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衣巷古詩視頻
A. 烏衣巷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烏衣巷》這首詩寫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版故,但野草叢生,權夕陽已斜荒涼的景象,已經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
《烏衣巷》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如下: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白話文釋義:
朱雀橋邊一些野草開花,烏衣巷口唯有夕陽斜掛。當年王導、謝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1)烏衣巷古詩視頻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由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徑金陵(今南京),寫了這一組詠懷古跡的詩篇,總名《金陵五題》,其中第二首即《烏衣巷》。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貞元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
B. 古詩烏衣巷的故事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榭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這首詩,把原已名揚六朝的烏衣巷的知名度大大地提高了。
烏衣巷歷史悠久。據志書記載,其名源於三國時期。赤壁之戰,孫權劉備結盟大破曹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當時在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通稱蜀或蜀漢,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當年秋七月,孫權將都城由武昌遷南京,取「建功立業」之意,將南京改為建業。孫權是史上第一個建軍都南京的皇帝。當時,孫權的兵士們都是穿黑衣,駐軍之地就稱為烏衣營。
公元280年,晉軍攻佔建業,孫皓投降,吳亡,改建業為建鄴(南京城內有一個區就叫建鄴區)。
公元290年,晉武帝死,皇宮和諸王爭奪權力,互相殘殺,釀成八王之亂。公元307年,晉懷帝司馬熾任命琅邪王「司馬睿」為安東將軍,管理揚州、江南等地,公元317年,當時的皇帝司馬鄴被俘,西晉滅亡。次年,司馬睿被推戴為皇帝,定都建康,即現在的南京。
司馬睿之所以能立足於建業,順立重組政權,使晉王朝得以再延,系得力於王導的謀劃和周旋,以王導為代表的王氏家族和以謝安為代表的謝氏家庭都居住在孫吳烏衣營舊址,此時的烏衣營已改稱為「烏衣巷」。
劉禹錫的感慨源自這條古巷曾居住的王、謝兩個顯赫的宰相家族:一是王導,輔佐創立了有百年歷史的東晉王朝;另一位是謝安,指揮淝水之戰,以少勝多,打敗符秦百萬大軍。作為一代名相,王、謝足以令後人追懷,更令人驚奇的是:王、謝家族人才輩出,他們居住的這條古巷,還有「王家書法謝家詩」的風采。王羲之與另外兩位大書法家王獻之、王溝,書法成就登峰造極。
司馬睿一向缺少才能和聲望,是晉室中又是疏屬,他移鎮江南,主要是就王導的主意,王導出身中原著名的高級氏族,是老練的政治家,是東晉政權的實權創造者,司馬睿依靠王導的支持才取得帝位。
王導逝世,後二十年謝安輔政,謝安是一代風流人物,為政「弘以大綱,不存細察」;「興滅國,繼絕世」。人比作王導,而雅量過之,由於謝安輔佐,晉得以中興,抗衡北朝,延續了東晉王朝的壽命。謝安年輕的時候住在今天浙江上虞縣的東山,中年後出山為官。成語「東山再起」就是指的謝安。
※ ※ ※
烏衣巷名貫古今,不僅因為王導、謝安居住在這里,書聖「王羲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謝洮」也住在這里,還因為王謝兩戶大家族,在這里居住了三百年,出現了一批對晉朝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的人物,歷朝歷代都有兩大家族的人物參與重要政治事件,對歷史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公元588年,隋滅陳,隋文帝下令將「建康城邑平盪耕墾」。一時間,六朝豪華的宮闕、殿宇破壞殆盡,烏衣巷的繁華也隨之煙消雲散,如長江之水浩然盪去。
C. 烏衣巷古詩配畫
《烏衣巷》
唐代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D. 烏衣巷古詩注音版版本
wū yī xiàng
烏 衣 巷
作者:劉禹錫
zhū què qiáo biān yě cǎo huā,內wū yī xiàng kǒu xī yáng xié。
朱 雀 橋 邊 野容 草 花, 烏 衣 巷 口 夕 陽 斜。
jiù shí wáng xiè táng qián yān,fēi rù xún cháng bǎi xìng jiā。
舊 時 王 謝 堂 前 燕, 飛 入 尋 常 百 姓 家。
E. 烏衣巷古詩帶拼音
wū yī xiàng
烏 衣 巷
liú yǔ xī
劉 禹 錫
zhū què qiáo biān yě cǎo huā
朱 雀 橋 邊 野 草 花 ,
wū yī xiàng kǒu xī yáng xié
烏 衣 巷 口 夕 陽 斜 。
jiù shí wáng xiè táng qián yàn
舊 時 王 謝 堂 前 燕 ,
ēi rù xún cháng bǎi xìng jiā
飛 入 尋 常 百 姓 家 。
譯文:
朱雀橋邊長滿叢叢野草,點點野花。
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西斜。
從前在王謝大堂前築巢的燕子,如今飛進平常百姓人家。
(5)烏衣巷古詩視頻擴展閱讀:
賞析:
是《金陵五題》中的一篇。這首詩曾博得白居易的「掉頭苦吟,嘆賞良久」,是劉禹錫最得意的懷古名篇之一。「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里。
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的歷史聯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
F. 古詩配畫烏衣巷
烏衣巷
【作者】劉禹錫【朝代】唐代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G. 烏衣巷古詩怎麼讀
烏衣巷
作者: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讀法斷句: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H. 烏衣巷古詩(譯文)
朱雀橋來邊野草花(2),烏衣巷口源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3),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釋](1)烏衣巷:在今南京市內。(2)朱雀橋:在今南京市內,橫跨秦淮河上與烏衣巷相鄰。(3)王謝:東晉時宰相王導與謝安,泛指權門世族。
[譯文]朱雀橋邊長滿了野花雜草,夕陽的餘光淡淡地斜照在烏衣巷。昔日的豪門高第如今已經衰敗了,連以前棲息在王、謝兩家高堂華屋的燕子,現在也飛入尋常百姓居住的房屋裡了。
I. 烏衣巷古詩譯文
譯文: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斜掛。當年王導、專謝屬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出處】《烏衣巷》——唐代: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9)烏衣巷古詩視頻擴展閱讀
1、《烏衣巷》創作背景
公元826年(唐敬宗寶歷二年),劉禹錫從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徑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寫了這一組詠懷古跡的詩篇,總名《金陵五題》,這是其中的第二首。
2、《烏衣巷》鑒賞
《烏衣巷》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感慨藏而不露,寄物詠懷的名篇,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詩人當時還沒到過金陵,始終對這個六朝古都懷著憧憬,正好有友人將自己寫的五首詠金陵古跡詩給他看,他便乘興和了五首。
烏衣巷原是六朝貴族居住的地方,最為繁華,如今有名的朱雀橋邊竟長滿野草,烏衣巷口也不見車馬出入,只有夕陽斜照在昔日的深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