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吳祖光詩詞

吳祖光詩詞

發布時間: 2021-01-21 05:19:09

⑴ 贊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的詩歌有哪些

【年代】:現代
【作者】:毛澤東
【曲牌】:沁園春
【題目】:雪
【寫作時間】:1936年 2月
【內容】: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譯文】
北方的風光,千里冰封凍,萬里雪花飄。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好像蠟白色的巨象在賓士,它們都想試一試與天老爺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艷艷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相傾倒。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一代上天驕寵的兒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彎弓射大雕。這些人物全都過去了,數一數英雄豪傑,還要看今天的人們。

【注釋】
「原」指高原,即秦晉高原。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風騷:《詩經·國風》和屈原的《離騷》,泛指文學。
天驕:漢朝人稱匈奴為「天之驕子」,見《漢書·匈奴傳》。
成吉思汗: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的蒙古征服者。
射鵰:《史記·李廣傳》稱匈奴善射者為「射鵰者」。

【題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澤東從延安飛重慶,同國民黨進行了四十三天的談判。其間柳亞子屢有詩贈毛,十月七日,毛書此詞回贈。隨即發表在重慶《新華日報》上,轟動一時。

【作法】這詞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離天三尺三」,一個不是漢名,一個是直接引用民謠,都不必拘守平仄。

【背景】1933年,日本帝國主義繼侵佔東北三省以後,又將魔爪伸向華北。蔣介石則迎合日本帝國主義的要求,繼續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國家和民族處於危急存亡之秋。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1936年2月,毛澤東同志率領紅軍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准備渡河東征,開赴抗日前線。為了視察地形,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當「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現在他眼前時,不禁感慨萬千,詩興大發,欣然命筆,寫下了這一首豪放之詞《沁園春·雪》。

【鑒賞】
雪,冰清玉潔,是情趣的寄託,是人格的化身。

自古以來,騷人墨客,多以雪為題;詩壇文苑,多有詠雪之作。毛澤東對雪也有特殊興趣,時有詠雪的佳詞麗句。但專章一嘆三唱,本篇卻首推第一。不獨如此,本篇還是毛澤東最早傳世的一首,也是引起唱和、爭論最多最大的一首。最根本的是,這首詞是毛澤東詩情才智第一次充分的展露,也是毛澤東豐富、崇高的精神世界第一次藝術的顯現。集如此眾多之第一於一身,這首詞自然就舉足輕重、眾望所歸了。

「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清沈德潛『說詩碎語』)。毛澤東此詞,是古今詠雪詩詞之絕唱,其胸襟氣魄的雄偉浩闊,真可謂「橫絕六合,掃空萬古」(宋劉克庄《辛稼軒集序》)。

這首詞上片大筆揮灑,寫北方雪景;下片縱橫議論,評古今人物。上下渾融一氣,構成了一個博大浩瀚的時空世界,鑄就了一個完美獨特的藝術整體,表現出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開篇高唱而入,起筆不凡,總栝大半個中國的嚴冬雪景。詩人詠雪,眼光不僅僅停留在雪上,而是通過學來寫祖國壯闊的山河,評述祖國悠久的歷史,這就所見者大、所論者深。第一句,劈頭統攝歌詠的地域對象,一筆囊括了半個中國。二、三句描寫特徵,點出題目。「千里」「萬里」,承「北國」兩字,從地下天上交錯展開,極寫范圍廣蒙深透;「冰封」「雪飄」承「風光」兩字,一靜一動互相映襯,勾畫嚴冬的威猛雄奇。寥寥十二個字,構成了一幅包舉天地、雄渾一氣的畫面,為下文的展開描寫提供了巨大的藝術空間,而且豪情激盪,籠罩全篇。

接下來七句,用「望」字領起,分三層遞出,具體描繪畫卷上的冰封、雪飄的各個側面,進一步抒寫豪邁、激昂的情懷。你看:南北縱橫,「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是一片茫茫無邊的積雪,呼應了「萬里雪飄」;東西環顧,「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凜凜的堅冰,回應了「千里冰封」;上下遠眺,則「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群山、高原是那麼生氣勃勃,充滿活力,好像正「舞」向雲霄,「馳」向天際,要跟雪雲高壓的天公一比高下!這七句大筆如椽,寫盡了東西、南北、上下、內外,筆力千鈞。這七句,大處落墨,專寫大河、長城,點染了中華民族千古文明的歷史縱深感。「欲與天公試比高」,更給本無生氣的景物,賦予頑強的生命力和競爭意識。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個性化的詩意。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統一,客體風景與主體心境相交融,只有毛澤東才有此高招!詩人將眼前景象和聯翩浮想交織起來,選取象徵中華民族的長城和黃河縱橫入畫,從色彩(銀、蠟)、形貌(蛇、象)、動作(舞、馳、比)等各個側面描寫山原,突出地刻畫了祖國山河的偉大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北國風光」的壯麗奇觀。同時,通過這種傳神的藝術描寫,也抒發了自己對祖國山河無限熱愛的激情,喚起了讀者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以銀蛇飛舞狀連綿之群山,以蠟象賓士擬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躍然紙上,而且賦予群山高原以昂揚奮進的斗爭精神,使人聯想到自古以來生息、勞動在這塊土地上的富於革命傳統的中華民族。這種移情入景、力誘紙背的描寫,也只有毛澤東才有此妙詞!

