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冬韻古詩詞

冬韻古詩詞

發布時間: 2021-01-18 23:54:50

① 怎樣查古詩的押韻

古代詩詞押韻常識
一、詩詞押韻的一般規則
押韻,也稱協韻或葉韻。
押韻是同韻母的字在相同(按:說「相應」為好)位置上重復出現。在相同位置上重復出現的同韻母字,自然稱為韻腳。第一個韻腳的出現,稱為起韻。
古代詩韻是怎樣押韻的呢?在隋唐以前,是從當時口語的近似音中選擇韻腳字。在隋唐以後,出現了韻書,便從韻書規定的同韻中選擇韻腳字。韻書的出現以至定型,是幾經修改的。現在所說的古代詩韻,指的是來水韻。金代的王文郁合並《廣韻》、《集韻》中的舊韻為一百零七韻,劉淵將其刻成韻書印行,因為王、劉的籍貫都是平水(今山西省絳縣),所以稱為平水韻。到了元末,陰時夫在平水韻的基礎上,考定詩韻為一百零六韻,為後人所沿用。清代及其以後通行的《佩文詩韻》,也是這一百零六韻。
詞韻和詩韻有些區別。在南宋以前,還沒有一部人所共守的詞韻;在南宋以後,不少人參照詩韻制定詞韻,也是幾經修改,到清代,戈載作《詞林正韻》,定詞韻為十九部。詞韻的第一部至十四部,包括平、上、去聲韻,十五部至十九部為入聲韻。詞韻的每一部,是幾個詩韻的合並。如詞韻第一部,便是平聲東、冬韻,上聲董、腫韻,去聲送、宋韻的合並;詞韻第十五部,便是入聲屋、沃韻的合並。因而,詞韻比詩韻要寬。也就是說,填詞比寫詩,在選擇韻腳字方面的餘地要大些。
和韻,寫詩填詞時,數人相唱和,後者用前者的韻,稱為和韻。和韻的情況有三:第一,是用原韻,而不必用原字,稱為依韻;第二,是用原韻也用原字,並且韻腳字的先後次序都相同,稱為次韻;第三,是用原韻原字,而韻腳字的先後次序不同,稱為用韻。
限韻,數人一起寫詩填詞時,限定用一個韻,稱為限韻。限韻的情況有二:第一,是限韻不限字;第二,是限韻也限字,限定用某韻中的某幾個字。
疊韻,用自己作過的詩詞的原韻,再作一首或幾首,稱一疊或幾疊。
二、近體詩、古體詩和詞的押韻
(一)近體詩
1、一般只押平聲韻
2、兩句一押韻,韻腳在偶句的句末。有一部分是首句起韻的。
3、必須一韻到底,不能換韻。
4、必須在一個韻中選擇韻腳字,不能鄰韻通押,更不能四聲通押。只有首句起韻的可用鄰韻(只有首句起韻的才允許在首句用一個鄰韻字)。
5、不能出現重復的韻腳字。
(二)古體詩
1、可用平聲,也可以用上、去、入聲。
2、有的是兩句一押韻;有的是一句一押韻;有的是三、四句一押韻。
鮑照以前的七言古詩都是一句一押韻的。一句一押韻的七言古詩稱為柏梁體。
3、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
如王維的《桃源行》,全詩32句,平聲韻和仄聲韻交替使用。一至四句用上平十一真韻,五至十句用入聲一屋韻,十一至十四句用上平十三元韻,十五至十八句用入聲十四緝韻,十九至二十二句用上平十五刪韻,二十三至二十八句用入聲十七霰韻,二十九至三十二句用下平十二侵韻。
4、可以從一個韻中選擇韻腳字(屬用本韻。同近體詩);也可以從相鄰的兩個或幾個韻中選擇韻腳字(屬通韻。近體詩除首句起韻的特例之外,不存在這種情況)。
5、在通韻方面,不僅同聲中的鄰韻相通,而且聲之間也可通韻。聲之間通韻的,上、去聲通押的為多。
6、可以出現重復的韻腳字。
(三)詞
1、押韻有密有稀
⑴一句一押韻的。如「長相思」
⑵兩句一押韻的(較常見)如「卜運算元」等。其中也有首句起韻的。如「玉樓春」
⑶在兩句一押韻間雜著一句一押韻或間雜著天、四句一押韻。
⑷三、四句以致五六句一押韻的。這在長調節器中較多見
2、有的一韻到底,有的可以換韻
3、換韻的幾種情況
⑴相隨式。如「菩薩蠻」,第兩句一韻,依次換下去,不出現同韻。
⑵回環式。如「釵頭鳳」、「惜分釵」現韻相換,先是甲韻換為乙韻,然後再由甲韻換乙韻。
⑶懷抱式。如「定風波」。詞的上片首尾為甲韻,中間為乙韻。
⑷兩韻或幾韻相換,但以一韻為主。如「相見歡」、「定風波」。「定風波」有甲乙丙三韻相換,以甲韻為主,韻腳步字最多(丙韻字最少)並且詞不達意的首尾都為甲韻
4、有的用本韻,有的通韻
通韻方面的幾種情況:
⑴不同部的韻通用
⑵同部不同聲的韻通用 ①有一些是隨便通用不同聲的韻,平、上、去、入四種聲通押的都有,但以上、去聲通押為常見。②有的詞則明確規定,平聲要和上、去、入通押。如「西江月」、「換巢鸞鳳」。
5、有的可以出現重復的韻腳字

