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會朗讀
㈠ 現代詩歌朗誦大全
樓主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
尖銳的聲音讀詩有一定的難道!詩歌、詩歌,詩和歌其實是共通的,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聲音對讀詩的重要性!
人們聽詩時能否產生情感反應。產生多大的情感反應大約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一、朗誦者聲音本身的質量(這和朗讀者有關);
二、聲音的節奏感(詩人的責任在於提供節拍標志,朗誦者要將潛在的節奏表現出來);
三、詩歌意象(這和詩歌質量和聽眾修養相關);
四、朗誦者個人情況(有名一點、漂亮一點都有助於提高讀者心靈開放的程度)。
聽詩和聽歌的差別,只是在於這幾種因素的排序不同而已、聽歌的重要程度排序是:
(二)、(四)、(一)、(三)
………………………………………………………………………………………………………………
明白了聲音對於讀詩的重要程度,說尖銳的聲音對朗誦有難度的話並沒有錯,但是:這些都還能挽救。
詩歌作為一種具有明顯的節奏和韻律的文體,有時候好的詩歌文本的確能讓人忽略朗誦者本身的水平。古體詩因為大部分是格律體、並且篇幅過短暫時不在此討論范圍。比如一些超現實手法寫作的詩歌就很容易達到這個條件,我們先以洛夫的詩歌來說:
閱讀洛夫的詩大都有類似的體驗,詩中的意象有語無聲地進逼,意象雄渾龐雜,讀者在這五彩繽紛的文字世界中,感受的是奇花異葩的錯落,更多的是,奇岩怪石的崢嶸,讀者目不暇接意識沒有空間質疑花草安排的次序,更無法在瞬間思索突出的岩石在自然景緻中是否和諧,讀者須騰空自我以容納繁復目光所及的客觀,意識和文字融為一體的片刻最能最能感受閱讀的情趣。(簡政珍《洛夫作品的意象世界》)
上面這段話的意思很清楚,就是面對這些詩句的時候聽眾必須騰空一切來理解作品的內涵。因為洛夫的很多作品都是通過不同詞性的擠壓,單句內不斷扭曲折疊,從而產生了不同的意義。具體到文本有:
當我微啟雙眼,便有金屬聲
叮當自壁間,墜落在客人門的餐盤上
其後就是一個下午的激辯,諸般不潔的顯示
語言只是一堆未曾洗滌的衣裳
…………………………………
我的面容展開如一株樹,樹在火中成長
一切靜止,唯眸子在眼瞼後面移動
移向許多人都怕談及的方向
而我確是那株被鋸斷的苦梨
在年輪上,你仍可聽清楚風聲、蟬聲
………………………………………………………………………………………………………………
上面說的是從寫作手法的選擇,然後就是冷抒情,北島、多多等詩人的作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以文本內容壓制朗誦者的聲音問題。以多多為列:他的詩歌意象簡潔,節奏明快,語言准確,銳利而富有張力。有部分詩歌就是適合尖銳的聲音來朗讀,我隨便選取了兩首:
《致太陽》
作者:多多
給我們家庭,給我們格言
你讓所有的孩子騎上父親肩膀
給我們光明,給我們羞愧
你讓狗跟在詩人後面流浪
給我們時間,讓我們勞動
你在黑夜中長睡,枕著我們的希望
給我們洗禮,讓我們信仰
我們在你的祝福下,出生然後死亡
查看和平的夢境、笑臉
你是上帝的大臣
沒收人間的貪婪、嫉妒
你是靈魂的君王
熱愛名譽,你鼓勵我們勇敢
撫摸每個人的頭,你尊重平凡
你創造,從東方升
起你不自由,像一枚四海通用的錢!
………………………………………………………………………………………………………………
《才五月》
作者:多多
少年的臉就這么紅
在可以持續痴笑的年齡
戴上珍珠激辯生命
走遍大地唱種唱收
趁玫瑰尚未讓詞蒙羞
一瞥空曠課室的激動
深處沒有動靜
眾樹慢慢生鰭
核兒回到口中
在源頭就用完命名
不經接吻,直接啄開
沒有理由,只有里程,才五月!
