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憶長沙詩歌

憶長沙詩歌

發布時間: 2021-01-18 01:57:48

1. 跪求《沁園春·長沙》的詩歌賞析!!!

背景及賞析
【題解】:
1925年秋,湖南省長趙恆惕再次通緝毛澤東。毛澤東離開長沙去廣州,這首詞是離開長沙時所作。
【寫作背景】
一九二五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工農運動形勢高漲,革命的發展勢頭異常迅猛。震驚世界的『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也遍及十幾個省,各種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爭正風起雲涌地開展著。這時候,一方面是工農革命運動在蓬勃發展,另一方面是反動勢力為了維護其反動統治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的鎮壓。那麼中華民族的命運將走向何方,是繼續維護黑暗衰退的反動統治,還是沖垮黑暗統治走向興盛進步,誰將成為主宰發展方面的力量,這些問題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
長沙是湖南的省會,是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從上海回湖南開展農民運動,八月從韶山到長沙,九月前往廣州主持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逗留期間重遊橘子洲,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便以『長沙』為題寫下了這首《沁園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是用馬列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
【賞析】
萬山紅遍 一派壯麗秋景
從美學上講,崇高美表現於外在方面,體現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學的崇高,如高山的體積;力學的崇高,如暴風雨的氣勢。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與崇高聯系起來,贊嘆:「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這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得最為鮮明。《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秀的篇什之一。
這首詞上半闋著重寫景。「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一開始,作者便把自己置於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一個高遠的深秋境界里。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作者不僅看到了眼前嶽麓山的楓林,也可能聯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櫨,和祖國無數山嶽中由綠變紅的烏桕、水杉、槭樹、槲樹、黃連木……那一重重山,一層層樹,讓自然之神彩筆一抹,暈染得一片嫣紅,比二月笑放的春花還要艷麗,比六月飄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腳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瑩,如碧綠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渡,靜中有動,生氣勃勃。仰視,「鷹擊長空」,萬里無雲的秋空,雄鷹奮振健羽,自由飛翔。俯瞰,「魚翔淺底」,因透明而清淺見底的江里,魚群擺動鰭尾,任意遨遊。作者以短短四句詩,描繪出一幅立體的寥廓萬里、絢麗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當代著名的嶺南畫派大家關山月濃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圖。不愧為「驅山走海置眼前」(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咫尺應須論萬里」(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的大手筆。「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七句從內容上看,寫大山,樹林,湘江,船隻,鷹魚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動植物,品類齊全,充滿生機。
從寫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視角度上,有遠近高低,從邏輯上,從點到面,由實到虛,從自然到人類。
它與作者的另一首詞《沁園春·雪》所描繪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均是古典詩詞中前所未有的雄奇偉麗的全景式風景畫。
風華正茂 一段崢嶸歲月
崇高美表現於內在方面,則為偉大高尚心靈的反映。古羅馬的朗吉弩斯在《論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這首詞的下半闋著重抒情,正是這種偉大心靈回聲的抒發。這種抒發,首先是通過回憶引出的。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作者想起曾和當年的同學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帶散步,游泳,暢論天下大事的情景,回憶起那一段難忘的崢嶸歲月。
這首詞寫於1925年深秋。大約是在毛澤東同志離開湖南前往當時革命活動的中心廣州時所寫的。毛澤東同志從1911至1925年,曾數度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這期間,國內外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都是影響世界形勢的巨大變革。這樣的歲月,如歷史群山中聳峙的一座又一座崢嶸的高峰。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在這崢嶸歲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學蔡和森、蕭子升、張昆弟、郭亮等,及其他立志救國的知識青年如陶斯詠、向警予、楊開慧、蔡暢、羅章龍、李維漢等,除何叔衡、謝覺哉外,都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熱情奔放。詩人巧妙地化用了《莊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的意境,來形容新時代的青年從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胸襟。(揮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當旺盛有力的意思。過去有人解釋「揮斥」為批判駁斥,「方遒」為專家權威,是不準確的。)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是對「崢嶸歲月」「揮斥方遒」的進一步具體化。面對「萬山紅遍」的美景,他們既贊嘆錦綉河山的壯美,又悲憤大好河山的沉淪。於是,發表激濁揚清的文章,抨擊黑暗,宣揚真理,鄙視當時的「萬戶侯」——軍閥如糞土。在這一時期,毛澤東同志在長沙組織了湖南學生聯合會、新民學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領導了驅逐張敬堯等軍閥的活動。特別是創辦《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湖南地區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這些既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具體內容,又是寫作這首詞的時代背景。了解這個背景,有助於我們進一步體會詞中閃耀著的革命者崇高心靈的美的光芒。
中流擊水 一腔拿雲心事
「少年心事當拏雲。」(李賀《致酒行》) 詩人和同伴們的拿雲心事,從「攜來百侶曾游」到「糞土當年萬戶侯」,可說是直抒胸臆,盡情傾吐,如長江大河,滔滔而下,氣勢磅礴,痛快淋漓。在結尾時「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則是採取象徵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雲壯志。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一種解釋認為「擊水」為游泳,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我總感覺這一意境與作者贊揚「百舸爭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傾向於「中流擊水」即「中流擊楫」的轉化。《晉書·祖逖傳》: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後來「中流擊楫」就成了立誓復興祖國的代詞。在這里正表示詩人要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壯志豪情。使人讀後彷彿聽到了一顆愛國愛民的赤心,在怦怦躍動,從而感受到一種偉大胸懷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國古典詩詞的藝術表現手法,很講究情與景的交融。劉勰說:「繁采寡情,味之必淡。」(《文心雕龍》)謝榛說:「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合而為詩,以數言而統萬形,元氣渾成,其浩無涯矣。」(《四溟詩話》)這首詞較好地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闋雖著重寫景,卻處處景中寓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徵革命,象徵烈火,象徵光明,「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嚮往與追求。「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則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
下半闋雖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將無形的不平凡的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的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可以說,《沁園春·長沙》的崇高美,是以情為經線,景為緯線,交織而成的。它不僅使我們得到欣賞壯麗秋景的藝術享受,也使我們從詩人昂揚熾烈的革命情懷中,汲取奮發前進的信心和力量。
【上下兩闕的主要內容】:
上闕:「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下闕:「昔日之游」作者同一個激進的群體發生的關系
[編輯本段]總體鑒賞
在我國的詩史上,第一個大量描繪自然美,並把對自然美的描繪對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的關切結合起來的詩人是屈原。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優良傳統。毛澤東的詩詞繼承了這個優良傳統。他善於把自然美與社會美融為一體,通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藝術形象,表現出社會美的內容。
特別是本詩的最後三句,以設問結尾,巧妙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正像當年中流擊水那樣,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風浪中,急流勇進。

