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古詩
Ⅰ 著名的唐詩宋詞【最好不有十首,十首以上】完整的詩奧!
1、靜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釋義: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2、鹿柴 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釋義: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3、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釋義: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4、登鸛雀樓 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釋義: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5、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釋義:青翠的山巒橫卧在城牆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
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盪,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
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6、登岳陽樓 唐代: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釋義:以前的日子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如願終於登上岳陽樓。
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
北方邊關戰事又起,我倚著欄桿遠望淚流滿面。
7、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釋義: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8、卜運算元·詠梅 宋代: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釋義: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並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9、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釋義:昨天夜裡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只對我說:「海棠花依舊如故」。知道嗎?知道嗎?應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
10、鷓鴣天·送人 宋代: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釋義:唱完了《陽關》曲淚卻未乾,視功名為餘事(志不在功名)而勸加餐。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烏雲挾帶著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萬般,難道只有離別使人悲傷,聚會才使人歡顏?江頭風高浪急,還不是十分險惡,而人間行路卻是更艱難。
Ⅱ 孩子多大時學古詩最好
在啟蒙時期,兒童正是記憶的黃金期間。盡量買些孩子感興趣的古詩動畫,讓孩子從小耳濡目染。一般來說教孩子古詩分這幾個層次:2歲像歌謠一樣念,3歲到6歲,開始啟蒙,和孩子一起背古詩,不要硬逼。小時候我就是這樣背的。3歲我就會背好多古詩了。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Ⅲ 王安石最著名的詩
1、《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雲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2、《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我所居住的鍾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面。
暖和的春風又一次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鍾山下的家裡?
3、《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譯文: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3)最佳古詩擴展閱讀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今江西人。
王安石在21歲的時候就進士及第,從此步入仕途。他的政治生涯,可以說是大起大落,有封壇拜相的時候,也有遭到貶謫的時候。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因為主持變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王安石又是文學家、詩人。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豐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朴,營造出一個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勵志的成語:奮發圖強、懸梁刺股、勤能補拙、鐵杵磨針、聞雞起舞、水滴石穿內、容有志者事竟成、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古詩: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板橋《竹石》
一、《送別》
作者:唐代王維
1、原文
下馬飲君酒, 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歸卧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 白雲無盡時。
2、翻譯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雲正無邊飄盪。
3、賞析
這是首送友人歸隱的詩,採用問答的方式從友人口中說出歸隱的原因,也表現了詩人復雜的思想感情。
詩人對友人關切愛護,既勸慰友人又對友人的歸隱生活流露出羨慕之情,說明詩人對自己的現實也不很滿意。全詩語言看似平淡無奇,但最後兩句卻頓增詩意,可謂詞淺情深,蘊含著不盡的意味。
二、《終南望餘雪》
作者:唐代祖詠
1、原文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2、翻譯
從長安望終南山北景色秀美,遠看嶺上積雪似乎浮在雲端。
雨雪晴後夕陽微光染亮樹梢,長安城中傍晚反增陣陣輕寒。
3、賞析
這首詩句句詠雪,句句從「望」字著眼,描寫終南山的雪景和雪後增寒的感受。起句寫從長安城中遙望終南山的整體印象。次句寫終南山的余雪,由於陰嶺高出雲端,遠遠望去,其上的皚皚積葉彷彿浮在空中。
第三句轉筆寫雪霽初晴時始見終南山的真實面門,「霽」字真實而傳神地寫出了夕陽的餘光平射在山上,染紅了林表的美麗畫面。末句承上句的夕陽,寫因望見終南山余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
三、《八陣圖》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2、翻譯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勛最為卓著,他創制的八卦陣,更是名揚千古。
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於劉備失策想吞吳。
3、賞析
此詩前二句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尤其稱頌他在軍事上的才能和建樹;後二句對劉備吞吳失師,葬送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統一中國的宏圖大業,表示惋惜。
末句照應開頭,三句照應二句。在內容上,既是懷古,又是抒懷,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絕句中別樹一格。
四、《送方外上人》
作者:唐代劉長卿
1、原文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2、翻譯
野鶴駕著孤雲高飛天空,豈肯在人間居住?
