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古詩正確原文
1. 古詩石灰吟原文
作者:於謙
明朝
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
2. 石灰吟古詩的原文究竟是什麼啊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抄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3. 石灰吟 古詩
《石灰吟》明代: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一作:千錘萬擊出深山 / 千鎚萬擊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渾不怕 / 粉身碎骨全不怕)
釋義:
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裡開采出來的石頭,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操留在人世間。
(3)石灰吟古詩正確原文擴展閱讀:
相傳有一天,於謙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據說此時於謙的才十二歲,他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後的人生追求。
「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於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於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於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於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4. 帶拼音的《石灰吟》古詩
1,
qiān chuí wàn jī chū shēn shān
千 錘 萬 擊 出 深 山 ,
liâ huǒ fãn shāo ruî děng xián
烈 火 焚 燒 若 等 閑 。
fěn shēn suì gǔ hún bù pà
粉 身 碎 骨 渾 不 怕 ,
yào liú qīng bái zài rãn jiān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間 。
5. 正確的古詩《石灰吟》的詩句是什麼
石灰吟原文
石灰吟
[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編輯本段]石灰吟原文(2)
石灰吟
[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
烈火焚燒若等閑
。
粉骨碎身渾不怕
,
要留青白在人間
6. 正確的古詩《石灰吟》的詩句是什麼
石灰吟原文復
石灰吟制
[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編輯本段]石灰吟原文(2)
石灰吟
[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
烈火焚燒若等閑 。
粉骨碎身渾不怕 ,
要留青白在人間
7. 石灰吟全文及翻譯
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學家於謙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原文為: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注釋:
1、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千錘萬鑿:也作「千錘萬擊」或「千鎚萬擊」;指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採石灰非常艱難。千、萬:虛詞,形容很多。錘:錘打。鑿:開鑿。
3、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平常,輕松。
4、渾:亦作「全」。
5、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7)石灰吟古詩正確原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於謙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相傳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後便寫下了此詩。
思想主題:
此詩托物言志,採用象徵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借吟石灰的鍛煉過程,表現了作者不避千難萬險,勇於自我犧牲,以保持忠誠清白品格的可貴精神。尤其是作者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作者簡介:
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明孝宗追謚肅愍,明神宗改謚忠肅。有《於忠肅集》傳世。
於謙詩作歸隱情懷的表達與慷慨悲涼的風貌預示了詩壇風氣的轉向。其詩多以憂國愛民和表達堅貞節操的內容為主。在台閣體流行的高峰期,文人們是忌諱表達激烈的情懷與悲傷的情感的,從而保持了其創作風格的雍容,以便發揮其鳴盛的政治作用。
8. 石灰吟古詩原文及翻譯賞析
1.《石灰吟》原文抄如下: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2.《石灰吟》翻譯如下:
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3.具體詞彙解說如下:
3.1.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3.2.千錘萬鑿:也作「千錘萬擊」或「千鎚萬擊」;指無數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採石灰非常艱難。千、萬:虛詞,形容很多。錘:錘打。鑿:開鑿。
3.3.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平常,輕松。
3.4.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渾:亦作「全」;怕:也作「惜」。
3.5.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人間:人世間。
4.賞析的主旨如下:
作者通過此詩,借吟石灰的鍛煉過程,表現了自己不避千難萬險,勇於自我犧牲,以保持忠誠清白品格的可貴精神。
9. 石灰吟古詩正確原文
《石灰吟》
明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內在人間容。
譯文
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9)石灰吟古詩正確原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於謙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相傳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後便寫下了此詩。據說此時的於謙才十二歲,他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後的人生追求。
此詩托物言志,採用象徵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全詩筆法凝煉,一氣呵成,語言質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強;尤其是作者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10. 石灰吟古詩原文的注音符號
注音符號如下:
千(ㄑㄧㄢ) 錘(ㄔㄨㄟˊ) 萬(ㄨㄢˋ) 鑿(ㄗㄠˊ) 出(ㄔㄨ) 深(ㄕㄣ) 山(ㄕㄢ)
烈(ㄌㄧㄝˋ) 火(ㄏㄨㄛˇ) 焚(ㄈㄣˊ) 燒(ㄕㄠ) 若(ㄖㄨㄛˋ) 等(ㄉㄥˇ) 閑(ㄒㄧㄢˊ) 。
粉(ㄈㄣˇ) 身(ㄕㄣ) 碎(ㄙㄨㄟˋ) 骨(ㄍㄨˇ) 全(ㄑㄩㄢˊ) 不(ㄅㄨˊ) 怕(ㄆㄚˋ)
要(ㄧㄠˋ) 留(ㄌㄧㄡˊ) 清(ㄑㄧㄥ) 白(ㄅㄞˊ) 在(ㄗㄞˋ) 人(ㄖㄣˊ) 間(ㄐㄧㄢ) 。
( 一作) :
千(ㄑㄧㄢ) 錘(ㄔㄨㄟˊ) 萬(ㄨㄢˋ) 擊(ㄐㄧ) 出(ㄔㄨ) 深(ㄕㄣ) 山(ㄕㄢ) /
千(ㄑㄧㄢ) 鎚(ㄉㄨㄟ) 萬(ㄨㄢˋ) 擊(ㄐㄧ) 出(ㄔㄨ) 深(ㄕㄣ) 山(ㄕㄢ) )
( 一作) :
粉(ㄈㄣˇ) 骨(ㄍㄨˇ) 碎(ㄙㄨㄟˋ) 身(ㄕㄣ) 全(ㄑㄩㄢˊ) 不(ㄅㄨˋ) 惜(ㄒㄧ) /
粉(ㄈㄣˇ) 身(ㄕㄣ) 碎(ㄙㄨㄟˋ) 骨(ㄍㄨˇ) 渾(ㄏㄨㄣˊ) 不(ㄅㄨˊ) 怕(ㄆㄚˋ) /
粉(ㄈㄣˇ) 骨(ㄍㄨˇ) 碎(ㄙㄨㄟˋ) 身(ㄕㄣ) 全(ㄑㄩㄢˊ) 不(ㄅㄨˊ) 怕(ㄆㄚˋ) )
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一作:千錘萬擊出深山 / 千鎚萬擊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渾不怕 / 粉骨碎身全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