眼前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動、如此的壯闊,鋪陳到此,已經淋漓盡致。然而詩人意猶未盡,又發揮豐富獨特的想像,以充滿浪漫主義的筆調劈出奇境:「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三句用擬人化的手法,在冰雪茫茫的浩大畫卷上,想像雪霎天晴之時,紅艷艷的陽光照耀在白雪覆蓋的祖國山河,猶如一個紅裝素裹的少女,更加絢麗多彩、嬌媚動人。用「須」字轉折,表達樂觀期待的心情;「看」字承「望」,顯示端詳觀賞的意態;「紅裝素裹」相映成趣,顯得特別嬌艷明媚,所以尾句說「分外妖嬈」。這完全是詩人通過主觀相象將自然景色人格化了的寫法。以這樣的奇想為上片作結,遂使所寫的雪的場面,具有一種不飾雕作的妍新之美。詩人就是這樣把祖國山河的壯美、精神攝出了。能夠通過客觀感受將自然的形態藝術地描繪出來,這即是古人所說的得「題中之精蘊」。

上片極寫祖國江山之壯麗,故下片自然引出無數英雄競相對她折腰。「江山如此多嬌」極有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寫的雪中「北國風光」而作一總束,一方面又從江山的美好引出傾倒於如此江山的無數英雄。「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一句,接得不償失勁挺,有異軍突起之勢。以下七句,舉大端而論,與上片的博大空間相照應,寫出浩瀚的時間,縱貫幾千年,通覽中華文明史,從「無數英雄」中舉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皇帝加以評說。一個「惜」字,,著筆傳神,把表面上看來似無邏輯的人、事傳接起來,組成一幅壯麗的歷史長卷;「略輸」、「稍遜」、「只識」三層貶意,以婉轉含蓄的筆調,詼諧風趣的語氣,客觀而公允地評價了他們的短長。這幾位人物雜歷史上都起過一定的進步作用,他們功業赫赫,雄視一代,不愧是歷史的巨子。只可惜他們武功有餘,文才不足,只圖攝取,不思創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麗的大好河山。那麼,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充滿無限豪情的結尾。清劉體仁《七頌堂詞繹》曰:「詞起結最難,而結尤難於起」,「須結得有『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之妙」。此詞結尾三句,正有這樣的妙處。第一句三字,先用一頓突轉,象輕舟揚槳一撥,直轉下二句。「往」字前大書一個「俱」字,如鐵帚橫掃歷史上的「無數英雄」;「矣」字唱嘆,富有感情色彩。二、三句在「數」與「看」兩個動詞之中,流露出對中國無產階級的自信,充沛而動人,言有盡而意無窮。歷代英雄人物統統被滾滾的歷史洪流席捲而去,只有今天的無產階級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才是祖國大好河山當之無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國繁榮昌盛,使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並對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是全詞最警策的地方,也是詩人的神光所聚。有了這一最精煉、最概括的結語,全詞詠雪的「題外之遠致」就洋溢紙上了。

【附】《沁園春》
——柳亞子
1945年9月
次韻和潤之詠雪之作 不盡依原題意也

廿載重逢,一闋新詞,意共雲飄。
嘆青梅酒滯,余意惘惘,黃河流濁,舉世滔滔。
鄰笛山陽,伯仁由我,拔劍難平塊壘高。
傷心甚:哭無雙國士,絕代妖嬈。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
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只解牢騷。
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艷想穠情著意雕。
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附】《沁園春·雪——和二十八畫生》
楊將軍
2005年 大寒

數九隆冬,獵獵朔風,瑞雪飄颻。
眺黃河上下,冰凌浩浩;
長江左右,雪霧滔滔;
塞外皚皚,昆侖皓皓,萬里茫茫素裹袍。
還放眼,看霧凇樹掛,林海松濤。

山河觸動心潮,數古往今來眾英豪。
嘆佛陀孔孟,非真聖道;
莊周黃老,難以逍遙;
雅典學園,清真古月,將相王侯枉自驕。
君識否?惟基督我主至大崇高!

【作者簡介】
毛澤東,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湖南湘潭人。
毛澤東在他的晚年雖然犯了嚴重的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不可爭論的功績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國人民的崇敬。中國共產黨在他逝世5年以後,對他的全部革命活動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員會決議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評價。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 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四卷)、《毛澤東文集》(八卷)。

⑵ 祖籍在重慶長壽的名人

赤膽忠心楊應春

鳳鄉之地歷來出厚愛赤誠之人,明朝時,長壽就出了一個深得百姓敬重的愛戴忠臣,叫楊應春。
楊應春舉人出身,學識膽識兼俱。明英宗時,任太僕寺卿。當時北萬的蒙古瓦刺族經常發動騷亂,與朝庭為敵,成了明朝的心腹之患。朝內有個宦官名叫王振,是個奸惡之徒,卻因為善於阿諛奉承,深得明英宗寵信。1449年,瓦刺族再次發動騷擾,王振鼓動好大喜功的英宗御駕親征,英宗競用不懂兵法,且從未打過仗的王振統領三軍,結果在蒙古的土木堡—戰中,明朝三十萬大軍全軍覆滅,英宗成了俘虜,蒙塵塞外。這就是歷史上的「土木之變」。
當時楊應春跟隨英宗被俘後,進入蒙古瓦刺族的軍營中,但他處處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瓦刺人羞辱英宗時,他總是挺身而出,厲聲喝止。瓦刺人曾威脅他:你—個奴才,不怕死嗎?楊應春嚴厲地回答:「我是大明臣子,死有何懼?爾等不過猖狂一時,如果識時務,趁早把我們送回京城,不然後悔的是你們。」瓦刺人竟拿他無可奈何。
明英宗被俘之後,明朝政府多方想法營救,楊應春與明朝官員一道,多次與瓦刺人談判周旋,最終讓英宗還朝。但英宗還朝後,皇位已被其弟所得,楊應春再助英宗,「奪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讓英宗帝位復得。英宗念其功高,封他為太子少保。
楊應春為官清正,名聲很好,又擅長文學,赤膽忠心,深為後人稱道,是我們長壽人的驕傲。

