。不過十句,已將一場殊死惡戰,狀寫得栩栩如生,極富感染力。底下,則以飽含情感的筆觸,謳歌死難將士。有感於他們自披上戰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們緊握兵器,安詳地,心無怨悔地躺在那裡,他簡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緒奔進。他對這些將士滿懷敬愛,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樣,在本篇中,他也同樣用一切美好的事物,來修飾筆下的人物。這批神勇的將士,操的是吳地出產的以鋒利聞名的戈、秦地出產的以強勁聞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製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飾的鼓槌,他們生是人傑,死為鬼雄,氣貫長虹。英名永存。

依現存史料,我們尚不能指實這次戰爭發生的具體時地,敵對一方為誰。但當日楚國始終面臨七國中實力最強的秦國的威脅,自懷王當政以來,楚國與強秦有過數次較大規模的戰爭,並且大多數是楚國抵禦秦軍入侵的衛國戰爭。從這一基本史實出發,說本篇是寫楚軍抗擊強秦入侵,大概沒有問題。而在這種抒寫中,作者那熱愛家國的熾烈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楚國滅亡後,楚地流傳過這樣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頌悼陣亡將士的同時,也隱隱表達了對洗雪國恥的渴望,對正義事業必勝的信念,從此意義上說,他的思想是與楚國廣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為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第一位偉大詩人,他所寫的決不僅僅是個人的些許悲歡,那受誣陷被排擠,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際;他奉獻給人的是那顆熱烈得近乎偏執的愛國之心。他是楚國人民的喉管,他所寫的《國殤》,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國人民熱愛家國的心聲。

本篇在藝術表現上與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區別,乃至與《九歌》中其他樂歌也不盡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辭采瑰麗的華章,然其「通篇直賦其事」(戴震《屈原賦注》),挾深摯熾烈的情感,以促迫的節奏、開張揚厲的抒寫,傳達出了與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凜然亢直之美,一種陽剛之美,在楚辭體作品中獨樹一幟,讀罷實在讓人有氣壯神旺之感。

【作者簡介】

屈原(約公元前339~約前278)。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廣泛紀念。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1篇。據《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 1篇。有些學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懷疑《遠游》以下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筆。在語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詩經》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於」「乎」「夫」「而」等虛字,用來協調音節,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嘆的韻致。總之,他的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創造性。

於右任臨終詩《國殤》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陸;
大陸不見兮,
只有痛哭.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
故鄉不見兮,
永不能忘。

天蒼蒼,
海茫茫,
山之上,
有國殤。

於右任的著名愛國詩作《望大陸》(又名《國殤》)發表於1964年11月10日先生在台北謝世後。晚年在台灣的於右任先生非常渴望葉落歸根,但終未能如願。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記中寫道:「我百年之後,願葬玉山或阿里山樹木多的高處,山要高者,樹要大者,可以時時望大陸。我之故鄉是中國大陸」。之後不久,1962年1月24日於右任先生就寫下了感情真摯沉鬱的詩作《望大陸》。
這是他眷戀大陸家鄉所寫的哀歌,其中懷鄉思國之情溢於言表,是一首觸動炎黃子孫靈魂深處隱痛的絕唱。
1949年,於右任被裹挾到台灣,而結發妻子和兒子卻留在大陸,從此天各一方。所以,他的《望大陸》並非泛泛的家國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銘心的身世之痛。祖國統一,是詩人一生所志追求的。
閱讀此詩,給人一種悲愴深沉、愛國情摯的感覺。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於先生久居台灣,不能回歸桑梓,但是海峽波濤卻隔不斷、阻不了他望大陸、念故鄉、思親人的深情。
詩的前兩節採用重章復踏的手法,反復詠唱,抒發對大陸、對故鄉深切嚮往、眷戀的情懷,是詩人真情實感的強烈表露,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是這真摯強烈的情感和刻骨銘心的思念,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引起讀者感情與思想上的共鳴。詩的最後一節開頭兩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樂歌》里的兩句話,採用疊字,狀物形象而生動!最後兩句「山之上,有國殤!」語意雙關而寓意豐富。《國殤》出自屈原楚辭《九歌》。《九歌》是屈原流放途中模仿楚國南方的祭歌而創作的一組詩篇,《國殤》是其中一首,是追悼將士的輓歌,所謂「殤」,《小爾雅》說:「無主之鬼之為殤。」詩人巧借「國殤」,抒寫自己死後不能葬在大陸,不能魂歸故里的遺憾。古人雲:「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獸猶如此,人何以堪?人為的阻撓,使親人分聚、骨肉離散,死後尚不能魂歸故里,不得安寧,讀來怎能不令人愴然而淚下?詩人藉助這兩句詩,表達出許許多多和詩人有著相同經歷的人們的心:他們魂牽夢縈、心中無法忘卻的正是祖國的統一!先生生前見不到祖國的統一,死後還要葬於高崗,向大陸遙望,真是死不瞑目啊!
如今,香港和澳門已回歸,我們正企盼阻隔半個世紀的台灣早日回到母親的懷抱!相信,一個統一富強,繁榮昌盛的中國不久將屹立於世界東方!到此,於右任先生將會含笑九泉!於右任臨終之謎
1964年8月中旬,於右任因病住院。9月的一天,於右任的老部下楊亮功到台北榮民總醫院去探望他。於右任很高興,但由於病重及喉嚨發炎,想講的話又無法講出來。楊亮功於是拉著他的手問道:「院長有什麼事情吩咐我?」於右任略思片刻,伸出一個指頭。楊亮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過了一會,於右任又向楊亮功伸出三個指頭,楊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