2. 沁園春長沙這首詩歌的介紹

《沁園春•長沙》鑒賞(一)
〖原詞〗
沁園春•長沙
一九二五年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鑒賞】古往今來,凡志趣超群、報負高遠之士,常常覽物抒情,慷慨言志。特別是在簦高放眼天地之間時,長時間積蘊的關於生活的艱辛、社會的憂患、天地之巨變等方面的感觸,就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或誦於口頭,或瀉於筆端。如曹操之『短歌行』,抒發自己的雄心壯志;陳子昂簦上幽州台,萬端感慨化成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名句;杜甫簦高吟唱「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嘆時運之不濟、人生之短促。這類名篇佳作舉不勝舉。毛澤東創作的這首詞,與古人的佳作相比,境界梗為開闊,氣勢梗為恢宏,哲理梗為厚重,達到了美與力的最佳融合。詞的上段,勾勒出無比壯美、充滿生氣的秋天圖畫。首三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好似猛地推出的電影特寫鏡頭:我站在橘子洲頭,身軀被清寒凝重的氛圍所籠罩,腳下是向北流去的湘江。既點明了時節、地點和環境,又為下文的描寫作了非常自然的墊鋪。
後面的詞句由「看」字領起,連貫直下,一氣呵成。遠望:萬山紅遍;近看:漫江碧透;仰視:鷹擊長空;俯察:魚翔淺底。遠近高低,全收眼底。
這是一幅充滿了強烈動感、強勁力度、濃烈色彩的立體的秋色圖。這是主客觀的統一,更是獨抒性靈的個性色彩的濃重鋪染!一「爭」一「擊」一「翔」,充盈著劇變之動、拼搏之力。眩目的秋色也化靜為動,透視著頑強的生命動力。首先是程度之深,:山紅是「紅遍」,江碧是「碧透」;其次是數量之多:山以萬計,林以層數,舸以百論;第三是情緒之烈:紅綠兩種顏色爭輝,船隻競相前進,鷹與鷹較量,甚至連水裡的魚也要與雄鷹比試。當然,這是詞人將自己的激情注入萬物,使筆下的景物染上了作者的個性色彩。特別是「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句,化實為虛,兼類而及,將意境升華為深邃莫測卻又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識,閃射出哲理的光輝。文人對四季的變演極為敏感,但各人對同一自然現象觀察的角度、觀察的方式等等都千差萬別,因此所發出的感慨也不一樣。歷代文人對秋的描寫大多是悲秋、傷秋的意蘊,唯獨劉禹錫的《秋詞二首》唱出了新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然而相形之下,毛澤東這首詞更其壯美,更其闊大。他不僅狀寫了秋色秋韻,更揭示了秋力求魂-到底是偉人。縱觀全詞就足以看出毛澤東學古不泥古,繼承更超越的稟賦和情懷。走筆至此,詞人的筆陡一轉彎,化景物為情思;「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個問題你想過嗎?他想過嗎?其他的偉人想過嗎?沒有。但毛澤東想了,也問了,這是「天問」,是主宰歷史命運的世紀之問,要知道,毛澤東當時僅32歲!
上段寫的是「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下段則是回憶「昔日之游」,表述的是小「我」同一個激進的群體發生的關系。一個人獨游多少有點孤寂感,當年同朋友結伴來游,生活是多麼充實多麼豐富。長沙,在詞人的人生旅程中,是社會生活的初始舞台,又是革命斗爭的壯麗舞台。「崢嶸歲月稠」正是對昔日學習、戰斗審核的高度藝術概括。詞人的注意力不在游戲山水,而在對歷史使命的指點,在對當時革命形勢的判斷,對中國革命領導權的等問題的思考。在憶起往昔歲月時,感情之水頓時形成了拍天的江潮,因而接下來是以「恰」字引起的六個短句:「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隨著詞句的展開,情感越來越激越,迸出了一句驚天動地、振聾發聵的強音:「糞土當年萬戶侯」!!讀到這里,我們不難看出詞人的氣慨多麼的豪邁,氣勢多麼的磅礴。而詞的結尾則意味深長。「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一問句,呼應了上片的一問,也回答了上片的問題:正是這些「到中流擊水」的英豪,代表著「主沉浮」的新生力量。全詞至此,令人思索不已,回味無窮。