一代鴻儒譙天授
長壽富饒美麗,人傑地靈。自古以來,名人輩出。
兩宋時期,長壽出了個大儒,姓譙名定字天授。少年時就鑽研易經,青年時赴河南,師從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和理學家程頤,學業精進。後來程頤被貶謫到涪陵,譙定就與他同往,在北山定居,研討易經,成為一代名家。北宋朝庭聞其名,兩次召他入朝為官,他都不去。後來宋高宗再次召他到揚州做官,在赴任途中遇金兵未能到達目的地。此後就歸隱在成都青城山,當地人知道他學識淵博,都尊稱他為譙夫子。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與譙定交往深厚,並佩服他的才學。在他-百三十歲生日曾寫詩相賀:寄謝譙夫子,今年一出無?萬緣隨夢斷,百念與形枯。雲護巢松谷,神呵煅葯爐。憑高應念我,百首學征祖。
譙定高壽,一生為人謙讓豁達,博學多才。但晚年卻不知所終,人們認為是他成了神仙雲游四方去了。其實他就隱居在長壽的焦家今鄰割鎮境內,曾在但渡一帶為人講學。一生著述頗多,最有名的是《易傳》,可惜未能流傳下來。宋代的史書都有關於他的記載。

史海鉤沉 墾荒縣令李希賢
清朝建立後,百廢待興。面對-個當時有三億多人口的國家,清朝政府把糧食問題放在第一位,增加糧食的辦法之一就是擴大土地面種植面積,一些勤政有為的官員就千方百計帶領百姓墾荒種地,李希賢就是當時有名的「墾荒縣令」。
李希賢是長壽縣人,生逢康、乾兩代,在山東臨淄、汶上、思縣、館陶等多個縣任縣令。為官任職期間,他深知「倉廩實而天下安」的道理,所到之處便發動百姓疏通河道,興修水利,開荒墾地,且親自參與其中有。在他帶動下,大片大片的荒山、灘塗之地被開墾出來,變成了良田沃土,不但有效解決了當地百姓溫飽問題,還為朝庭儲備了大量的官糧。據清政府史料所載,他為官三十多年間,共計開墾荒地24000多公頃,同時興修水渠無數。因其廉潔能幹,多次得到提升,在山東就升任知洲、知府等職,後來又到雲南省任職。
七十歲時,李希賢告老還鄉,清政府對他好評有加。

陳新甲替君代罪
明朝崇禎時,有一名臣,深通兵法韜略,忠於朝庭,力挽明朝於敗亡,卻因奸臣嫉限,屢遭彈劾,最後替君代罪,捨身成仁。
此人名叫陳新甲,長壽沙石新灘村人。陳新甲進士出身,通曉軍事。但生逢明代崇禎年間,大明王朝腐敗沒落,山河破碎,風雨飄搖。陳新甲與盧象升、楊嗣昌等一幫明臣竭力挽救大明於危亡,陳新甲在遼、沈一帶多次指揮作戰,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時有奸臣彈劾,但崇禎皇帝對新甲十分信任,並委以兵部尚書重任。
然而,當時的大明王朝已到無力回天的地步,陳新甲與農民起義軍多次作戰,雖然打了不少勝仗,但無法挽救整個敗局,一些奸臣總是抓住機會就大加彈劾,讓陳新甲舉步維艱,曾要求辭官返鄉,但崇禎堅決不同意。
明王朝面對義軍和清軍的雙重夾擊,不堪重壓。清朝趁機派人來議和,欲以不戰而獲利。陳新甲認為朝庭年年征戰,需要緩和,積蓄力量,向皇帝上書准予議和,得到崇禎私下認可。雙方派人進行密談之後,使臣將議和條款和密件送到陳新甲住處,陳當時忙於政事,隨手放在辦公案桌上,下面的人以為是朝庭用的快報,就傳抄後送出去,一時輿論大嘩,崇禎皇帝狼狽不堪,推罪於陳新甲,朝中奸臣趁機再次彈劾,崇禎無奈,只好以〃通敵〃罪揮淚斬忠臣。
陳新甲替君代罪被斬之後,仍有奸臣進讒言大肆詆毀。崇禎心裡再明白不過了,怒斥:如果讓你們處在陳新甲的位置,恐怕更不如。並不準再追究「通敵」之事,將陳新甲送回長壽原藉厚葬。

讓生活充滿詩意——鳳鳴詩詞學會會長譚連興
本月底,我區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活動將正式啟動。24日,記者就相關問題(以下簡稱「記」)采訪了鳳鳴詩詞學會會長譚連興(以下簡稱「譚」)。
記:請簡要介紹什麼是「全國詩詞之鄉」。
譚: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是由中華詩詞學會發起和評選的,是一項全國性的文體創建活動。能成功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標志著一個地區有著較繁榮的文化事業、文化氛圍濃郁,精神文明建設比較優秀。
記:我們為什麼要提出創建全國詩詞之鄉?
譚: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和諧社會的需要。區委宣傳部、文廣新局啟動創建全國詩詞之鄉緣於三個原因,一是近年我區經濟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文化建設、文藝創作相對滯後,創建詩詞之鄉將為繁榮文藝創作搭建起一個有形平台;二是目前全區提出建設人文長壽,建設文化強區,創建詩詞之鄉、繁榮長壽文化旨在為此搭建有形平台。
記:據我所知,目前全國創建「詩詞之鄉」成功者只有近10個城市和地區,長壽開展這項活動時機成熟嗎?
譚:在今年提出啟動全國詩詞之鄉創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是長壽經濟快速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豐富多彩,這為詩詞業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二是區委區府關心和重視此事,為我們創建詩詞之鄉提供了堅持的組織保障;三是長壽區已有來自工廠、農村、機關和學校等各行各業的詩詞會員250多名,詩詞創作有了比較廣泛的群眾基礎。
記:成功創建全國詩詞之鄉,有哪些具體要求?
譚:創建全國詩詞之鄉與創建文明城區一樣,是一個系統工程,具體包括當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會員規模1000人以上、詩詞教育活動廣泛深入等六項要求。

