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古詩教學依據

古詩教學依據

發布時間: 2021-01-20 20:35:28

『壹』 如何在各學段開展古詩教學,實現

這周看了一節高年級古詩教學的課,讓我對低高年級的古詩教學有了個對內比。高年級古詩教學側容重的是對於古詩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古詩誦讀。看課學校學生在上課時發言的質量,深厚的文學底蘊也讓我對於古詩教學有了一些反思。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不僅僅是要學生背出這首古詩,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可以從作者、古詩寫作的背景、作者寫詩的風格等方面來理解古詩。我們也可以「取其之長」,進行古詩的序列性教學。可以把同一主題的古詩,或是反映同一事件的古詩歸類學習。也可以把一個作者不同風格、不同時期的古詩進行對比學習。

『貳』 中的古詩詞教學一般應遵循哪些原則

古詩在小學教材中古詩教學內容占很大比例,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情感有著重要作用。作為新時期的一名教師讓學生輕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詩文的魅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新課程理念的滲透和實施又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詞教學一般應遵循哪些原則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談談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一 . 以閱讀、記誦為主的原則
新課標規定:「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誦讀古典詩詞,得到的是一種享受,是一種積淀,更是心靈與詩歌的融合俞平伯先生曾說過:「古人做文章時,感情充沛,情感勃發,故形之於作品。當時由情思而聲音、而文字,今天的讀者要了解當時的作品,也只有遵循原來的軌道,逆溯上去。作者當時之感寄託在聲音,今天憑借吟哦背誦,同聲相應來使感情再現。」由此可見,人們對文章的理解是以誦讀為基本前提的,而且誦讀最有價值的古詩文也是一種回歸傳統直覺式的語文教學。所以,我認為: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詞教學應遵循多「讀」的原則。例如誦讀《牧童》一詩時,我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詩意的同時,把詩句變成一幅優美的風景畫,讓他們自己動手繪出一幅彩畫,使他們在體驗創作樂趣的同時,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學生動手繪圖以後,我再引導我描繪詩意,學生一邊想像一邊概括描繪的是哪一個句子
師: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看見了嗎??
生:看見了。...!
師:什麼樣子??
生:「草鋪橫野六七里」。
師: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牧童悠揚的愈來愈近的笛聲,笛聲時續時斷,隨風飄揚。
生:「笛弄晚風三四聲。」(學生搶著應聲回答)。
師: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
生:「歸來飽飯黃昏後」。
師:吃了飯牧童做什麼?
生:「不脫蓑衣卧月明」。

多背點經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為學生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備。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時,無需面面俱到地進行分析、講解,只要能初步理解大意或一些名言警句的含義就行;但也並不反對個別學有餘力的學生對某些古詩文作一些較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這就是的「誦讀為本,不求甚解」原則。

二.循序漸進的原則
必需考慮不同級段學生的不同特點,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教學。採用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和品味到這首古詩所描寫的畫面真..感受,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學《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有些學生沒有見過「瀑布」,也不知道「川」的概念和「香爐」的意思,因此,在學習這首詩的前兩句時,老師就需要解釋字詞,並把全句大意口述出來。難點之處解決了,句意大致明白了,然後再讓學生去自讀三、四句,並用匯報的方式去檢查自讀自悟的效果,必要時再加以點撥。這是一種半「扶」半「放」、先「扶」後「放」的方式。。我們在前邊講到要淡化詩歌教學中的講解與分析,這並等於說就一點不講,適度的「講」還是必要的,因為沒有老師的幫扶,也就不可能有學生有效的誦讀,問題的關鍵是要把握一個「度」字。由「扶」到「放」,先「扶」後「放」,就是要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以使我們的教學,能夠取得更好成效。。