《沁園春•長沙》鑒賞(二)

《沁園春•長沙》——秋的贊歌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主席登上詩壇的第一首詞,抒發青少年時代的理想抱負。該詞置於卷首,為毛澤東的詩詞世界拉開序幕;同時,它又是中國古典詩詞中同類題材的壓卷之作。
中國古典詩詞大都悲秋。翻閱毛主席詩詞,覺得對秋天似乎情有獨鍾,大約是因為秋天寥廓、蒼涼、大氣,與戰士的胸襟和英雄的氣概較為吻合。毛主席詩詞的開卷之作,就是一首秋的贊歌,自由的贊歌,風華少年的贊歌。
毛主席贊美的秋天,是一種「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秋天,「山」「林」「江」「舸」「鷹」「魚」這大自然中的「萬類」,均在這「霜天」中「競自由」,逍遙自在,得其所哉。「雖萬類之眾多,獨在人而最靈。」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呢?他們卻沒有自由!於是詩人為之「悵寥廓」,在這「寥廓」的秋天,詩人的惆悵像秋天一樣「寥廓」,面對自由的「萬類」和不自由的人類,不禁像「天問」的屈原一樣: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屈原「天問」時,等待「天」的回答。而詩人設問時,答案是瞭然於胸的,那就是:他們這些風華正茂的書生,將喚起民眾來主宰沉浮。由於當時革命形勢不甚明朗,所以詩人「悵寥廓」。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毛澤東詩詞的開卷之作怎麼沒提國家和人民?其實,那「問蒼茫大地」,不就是問我積貧積弱的中華大地嗎?詩人因不能「競自由」而為之「悵寥廓」的,不就是我那不自由的國家和人民嗎?詩人愛國、憂國、報國的情結,與古往今來的志士仁人和歷代慷慨悲歌的青少年詩人是一脈相承的,並隨著時代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時代精神。
再回到那些風華正茂的書生吧,他們是詩人的好友,是時代的弄潮兒,他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他們「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他們將為中華民族「競自由」,為蒼茫大地「主沉浮」!
「糞土當年萬戶侯」,這一句是很有興味的。歷代青少年詩人,大多以「萬戶侯」為目標。愛國詩人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南宋傑出詞人劉克庄醉後仍感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詩人毛澤東反其意而用之,表示與舊世界的徹底決裂。
在毛主席的詩詞中,該詞是各方一致贊譽的,其藝術成就多有論述,下面講一點獨特感受。
當我們品味該詞時,最初會覺得,從「獨立寒秋」至「魚翔淺底」是一幅湘江秋色圖,一位青年在湘江邊欣賞秋光,一切彷彿是靜止的,凝固的,青年彷彿千百年前就站在那裡了。他是誰?在想些什麼?他是被貶長沙的賈誼?在這「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的湘江憑吊屈原?想像的時空是無限的。而「萬類霜天競自由」一句如奇峰突起,使上述一切都動了起來,活了起來,那看似千年凝固的「萬類」和「霜天」,原來並沒有凝固,「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天上地下,它們都在「競自由」 !動靜切換是這樣的自如,動靜反差是如此強烈,而這一切都由那看似信手拈來的「競自由」三個字完成了,說是「神來之筆」當不為過吧?作為對比,我們來看一下柳永的《望海潮》。其上闋鋪陳「錢塘自古繁華」,下闋描繪了一幅西湖秋色圖:「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釣叟蓮娃。」隨後是「千騎擁高牙」的達官出遊圖。最後歸結為「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雖有人物動作,但只是靜態寫生,詞句華麗卻缺少靈魂。
好一個「競自由」,它濃縮了當時的時代精神,物競天擇,自由平等正是那個時代的追求。在全詞中,這三個字不僅完成了動靜切換,而且承接了由「萬類」到人類的轉換。隨後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把全詞推向高潮。
如果說上闋動靜有度,則下闋就是張弛有致了。前邊的許多句子,初看不過是記述少年遊冶之事,是浪漫的,輕松的,悠閑的。「曾記否」三字如猿臂舒展,隨後的「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則是彎弓如滿月了。回頭再讀前邊那些看似隨意的句子,則頓時充滿了張力,那是風華少年為人類「競自由」的英勇斗爭。在這里,只需舉出新民學會和《湘江評論》就足夠了。
融豪放和婉約於一體,是該詞的一大藝術特色。如果只看靜態,該詞堪稱婉約大師的傑作。靜觀毛澤東的「湘江秋色圖」,想必不會遜色於柳永的「錢塘秋色圖」吧。而毛澤東的「湘江秋色圖」一旦動了起來,柳永恐難望其項背了吧?寫到這里,順便看看辛棄疾一首著名的詞《水龍吟》,也是寫秋天的。開頭是「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隨即筆鋒一轉,寫青山「獻愁供恨」,繼而「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悲嘆 「無人會,登臨意」,最後是杜鵑啼血,「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烈士悲秋,惟此為最,令人不忍卒讀。婉約派指該詞過於直露,但詞人國恨未雪,壯志難酬,報國無門,恐怕很難含蓄了。稼軒詞豪而含悲,豪而含恨;毛澤東詞則豪氣干雲,豪情貫日,蓋時代和際遇使然。
秋的贊歌,自由的贊歌,風華少年的贊歌。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自由是靈魂,秋天的萬物因「競自由」而充滿生機,風華少年因「競自由」,為自由奮斗而英氣勃發。
《沁園春•長沙》是詩人毛澤東的開卷之作,實際上是詩人改造舊世界的宣言書,但詩人寓動於靜,寓張於馳,其鋒藏而不露,其勢引而不發,其詞雅而不激。誠如古人所言,引而不發,躍如也。