著名國畫家施乃揚:胸有萬千情意 畫有萬千神韻
長壽的女婿、著名國畫家施乃揚將攜平生數百件力作,來長舉辦個人畫展。記者日前走近施乃揚,對這位當代中國畫壇奇傑進行了專訪。
施乃揚,祖籍天津,字仲魯,號紫雲軒主。畢業於浙江美院(現中國美院),師從著名國畫大師吳弗之,作品筆力蒼勁,墨彩酣暢,注重神情表現,工小品、善巨幅,1997年被中國美協授予「中國畫壇百傑」稱號。
「溪山為寫真,水墨見精神」。在多元格局的當代畫壇,施乃揚繼承傳統而不囿於傳統,工寫結合並能出新。他的山水畫歸於在傳統基礎上寫意的一路,蒼勁、渾厚,骨法用筆,以「寫」抒中國畫之「最」, 在中國畫壇享有很高聲譽。
據稱施乃揚早年頗是喜愛京劇。那時,他的一個鄰居是當地有名的京劇演員,且畫得一手好畫。受其影響,施乃揚結實了不少當地書畫界朋友,隨後一起到天津文化館學畫,王學仲、孫奇峰等先後成為他的導師,他也因之打下非常堅實的傳統繪畫基礎。後因崇尚海派繪畫風格,施乃揚考入浙江美院,成為著名國畫大師吳弗之先生的高足,學畫七年,得到嚴格的教誨,博眾家之長,釀造出了扎實的傳統筆墨功底。
清人笪重光曾說「從來筆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寫照」,施乃揚十分崇尚「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之道,故在施乃揚的山水畫里,既能感到吳弗之等繪畫大家的風韻,又不失施乃揚自己的構思和運筆特點。
藝術創作原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筆墨當隨時代」,這既是時代賦予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同時也是藝術家觀察力、思想性和藝術修養的綜合體現。施先生多次游歷灕江、新疆、西藏等名川大山寫生,年輕時又有過在綿陽地區當知青的經歷,與山川朝夕相伴。這使他對大自然的原生之美、天籟之美、地貌之美;對山水畫的皴法之美、筆墨之美、意境之美更有一層特殊的情思和感悟,在創作中十分講究天人合一,很注重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對應統一。他的畫中,畫理與哲理、藝術與科學是相融相通的,給觀眾以可行、可游、可局之感。在其作品《湘西歸來看人間仙境》中,注重氣韻、神情的表現,但見湘江東去、波濤翻滾,巨浪在山崖下猛烈沖刷,捲起千堆雪,而流峰波谷間,一葉飛舟正借風而下,整個作品充盈著積極、大無畏的氣概,令人自然而然聯想到「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類的句子
筆墨和意境是中國畫的靈魂。施乃揚強調筆墨的發揮和心象的展示,他說,山水畫藝術不是對大自然簡單的復制和發揮照相機的功能,而是通過畫家的"心領神會"、構思、取捨、筆墨等技法,創作出物我相融、天然宛成、超越自然詩一般的藝術境界。其墨寶最大氣的是山水畫卷,壯觀恢宏,墨彩酣暢,大氣磅礴。他一幅346×92公分的巨幅山水《浮雲游之意》和《青山無古今》等寫意山水畫作,山峰疊嶂,層次分明,巧妙地將彌漫的山嵐、雲海、近峰遠山演繹成虛實變幻、雲蒸霞蔚、層林盡染的人間仙境,令人嘆為觀止。《陽氣動林梢》一畫中,他又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而又充分地運用 現代繪畫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多種元素,氣韻生動,氣勢磅礴,更是耐人玩味。
近些年,施乃揚開始更加註重控微索微,博古創新,在「匠心獨具」與「灑脫大氣」間找到了統一之道,運筆更具匠心,作品筆力更加蒼勁大方和形神飛揚。他的《陽氣動林梢》一畫,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而又充分地運用現代繪畫點線面有機結合的多種元素,氣韻生動、氣勢磅礴,更耐人尋味。
生宣紙上的工筆是國畫中的至難,可施乃揚卻能舉重若輕,觀他的花鳥魚蟲之畫作,便可知其大家功力。如《九龍戲月》、工筆寫意合一的《荷花圖》和《相親》、《相伴》等佳作,寥寥幾筆,就將魚蟲或花鳥各種最優美的瞬間動態,用最經濟的筆墨和亮麗的色彩出神入化地表現出來,讀之令人賞心悅目,美不勝收。不過最令人拍案叫絕的,還數他一幅長18米的《大吉圖》,群雞薈萃,雄姿英發,情態各異,生趣盎然,充滿了形態和動態之美感,濃墨重彩間,用宣紙特有的渲染效果,濃淡干濕的幾筆就將雄雞之神氣躍然於紙上,筆墨之間又互為浸染,讓"墨生五色"既自成肌理又渾然一體,恰到好處,令人不得不為其高超的藝術靈氣拍手叫好。
鴛鴦戲水,恩愛和諧;寫意山水,氣象萬千。在施乃揚筆下,一切都可以成畫,萬物都可以出意境:駿馬威武、牡丹華麗、蘭花清幽。不過最喜愛的還是觀賞施乃揚畫竹:鋪紙、提筆、蘸墨,運筆時或輕或重、或快或慢,紙上的墨跡或濃或淡、或粗或細……騰落跌宕、筆起筆落之間,但見墨竹幾桿、竹葉幾片立即躍然紙上,錯落有致,布局精巧,虛實之間意境無限……
施乃揚與長壽是有緣分的。今年四月他首次來長,美麗的長壽水山和熱愛文化的長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故此後不久,他便決定來長舉辦個人畫展,為促進長壽與區外文化的文化交流注入自己的一個因子。施乃揚對長壽也是深情的,他接受采訪時說:「我祝願長壽明天更美好,祝願長壽人民人人長壽!」