三. 創設情景的原則
詩是抒發詩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成一種意境,然後藉助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因此詩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繪的。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教師能將抽象、凝煉的語言與具體的形象實物聯系起來,將古詩中的「形象」化為可作用於視覺的多媒體課件,就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並很快進入詩境。又如我教《牧童》這首詩,它包含了豐富的信息,草場、笛聲、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畫,使我們的心靈感到寧靜。通過學生的誦讀、領悟,師生交流後,我讓學生發揮想像,把詩歌描繪的景象描畫出來,還設計了問題:如果你是牧童,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麼?為學生想像活動提供了豐富、鮮明的表象信息,學生很輕松地踏入了詩的意境之中。

四.自主學習的原則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切實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的作用在於要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激活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發言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另外要給與學生必要的提示與指導。比如要告訴學生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等等。比如,我在講授《泊船瓜洲》一課時,就組織了一場討論,題目是:聯系課前收集的質料說說王安石寫下這首詩時的心情,這與他當時的境遇有什麼關系。學生非常踴躍,自主學習,學生進行討論……

五、 科學評價、激勵為主的原則
語文課程標准中對小學生背誦詩文的數量雖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記憶力好的同學,背得要快些,記誦得數量要多一些;記憶力稍差一點的學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數量要少些。對這些情況,教師要正確對待,要承認差異,個別沒有完成任務的同學,教師也要予以表揚,予以鼓勵。課程標准中還提出了誦讀詩文時音調、節奏、情感方面的要求,對於這個問題,教師也要靈活掌握其標准。一部分語感好的同學,讀得就好些,語感差一點的同學,讀得就不會那麼好。對待讀得不理想同學,教師應該耐心指導,並且還要表揚他「讀得很認真」或「很有感情」等等,以此激發其誦讀詩文的興趣

總之,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他們愛詩、讀詩,在古詩詞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格,放飛心靈。