《沁園春•長沙》鑒賞(三)
「意象」是我國古典美學中的一個術語,它包括「意」和「象」兩方面的內容。這里的「意」指的是創作主體的思想感情,這里的「象」指的是作為創作客體的客觀物象。詩歌的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則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毛澤東《沁園春?長沙》這首詞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氣勢磅礴,畫面壯闊,意象壯美,意境高遠。筆者認為,如果從意象美的角度去賞析這首詞,對准確把握這首詞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也許能另闢一徑。
《沁園春 長沙》一詞的意象美突出表現在景物的選取上,作者視野開闊,選取的景物或廣博,或宏偉,或雄峻。以上闋「看」字所總領的幾句詞為例,有山上的「層林」,有江中的「百舸」,有空中的雄鷹,有水底的游魚。而從景物的狀態看,有靜態的火紅的楓林,有動態的「爭流」的「百舸」等。作者從遠望到近觀,從仰視到俯瞰,天長地闊,山紅水綠,「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陸機《文賦》)。
作者對景物的選取,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約於立意的,古代文人墨客的「悲秋」「傷秋」「嘆秋」等詩文就正是由他們特定的「意」所決定的。譬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將「意」立在「斷腸人在天涯」,所選之「象」便自然是「枯藤」「老樹」「昏鴉」「瘦馬」等;杜甫的《登高》將「意」立在「萬里悲秋」「艱難苦恨』:上,所取之「象」也自然離不開那「哀猿」「落木」等。毛澤東的立意積極向上,昂揚奮進,他所取的「象」,就自然是那些競相向上、生機勃勃的景物了,如萬山、層林、百舸、雄鷹、游魚等。
《沁園春 長沙》一詞的意象美還表現在意象的表達上。意象的選擇固然很重要,但意象的表達則更應別具匠心。詩人筆下的意象不應是客觀的白描,而應是「灌注了生氣的形象」(康德語),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為了給選取的客觀物象「灌注」更多的生氣,很注重意象的表達,如上闋中「看」字所總領的一組意象群,其中「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中的「萬」「層」「漫」以及「遍」「盡」「透」這些詞在范圍、程度、層次等方面,使紅綠兩色更為突出,更為豐富,更為濃艷鮮明,令人感到可愛。詩人除了表現山紅水綠的靜景的優美外,還著意描寫事物動態的壯美,「百舸爭流」中的「爭」字,給碧綠無塵的江面增加了昂揚奮進的氣氛,活現出千帆競發、爭先恐後的熱烈場面。「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中,由於「擊」「翔」這兩個富有創造性和表現力的動詞的運用,准確而生動地刻畫出了在萬里長空中鷹飛的矯健和在清澈見底的江水中魚游的歡愉自在,如果把「擊」「翔」換作「飛」「游」,就表達不出雄鷹展翅飛翔時矯健有力的姿態,表達不出魚游水中那輕快自在的情趣。詩人在「萬類霜天競自由」中用一個「竟」字,則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嚴霜下的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讓人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
《沁園春 長沙》一詞的意象美表現在意象的組合上。詩詞中的意境內涵不僅包蘊在一個個意象之中,更體現在意象的組合關系之中。詩人們寫詩,往往將一個個單一的意象按照美的規律,組成有機的、有時空距離的、有層次的畫面,使其產生連貫、對比、烘托、暗示等作用,向讀者展示絢麗多彩的生活圖景,傳達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詩人們常用多種方式來實現意象的組合,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主要採用並置式和輻射式兩種方式。
詩詞意象的並置,如同電影鏡頭的蒙太奇組接,主要將單個的意象以並列的形式相互並置在一起,從而形成全詞整體的「復象美」,亦即組合美。如上闋中「看」字所總領的一組意象群,從整體上看都是並列關系,詩人以並置的手法將意象組合在一起,並且注意動靜搭配,遠近結合,從而構成一幅色彩絢麗的「湘江秋色圖」。又如詞的下闋中所回憶的往昔生活,也是兩兩並置,突出了年輕的革命者奮發向上、敢作敢為的精神,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生氣勃勃的「少年學子圖」。
詩詞意象的輻射,即在群體意象中以一意象為中心並由此向四周「輻射」而形成一個意象群。仍以上闋「看」字所總領的七句為例,「萬山」「層林」「百舸」「雄鷹」「游魚」等意象則是在中心意象「萬類霜天」的輻射下形成的,下闋中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兩個並置的復合意象也是在「風華正茂」的「同學少年」的輻射下形成的。而從全詞看,中心意象應該是「獨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則是在這一中心意象的「輻射」下形成的。在這里,胸懷博大的看風景人也便成了「風景」,這是一幅氣勢磅礴的「偉人圖」呵!
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由於選取物象典型,表達意象生動,組合意象巧妙,創造出了高遠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幅壯闊的畫面,使得這首詞具有很強的審美效應。