你不必到著名的沃洲山福地,那可是人們最熟悉的去處。
3、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以凌雲的野鶴形容僧人,貼切有味,理應不失孤雲野鶴般脫俗的品性;末兩句寫詩人對方外上人的諷喻規勸,勸上人隱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熱鬧的名勝去沽名釣譽。這首詩語言妙趣橫生,閑散淡遠,構思精巧。
五、《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作者:唐代韋應物
1、原文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2、翻譯
懷念你竟在這深秋的夜晚,散步詠嘆多麼寒涼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還未安眠。
3、賞析
此詩表達作者在秋夜對隱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寫作者自己,即懷人之人;後半首寫正在臨平山學道的丘丹,即所懷之人。
全詩不以濃烈的字詞吸引讀者,而是從容落筆,淺淺著墨,語淡而情濃,言短而意深,格調古樸雅緻、安閑恬淡,給人玩味不盡的藝術體驗。
六、《望天門山》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翻譯
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里折回。
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3、賞析
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盪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美。
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
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出一種新鮮的意趣。
七、《贈汪倫》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翻譯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3、賞析
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朴實、真誠的情感;
後兩句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像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八、《涼州詞》
作者:唐代王之渙
1、原文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翻譯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雲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3、賞析
詩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徵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
九、《樂游原》
作者:唐代李商隱
1、原文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翻譯
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3、賞析
此詩贊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表達自己的感受。前兩句點出登原游覽的原因:由於黃昏日暮心情不適,便驅車登上古原;後兩句極力贊嘆晚景之美:在夕陽余暉照耀下,塗抹上一層金色的世界。
後兩句詩歷來膾炙人口,其意蘊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於哲理。
十、《尋隱者不遇》
作者:唐代賈島
1、原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2、翻譯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采葯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他行蹤。
3、賞析
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後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
詩中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全詩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言簡意豐之作。
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作者:唐代王勃
1、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翻譯
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遙望蜀地,穿過迷茫的風沙好像能望見泯江的五個渡口。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我們都是遠離家鄉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就是遠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3、賞析
此詩形式整齊,平仄協調,對仗工穩。首聯寫景,描繪送別時的環境;次聯點題,突出詩人自己與杜少府的共同點;
頸聯是全詩的核心,強調友誼的真誠與持久,鼓勵友人樂觀對待人生,展現出詩人的寬廣胸襟;尾聯繼續勸勉朋友,壯其行色,鼓其勇氣。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詩人以朴實、洗練的語言,表達出真實、自然、親切、豪爽的感情,體現出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
十二、《在獄詠蟬》
作者:唐代駱賓王
1、原文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2、翻譯
深秋季節西牆外寒蟬不停地鳴唱,蟬聲把我這囚徒的愁緒帶到遠方。
怎堪忍受正當玄鬢盛年的好時光,獨自吟誦白頭吟這么哀怨的詩行。
露重翅薄欲飛不能世態多麼炎涼,風多風大聲響易沉難保自身芬芳。
無人知道我像秋蟬般的清廉高潔,有誰能為我表白冰晶玉潔的心腸?
3、賞析
此詩作於患難之中,作者歌詠蟬的高潔品行,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於物,寄託遙深,蟬人渾然一體,抒發了詩人品行高潔卻「遭時徽纆」的哀怨悲傷之情,表達了辨明無辜、昭雪沉冤的願望。
全詩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意雙關,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十三、《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作者:唐代孟浩然
1、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2、翻譯
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
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涌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想要渡湖卻苦於找不到船隻,聖明時代閑居又覺愧對明君。
坐看垂釣之人多麼悠閑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3、賞析
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通過描述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
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後四句是藉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
全詩以望洞庭湖起興,由「欲濟無舟楫」過渡,對於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進行了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出八百里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取得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使此詩實際上成為山水傑作。
十四、《山居秋暝》
作者:唐代王維
1、原文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翻譯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盪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3、賞析
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十五、《月夜憶舍弟》
作者:唐代杜甫
1、原文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2、翻譯
戍樓上響起禁止通行的鼓聲,秋季的邊境傳來孤雁的哀鳴。
今天是白露節更懷念家裡人,還是覺得家鄉的月亮更明亮。
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消息。
寄書信詢問也不知送往何處,因為天下依舊戰亂不能太平。
3、賞析
此詩首聯和頷聯寫景,烘托出戰爭的氛圍。頸聯和尾聯在此基礎上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訊,於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入秋以後的白露時節,在戌樓上的鼓聲和失群孤雁的哀鳴聲的映襯之下,這種思念之情越發顯得深沉和濃烈。
全詩托物詠懷,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語言精工,格調沉鬱哀傷,真摯感人。
十六、《卜運算元·詠梅》
作者:宋代陸游
1、原文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翻譯
寂寞無主的幽梅,在驛館外斷橋邊開放。已是日落黃昏,她正獨自憂愁感傷,一陣陣凄風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佔領春芳,聽任百花群艷心懷妒忌將她中傷。縱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塵泥,清芬卻永留世上。
3、賞析
這是一首詠梅詞,上片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下片寫梅花的靈魂及生死觀。詞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調寫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雖終生坎坷卻堅貞不屈,達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筆致細膩,意味深雋,是詠梅詞中的絕唱。
十七、《聲聲慢·尋尋覓覓》
作者:宋代李清照
1、原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翻譯
整天都在尋覓一切清冷慘淡,我不由感到極度的哀傷凄涼。乍暖還寒的秋季最難以調養。飲三杯兩盞淡酒怎能抵禦它、傍晚之時來的冷風吹的緊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飛過去了,傷心的是卻是原來的舊日相識。
家中的後園中已開滿了菊花,我引憂傷憔悴無心賞花惜花、如今花兒將敗還有誰能採摘?靜坐窗前獨自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細雨淋瀝黃昏時分、那雨聲還點點滴滴。此情此景,用一個愁字又怎麼能說的夠?