『叄』 古詩詞教學該教什麼,要如何教

1
資料收集——厚在背景
古詩詞看似短小,其實每一首都包含著豐富的內涵。要了解這些,就要從了解詩詞背景入手,課前指導學生進行資料收集。
1.作者背景
「境由心生」,文亦如此。作者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性格會產生不同的作品。引導學生了解作者背景,有助於他們領悟詩詞背後的喜怒哀樂。
例如《泊船瓜洲》一詩,作於王安石晚年,他一生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爭,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系起來。創作此詩時,他重返政治舞台,心中既有即將施展政治抱負的喜悅,又有面對險象環生的官場的無奈,便於長江之岸以詩寄情。
還有許多風格迥異的詩人,瀟灑如李白,入世如白居易,豪放如蘇軾……了解詩人的身世背景、個人經歷等均有助於學生把握作品的內涵。
2.時代背景
不同的時代造就了不同的作者,由此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小學語文課本中收錄的古詩詞以唐宋為主,兼顧明清。在這一兩千年間,中國社會不停地發生著演變。安治、動亂……動盪的社會背景造就了古詩詞的演變與繁榮。
例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被稱 為「老杜」(杜甫)生平第一快詩。殊不知, 詩人創作此詩時正值唐朝社會由盛轉衰。歷經八年安史之亂,經歷了兩千多個日夜的漂泊,終於傳來了土地被收復的消息,杜甫怎麼能不喜極而泣、欣喜若狂呢?
可見,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任何一首古詩詞的誕生都是時代的映射。
3.人文背景
古詩詞中還有許多關於民俗、文化的介紹,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收集人文方面的資料。
如《元日》一詩提到了春節的習俗, 「桃符」「屠蘇」對於生活在現代的孩子來說比較陌生,教師需要補充這方面的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再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提到的「茱萸」、《清明》一詩中「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原因, 如果教師引導學生收集相關的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詩中的情感。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對詩詞的價值取向、主旨等形成初步的認識,學生的知識背景也會逐漸厚重起來。
2
學法引導——厚在策略
選入小學語文課本的古詩詞可以說句句如玉、字字珠璣。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真揣摩語言,品讀悟情。教師可以採用多種策略,進行學法引導,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能力。
1.讀通讀順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將詩 詞讀通、讀順。多種方式的朗讀是突破詩詞「點」的重要保障,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情感得到提升。一是可以范讀,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將學生帶入意境; 二是可以同學間合作讀,以檢查字音和節奏的正確性;三是可以個別讀,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學習、檢查,明確字音。靈活多樣的朗讀方法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地理解詩詞內容,是實現「短文厚學」的重要保障。
2.品味含義
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就可以進行詩詞內容的學習了。每首詩都有「文 眼」,俗稱重點字,也就是全詩的「點」。理解了這些字詞的含義便可「牽一發而動全身」,由「點」到「面」,體會詩詞的內涵。因此,品味關鍵詞語至關重要。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資料、看注釋、小組討論等途徑初步理解字詞含義, 同時進行策略上的指導,如換詞法。若要理解《清平樂?村居》「溪頭卧剝蓮蓬」 一句中「卧」字的精妙,可以讓學生把「卧」換成「躺」「趴」等其他詞,讓學生體會有何不同。這樣一來,學生便能更好地體會「卧」的情境和「卧」的情趣。
3.展開想像
在初步理解詞語含義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意境。這樣,文本才會更加厚實、飽滿。教師可以結合課前收集 的資料引導學生展開多方面的想像。
一是想像人物的內心活動。在教授敘事性詩詞時,引導學生想像人物的內心活動,可以使學生對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加厚重。
比如《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詩人李白的性格展開想像:面對漸行漸遠的小船,李白會想什麼?學生可以從回憶、盼望、惆悵等不同角度去談自己的理解,這樣,詩中表達的送別的深情,不用教師強調,學生也能理解了。再如《長相思》一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詩人的性格展開想像:「風雪夜獨居軍營,詩人會想什麼?」對於十一二歲學生來說,家裡溫暖的床、母親的拿手菜甚至父親的責罵都是他們想像的內容,由己推人,學生走進了詩人的內心世界,就不難理解詩中淡淡的思鄉之情了。
二是想像故事情節發展。進行這方面的想像,有助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將讀寫結合,進行擴寫。如《贈汪倫》一詩,學生品味詞語含義後,就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像:「分別時,汪倫會唱什麼歌?」「聽到歌聲,李白會說什麼?會做什麼?」從多角度對故事情節進行擴展後,學生可以將二十八個字的詩歌擴展成上百字的現代文,學生的寫作水平也由此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三是想像特定環境。在對人物內心活動與故事情節展開想像的同時,還可以想像特定的環境背景。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在進行背景資料補充後,教師 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安史之亂時,人們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一切毀於戰火, 那是怎樣的景象?」「戰爭平息後,百姓的生活漸漸有了好轉,又會呈現怎樣的景象?」通常想像還原當時的歷史環境,詩人的欣喜若狂就不難理解了。特定的背景造就特定的作品,教師課前收集的資料此時可以「大展身手」,輔助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想像學習古詩詞,使原本枯燥、單調的古詩詞的課堂變得生動、飽滿起來。
4.明理知情
通過品味詞語含義、多角度想像,大部分學生都可以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與情懷。這是古詩詞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古詩詞教學的最高層次。為了達到這種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採用一些輔助手段。
一是用視頻資料輔助教學。在教授《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時,如果在學生想像、資料補充的基礎上,將杜甫老淚縱橫、喜極而泣的視頻給學生觀看,會更直接觸動學生心靈。
二是用音頻資料輔助教學。悠揚的古琴、琵琶、古箏等樂曲的使用,可以營造出古色古香的氛圍,優美的旋律有助於學生體會詩意、領悟詩情。
三是用板畫輔助教學。如在教授《送元二使安西》一詩時,如果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綠柳、春雨等詩中所描繪的景物,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將詩中蘊含的情境之美深深地印刻在學生的頭腦中。
總之,在讀熟、讀透詩詞的基礎上, 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背景資料展開豐富的想像,同時輔以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體會詩情、詩意, 這樣,古詩詞教學的課堂就會變得豐富、 厚重。
3
課後拓展——厚在積累
為了讓古詩詞教學變得厚重,內容與數量的積累尤為重要。
1.積累同一主題的不同詩文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大多按照統一主題歸類安排。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同類主題的其他古詩詞。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牢固掌握課本上的古詩詞,還可以通過拓展延伸豐富學生的知識。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思鄉主題的一組詩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 其他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描寫童年生活的一組古詩詞時,教師可以引入同主題的其他古詩詞, 增加學生的詩歌儲備量……長此以往,學生可以接觸、學習教材之外的許多篇目, 古詩詞的積累會不斷豐厚起來。
2.積累作者的其他詩文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風格,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在這方面進行補充。比如,學習李白的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補充閱讀詩人的其他作品,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詩人的豪放不羈;學習杜甫的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吟誦詩人的其他詩篇,充分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學習王維的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誦讀詩人的經典作品,理解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風格特點…… 總之,廣泛的詩歌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進而提高古詩詞修養。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背誦與記憶能力,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橫向、縱向積累,不但有助於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充分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還可以從內容與數量上使古詩詞教學變得厚重起來。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高年級古詩詞教學中,備課時廣泛收集資料,可以為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課堂上,通過多方式朗讀、多途徑品味詞語、多角度展開想像等教學策略,可以使古詩詞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課後,通過對同主題詩文與同作者不同作品的大量閱讀,從橫向與縱向兩個方面豐富學生的古詩詞積累,由此達到古詩詞教學「短文厚學」的目的。