《沁園春•長沙》鑒賞(四)
一、情景交融,敘議結合
本詞上下兩闋,各有側重,但又緊密聯系,渾然一體。上闋寫景,句句有情,在描寫象徵長城、大河、高山、高原時,傾注著贊美祖國河山的愛國深情;下闋議論、也結合著抒情,在評說古代帝王和當代英雄時,注入頌揚當代英雄之情。上闋寫景是下闋議論抒情的基礎,下闋議論抒情是上闋寫景的必然結果。作者就是這樣運用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手法來贊頌壯美的河山、無產階級革命的英雄的。
二、用詞精確、形象、修辭生動、確切
這首詞運用詞語非常精確,如「惟余莽莽」,「頓失滔滔」中的「惟」和「頓」都是副詞,起修飾限製作用,「惟」字有力地強調了白茫茫的一片是唯一的景象,其餘什麼也看不見了;「頓」字在句中強調黃河上上下下波濤滾滾的氣勢一下子失去,突出天寒地凍,河水結冰的速度。再如「舞」和「馳」這兩個動詞,「舞」,起舞、飛舞,形容雪披群山似「銀蛇」逶迤曲折;「馳」,賓士、奔跑,形容白雪覆蓋的丘陵如巨象賓士。這兩個動詞用得極為傳神,把冰封雪蓋的群山高原寫活了,賦靜景以動態,使之生機勃勃。本詞不僅用詞精煉,而且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方法。上述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就是巧用比喻。再把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的壯美景象,比做紅裝素裹的少女,更是想像奇特,比喻確切。「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個「欲」字更把「山」、「原」擬人化了,生動地寫出了它們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揚奮發的氣概。