3、賞析
作品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
此詞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後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盪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極富藝術感染力。
十八、《早發白帝城》
作者:唐代李白
1、原文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翻譯
清晨告別白雲之間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達。
江兩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著,輕快的小舟已駛過萬重青山。
3、賞析
此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十九、《登鸛雀樓》
作者:唐代王之渙
1、原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翻譯
太陽依傍山巒漸漸下落,黃河向著大海滔滔東流。
如果要想遍覽千里風景,那就請再登上一層高樓。
3、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後兩句寫意,寫的出人意料,把哲理與景物、情勢溶化得天衣無縫,成為鸛雀樓上一首不朽的絕唱。
二十、《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作者:唐代裴迪
1、原文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2、翻譯
你若要歸山無論深處淺處都要去看看;要盡情地賞玩山巒溝壑的清凈秀美。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暫時遊了游就匆匆出山。
3、賞析
這是一首勸勉詩,勸勉崔九既要隱居,就必須堅定不移,不要三心兩意,入山復出,不甘久隱。
全詩用語淺淡,近乎口語,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勸,或反諷,喻之以理,曉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蘊涵著濃郁的朋友情誼,含意頗為深遠。
Ⅵ 被古詩的最好方法是什麼
最簡單的方法抄就是;
一,先掃文字襲關;
二,眼睛死死盯住,一個字一個字的默念一遍[動嘴不出聲];
三,朗誦一遍[慢一點];
四,讀一句[如果是四句一首就全讀],閉眼默念默寫一遍.然後睜眼對照一下,有錯就立即糾正.然後如法刨制;
五,晚上躺在床上重背一遍,用手指在被子上寫一遍,有錯,立即糾正.
六,搞定.
[不懂,不管,交給以後.]
Ⅶ 很好聽的古詩
好聽的詩句有
忠從此海邦多治略,好聽歌誦快輿情。《送安撫使袁彥淳之任》年代:宋作者:史彌
自嫌習性猶殘處,愛詠閑詩好聽琴。《味道》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江近好聽菱芡雨,徑香偏愛蕙蘭風。《留題胡參卿秀才幽居》年代:作者:李中
雨余沙草綠,雲散岸峰青。誰共觀明月,漁歌夜好聽。《春江送人》年代:宋作者:孟貫
瞻言冬鼓何時歇,好聽農郊雨一犁。《落成王朝奉廟以薄恙不獲預謝謝劉宰並諸鄉丈》年代:宋作者:陳傅良
賓主秋風南浦路,旗鈴好聽捷音嘩。《慶塗權尉三首》年代:宋作者:陳元晉
乍晴乍雨黃梅道,好聽泥封下紫宸。《別莆陽史君林宗丞二首》年代:宋作者:林亦之
最好聲音最好聽,似調歌舌更叮嚀。《聞鶯》年代:宋作者:梅堯臣
誰共觀明月,漁歌夜好聽。《春江送人》年代:宋作者:孟貫
寄謝青山無偃蹇,好聽絕唱亂清音。《重送處州斯遠三首》年代:宋作者:趙蕃
歸田當有日,好聽宓生琴。《送曹晉伯令尹之官》年代:宋作者:真德秀
我睹真龍幸不驚,至誠祝龍龍好聽。《觀龍歌》年代:宋作者:宋真宗
了本無聲真好聽。聲館無體門前客,體合聲空個裹人。《十二時歌》年代:宋作者:釋印肅
1
Ⅷ 你心目中的最佳古詩文是哪首
愛蓮說 作者:宋代·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內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Ⅸ 寫芒種的最佳古詩
芒種看今日,螗螂應來節生。自 出自《詠廿四氣詩 芒種五月節》 唐代:元稹 ,出自《北固晚眺》 唐代:竇常 3.
梅雨暫收斜照明,去年無此一日晴。 出自《梅雨五絕》 宋代:范成大 。
4.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出自《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代:楊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