② 怎樣查古詩的押韻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除押韻外再多說一點古詩的常識。
古詩從唐代開始分為古體和近體兩大類。唐之前的詩都稱古體詩,唐以後為近體詩,近體詩是相對古體詩而言,不是指近代。古體詩除了須要用韻外,是不受格律限制的,寫作比較自由;而近體詩除了用韻,還須受嚴格的格律約束,有了格律依據,使詩的形式更規范,更富於音樂性。
押韻是構成一首詩歌主要因素。無論古體詩(遠代少數詩外)或近體詩,都要求押韻,使詩歌具備音樂感,讀起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以增加詩的藝術感染力。在一首詩中用於一部分句子末尾,用同韻母的字,就叫「押韻」也叫「韻腳」。如唐人盧照鄰的《曲池荷》: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詩中第二句末「池」和第四句「知」,兩字韻母同是「i」,而且同是平聲字做韻腳,叫「平聲韻」。一首詩的第一句,按格律規定可用、可不用韻,不用韻的末字用仄聲字。第三句按格律規定不用韻,末字也用仄聲字。
下面以仄聲字做韻腳的例子,如唐人曹鄴的《官倉鼠》:
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也不走。
健兒無糧百姓飢,誰遣朝朝入君口。
這首詩第一句韻腳「斗」,第二句韻腳「走」,第四句韻腳「口」,三個韻腳都是「ou」,而且 都是仄聲中第三聲。第三句按格律規定不用韻,末字用平聲字。
另外舊聲韻和現在的聲韻也有了不同,舊讀有入聲字(基本上是現代漢語拼音第四聲,去聲),如果不了解就會認為詩里雖用韻腳,而不講聲調的。下面以舊讀聲字做韻腳例子,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
這首詩第一句韻腳「絕」,第二句韻腳「滅」字和第四句「雪」都是以ie和ue做韻母的舊讀入聲字,第三句按格律規定不用韻,所以用平聲字。北京話(普通話)沒有入聲,用北京話讀這首詩聲調就不和了:「絕」陽平;「滅」去聲;「雪」上聲;三個韻腳三個聲調。
如有志於學詩,不妨學習下《新韻十八韻部》,新韻沒有把舊讀入聲字專列一類,而把分別歸入了八個韻部,是從一百零六部韻目簡化為十八韻部,而在每個韻部中,又按漢語拼音的聲調劃分為一聲(陰平)、二聲(陽平)、三聲(上聲)、四聲(去聲)四類。一聲、二聲通稱平聲,三聲、四聲通稱仄聲。
上面三首詩就可以看出凡是韻母相同的字就屬於一個韻,做韻腳時,平聲韻較寬,陰平、陽平都屬於平聲可以在同一首詩中使用。但仄聲字一般情況下必須同一個聲調才能用於一首詩中,要麼都用三聲,要麼都用四聲或舊讀入聲字。
還有一點要明白就是漢語拼音的韻母分韻頭、韻腹、韻尾,凡是韻腹和韻尾相同就是同韻,如eng、ing同韻,ie、ue同韻,en、in、un同韻,等等。我這一指禪手已敲酸了,希望能給你幫助。