《沁園春•長沙》鑒賞(五)
一代偉人的革命浪漫情懷
——讀毛澤東的兩首《沁園春》有感
泉 恆 歡 廷
毛澤東一生寫過兩首《沁園春》。寫《沁園春•長沙》時的毛澤東時年32歲。當年,革命形勢高漲,群眾運動風起雲涌。一月黨的「四大」在上海召開,九月毛澤東在廣州參與國民黨「二大」的籌備工作,十月被推選為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長。毛澤東意氣風發,心情是舒暢的。
《沁園春•長沙》(1925年)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競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廖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寫《沁園春•雪》的毛澤東時年43歲。遵義會議之後中央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當年,毛澤東親率紅軍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元月二十六日,大年初三,毛澤東從瓦窯堡出發,向黃河渡口開進。二月間晚遇大雪,次晨踏雪行軍,感觸良多,宿營時揮毫寫下千古絕唱《沁園春•雪》。
《沁園春•雪》(1936年):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比較兩首《沁園春》,《沁園春•長沙》意境是雄奇奔放的。毛澤東1936年在對斯諾的談話中就指出,1920年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之後,他的思想基本上就沒有改變過。這個基本思想的內容有許多,其中一個是「階級斗爭」,一個是群眾觀點,是非常突出的。而這兩點都是中國歷史傳統所沒有的。特別是,一旦毛澤東有了一個是來自於人民群眾的高揚氣概與精神,從氣概氣魄上,也就有了「糞土當年萬戶侯」的高度,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信心與氣魄。而12年之後的第二首《沁園春•雪》則已經具有了更為實際的寄託。在這個方面,除了應該注意長征、延安時期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東聯抗日等因素外,還應該注意,毛澤東在詞中所點評的歷史人物都是歷史上的開國之君。一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明確表達了作者自己的態度與看法。這個評論,既包含著對歷史上的封建帝王將相、即使是那些開國之君的蔑視,隱含著對當代國民黨及其領袖的輕視,又充分體現出毛澤東對無產階級革命和通過革命實現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的自信,體現了毛澤東對無產階級的革命領袖可開創新中國的人民領袖的贊許。郭沫若在評論毛澤東的詩詞時說,毛澤東的詩詞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他的思想。
評論家認為,毛澤東《沁園春•雪》的立意「以江山起筆,從帝王著眼」,意境是高深的,情致是優美的,氣勢是宏大的。1936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完成萬里長征後,緊接著又在毛澤東的率領下,從陝北出發,渡河東征,奔赴抗日前線,就在這個時候,他填寫了《沁園春•雪》一詞。1945年,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然而,蔣介石卻決心發動內戰。為了爭取和平,毛澤東親赴重慶,與蔣介石談判。就在這個時候,毛澤東將寫成近十年的《沁園春•雪》詠雪詞贈與柳亞子,並在重慶發表。當年發表毛澤東詞作的重慶《新民報晚刊》編輯吳祖光先生認為,《沁園春•雪》全詞從滿天飛雪的北國風光寫起,從長城內外到大河上下;從妖嬈多嬌的壯麗山河到歷朝歷代的開國君主,從景到人,從古到今,歸結為「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從風格上的涵渾奔放來看,頗近蘇辛詞派,但是遍找蘇辛詞亦找不出任何一首這樣大氣磅礴的詞作;真可謂睥睨六合,氣概萬古,一空依傍,自鑄偉詞。《新民報晚刊》當時的按語說,《沁園春•雪》「氣魄之大乃不可及」。
當時蔣介石也通過報紙讀到了這首詞,他不相信這是毛澤東填的詞。盡管他不會填詞,但憑著直覺,他品味到這是一首氣勢磅礴的好詞,借古說今,意境不俗。他找來了謀士陳佈雷,這是一位替蔣介石起草文稿的文人。蔣介石問:「布雷先生,你看,毛澤東這首《沁園春》詞是他作的嗎?」盡管蔣介石希望說出「不是」二字,但是陳布雷是一個忠實於主人的文人,他覺得不能對蔣介石撒謊。回答使蔣介石感到失望。他又問:「布雷先生,你覺得這首詞寫得如何?」「氣度非凡,真有氣吞山河如虎之感,是當今詩詞中難得的精品啊!」「難道就沒有不盡人意之處,譬如說音韻、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等方面?」蔣介石千方百計想找出一點差錯。「據我所知,毛澤東對中國古代文學和古代歷史是非常精通的,填詞作詩,算不得什麼難事。」「我看他的詞有帝王思想,他想復古,想效法唐宗宋祖。」蔣介石眼睛盯著陳佈雷,似乎這是不可爭辯的事實。「這個嘛,倒是有。」陳布雷小心答道。「那好,你趕緊組織一批人,寫文章以評論毛澤東詞的名義,批判毛澤東的『帝王思想』,要讓全國人民知道,毛澤東來重慶不是來和談的,而是為稱帝而來。」蔣介石一聲令下,御用文人們忙碌起來,官方控制的報紙紛紛登出文章,含沙射影地攻擊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人。
《沁園春•雪》所引起的轟動和這一詩墨雄渾勁健的書風所傾倒的萬千墨友,除了拉開毛澤東的正義之師和蔣介石軍隊決戰的總帷幕外,也宣示了「風流人物」和「只識彎弓」者的分野。這是一篇謀章布白獨出機杼的詩墨,整幅作品豪氣吞海,雄峻超逸。縱觀全貌,戈戟森然,如旌旗獵獵。《沁園春•雪》在重慶發表之後,轟動山城,影響及於全國。世人從而知道了毛澤東不獨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卓越的文學家和偉大的詩人。

3. <<沁園春 長沙>>是古典詩歌還是新詩

是新詩,雖然是以古典詩的體裁寫的,但是所抒發的是現代的人的思想感情。這首詩是新詩中比較特殊的一首。
不要被誤導,高考的時候一定要知道這是新詩

4. 長沙橘子洲頭詩詞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譯文:

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

鷹在廣闊的天空飛,魚在清澈的水裡游,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湧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決定主宰呢?

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遊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 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還記得嗎?那時我們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船?