………………………………………………………………………………………………………………
好了,我暫時就說這么多,聲音條件對於朗誦來說很重要,但並不是唯一標准。如果樓主真對詩歌朗誦感興趣的話我給你推薦一本書,《詩歌朗誦藝術》王福生,這本書比較適合初學者學習。
滿意請採納,不滿意請繼續追問!
………………………………………………………………………………………………………………
回答內容的參考書目:
黎志敏《詩學構建:形式與意象》
翁文嫻《變形詩學》
簡政珍《台灣現代詩美學》
㈡ 朗誦唯美詩歌的技巧
朗誦藝術中的一般語言技巧
一、 停連
1.停頓包括:文法停頓、語法停頓、邏輯停頓、心理(情感)停頓。
● 文法停頓:第一種按照行文的標點符號進行停頓,第二種由文章結構決定的,這種停頓是為了表示文章的層次,段落,部分等所作的停頓。停頓是有思想,有內容的,並不是空的。
● 語法停頓:由句子的語法結構造成停頓。①某些介詞前面或後面②方位後③動詞後④某些連詞前面或後面(因為,如果,和等)
●邏輯停頓:一般較短,只相當於頓號所作的停頓。有強調性停頓,並列式停頓,呼應性停頓(有些詞具有領屬關系,比方說,是、想、要、有、像、如等,其後要停頓)領詞,尾詞停頓。
●心理停頓:由心理情緒決定的,常有激發誘導的意味。達到的效果「此時無聲勝有聲」「雖無言,卻有情;雖無聲,卻意無窮」
例如:美麗的夢 / 和美麗的詩一樣,
都是可遇 / 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 / 最沒能料到的時刻里 / 出現
——席慕容《初相遇》
2、與停頓相反的一對觀念——連貫(用~表示)
朗誦過程中,思想情感一直處於積極的運動狀態,在意思延續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須一氣呵成,這就需要用語流連貫的表達技巧。
例如:你的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二、重音——重音的讀法
1、低中見高法:就是把要強點的字詞讀得重一些,響一些。這是最常見的方法。
2、實中轉虛法:虛聲指聲輕氣多的聲音。採用重音輕讀的形式。
3、快中顯慢法:把某些字詞的讀音有意拉長,形成拖腔。
4、連中帶停法:運用停頓來突出重音,幾乎每個主要的重音都離不開它。
三、節奏:節奏是在一定思想感情起伏的支配下,呈現出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語音形式的循環往復。
基本要領:句首不同起,句尾不同落,句腰不同峰。
例:《最後一課》《賣火柴的小女孩》——沉穩型
《春》《天上的街市》 ——輕快型
《沁園春 雪》《濟南的冬天》——舒緩型
現代詩歌朗讀技巧
詩歌需在不斷的誦讀中方能體現其神韻,現代詩歌更是如此。一般來說,朗讀現代詩歌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深刻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准確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
如徐志摩的名詩《再別康橋》,寫的是離愁別緒,其情感基調定在一個「愁」字上,而且,這愁,不是哀愁,不是濃愁,而是輕淡的柔愁,愁中又帶有一絲對康橋美景的沉醉,帶有一絲對母校眷戀的深情。
二、根據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讀的語速。詩歌朗讀的語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如果表現的內容是歡快的、激動的或緊張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現的內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現的內容是平鋪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穩、不緊不慢。」 如我們今天學習的 《我愛這土地》的語速要慢一些。
三、根據詩歌意境,確定輕讀重讀及聲音的長短。把握好誦讀的「輕、重、緩、急」,恰當地分好「音步」,產生鮮明的節奏感,才能將詩歌情感強調出來,才能將詩歌的韻味體現出來。
再以《再別康橋》為例:
輕輕地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地來;
我輕輕地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這整節詩比較輕柔,但輕柔之中依然有強調部分。其中,紅色詞可稍讀重一些;而下畫單線部分的三個「輕輕」雖然屬於這節詩中重點強調的部分,但根據詩歌意境來看,不能重讀。那麼該怎麼處理呢?我們可以這樣處理:語速放緩慢,聲音稍微拉長。這樣,兩種強調處理,各有不同,一種重讀,一種輕讀拉長,「歌」的韻味便出來了。
四、根據語境,正確處理詩句的停頓。這樣才能使詩歌節奏鮮明,富有韻律美。一般說來,頓號後的停頓最短,逗號後的停頓長一點,分號和冒號後的停頓再長一點,句號、問號、感嘆號和省略號後的停頓更長一些。」 有時則需根據詩歌內容和語意關系來斷定。