③ 元旦的古詩七言絕句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賞析
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了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過年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過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至今。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千門萬戶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結尾一句描述轉發議論。掛桃符,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限制的緣故。

詩是人們的心聲。不少論詩者注意到,這首詩表現的意境和現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徵意義,王安石這首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是因為他當時正擔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間,正如眼前人們把新的桃符替換成舊的一樣,革除舊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對新政充滿信心,所以反映到詩中就分外開朗。

這首詩,正是贊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曈曈日」照著「千門萬戶」,這不是平常的太陽,而是新生活的開始,變法帶給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結尾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表現了詩人對變法勝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悅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這首詩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同時又通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託自己的思想,表現得含而不露。

④ 有關冬韻的詩句

有關冬韻的詩句:

1、《江雪》

唐代 柳宗元

原文: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2、《問劉十九》

唐代 白居易

原文: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譯文: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天快黑了大雪將至,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 劉長卿

原文: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譯文:

當暮色降臨山蒼茫的時候就越來越覺得路途遙遠,當天氣越寒冷茅草屋顯得更加孤零零。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原來是有人冒著風雪歸家門。

4、《別董大二首》

唐代 高適

原文: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譯文:

千里黃雲遮天蔽日,天氣陰沉,北風送走雁群又吹來紛揚大雪。不要擔心前路茫茫沒有知己,天下還有誰不認識你呢?

就像鳥兒四處奔波無果只能自傷自憐,離開京洛已經十多年。大丈夫貧賤誰又心甘情願,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錢。

5、《觀獵》

唐代 王維

原文: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譯文:

勁風吹過,綳緊的弓弦發出尖銳的顫聲,只見將軍正在渭城郊外狩獵。秋草枯黃,鷹眼更加銳利;冰雪消融,飛馳的馬蹄格外輕快。

轉眼已經路過新豐市,不久之後又騎著馬回到那細柳營。回首觀望方才縱橫馳騁之處,傍晚的雲層已與大地連成一片。

⑤ 走近古詩賦詞作文800一

斑斑駁駁的牆磚上因為潮濕而而長出了青黑的青苔,一塊光滑的牆磚上用飄揚而有力的文字刻上了一句詩: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時間在周圍雖都留下了烙印,但是這首詩的光輝卻絲毫都沒褪色。如同我愛的詩詞,無論經過了多久,詩詞中包含的感情也不會消失,如一壇美酒,越釀越純。

詩鼎盛於唐,詞則是宋,固有稱號唐詩宋詞。唐宋都是發展極好的朝代,經濟的發達才會有一群群文人墨客、奇人志士感嘆社會、感嘆美景、感嘆歷史,或憤世嫉俗,抨擊時弊,或慷慨激昂,激揚文字。也許有人是在朝代極盛時留下詩詞,在盛世繁華、熙熙攘攘中留下對美好生活得贊美。望著「絕勝煙柳」的皇都,坐在酒館的二樓,飲一杯酒,賦一首詩。也許有人是在朝代日漸衰敗時留下詩詞,在一片破落的廢墟前留下對流離生活得無可奈何,終得「人比黃花瘦」,不得圓滿。病重的父母、待哺的嬰兒、破舊搖墜的茅屋、時時吹響的戰火,嘆出對亡國的悲憤與無奈。也許有人是在傷情離別中留下詩句,孜然一身游盪在他鄉,節日來臨,卻總少了一份歡樂,多了一份孤寂與落寞。」遍插茱萸少一人」,何時才能「千里共嬋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只能把滿目的思鄉與思親的淚水融入到筆下的文字。遠古而來的文字,彷彿穿越時空,將詩人、詞人的感情傳遞給我們,我愛淡淡的憂愁,,也愛繁華盛世下的艷麗,更愛這讓人感動,讓人流淚的古詩詞。徜徉在古詩詞之中,感覺是在和詩人、詞人們進行一場心靈的聚會。