『肆』 怎麼進行古詩教學

情境教學的內涵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
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情境中動
情,在情境中共鳴,潛意識地進入學習狀態,幫助學生迅速而准確地理解教學內容.
對中國情境教學做出突出貢獻的李吉林老師認為「
『情境教學』中的『情境』取自
古人『文之思也,其神遠矣』之意,
『情境教學』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
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以促進兒童整體和諧發展為主
要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


情境教學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路,主要是從我國古代詩詞的「境界學說」中汲取豐富
營養的結果.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對「情境」進行了論述,提出「心物交融」說.所
謂「情以物遷」,「辭以情發」,肯定了「物」、「情」、「辭」三者的關系.情境教學則繼
承並發揚了這一理念,形成了「物」、「情」、「辭」、「思」相互關系的認識,即「物」激「情」,「情」發「辭」,「辭」促「思」,「思」又加深對物的認識的這種相互作用脈絡.
(二)
情境教學與古詩詞的關系
南朝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中就有「情以物遷,辭以情發」的說法;清代王國維
在《人間詞話》中也留下了「景非獨為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論述;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的《二十韻》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的名言.這
些精闢的論述都闡明了情境與人之間的密切關系,情境是人與景在情的交融下的產物.
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古詩詞教學就是要帶領學生發現美、欣賞美,進入古詩詞所
描繪的情境,體味古詩詞中所蘊涵的情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的應用對學生
的學習感悟有極大的幫助.正如心理學家羅傑斯所說「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是保證有
效地進行教學的重要條件.

『伍』 如何進行古詩教學方法

古詩中的字音字復意制與現代文差異甚遠,古詩的年代和歷史背景又需要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這些都為古詩教學設置了障礙。如何開展古詩教學便成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現結合教學際,我探索研究了小學古詩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激發興趣,談話導入 。二、弄懂詩題,感知內容。三、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理解詩人的心境。四、重點誦讀,培養語感。五、精心設計,利用情境教學古詩。六、學會想像、體會感情。

