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翻譯題
⑴ 賈島古詩《題長江》全文翻譯
昔年內署振雄詞,今日東都結去思。宮女猶傳洞簫賦,
國人先詠袞衣詩。華星卻復文昌位,別鶴重歸太乙池。
想到金閨待通籍,一時驚喜見風儀。
⑵ 關於元旦的古詩翻譯成英文,題目也要翻(4句)
如果把古詩翻譯成英文,
由於古詩裡面的典故特別多,
你翻譯過去之後
意思完全不一樣,
你還不如找一首現代詩
翻譯成英文。
⑶ 考試答卷時如何快速把古詩翻譯出來,了解主題
你好!
哦,呵呵,有專門的翻譯書啊,並且那時候的顧問不就是那幾個版本嗎?要的是那一套i固定不變的思路和版本,基本上沒有別的要求,學那些為的就是高考?!呵呵教壞小孩了
打字不易,採納哦!
⑷ 簡單的題目!!!語文的古詩詞語翻譯非常急!!!趕快!!!
以:來 何:多麼 叢:多 行:運行 其:這
⑸ 語文古詩翻譯題(不會的別粘貼給我)
長年郁結在心中的歸思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每年到春天即將綻放時都被無情的摧殘。
⑹ 《題都城南庄》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注釋
(1)都:唐時的京城長安。
(2)人面:一個姑娘的臉。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3)笑:形容桃花盛開的樣子。
譯文
去年的今天,就在這長安南庄的一戶人家門口,
我看見那美麗的面龐和盛開的桃花互相映襯,顯得分外緋紅。
時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遊,那含羞的面龐不知道去了哪裡,只有滿樹桃花依然是舊樣,笑對著盛開在這和煦春風中!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是追憶。「去年今日此門中」,點出時間和地點,寫得非常具體,足見這個時間和地點,在詩人心中留下了多麼深刻難忘的記憶。第二句是寫人,詩人拈出一個人們猶知的形象——桃花,春風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艷麗,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紅艷,則「人面」之美可以想見;再者,本來已經很美的「人面」,在紅艷艷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顯得更加青春美貌,風韻襲人。一個耀眼的「紅」字,正是強烈地渲染出這種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氣氛。面對著這一幅色彩濃麗、青春煥發、兩美相輝的人面桃花圖,不用說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態,詩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歡愛和興奮,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三、四兩句寫今年今日。去年今天,有同有異,有續有斷。同者、續者,桃花依舊;異者斷者,人面不見。這就產生了愈見其同,愈感其異,愈覺其續,愈傷其斷。正是這種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心情,越發加劇了眼前的惆悵與寂寞。
⑺ 古詩,帶翻譯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⑾無故人。
我們從元代《陽春白雪集》中大石調《陽關三疊》詞中可以發現,古人其實一直就是這樣詮釋的:「…休煩惱,勸君更盡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陽關,舊游如夢,眼前無故人。只恐怕西出陽關,眼前無故人…」
故此,准確完整地詮釋這首詩應該是這樣的:
朋友
請再幹了這杯酒
待你將來凱旋而歸
西出陽關的時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這
渭城的細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隨風而舞的揚柳
還會像今天一樣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詩文解釋】
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盪盪地向天邊流去。
別董大
高 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蒙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城樓。「送」是送別的意思。「辛漸」是詩人的一位朋友。題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樓送別好友辛漸。
1.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
2.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
3.寒雨:寒冷的雨。
4.連江:滿江。
5.吳:三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
6.平明:清晨天剛亮。
7.客:指辛漸。
8. 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的山為楚山。
9.孤:獨自,孤單一人。
10.一片冰心在玉壺:我的心如晶瑩剔透的冰貯藏在玉壺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11.冰心:比喻心的純潔。
12.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
中文譯文
昨天晚上,透著寒意的雨灑落大地,迷濛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清晨當我送別友人的時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樣孤獨寂寞。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向你問起我,就請轉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一顆珍藏在玉壺中的冰一般晶瑩純潔。
⑻ 高中語文,古詩鑒賞,求翻譯和題目答案
翻譯:
亭亭樓閣的畫舸,靜靜的停泊在春潭岸邊。那將要遠行的朋友啊,離別的酒已經專喝得半屬酣。
此去異鄉,又何須把煙波風雨照看。只有這舟船,把我們離別的不舍情誼載到江南煙雨間。
(1)運用比喻,用「載」字把抽象的別情化為有形的、可以被運載的東西,更能顯示出別情的沉重。運用「移情於物」(擬人)的手法, 「人自離別,卻怨畫舸」,似乎是這無情的畫舸,在經過一段沉默難耐的等待之後,只等行人上了船,便毫不遲疑地把人載向江南。人情無奈,遷怨於物,如此言情,深婉蘊藉。抒發了詩人強烈的離情別緒。
(2)恨也好,愁也好,怨也好,都是無形的,既看不見,也摸不著,沒有點創造性思維,是難以形容的。前人曾把愁、怨、恨「物化」,說它可以量——「誰知一寸心,乃有萬斛愁」,可以拋——「故已拋愁與後人」,可以剪——「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可以割——「美酒如刀割斷愁」…鄭文寶用「載」是一個創新,他把愁恨搬上了船,後來李清照反過來說,這船「載不動許多愁」,王實甫又把它搬上了車,「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筆者也曾把它搬上飛機,「波音縱願馱奴怨,載向雲霄當墜」。這一個看似簡單的「載」字,不知為後人的創作提供了多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