中國老一輩報業巨子——陳銘德
提起全國發行量最大的晚報——上海《新民晚報》,我們大家都不會陌生。它的前身為《新民報》,其創始人之一便是我們長壽人——陳銘德。
陳銘德1897年出生在長壽,青年時代深受"五四"思想影響,後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國民黨。1923年應約到北平《國民日報》當編輯,5年後到南京國民黨中央通訊社任編輯,在此期間,陳銘德對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的言論專制深感憤怒,萌發創辦民間報紙、讓民眾自由抒發心聲的想法。1929年9月9日在南京創刊,剛過而立之年的陳銘德與另外兩名中央通訊社編輯吳竹似、劉正華在南京創立《新民報》,其宗旨為"作育新民"。
辦一切事業,領導人的思想可以決定這個事業的發展方向和歷史命運。陳銘德之所以被譽為"中國報業巨子",其偉大就在於他對於中國民主和自由、對振興中華鍥而不舍的追求,在於他根深蒂固的"民本思想"。1937年抗戰爆發後,《新民報》的經濟壓力更大,對於如何處理好爭取上流社會支持和充分表達民意之間,陳銘德和其夫人季惺女士曾經深情地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要給股東的事業以及當時的社會關系以鼓吹,但同時,也要懂得報紙要在社會上站住腳,不替人民群眾說話是不行的!"
正是因為這著深刻的親民愛民思想,不論是抗戰時期,還是國民黨統治時期,《新民報》總能以切中時弊,以能說真話、言真事而深受各個層次人群的歡迎,成為老百姓的一味"心葯",故當時社會上曾流傳一句話叫"要紓解苦悶,看新民報"。 周總理曾為《新民報》題詞:"全民團結,持久斗爭。抗戰必勝,建國必成"。
經歷過無數風風雨雨,新民報的坎坷經歷為主線,勾勒了在舊中國驚濤駭浪中新民報篳路藍縷,從一家地方報紙脫穎而出,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報紙之創業過程,國民黨統治後期,《新民報》停辦,衍生出《新民晚報》等報系,如今,《新民晚報》已成為中國三大晚報之一,陳銘德開啟的辦報事業隨著社會進步邁進了新時代。
除了親民情結,陳銘德身上還有最難能可貴的一個品質:有用人之心,也有容人之量。"文化相輕"的事從未在他身上發生過,很年輕的時候他就被人們稱作"劉備",贊譽他有容人、惜才之雅量。所以,在為中國報業發展奠基的同時,陳銘德還團結和激勵了一大批進步作家、報人和青年革命知識分子。夏衍曾親自主編過《新民報》晚刊《西鄉夜潭》,後來,吳祖光、孫伏園、施白蕪、陳白塵等都曾擔任過《新民報》副刊主編,在抗戰八年中,《新民報》所擁有的作者群,幾乎把先後來川的文化界各方知名人士羅致無遺。
可以說,《新民報》既開啟了中國民間報業、文化人士辦大報的先河,也記錄了中國一個時代的變遷,更反映了包括張恨水、張友鸞、張慧劍、趙超構等一代優秀知識分子,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爭取民主進步,言論自由的滄桑經歷,從而呈現出一幅既鮮明又熟悉的歷史文化圖像。而陳銘德,就是這幅"歷史文化圖像"的主筆。

⑶ 吳祖光詩句:為情人一去無蹤影、美人斷腸直至今、相思淚化作滇池水、長發飄飄如雲……

求愛一個人的詩句,裡面要有張玲玲的詩句

⑷ 蔬菜詩句30字以內

韭菜:
杜甫《贈衛八處士》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高啟《韭》
芽抽冒余濕,掩專冉煙中縷。
幾夜故人來屬,尋畦剪春雨

薺菜:
辛棄疾《鷓鴣天》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蓬蒿菜、韭菜:
1.「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蘇軾

南瓜
1. 《南瓜詩》
吳祖光
苦樂本相通,生涯似夢中,
秋光無限好,瓜是老來紅。

豌豆
《豌豆詩》
曹植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感巫州薺菜
---高力士
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
夷夏雖有殊,氣味都不改。

蘇東坡:「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菱如鐵甲。」

⑸ 和水果有關的詩句

《葡萄》
——唐·唐彥謙
金谷風露涼,綠珠醉初醒。
珠帳夜不收,月明墮清影。

《賦棗》
——宋·王安石
種桃昔所傳,種棗予所欲。在實為美果,論材又良木。余甘入鄰家,尚得饞婦逐。況余秋盤中,快噉取饜足。風包墮朱繒,日顆皺紅玉。贄享古已然,豳詩自宜錄。沔懷青齊間,萬樹蔭平陸。誰雲食之昏,匿知乃成俗。廣庭觴聖壽,以此參餚蔌。願比赤心投,皇明儻予燭。

《白櫻桃》
——唐·於鄴(一作韋庄詩)
王母階前種幾株,水晶簾內看如無。
只應漢武金盤上,瀉得珊珊白露珠。

《恩賜櫻桃分寄朝士(在岐下)》
——唐·韓偓
未許鶯偷出漢宮,上林初進半金籠。
蔗漿自透銀杯冷,朱實相輝玉碗紅。
俱有亂離終日恨,貴將滋味片時同。
霜威食檗應難近,宜在紗窗綉戶中。

《櫻桃》
——宋·陳與義
四月江南黃鳥肥,櫻桃滿市粲朝暉。
赤瑛盤里雖殊遇,何似筠籠相發揮。

《和裴傑秀才新櫻桃》
——唐·杜牧
新果真瓊液,未應宴紫蘭。圓疑竊龍頷,色已奪雞冠。遠火微微辨,繁星歷歷看。茂先知味好,曼倩恨偷難。忍用烹騂酪,從將玩玉盤。流年如可駐,何必九華丹。

