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處古詩
『壹』 表達「站得高,看得遠」的詩句有哪些
1、《登鸛雀樓》
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2、《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3、《登飛來峰》
宋代: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
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雲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不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
4、《登太白峰》
唐代: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譯文:
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時分才登上峰巔。太白星向我問候,要為我打開天關。我願乘那清風而去,飛行於那浮雲之間。舉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飛行似乎已無山巒阻礙。一旦離別武功而遠去,什麼時候才能回還呢?
5、《登高丘而望遠》
唐代:李白
登高丘,望遠海。六鰲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銀台金闕如夢中,秦皇漢武空相待。精衛費木石,黿鼉無所憑。君不見驪山茂陵盡灰滅,牧羊之子來攀登。盜賊劫寶玉,精靈竟何能?窮兵黷武今如此,鼎湖飛龍安可乘?
譯文:
登上高丘,向大海遙望。那傳說中的東海六鰲,已早成了如霜的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已漂流到哪裡去了?那東海中的神木扶桑可能早已摧折了吧,那裡可是日所出的地方。神話中的銀台金甄,只有在夢中才會出現,秦始皇和漢武帝想成仙的願望,只能是一場空夢啊。
精衛填海只能是空費木石,黿鼉架海為梁的傳說也沒有什麼證據。君不見驪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漢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嗎?他門的陵墓任憑牧羊的孩子攀來登去,無人來管。
眼看著墓中的金珠寶玉已被盜賊劫奪一空,他們的精靈究竟有何能耐?像這樣的窮乓頰武、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今天早該有如此之下場,他們怎可能會像黃帝那樣在鼎湖乘龍飛仙呢?
『貳』 描寫高處的古詩
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叄』 寫站得高看得遠的詩句
古代描寫站得高看得遠的著名詩句有「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等。
(一)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望岳》。詩曰:「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詠泰山的作品,全詩緊緊圍繞詩題「望岳」的「望」字著筆,空間由遠而近,首聯遠望,頷聯近望,頸聯凝望,尾聯俯望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不僅寫出了泰山的雄偉,而且體現了詩人登高望遠的心胸氣魄,表達了作者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其中,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後兩句寫所想。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其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
(三)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出自北宋詩人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詩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這是詩人借登飛來峰詠物抒懷的一首作品。詩開篇,詩人用「千尋」這一誇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第二句則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詩的後兩句「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直意為不怕浮雲遮住遠望的視線,那是因為站得最高,實際上這兩句詩富含更加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雲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姦邪的勇氣和決心。
『肆』 登高俯瞰的古詩
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4,不識回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答中. 5,倚劍登高台,悠悠送春目.——李賀
『伍』 形容「站在山頂上,眺望遠方」的詩句有哪些
1,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出自唐代:李白《登太白峰》
白話文釋義: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時分才登上峰巔。太白星向我問候,要為我打開天關。我願乘那清風而去,飛行於那浮雲之間。舉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飛行似乎已無山巒阻礙。
2,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出自唐代:杜甫《望岳》
白話文釋義: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3,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出自宋代:寇準《詠華山》
白話文釋義:華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齊平的山。在山頂抬頭就能看到紅色的太陽有多近,回頭看甚至覺得白雲都很低。
4,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安得五彩虹,駕天作長橋。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出自唐代:李白《焦山望寥山》
白話文釋義:站在焦山陡峭的石壁上,遙望松寥山,就像站在碧藍的雲霄。如何才能把五彩虹化為凌空的長橋,以便直通天堂。仙人如果愛惜我,就對我招招手吧,讓咱們一起去翱翔。
5,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出自宋代:王安石《登飛來峰》
白話文釋義: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雲會遮住我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陸』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寫「瀑布從高處落下時壯麗景觀」的詩句是哪句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柒』 描寫「高處」的詩詞有哪些
1、宋·陸游《秋思》
利慾驅人萬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鷗。
日長似歲閑方覺,事大版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殘深巷權月,井梧搖落故園秋。
欲舒老眼無高處,安得元龍百尺樓。
2、唐·劉禹錫《九日登高》
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
3、宋·歐陽修《浣溪沙》
紅粉佳人白玉杯。木蘭船穩棹歌催。綠荷風里笑聲來。
細雨輕煙籠草樹。斜橋曲水繞樓台。夕陽高處畫屏開。
4、唐·白居易《寄湘靈》
淚眼凌寒凍不流,每經高處即回頭。
遙知別後西樓上,應憑欄干獨自愁。
5、唐·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捌』 登高望遠的詩句比如:站得高,望得遠,站在 望到
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4,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5,倚劍登高台,悠悠送春目。——李賀
『玖』 常用來說明'站得高,看的遠'的詩句有哪些
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出處。
【讀音】:杜甫
【解釋】:當人登上專泰山的頂峰,俯屬瞰那眾山,而眾山就會顯得極為渺小。
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讀音】:王之渙
【解釋】:要想看到無窮無盡的美麗景色,應當再登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