一首古詩詞是無法用其他語言翻譯的,勉強譯之,也會沒有那份神奇的韻味。中國傳統的東西是無法替代的,也不能丟失。因為古詩詞中不僅有人類的善於美,更有結晶於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民主精神與民族之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面對強擄入侵,那種汗撒大地,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那份凜然與浩氣,那份執著與堅貞,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永立於世界之顛的武器嗎?當你面對被戰亂侵害的歷史遺跡,你是否會想起歷史中的「烽火連天」,在詩人留下的詩詞中,品味著那個時代的豪情壯志。當你讀著這些詩詞,在金戈鐵馬中細細品讀那份盪氣回腸,可以感受到心靈深處的震撼。我愛詩詞,更愛這帶著熱血的古詩詞。

美景如畫,美景如詩,古詩詞中你也能夠尋覓到種種人間美景。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歡快旖旎的夏天,也有「獨釣寒江雪」空曠遼遠的冬韻。或許歷史帶走了當年的詩畫美景,但詩詞所留下的卻不會被歷史所帶走。淡淡花香猶如一幅畫卷在眼前展示,濃濃人情猶如一首樂曲在耳邊回盪。心隨景動,讀著這些古詩詞,感覺在放飛心情。我愛詩詞,這些如畫如歌的古詩詞。

一杯清酒,迴旋在歷史的隧道中,而這杯清酒便是古詩詞,越品越香。

⑥ 古詩在押韻上有什麼講究

1、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版用韻母相同或相近權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
2、舉例說明: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lou。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you。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zhou。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chou。
這首詩押「ou」韻,韻腳為:樓、悠、洲、愁。

⑦ 關於古體詩歌

律詩

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每首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排律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於絕句。
唐代律詩在定型化過程中和定型後,都存在變例,有些律詩不完全按照格式寫作,如崔顥的《黃鶴樓》,即前半首為古體格調,後半首才合律。律詩的這種變化被稱為拗體 。

絕句

中國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它源於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絕句」這一名稱大約起於南朝。梁 、陳時,已較普遍地用絕句泛指四句短詩,其押韻平仄都較自由,或稱古絕句。唐以後盛行近體絕句,格律同於八句律詩中的前、後或中間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詩集中把絕句歸於律詩。後來也有學者認為絕句是截於律詩之半而成。絕句靈活輕便,適於表現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廣為詩人所採用,創作之繁榮超過其他各體詩。宋代洪邁曾輯錄唐人絕句萬首,約占現存唐詩總數1/5。除李白、王昌齡、杜牧、李商隱以絕句擅長外,還有不少千古名篇,並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絕句大都配樂歌唱,如王維《渭城曲》、李白《清平調》、劉禹錫和白居易的《竹枝詞》、《楊柳枝》等,所以,絕句也被人視作唐人樂府。

