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魯番古詩
㈠ 古代詩人贊譽吐魯番火焰山的詩詞
《火山雲歌送別》唐 岑參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
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
平明乍逐胡風斷,薄暮渾隨塞雨回。
繚繞斜吞鐵關樹,氛氳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東,山上孤雲隨馬去。
譯文:
火山高高聳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雲厚。
火雲鋪山蓋嶺凝滯不開,方圓千里鳥兒不敢飛來。
火雲清晨剛被胡風吹斷,到傍晚又隨著塞雨轉回。
回環繚繞吞沒了鐵關樹,蒸騰彌漫半掩了交河戍。
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東,山上孤雲將隨你向東去。
賞析:
火山,即火焰山,在新疆吐魯番東,因山體為紅色砂岩構成,且其地氣候乾熱而得名。
《火山雲歌送別》一詩,正可使我們感受到岑參詩作的這一特點。詩人下筆凝重而又不失灑脫自如,以其俊逸的筆力塗抹著濃厚的色彩,使所描繪的畫面具有難以否認的真實,又有著難以言盡的韻味。
詩的前四句,作者一連用了四個「火」字,將一幅瑰奇壯麗的火山雲霞圖生動地呈現給讀者。
由於熱氣蒸騰,連平時翱翔無阻的飛鳥,也只有躲在千里之外而不敢靠近一步。
「平明乍逐胡風斷,薄暮渾隨塞雨回」兩句的大意是說,早晨剛被塞風吹散的火山雲氣,傍晚又隨塞雨飛回。「繚繞」兩句,意謂火山雲氣彌漫廣遠,其勢將湮沒周圍的一切。
向南看,屹立於沙漠之中的鐵門關 (在今焉耆和庫爾勒之間) 被繚繞的火雲所吞。向西看,雲海的熱浪掩蓋到交河城邊。此時的火山雲霧,具有一種奪人心魄的神奇力量。
以上四句,對仗工整,尤以「繚繞」兩句為勝。在古詩對仗中實不多見,連綿詞「繚繞」與「氛氳」相對,不但平仄相反,而且是雙聲對疊韻,於整首詩的雄渾中頗見工巧。「吞」、「掩」兩個對仗的動詞,為雲氣之盛增加了氣勢。
「迢迢征路火山東,山上孤雲隨馬去。」被送的友人要上路了,要到那火山以東的萬里迢迢的內地,山迴路轉,已難再見朋友的身影,但望見火山之上隨朋友而去的一片孤雲,也畢竟是一種慰藉。最後點出了作者對友人惜別的真摯情意。
(1)土魯番古詩擴展閱讀:
火焰山民間傳說:
維吾爾族民間傳說天山深處有一隻惡龍,專吃童男童女。
當地最高統治者沙托克布喀拉汗為除害安民,特派哈拉和卓去降伏惡龍。
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激戰,惡龍在吐魯番東北的七角井被哈拉和卓所殺。惡龍帶傷西走,鮮血染紅了整座山。
因此,維吾爾人把這座山叫做紅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火焰山。
㈡ 跪求描寫吐魯番的詩句
【標題】: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年代】:唐
【作者】:岑參
【體裁】內:七古
【內容】:--------------------
君不容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
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
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
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
車師西門佇獻捷。
【賞析】:--------------------
【注釋】:
走馬川:又名左末河,即今新疆車爾成河。輪台:在今新疆米泉縣境。軍師:似應為車師。蘅塘退士本作軍師。車師為唐安西都護府所在地,今新疆吐魯番縣。
1、金山:即阿爾泰山。
2、漢家:這里實借漢以指唐。
3、連錢:馬身上的斑紋。
【簡析】:
詩中抓住有邊地特徵的景物來狀寫環境的艱險,從而襯托士卒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運用了比喻、誇張等藝術手法,寫得驚心動魄,繪聲繪色,熱情奔放,氣勢昂揚。全詩句句用韻,除開頭兩句外,三句一轉韻,這在七言古詩中是不多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