《櫻桃》
——唐·張祜
石榴未拆梅猶小,愛此山花四五株。
斜日庭前風裊裊,碧油千片漏紅珠。

《謝楊尚書惠櫻桃》
——唐·盧延讓
滿合虛紅怕動搖,尚書知重賜櫻桃。
揉藍尚帶新鮮葉,潑血猶殘舊折條。
萬顆真珠輕觸破,一團甘露軟含消。
春來老病尤珍荷,並食中腸似火燒。

《乞櫻桃》
——唐·齊己
去年曾賦此花詩,幾聽南園爛熟時。
嚼破紅香堪換骨,摘殘丹顆欲燒枝。
流鶯偷啄心應醉,行客潛窺眼亦痴。
聞說張筵就珠樹,任從攀折半離披。

《吳櫻桃》
——唐·白居易

含桃最說出東吳,香色鮮濃氣味殊。
洽恰舉頭千萬顆,婆娑拂面兩三株。
鳥偷飛處銜將火,人摘爭時蹋破珠。
可惜風吹兼雨打,明朝後日即應無。

《和王維敕賜百官櫻桃》
——唐·崔興宗
未央朝謁正逶迤,天上櫻桃錫此時。
朱實初傳九華殿,繁花舊雜萬年枝。
未勝晏子江南橘,莫比潘家大谷梨。
聞道令人好顏色,神農本草自應知。

《石榴》
——唐·無名氏
蟬嘯秋雲槐葉齊,石榴香老庭枝低。流霞色染紫罌粟,黃蠟紙苞紅瓠犀。玉刻冰壺含露濕,斒斑似帶湘娥泣。蕭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萬粒。

⑹ 請問與毛澤東和詩的劉亞子的生平

柳亞子(1887.5.28——1958.6.21)蘇州吳江黎里人,中國詩人,原名慰高,號安如,改字人權,號亞廬,再改名棄疾,字稼軒,號亞子,江蘇吳江人。早歲在鄉從陳去病、金天羽游,1905年加入國學保存會。後至上海加入光復會、同盟會。創辦並主持南社。民國時曾任孫中山總統府秘書、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上海通志館館長長。四一二政變後,被通緝,逃往日本。1928年回國,進行反蔣活動。抗日戰爭時期,與宋慶齡 、何香凝等從事抗日民主活動,曾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兼監察委員會主席、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中央常務理事、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行委員。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建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其詩高歌慷慨,亦工詞。著有《磨劍室詩詞集》和《磨劍室文錄》,另有《柳亞子詩詞選》行世。

柳亞子重視文學的思想性,他反對嘆老嗟卑的個人主題的吟詠,也反對批風抹月的流連光景之詞。在詩風上,他崇尚唐音,承繼夏完淳 、顧炎武、龔自珍3家,貶斥以黃庭堅為代表的江西詩派。在詞風上,他推崇辛棄疾,貶斥吳文英。在文風上,他反對韓愈和桐城派。柳亞子是一個以詩歌為武器的政治詩人。他的詩,緊密結合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激情,具有鮮明的戰斗性。在廣泛的革命交遊中,柳亞子寫下了大量的懷人詩和贈友詩。革命派的英勇斗爭使柳詩充滿了慷慨激昂之氣,這一斗爭的多災多難的歷程又使他的詩具有沉鬱蒼涼的風格。辛亥革命後,柳亞子的詩歌主題轉為對這次革命不徹底的批判。五四運動後,他的創作轉入了新時期,一直歌唱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

毛澤東與柳亞子的詩詞交往逸事

抗戰勝利之後,為了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於1945年8月28日從延安飛抵重慶,與蔣介石進行談判。在重慶的43天中,毛澤東除主持談判外,還同社會各界朋友進行了廣泛接觸。

柳亞子是毛澤東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結識的老朋友。8月30日,剛到重慶不久,毛澤東就在重慶桂園寓所,宴請柳亞子、沈鈞儒等人。席間,柳亞子贈毛澤東七律一首:「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戰尚休。霖雨蒼生新建國,雲雷青史舊同舟。中山卡爾雙源合,一笑昆侖頂上頭。」9月2日,《新華日報》以《贈毛潤之老友》為題,發表了這首詩。9月6日,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的陪同下,又到重慶沙坪壩南開學校津南村看望柳亞子。在柳的寓所,柳亞子請毛澤東校正他准備收入《民國詩選》的毛澤東《七律。長征》一詩,並向毛澤東索詩。10月7日,毛澤東將《沁園春。雪》題贈柳亞子,並附信說:「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似與先生詩格略近,錄呈審正。」

得到毛澤東題贈的《沁園春.雪》後,柳亞子很快作出了和詞《沁園春次韻和毛潤之詠雪之作,不盡依原題意也》。10月下旬,柳亞子將毛澤東的贈與自己的和詞,在中蘇文化協會舉辦的「柳詩尹(瘦石)畫聯展」上展出,並將兩詞送交《新華日報》,要求同時發表。大概是發表毛澤東的詞需經本人同意的緣故,《新華日報》於11月11日單獨刊出了柳亞子的和詞。

毛澤東赴重慶,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他的武略文韜早已是舉國景仰。在詩畫聯展上傳出毛澤東有詞《沁園春。雪》後,山城文化界紛紛流傳開來,等到柳亞子的和詞公開發表後,更多的人在打聽原詞《沁園春。雪》。張林嵐說,重慶《新民報》當時的辦報方針是「中間偏左」,事實上是十分傾向於進步的,從主筆趙超構到下面的編輯記者,傾向民主進步的人很多,很多人都會有意識地多登進步的文章。此時,重慶《新民報。晚刊》的副刊《西方夜譚》,是由著名的劇作家吳祖光先生當編輯。在山城皆盼毛澤東原詞的氛圍下,吳祖光先生設法拿到了這首詞的抄件,讀後他深為激賞,當即就在11月14日的副刊上予以公開發表,還加上了一段充滿激情的編者按語,其中寫道:「毛潤之氏能詩詞,似鮮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園春詠雪一詞者,風調獨絕,文情並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在編者按之後,就是那首千古絕唱。