(4)憶長沙詩歌擴展閱讀:

《沁園春·長沙》創作於1925年12月。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

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期間,重遊橘子洲,時年33歲的毛澤東寫下了這首詞。《沁園春·長沙》被收入今天的中學課本。

現在看到的這幅書法作品書於1954年,是毛澤東書法的代表作,是毛澤東詩詞墨跡中晚期的作品,也是最成熟,成就最高的作品,詩墨寫在一頁紅界信箋上,共計20行。

毛澤東筆勢飛動,迅疾便捷,但字字獨立,整篇沖和淡雅,疏朗流暢,字字珠玉,起下承上,左顧右盼,盡得自然之美;脫盡劍拔弩張之勢,卻筋骨健,艷美灑脫,結字小疏,字間多不連,但氣脈通暢,墨潤有餘,肥瘦合宜,無奇大奇小之字,無奇輕奇重之筆。

無倚斜取勢之墨,如百侶少年,風華正茂,風度翩翩,慢步緩行於湘江之岸,卻胸懷大志「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字字潤美,飛逸奇雄,飄飄欲飛。

此幅作品園筆兼用方筆,藏鋒為主,兼施露鋒,結體用筆瀟灑古淡,極盡江左風流,囊括北碑筋骨,精能疏淡,典雅悠然,處處含蓄,耐人尋味。布局疏密有致,有行無列,行間緊密,幾與字間空白相當,結體用筆內柔外剛。

全幅一百多字,筆試和墨色隨著書情而變化,時而高昂,時而舒緩,使整幅書作氣韻貫通力透紙背又結構完美,成為毛澤東墨跡中最後的豐碑。

5. 沁園春—長沙的詩詞是什麼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一九二五年)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
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注釋

〔長沙〕作者的青年時代,大部分時間在長沙學習和進行革命活動。詞中所說的「百侶」和「同學少年」,即指作者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在長沙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時的革命友好。

〔湘江〕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海洋山,向東北流貫湖南省東部,經過長沙,北入洞庭湖。

〔橘子洲〕一名水陸洲,是長沙城西湘江中的一個狹長的小島,西面靠近著名的風景區嶽麓山。

〔舸(gě戈上)〕大船。

〔淺底〕指清澈可見底的水下。《水經注·湘水》引《湘中記》:「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見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眾多動物都在深秋的自然環境中爭著自由地活動。

〔寥廓〕廣遠空闊。這里用來描寫宇宙之大。西漢司馬相如《大人賦》:「上寥廓而無天。」

〔誰主沉浮〕由上文的俯看游魚,仰看飛鷹,納悶地尋思(「悵」)究竟是誰主宰著世間萬物的升沉起伏。這句問話在這里可以理解為:在這軍閥統治下的中國,到底應該由誰來主宰國家興衰和人民禍福的命運呢?

〔揮斥方遒(qiú求)〕揮斥,奔放。《莊子·田子方》:「揮斥八極」。郭象註:「揮斥,猶縱放也。」遒,強勁。揮斥方遒,是說熱情奔放,勁頭正足。

〔擊水〕作者自註:「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6. 沁園春 長沙 詩歌創作背景 作者生平思想

這首詞作於1925年12月。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毛澤東直接領導版了湖南權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革命形勢高漲,群眾運動風起雲涌。一月黨的「四大」在上海召開,九月毛澤東在廣州參與國民黨「二大」的籌備工作,十月被推選為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長。毛澤東意氣風發,心情很是舒暢。在長沙逗留期間重遊橘子洲,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便以「長沙」為題寫下了這首《沁園春·長沙》。[

7. 沁園春 長沙 表達感情的詩句

「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作者不僅看到了眼前嶽麓山的楓林,也可能聯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櫨,和祖國無數山嶽中由綠變紅的烏柏、水杉、槭樹、槲樹、黃連木……那一重重山,寄寓著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

紅色象徵革命,象徵烈火,象徵光明,象徵將來革命的勝利。「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對建設偉大新中國的的美好嚮往。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嚮往與追求。「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則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作者想起曾和當年的同學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帶散步,游泳,暢論天下大事的情景,回憶起那一段難忘的崢嶸歲月,形容新時代的青年從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胸襟。

(7)憶長沙詩歌擴展閱讀:

沁園春·長沙-賞析

萬山紅遍 一派壯麗秋景

從美學上講,崇高美表現於外在方面,體現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學的崇高,如高山的體積;力學的崇高,如暴風雨的氣勢。俄國著名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孔子也把「大」與崇高聯系起來,贊嘆:「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這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得最為鮮明。《沁園春長沙》就是其中最優秀的篇什之一。

風華正茂 一段崢嶸歲月

崇高美表現於內在方面,則為偉大高尚心靈的反映。古羅馬的朗吉弩斯在《論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這首詞的下半闋著重抒情,正是這種偉大心靈回聲的抒發。這種抒發,首先是通過回憶引出的。