『陸』 如何進行有效的古詩文教學

一、古詩教學基本模式 大量的文獻顯示,當前古詩教學關注四大方面的內容。第一、創作背景;第二、分析與理解;第三、欣賞與體驗;第四、朗讀與背誦。這四個大方面較為完整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探索有效古詩課堂教學研究中,分六步進行: (一)、激趣導課,揭課題 (二)、介紹背景,知詩人。 (三)、自主學習,明詩意。 (四)、想像誦讀,悟詩情。 (五)、創設情境,入詩境。 (六)、遷移運用,創詩文。 二、古詩教學基本模式解讀 (一)、激趣導課,揭課題 古詩導課的方式與閱讀教學的導課方式類似,即:間接導課與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導入法、疑問導入法,預習導入法等等.不管哪種導入法都與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如:今天馬老師執教的《回鄉偶書》採取的就是間接導入法,由已學過的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來喚醒學生對詩人的再現進而在增強孩子的求知慾的前提下進入本課的學習。直接導課,即開門見山直接明確學習內容,板書課題,提出學習要求,學習新課。就像孫老師執教的《長征》,「從今天起我們進入第八組元的學習,隨著今天的學習我們將認識一位偉大的詩人,今天學習他筆下的一首七律詩」板書課題。 (二)、介紹背景,知詩人。 古詩的創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創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等。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學語文人文性的典型體現。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詩人及其創作背景,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且新課程標准還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因此處理好這部分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使教學增添生趣。像今天的馬老師在這一環節介紹詩人賀知章創作《回鄉偶書》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就會在這種情境中展開想像,獲得情感體驗。課程標准對高年級閱讀積累提出較高的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能根據需要搜集有關材料。」孫老師在這一環節讓學生交流「對於紅軍長征你知道多少呢?」這樣既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又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為下一步學習古詩、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准備。 (三)、自主學習,明詩意。 《語文課程標准》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機地結合,引導學生學習古詩。 首先要大膽地「放」。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詩意。對於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和幫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解決。 其實是巧妙地「扶」。當學生對古詩有了整體上的感知後,通過集體交流了解到了學情,根據學情,來決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該「扶」,又該怎麼「扶」。通過「扶」,讓學生初步體會在感知時可能出現的偏差,進一步深化對全詩的理解,為體味詩情,進入詩境做好了准備。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馬老師在讓學生明詩意這一環節,先引領學生抓住重點詞讀懂前兩句詩,再通過朗讀感悟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緊接著就放手讓自學第二句古詩,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依據學情適當的進行概括和提升。孫老師那句句概括提升的言語更是對學生的感受和理解的升華。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四)、想像誦讀,悟詩情。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博大精深,凝煉含蓄。有著音樂、建築、繪畫、意境等在內的巨大美學價值。詩的情感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欣賞來體會。因此,在學生理解了全詩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後,教師要趁熱打鐵,通過現代教學媒體的輔助,讓學生根據詩意想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點讀、評讀、范讀、誦讀,演讀使學生能讀出詩的重音和節奏,知道應該如何把握詩的輕重緩急,加深對詩人情感地體驗,體味出詩人賦於詩的思想感情。在學習古詩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像,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地朗讀。在初讀過程中,僅以讀准字音,讀通詩句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就要有感情表現的要求。在理解詩歌意境後的朗讀就要求能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造性地朗誦。今天這兩節課在朗讀環節兩位教師就是這樣層層深入地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 (五)、創設情境,入詩境。 讀詩的最高境界是進入詩歌意境。進入詩境就是引導學生真切地體驗詩人所創造的那個景象和情感,為之動情。怎樣讓學生進入到這種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呢?在上一環節,學生已經在老師的指導朗讀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教師不要孤立地指導朗讀或單純地創設情境,而是將創設情境與感情朗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創設情境作為學生感情朗讀的基礎和鋪墊。同時又通過讀來引導學生領悟詩情,進入詩境。馬老師採取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此情此景;孫老師通過看錄像將學生帶入到詩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現一次比一次豐富,學生的朗讀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終,讓學生通過讀與詩人的情感達到共思、共憂、共吟的境界。實際上這一環節就是前一環節的升華和展示。 (六)、遷移運用,創詩文。 課程標准指出:小學階段應要求學生誦讀古詩文,以利於學生的積累、體驗和培養語感。大連市小學語文質量評價標准在各年級的積累要求中的第一條就明確規定該年段積累詩文的數量及途徑。整個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古詩量並不是很多,所以在結束了一首詩的教學後,並不結束這堂課的教學,而以詩帶詩,以點帶面,將課堂延伸到同一類型的古詩教學上,有意識地加大學習古詩的量。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到大量的古詩,了解到詩人更多的優秀的詩作。今天的兩節課在方面都做到拓展。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柳。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讓學生表演,再現詩的意境;中高段可通過課件的出示和音樂的渲染,創設適宜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課堂環境。通過這個語言實踐過程,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激發他們創作的慾望及興趣,讓他們能學以致用,真正起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教育有模,但無定模;無模之模,乃為至模。」古詩的教學結構可以多樣,教學方法千變萬化。六步古詩教學法是我們在開展有效課堂研究中關於如何有效進行古詩教學的一種探索,一定有很多的不足與遺憾。但是我們堅信在我們全體東風老師的有效課堂教學研究中,在教師進修學校邵主任和杜老師的專業引領下,一定會有效地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質量!郭會玉 (初中語文 甘肅武威四期初中語文二班 )