總之,現代詩歌誦讀,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投入真情,反復吟詠,方能讀出詩歌的感染力,用詩歌特有的魅力打動讀者。
四、語氣:包括誦讀的抑揚(語勢及語調)、頓挫(停連)輕重(重音)、徐疾(節奏)等的變化。
㈢ 朗誦詩歌應該注意什麼有什麼技巧
朗誦詩歌注意事項和技巧如下:
一、朗誦詩歌注意事項:
1、注重詩歌的文學性
朗誦詩歌往往會偏向於表現某個人的某種思想感情,自然帶上明顯的文學色彩。文學藝術也是語言的藝術。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都是運用語言表現的。有聲語言最能顯示語言的風采和魅力。通過朗誦可以再現作品描寫的人物形象、環境氣氛和生活場景,充分發揮它的藝術魅力和教育作用。
2、注重詩歌的藝術性
朗誦是一種比較精細、高級的有聲語言藝術。朗誦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學修養,要能分析欣賞詩歌,這是朗誦表情達意的前提;朗誦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修養,要熟練掌握標准發音和發聲技巧。要善於正確地運用語調語氣,這是表情達意的關鍵;
朗誦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舞台表演藝術的修養,要敢於在大庭廣眾之中說話,要能正確地發音,有自然的表情,這是朗誦表情達意的重要條件;此外,朗誦者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政治思想修養、社會知識修養,這是朗誦表情達意的基礎。
朗誦藝術就是以上各方面修養的綜合體現,缺少哪一方面的修養都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朗誦者。
3、注重詩歌的表演性
朗誦,一般都在舞台上,在大庭廣眾之中進行。朗誦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表演技能。要有優美的語音、端莊的儀態、豐富的表情。朗誦者還可以適當化妝,可以運用燈光布景,可以進行配樂。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增強朗誦藝術的表演效果。
只要是朗誦,即使是在小的范圍內進行,都會帶有表演的性質。朗誦者要向聽者顯示自己的文學素養和口語藝術才能,聽者總要對朗誦者的文學修養、口語才能和表達效果等進行評價,這些都具有表演活動的明顯特點。
朗誦是一種傳情的藝術,選擇材料時,首先,要注意選擇那些語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適於上口的詩歌。其次,要根據朗誦的場合和聽眾的需要, 以及朗誦者自己的愛好和實際水平,選出合適的作品。
二、朗誦詩歌的技巧:
1、朗誦前的准備
朗誦是朗誦者的一種再創作活動。這種再創作,不是脫離朗誦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讀音的簡單活動,而是要求朗誦者通過原作的字句,用有聲語言傳達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藝術美感。不僅要讓聽眾領會朗誦的內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朗誦者在朗誦前就必須做好一系列的准備工作。
(一)選擇朗誦材料
朗誦是一種傳情的藝術。朗誦者要很好地傳情,引起聽眾共鳴,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選擇。選擇材料時,首先要注意選擇那些語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適於上口的詩歌。因為形象感受是朗誦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干癟枯燥的書面語言對於具有很強感受能力的朗誦者也構不成豐富的形象感受。
其次,要根據朗誦的場合和聽眾的需要,以及朗誦者自己的愛好和實際水平,在眾多作品中,選出合適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內容
准確地把握作品內容,透徹地理解其內在含義,是作品朗誦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固然,朗誦中各種藝術手段的運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離開了准確透徹地把握內容這個前提,那麼,藝術技巧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了一種純粹的形式主義,也就無法做到傳情,無法讓聽眾動情了。
要准確透徹地把握作品內容,應注意以下幾點:正確、深入的理解;2.深刻,細致的感受;3.豐富、逼真的想像。
(三)注意詩歌朗誦時的感情