8. 仿照沁園春長沙寫詩

億萬翹首抄,神州龍舞,北襲京金秋。
唱同一世界,同一夢想。
滿城空巷,萬國來游。
劍指長天,蛟動碧流。
萬類和風競自由
嘆滄桑,看今日世界,誰登榜首。

健兒力爭上游,
人生拼博幾回能有。
正意氣風發,英姿颯爽,
江山多嬌,人物風流。
少年壯志,浪花淘盡,
是非成敗不言愁。
四年後,聚五環旗下,百尺竿頭。自己現編的

9. 關於橘子洲頭的詩詞

關於橘子洲頭的詩詞有: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何永沂《湘西遊吟草 其一 順游橘子洲頭楓葉未紅》、吳金水《橘子洲》、邱登成《長沙橘子洲》等

一、沁園春·長沙(近現代: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釋義:深秋季節,我獨自站立在橘子洲頭,望著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

鷹在廣闊的天空里飛,魚在清澈的水裡游,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對廣闊的宇宙惆悵感慨:這曠遠迷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該由誰來主宰呢?

曾經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漫遊。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勁頭正足。

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可曾記得,那時我們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行船?

二、湘西遊吟草 其一 順游橘子洲頭楓葉未紅(近現代:何永沂)

蒼茫大地漫烽煙,一問沉浮六十年。

想像萬山紅盡染,佇看秋水共長天。

釋義:作者感嘆時間飛逝,想像著眼前的美好景色。

三、橘子洲(近現代:吳金水)

滿眼風光催酒醒,優游初過望江亭。春餘雲氣來衡岳,雨後波濤下洞庭。

我欲紉蘭酬屈子,誰能鼓瑟起湘靈。同儔遙指朱張渡,楊柳風搖萬縷青。

釋義:描繪了作者酒後乘船暢游橘子洲,在淅淅瀝瀝的雨中欣賞美景。

四、長沙橘子洲(近現代:邱登成)

嵯峨石像矗洲頭,占斷霜天一半秋。神曲已歌三四代,湘江依舊不東流。

釋義:毛主席巍峨的石像屹立在橘子洲頭,隔斷了兩邊的美景。經典的詩歌已經傳承了三四代,湘江的滔滔江水一去不復返。

(9)憶長沙詩歌擴展閱讀

橘子洲頭的歷史與文化底蘊

遠在唐代,橘子洲頭就盛產南橘,遠銷江漢等地。「獲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碧煙中,明月下,小艇垂綸初罷。水為鄉,篷作合,魚羹稻飯常餐。酒盈杯,書盈架,名利不將心掛。」這是唐末李殉的詩句,描繪了1200年前橘洲的江景。杜甫也曾為此寫下了「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的詩句。

橘洲,便是湖南省著名的旅遊勝地。古瀟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就在這里。宋肖大經的《肖夏詩》譽稱橘洲為「小蓬萊」,名勝水陸寺中的「拱極樓中,五六月間無暑氣;瀟湘江上,二三更里有漁歌」的名聯仍膾炙人口。

橘子洲是一幀展示風情的畫。它以嶽麓山為鄰,與湘江水作伴,風光美不勝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獨特景觀。西望層巒聳翠的嶽麓山,與嶽麓書院、愛晚亭及建設中的嶽麓山大學城相鄰;東瞰湘江風光帶盡覽都市繁華。

從西向東,山、水、洲、城融為一體,似流動的畫,如放大的盆景。遊客登洲,聽漁舟唱晚,觀麓山紅楓,看天心飛閣,賞滿樹橘紅,吟先賢辭賦,其樂融融。

橘子洲是一座承接歷史的橋。她浸染著湖湘文化,形成了濃厚的歷史底蘊。

南面朱熹、張軾往來於嶽麓書院與城南書院講學過江的朱張渡,詮釋著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學的盛況。水陸寺、拱極樓講述著元代宗教文化的興盛。曾國藩操練水上湘軍的號聲依稀回盪在橘洲上空。

飽經風霜的外國領事館、高級別墅則見證著長沙開埠後的歷史。毛澤東站在橘子洲頭發出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天問更改寫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10. 為什麼說沁園春長沙是現代詩歌

時間上:因為《沁園春 長沙》寫於1919五四新文化運動到1949年之間,所以屬於近代詩的范疇。

內容上:雖然它們形式是有格律的詞,但它們的內容卻是現代的。現代人以古典的形式寫格律詩詞,由於在語序和省略上不同於現代漢語的一般語法規則,所以能以有限的詞句表達豐富的內涵,並富有韻律美和典雅美。

寫作手法上:是指五四運動前後產生的、有別於古典詩歌的、以白話作為基本語言手段的詩歌體裁。《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於1925年秋離開故鄉韶山,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感慨萬千,寫下的一首詞。五四運動是1919年,《沁園春·長沙》的語言也是白話,所以所它是一首現代詩。

全文內容:沁園春.長沙

作者: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白話翻譯:

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鷹在廣闊的天空飛,魚在清澈的水裡游,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遊玩。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

(10)憶長沙詩歌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於1925年晚秋,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的途中,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時所作。其時,作者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寫下了這首詞。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