在當時國民黨統治區,不要說毛澤東的詩詞,平時就是毛澤東的名字,都是見不到的。這首詞一經《新民報。晚刊》發表,頓時在重慶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一時間,人們爭相傳誦,好評如潮。柳亞子將它稱為「千古絕唱」,謂「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後,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此前,為爭取中國的和平民主,毛澤東不惜冒著生命危險親赴重慶談判,他對國家民族的高度負責精神,已經深深打動了社會各界,為國人廣泛稱道。一闋《沁園春。雪》,又充分展示了毛澤東博大的胸襟和蓋世的才華,進一步地征服了人心,使人們從毛澤東及其領導的共產黨身上,更多地看到了中國的光明和希望。

柳亞子的思想受過西歐民主思想的熏陶,崇拜盧梭,曾將自己的名字更為「人權」,字「亞盧」,亞洲的盧梭也。1903年他寫過一首長詩《放歌》,其中一段道:「我思歐人種,賢哲用斗量。私心竊景仰,二聖難頡頏。盧梭第一人,銅像巍天閶。《民約》創鴻著,大義君民昌。胚胎革命軍,一掃秕與糠。百年來歐陸,幸福日恢張。繼者斯賓塞,女界賴一匡,平權富想像,公理方翔翔。謬種辟前人,妄詡解剖詳。智慧用益出,大哉言煌煌。」他曾在報刊上宣傳盧梭的民約論,提倡民主主義,反對向君主乞求的君主立憲制。他在一篇文章中,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了盧梭的民約論思想,最後號召讀者:「諸君諸君!認定宗旨,整刷精神,除暴君,驅異族,破壞逆胡專制的政府,建設皇漢共和國的國家,那就是諸君的責任了。」他專門寫了一篇《哀女界》的文章,揭露中國專制主義統治下婦女所受的種種痛苦,呼籲婦女獨立解放。 他的思想又受明末清初的顧炎武、張煌言、夏完淳思想的影響。這也反映在他早年的詩歌里。如《題<張蒼水集>》:共四首,選一首:「北望中原涕淚多,胡塵慘淡漢山河。盲風晦雨凄其夜,起讀先生正氣歌。」張煌言,號蒼水,浙江鄞縣人,明亡後,擁魯王監國,以舟山為根據地,抗擊清軍達19年,曾和鄭成功配合一度會師北伐,後為清軍捕獲,不屈犧牲。詩中借「胡塵慘淡漢山河」,號召抗清革命。另一首《題<夏內史集>》,共六首,選一首:「鴟梟革面化鸞皇,禹旬堯封舊土疆。大業未成春泄漏,橫刀白眼問穹蒼。」夏完淳,字存古,松江華亭人,他從14歲起便追隨父親夏允彝、老師陳子龍抗清,被害時僅17歲。「鴟梟革面」指清松江提督吳勝兆,原為明朝武官,後降清,後又舉兵抗清,失敗後,夏完淳亦被捕蒙難。柳亞子後來回憶說:「十八歲開始讀夏存古和顧亭林的詩集。存古是明末陳子龍的學生,以神童著名,十五起兵抗滿,十七歲殉國,所作都是激昂慷慨之音。」可見明末抗清詩人對他思想的影響。 1903年上海發生轟動一時的《蘇報》案,章太炎、鄒容被租界巡捕房監禁獄中,他寫詩懷念他們:「祖國沉淪三百載,忍看民族日仳離。悲歌吒叱風雲氣,此是中原瑪志尼。」兩年後,鄒容病死獄中,他寫詩哭鄒容。「白虹貫日英雄死,如此河山失霸才。不唱饒歌喝薤露,胡兒歌舞漢兒哀!哭君噩耗淚成血,贈我遺書墨未塵。私怨公仇兩愁絕,幾時王氣劃珠申?」珠申指滿族。全詩異常悲憤和沉痛,也表達了他和革命黨人濃厚的友情。 1907年秋瑾被清政府殺害,這件事震動了全國。他寫了《吊鑒湖秋女士》七律四首。其三,四是:

飲刃匆匆別鑒湖,秋風秋雨血模糊。填平滄海憐精衛,啼斷空山泣鷓鴣。馬革裹屍原不負,蛾眉短命竟如何!憑君莫把沉冤說,十日揚州抵得無?

漫說天飛六月霜,珠沉玉碎不須傷。已拼俠骨成孤注,贏得英名震萬方。碧血摧殘酬祖國,怒潮嗚咽怨錢塘,於祠岳廟中間路,留取荒墳葬女郎。」

1907年冬,柳亞子在上海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聚會,籌備結社,有詩曰:

慷慨蘇菲亞,艱難布魯東。佳人真絕世,餘子亦英雄。憂患平生事,文章感慨中。相逢拼一醉,莫放酒樽空。」詩中提到蘇菲亞,是俄國民意黨領導人之一。詩中提到的布魯東,即蒲魯東,為法國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理論家。詩中將蘇菲亞比喻何震,布魯東比喻劉師培②,因為他們夫婦倆是相信無政府主義思想的。這首詩表達了他們聚會慨當以慷,憂患國事,從事革命鼓吹的願望。

同年,他又寫了兩首詩,選其一:

啼紅泣翠送年華,潦倒窮途哭酒家。夢里荒唐新甲子,樽前憔悴舊琵琶。簫心劍態愁無那,馬角烏頭恨未賒。便是買山歸亦得,只愁清淚落天涯。

全詩流露出悲愴的情調。

1909年11月13日,南社在蘇州虎丘張東陽祠成立,柳亞子即席賦詩: 寂寞湖山歌舞盡,無端豪俊又重來,天邊鴻雁聯群至,籬角芙蓉晚艷開。莫笑過江典午鯽,豈無橫槊建安才。登高能賦尋常事,要挽銀河注酒杯。