首先要避免"矯揉造作"。詩歌朗誦和其他文體的朗誦一樣,要自然,決不可以做作。詩歌的感情雖然比其他文體來得強烈,但仍然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要朗誦好一首詩,首先要認真閱讀,領會作者的感情。然後,努力地去引起共鳴,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
只有這樣,我們的朗誦才能成功地再現作者的情感。聽眾聽起來才會覺得"自然"。如果朗誦者並不領會作者的情感而只 是"估計"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失去了內在的感情基礎,單單依靠技巧來支撐,聽眾聽起來就必然會感到"做作"了。
2、朗誦時的技巧:
(一)注意對符號的運用
朗讀者在分析體味文字作品的准備工作中,為了清楚准確地表達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更好地實現朗讀目的,往往在文字中做些標記,以提醒自己注意。我們把這些標記稱做「朗讀符號」。目前,朗讀符號還沒像標點符號那樣,有著統一的標准。
(二)注意詩歌的停頓
停頓是指朗讀過程中聲音的斷和連。我們在朗讀時,既不能一字一停,斷斷續續地進行,也不能字字相連,一口氣念到底,無論是朗讀者還是聽眾,無論是生理要求,還是心理要求,朗讀中的停頓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顯示語法結構的需要,更是明晰表達語、傳達感情的需要。
(三)注意朗讀時的語速
語速是指朗讀時在一定的時間里,容納一定數量的詞語。世間一切事物的運動狀態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總是有千差萬別的。朗讀各種文章時,要正確地表現各種不同的生活現象和人們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須採取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朗讀速度。
㈣ 朗誦詩歌的好處
好處:增強情感,能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引人入勝。
它是一種口語交際的重要形式和傳情藝術,是朗誦者把文學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再創作,再表達的藝術活動。詩歌朗誦就是朗誦者用清晰的語言,響亮的聲音,優美的體態,引入的動作把原詩歌、作品有感情地向聽眾表達出來,以傳達詩歌的思想內容,以引起聽眾的共鳴。
(4)詩歌會朗讀擴展閱讀:
朗誦詩歌的技巧:
首先要避免"矯揉造作"。詩歌朗誦和其他文體的朗誦一樣,要自然,決不可以做作。
詩歌的感情雖然比其他文體來得強烈,但仍然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要朗誦好一首詩,首先要認真閱讀,領會作者的感情。然後,努力地去引起共鳴,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這樣,我們的朗誦才能成功地再現作者的情感。聽眾聽起來才會覺得"自然"。
如果朗誦者並不領會作者的情感而只 是"估計"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失去了內在的感情基礎,單單依靠技巧來支撐,聽眾聽起來就必然會感到"做作"了。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自信。
㈤ 適合朗誦的文章,詩歌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台
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專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屬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 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 撐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們對於我們腐爛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
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
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我堅信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
那無數次的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
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這首詩是食指的詩歌。積極向上,朗讀好了會有一種大氣磅礴的氣勢,很適合朗讀。希望你能發揮到極致!
