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詩句中
杜牧留下的詩作中貌似沒有描寫赤壁之戰的,倒是蘇軾有一首。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念奴嬌
赤壁懷古》你是不是想找這個?
『貳』 古詩赤壁的中心
中心思想:抄
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襲,點明赤壁之戰關繫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見大。
原詩:
赤壁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作者: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叄』 《赤壁》中以小見大的詩句是什麼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倘若東風不來,周瑜怎麼能借東風火燒曹操八十專萬水軍而大屬獲全勝呢?三國大局不定,想必曹操兩年後在鄴都(今河北臨漳縣)建造銅雀台廣羅天下名姬的時候,東吳美人大喬(孫策夫人)和小喬(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鎖銅雀,春恨無限了。
其實的意思是說周瑜的獲勝是偶然的機遇所致,僅安憑一時僥幸並不是邦定國之策。假若不是東風驟起,蜀軍相助,周瑜的火攻之計大顯神威,那麼,東吳政權就必然為曹操所滅。詩人對周瑜的諧謔揶揄 ,暗示了對曹操的肯定。
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繫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見大。
『肆』 赤壁古詩的意思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一、譯詩:
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銹盡的斷戟。
我把它仔細磨洗,認出是三國的遺跡。
倘若當年,東風不將周瑜助,
那麼銅雀高台春光深,
深鎖住,江東二喬,淪為曹公妾。
二、鑒賞:
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這大內容、大主題卻是通過"小物""小事"來顯示的。詩的開頭兩句由一個小小的沉埋於沙中的"折戟",想到漢末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戰的風雲人物,後二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不平之氣。
三、考題
1、杜牧在《赤壁》中借物興感,評論赤壁之戰勝負的詩句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赤壁》中作者用形象思維,用假設語氣提出的議論句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東風」指火燒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敗曹操的事)
4、杜牧的《赤壁》:詩中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且隱含著詩人對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慨嘆之情的詩句的詩句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5、《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詩句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6、借古諷今,告誡統治者不要寄希望於僥幸的句子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7、《赤壁》中詩人借物起興來對前朝人物和事跡慨嘆得詩句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8、《赤壁》一詩中抒寫了歷史興亡感,想像奇絕的句子是: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9、《赤壁》一詩中作者抒發感慨的詩句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0、《赤壁》中含蓄反映詩人抑鬱不平心境的句子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1、《赤壁》中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兩句詩曲折反映了作者生不逢時的感慨。
12、唐代詩人杜牧的《赤壁》中,「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兩句借一件古物興起對歷史的慨嘆;更妙的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兩句議論,以兩個美女象徵國家命運,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伍』 赤壁古詩的解釋
解釋: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就這樣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被銷蝕掉版,我拿了過來對它進權行清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如果不是東風給予周瑜方便,結局恐怕就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詩歌:《赤壁》唐代·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5)赤壁詩句中擴展閱讀
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賞析:
詩人在詩中並未直言戰爭的結局,而是說「銅雀春深鎖二喬」,銅雀台乃曹操驕奢淫樂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這里的銅雀台,讓人不禁聯想到曹操風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後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把硝煙彌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實在令人佩服。
『陸』 杜牧在赤壁中進行議論的詩句是
東風不抄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每至晴初,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者。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柒』 古詩杜牧的《赤壁》的賞析。
賞析:
詩篇的開頭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事、物的慨嘆。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鍋二喬」此句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以小見大,深刻警醒。把硝煙彌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也表達了這樣的感慨: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
藝術特色:
從藝術上看,詩人杜牧在前兩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虛托手法,這就好比寫當朝的人或事而假借於前朝的人或事來寫;還有詩中運用了以小見大這種表現手法,詩的後兩句寫戰爭的勝負時,通過大小喬這兩個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運來表達設想中東吳敗亡的結局,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7)赤壁詩句中擴展閱讀: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捌』 初中古詩《赤壁》的詩句
《赤壁》作者杜牧,該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版)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權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創下的佳作。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玖』 赤壁詩句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
戰無不勝 [zhàn wú bù shè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專切。也比喻辦任何事情都屬能成功。
褒義
出 處
《戰國策·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
例 句
自先王以來,楚兵~。(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九回)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降龍伏虎 戰無不克
『拾』 《赤壁》一詩中蘊含哲理的詩句是哪一句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