絕句都是4句,每句5個字為五絕,每句7個字為七絕
律詩都是8句,每句5字為五律, 每句7個字為七律

押韻是詩歌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國的民歌、詩、詞、曲無不押韻,所以詩歌又叫韻文。押韻是把同韻母或韻母相近的字,放在詩篇某些句子的末尾,使詩歌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容易記得住、傳得開。押韻的方式,古體詩比較自由,可以隔句押韻,也可以句句押韻;可以用平聲押韻,也可以用仄聲押韻;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換韻的形式又有多種。近體詩即格律詩的押韻方式,則有定規。
一、一律以平聲押韻(也有少數以仄聲押韻的,其中五言詩居多,但格律詩以平聲押韻為正格;因古體詩容許仄聲押韻,所以仄聲押韻的絕句和律詩也稱"古絕"、"古律");
二、不論五絕、五律、五排,七絕、七律、七排,都必須一韻到底,,不得半途換韻;
三、不論五言、七言,都是雙句入韻,單句不入韻。但首句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七言詩首句入韻的較多,五言的較少;
四、押韻句的尾字用平聲,不押韻的必須用仄聲(古絕、古律押韻句的尾字用仄聲,不押韻的用平聲)。
過去寫詩,靠韻書來做統一的標准。所謂韻書,就是把同韻的字放在一起,分成若幹部,作為做詩押韻的依據。我國最早的韻書是隋朝的《切韻》,唐朝的《唐韻》,現存完整的韻書是宋朝的《廣韻》。《廣韻》的韻部分得很細,有206韻部。到了金代,以《平水韻》為官方韻書,供科舉考試之用。平水是平陽府城(今山西臨汾市)的別稱,因為該書刊行於此城,故名《平水韻》(一說為南宋時代平水人劉淵根據前人韻書修編而成,故名《平水韻》)。該韻書將宋代《禮部韻略》(官方頒布的科考標准韻書)註明同用之韻,悉數合並,共106韻,上平聲下平聲各15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各聲韻目第八章已經開列,不再重復。元、明、清各代,都以《平水韻》為作近體詩押韻的依據,,一直沿用到現在。
前人做詩押韻有兩種情形:
一種是嚴格按韻書的規定做詩。例如封建時代,奉皇帝命令所作、所和的"應制詩";科舉考生作的"試帖詩",押韻的字必須屬於同一韻部。科場"試帖詩"大部為五言六韻或八韻排律,若是詩出了韻(又稱"落韻"),無論詩作得怎麼高超,只能算不及格。舊時作"分韻詩"用韻也很嚴格。若干文人相聚,作詩或填詞時先規定若干字為韻,各人分拈韻字,依韻作詩或填詞。白居易《花樓望雪命宴賦詩》:"紫壁聯題分韻句,紅爐巡飲暖寒杯。"就是描寫文人聚宴分韻作詩的。作分韻詩一般要求押本韻,不能出韻,即使窄韻、險韻也不例外。《紅樓夢》48回載:"探春隔窗笑道:'菱姑娘,你閑閑罷。'香菱怔怔答道:'閑字是十五《刪》的,錯了韻了。'"故舊時代學作詩,特別是考生學作"試帖詩",必須牢記106個韻部,尤其是30個平聲韻部。
另一種情形是凡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雖不在同一個韻部,可以通押。中唐以後,詩人苦於不能出韻的限制,試創了一些突破樊籬的"出格體",又叫"變體",出現了什麼"進退韻"、"轆轤韻"、"葫蘆韻"等形式。這些形式允許鄰韻通押,但有定規,如"進退韻"是相鄰的兩韻間押,一進一退,即第二、第六句用甲韻(如"東"、"寒"、"虞"等),第四、第八句用則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如"冬"、"刪"、"魚"等);"轆轤韻"是鄰韻雙出雙入,即第二、第四句用甲韻,第六、第八句用與甲韻可通的乙韻?quot;葫蘆韻"和"進退韻"差不多,也是相鄰的兩韻間押,但它要求先小後大,像葫蘆似的,如第二、第六句押"一東",第四、第八句押"二冬",或第二、第六句押"十四寒",第四、第八句押"十五刪"。這些"變體"並不普遍。在晚唐、宋代作詩形成一種時髦風氣的,是"探頭韻",也叫作"襯韻"、"借韻",就是首句用鄰韻,其餘各押韻句必須一韻到底,不得通韻。例如大家熟悉的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的第一句的"峰"字屬冬韻,"同"和"中"屬東韻。這叫"以冬襯東"。又如歐陽修的《行雲》:

⑧ 詩詞有哪些韻

古代詩詞用韻,不同時期有差別。使用時間最長、影響最廣、且至今仍在使用的,詩韻為《平水韻》,詞韻用《詞林正韻》。

⑨ 詩歌用韻,急求,謝謝!

首先古漢語讀音和現代漢語有很大區別,所以會出現韻腹韻尾完全不一樣內但是歸入一個韻部的情容況。其次有些是官方平水韻的硬性規定,只有科舉時作詩必須嚴格按照一東二冬的分開來押韻。其實很多鄰韻可以通押,宋人七律第一句很多都是押鄰韻的。而且我記得清人編詞林正韻的時候,就直說十三元這個韻部簡直該死,詞林正韻就是把不少鄰韻部都編到一起了。
關於平水那些讓人費解的問題,你直接看做古今差異就可以了,或者就是官方的附會。比如有些入聲都劃入現代漢語的陰平陽平的,成平聲了,這對現代人讀古詩著實是障礙。總之讀古詩發現似乎韻不對,不要懷疑是古人押錯了韻;如果你要作古詩,是不必嚴格按照平水來的。音韻是為人讀來琅琅服務的,拘泥就南轅北轍了。
另外你說怎麼分別一東二冬,我很抱歉,這個只能背,平水韻都是只能背的,比如哪些現代漢語的平聲字其實是古漢語的入聲,這個也只能硬記。

⑩ 有關冬韻的詩句,詞句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