㈥ 學校準備舉行詩歌朗誦大會要求同學朗讀自己創作的詩歌請以我們腳下的土地為題
一
當我還是一個孩子時,
曾用孩子特有的筆體。
加上自由的馳騁,
去描繪腳下專的這片土地。屬
我腳下的這片土地,
更像是一位慈愛的母親。
她用肥美的乳汁,
把我一天天地喂養成長。
我曾想借用畫家的筆,
花上一生的時間來作畫。
在這個天地的寬度,
我刻下你手上的褶皺。
有人告訴我,
你有一雙粗大的手。
像父親一樣,
上面記載著世代的沉浮與歷史。
為什麼我要貼身去聽,
只因我深愛著這腳下的土地。
如果可以,
我生在她的懷里,也願在她懷里死去。
二
輕吟土地
我全部的詩歌
總是與土地一脈相承
所有的承諾與追求
點點滲入泥土的肌髓
凝結成我的田園與筆犁
當靈魂已深嵌這片土地
我沿著無盡思索的意境
在人生的旅程塑造輝煌
墾區的風為我撐起一種氛圍
一種鼓圓馨香的思想
壠壠綠波涌盪的情感呵
似和風如細雨更像秋陽
在累累碩果里 醉成
勞作者酣睡的輕吟
源自根部的光芒呵
在我的豐盈的田園閃爍著
生存於筆犁間的意義和力量
我土裡土氣的詩歌
沾滿著泥土的歌謠草葉的清純
遙望豐收後失血的土地
感恩的輕吟
又自我虛弱的胸腔迸出
㈦ 詩歌朗誦技巧
詩歌朗誦技巧
一、深知背景,明確目的.朗誦詩歌前,應搞清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作者為什麼要寫這首詩,了解了背景和目的後,會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內容,朗誦時有利於喚起自己的激情,從而很好的表達詩人的意志和胸懷.
二、運用想像,大膽設計.一首詩寫情、寫景、寫人、寫物,雖是各有特色,但都離不開形象,詩人往往在抒發感情時,用形象來表達自己要說的話.我們在進行詩歌朗誦時,要運用形象思維,以"詩情畫意"來豐富自己的想像,同時還要大膽的運用聯想進行設計.更多詩詞朗誦技巧可以到習古堂國學網學習.
三、節奏和諧,語言流暢.節奏是語言的音樂性,及其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語音強弱、長短的現象,節奏的輕重緩急是隨著人的情緒起伏和環境的變遷而變化的,詩歌的節奏尤為明顯.以古詩五言或七言絕句來說,如不掌握其節奏,朗誦後會給人以雜亂無章的感覺,要掌握好節奏,主要是處理好詩歌詞句的停頓及節拍.
拓展資料
1、熟讀詩——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對詩篇的創作理念及構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詩:「解詩」並不是照著字面上的意義分析一下就夠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礎,努力探索作者的創作意圖和動機.進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個字的內在意義.不僅這樣,而且要把詩內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漸變成自己思想情感的沖動,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說的時候,再開始朗誦.
3、掌握基調:「基調」就是朗誦時整首詩的「主題意識」、「主題呈現」的整體方式.詩的基調可能是憂傷的、愉快的、勵志的、哀慟的等等,4、入詩:首先入詩的應是朗誦者.朗誦者因著深刻理解詩句而深受詩意感動,而後藉由豐富且適切的聲情表達方式,感動了自己,最後感動了聽者,雙雙進入詩境之中.
㈧ 詩歌朗誦會的開場白
1、同學們,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為了展現學生的風采,營造「朗誦經典詩文,積淀文化底蘊」的書香校園氛圍,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詩歌朗誦會。
2、在這暖意融融的季節里,我們迎來了火紅的五月 ; 在這多姿多彩的日子裡,我們要展示自己的風采。今天,讓我們師生一起來把生活溶入詩歌,把詩歌化作聲響,用我們飽滿的熱情和富有深情的語言來慶祝「五一」迎接「五四」的到來吧。
3、伴隨著冬日溫暖的陽光,我們迎來了這一次詩歌朗誦會。今天,我們相聚在這里,享受詩歌帶給我們的歡樂,享受這段美好時光。今天,我們相聚在這里,一起走進詩情畫意之中。今天,我們相聚在這里,敞開你的心扉,釋放你的激情。今天,我們相聚在這里,這里將成為詩歌的海洋,讓快樂響徹雲霄。
4、詩歌是人類文化的瑰寶。詩歌是人類智慧的積淀。詩歌像蔚藍的大海,她蘊積深厚而壯闊波瀾。詩歌像巍峨的高山,她深邃凝重而意境深遠。那一首首閃爍著智慧的經典,讓我們的靈魂得到洗禮。那一篇篇散發著馥郁的篇章,讓我們的人格得到歷練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經典、感受經典。做一個儒雅、睿智的君子少年。
5、春天,是一個詩情畫意、充滿活力的季節,今天,就讓我們在詩歌中感應春天的氣息,感受春天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