『柒』 有效的古詩教學五步法

1.
讀准字音,尤其是生字,每個生字都要求讀准確,讀到位。
2.
讀通古詩,將專古詩的節奏、屬停頓讀出來,一行一行讀通順。
3.
理解難點詞語、理解詩句意思,比如「日當午」是正午,太陽高高掛在空中的時候,「皆辛苦」的皆是都的意思,在弄清楚每個字的意思之後,將每行詩句的意思弄清楚,因為是一年級,不要求學生自己來逐句說,由老師說...
4.
感情誦讀古詩,因為是古詩,所以我放了古箏曲子,配上悠揚的樂曲,鼓勵同學們一個接一個的將整首詩讀好,整班孩子都很投入。
5.
背誦古詩,背誦效果非常好。

『捌』 古詩詞教學一般應遵循哪些原則

(1)應闡明學習行為的主體;
(2)要用行為動詞和動賓結構短語表達教學目標;專
(屬3)要說明達到該目標的條件;
(4)對於和目標相關的行為狀況要有一定的判別標准。
注意事項
1:正確定位目標對象 教學目標分析與設計的對象是學習者,因此教學目標闡述的是學習者學習的結果,是指他們在教師與同伴的幫助下,利用資源和工具學會了什麼,而不是指教師應該做什麼,或者通過該課教給學生什麼。 默認行為主語是「學生」
2:目標的編寫應盡可能明確、具體 p應力求具體、明確、可以觀察和測量 。
3:教學/學習目標的描述要可評價,便於教師和學生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了解是否已達到目標,以便及時調整教學/學習的策略

『玖』 教學古詩詞的方法和步驟

您好。
首先、培養學生的誦讀古詩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誦讀的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經典誦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經典誦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經典誦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時,要善於聆聽,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哪怕是一個字、一句詩,只要讀好了都應該給予適當的表揚。這樣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就會樹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誦讀的興趣就會越來越高。

其次、可以嘗試進行古詩詞吟唱,化難為易,激發興趣。以往在教學古詩詞時,總是強化理解詩意,背誦詩句,抄詩默詩,學生對此索然不感興趣,因此,漸漸地產生了厭煩的情緒。可以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把古詩詞配上旋律,變成了歌曲,學生十分樂於接受。
再次、培養良好的誦讀古詩的習慣,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誦讀古詩也不例外,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誦讀習慣。首先要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要用普通話,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復字句,不讀破句子。在正確的基礎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讀,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其次朗讀時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要做到「七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顛倒,不重復,不唱讀(拖尾韻),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再次,「一天不練口生」,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誦讀習慣,練就扎實的誦讀本領,一定要保證多讀多練。誦讀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讀得多了,詩句的語言、節奏、句式、格調等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學生對詩句的感受力。「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最後一點、可以從導入環節入手,激趣學生的學習興趣。生動有趣的導入,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的開端相當於成功一半,所以在學習古詩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導入的運用。了解詩人的相關故事,給古詩的學習增添色彩。可他們關於古代詩人的故事知道的很少,非常感興趣。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