單一題目便是一完整的紀事。他特別強調三百年來社事零替以來,這是最快樂的一次結社集會了。全詩氣勢雄偉,風格高昂激越,是革命的呼號。

次年,南社第二次雅集,在杭州西湖,他寫了一首詞。

金縷曲 三月朔日,南社同人會於武林,泛舟西湖,醉而有作。

賓主東南美,集群英,哀絲豪竹,酒徒沉醉。指點湖山形勝地,剩有趙家荒壘。只此事,從何說起!王氣金陵猶在否?問座中誰是青田子?微管業,付青史。大言子敬原非戲,論英雄安知非仆,狂奴未死。鐵騎長驅河溯靖,勒石燕然山裡,算才了平生素志。長揖功成歸去日,便西湖好作逃名地。重料理,鴟夷計。

詞中引了一些史籍上的典故,意思是要有英雄出來,驅除韃虜,建立民國,而到了民國建立,則可功成身退,隱居西湖,學范蠡滅吳,改名鴟夷子,攜西施泛五湖而去。詞器識明達,意志堅定而又才氣發越,對革命的勝利充滿信心而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對於詩詞,柳亞子詩宗盛唐,詞宗南唐、北宋。他曾聲稱:「余與同人倡南社,思振唐音以斥傖楚,而尤重布衣之詩。」後來他又回憶說:「從清末到民國初年,做舊詩的人,大概可分為三派,甲派是王闓運,乙派是鄭孝胥、陳三立,丙派是樊增祥、易順鼎。我對於這三派都表示反對,想別創一宗,由明季陳子龍、夏存古以上追唐風。……我還有一個偏見,就是以人論詩:我在辛亥革命前反對滿清,辛亥革命後反對袁世凱,所以接近清、袁的詩人,我是不佩服的。上面所講對於近代甲乙丙三大流派的高舉叛旗,一大半是這個原因呢!」這里說得很清楚,他反對江西詩派,從政治上講,這派人接近清王朝,情緒低沉;從藝術上講,「刻意求艱深,病在一澀字。」不能視為正宗。他有《論詩六絕句》其中兩首雲:

少聞曲筆湘軍志,老負虛名太史公。古色斑斕真意少,吾先無取是王翁。

鄭、陳枯寂無生趣,樊、易淫哇亂正聲,一笑嗣宗廣武語:而今豎子盡成名。

前一首詩諷刺王闓運作詩專門模仿魏晉詩體,是假古董,失去真情實感。後一首批判鄭孝胥、陳三立的江西詩派同光體追求清瘦枯淡的風格,是一種衰颯危苦的韻味,寂然無生趣。而樊增祥、易順鼎的宗晚唐派,專門喜歡寫艷體詩,捧角詩,實是淫亂之聲,是一種封建文化的腐朽墮落之風。而清末民初,這些詩派仍占據詩壇,他便發出阮籍所言「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的哀嘆。

柳亞子批評江西詩派卻引起了南社內部社友的不同意見,發生了爭論。當時姚鵷雛、聞野鶴、朱鴛雛崇拜同光體,發生爭執,雙方都意氣用事,說了些過火的話,傷了感情。而總的說來,這場爭論其性質是詩壇保守與進步思想的爭論,是有意義的。柳亞子對鄭、陳、樊、易的尖銳批評,實開後來五四新文化運動激進民主主義者批評這批詩作的先河。

⑺ 毛澤東的詩詞!

毛澤東詩詞選

沁園春《長沙》 菩薩蠻《黃鶴樓》 西江月《井崗山》 清平樂《蔣桂戰爭》 採桑子《重陽》 如夢令《元旦》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菩薩蠻《大柏地》 清平樂《會昌》 憶秦娥《婁山關》 《十六字令三首》 七律《長征》 念奴嬌《昆侖》 清平樂《六盤山》 沁園春《雪》 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浪淘沙《北戴河》 水調歌頭《游泳》 蝶戀花《答李淑一》 七律二首《送瘟神》 七律《到韶山》 七律《登廬山》 七絕《為女民兵題照》 七律《答友人》 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卜運算元《詠梅》 七律《冬雲》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虞美人《枕上》 七律《洪都》

--------------------------------------------------------------------------------

沁園春《長沙》
一九二五年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物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

菩薩蠻《黃鶴樓》
一九二七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

西江月《井崗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道敵軍宵遁。

--------------------------------------------------------------------------------

清平樂《蔣桂戰爭》
一九二九年秋

風雲突變,
軍閥重開戰。
灑向人間都是怨,
一枕黃粱再現。

紅旗躍過汀江,
直下龍岩上杭。
收拾金甄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

採桑子《重陽》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寥廓江天萬里霜。

--------------------------------------------------------------------------------

如夢令《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寧化、清流、歸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五夷山下。
山下山下,
風展紅旗如畫。

--------------------------------------------------------------------------------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裡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
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
贛江風雪迷漫處。
命令昨頒,
十萬工農下吉安。

--------------------------------------------------------------------------------

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
一九三零年七月

六月天兵征腐惡,
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
贛水那邊紅一角,
偏師借重黃公略。

百萬工農齊踴躍,
席捲江西直搗湘和鄂。
國際悲歌歌一曲,
狂飆為我從天落。

--------------------------------------------------------------------------------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一九三一年春

萬木霜天紅爛漫,
天兵怒氣沖宵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
齊聲喚,
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
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
同心干,
不周山下紅旗亂。

--------------------------------------------------------------------------------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雲山頭雲欲立,
白雲山下呼聲急,
枯木朽株齊努力。
槍林逼,
飛將軍自重霄入。

七百里驅十五日,
贛水蒼茫閩山碧。
橫掃全軍如卷席。
有人泣,
為營步步嗟何及!

--------------------------------------------------------------------------------

菩薩蠻《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夏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

清平樂《會昌》
一九三四年夏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
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
更加鬱郁蔥蔥。

--------------------------------------------------------------------------------

憶秦娥《婁山關》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山,
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
離天三尺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