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汗國詩詞

汗國詩詞

發布時間: 2021-01-17 15:15:12

『壹』 描寫「布達拉宮」的詩詞有哪些

描寫「布達來拉宮」的詩詞:

1、白自宮紅殿湛藍天,蓋世高原氣萬千,竺法漸傳三界遠,盛音近繞佛堂前。

2、住在布達拉宮 ,我叫持明倉央嘉措。住在山下拉薩, 我是浪子宕增旺波。

3、如果,我在今生遇見你 ,我們一起匍匐在布達拉宮 ,祈禱前世不再五百次的回眸 ,而是今生不離不棄的相守。

布達拉宮內珍貴文物無數,主要有佛像、壁畫、唐卡、靈塔、佛教器物及室內裝修等,宮內有紅、黃、綠、藍等各種色彩搭配,富麗堂皇,氣派至極。

布達拉宮內的珍寶約有幾十萬件,其中以聖觀音殿里的天然形成的檀香木聖觀音最為珍貴,聖觀音像與五世達賴喇嘛靈塔一起,被稱為布達拉宮的鎮宮之寶。


『貳』 帶有城字的詩句

一、江城子·密州出獵

【作者】蘇軾【朝代】宋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氣,左手牽著黃狗,右手托著蒼鷹。隨從的將士們頭戴華美艷麗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領隨從千騎席捲平展的山岡。為報答全城的百姓都來追隨我,我一定要親自殺一頭老虎,像孫權一樣給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興時,我的胸懷更加開闊。即使頭發微白,又有什麼關系呢!帶著傳達聖旨的符節到雲中,什麼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去邊地雲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那時我定當拉開弓箭,使之呈現滿月的形狀,瞄準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來。

二、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

長長的原上草是多麼茂盛,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野草野花蔓延著淹沒古道,艷陽下草地盡頭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三、送友人

【作者】李白【朝代】唐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

青翠的山巒橫卧在城牆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盪,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四、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維【朝代】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譯文

清晨的微雨濕潤了渭城地面的灰塵,空氣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誠地奉勸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陽關就難以遇到故舊親人。

五、涼州詞二首·其一

【作者】王之渙【朝代】唐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譯文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

『叄』 寫名人的詩歌

1、李白:詩篇詩意似長江,酒入豪腸劍鋒芒。秀口一吐半盛唐,仙骨豪情好兒郎。風情萬種敢稱狂,輕舟盪漾箋華章。飛袖亮麗刺帝王,神筆敢書黑暗光。-------雄鷹

2、屈原:世人皆醉惟獨醒,塵世昏暗潔自身。萬馬齊喑君王醉,疏離邪惡展光暉。孤獨一生情難寄,泊羅垂淚滿江水。亡魂惟美世代傳,歷史墨香萬萬年。------雄鷹

3、譚嗣同:蒼茫磐石立天地,亘古一巒群山立。天涯奔赴若波濤,振興名族青春耀。倔強挺起鐵脊樑,刀鋒近顱何懼亡。值之生死換永恆,執著靈魂燦星辰。------雄鷹

4、司馬遷:上書黃帝下漢武,傲慢偏見史冊注。通古今變成一家,遺留後世不虛誇。肉身殘缺史不遺,縱觀華夏世稱奇。領跑炎黃古文化,代代相傳譽天下。------雄鷹

5、孫臏:身殘志銳胸羅兵,翻閱歷史個中尋。圍魏救趙田賽馬,後人成語拜讀它。千年仍氣鎮風雲,天下兵家永著稱。演繹智慧不老名,世世代代永固存。------雄鷹
5、孫臏:身殘志銳胸羅兵,翻閱歷史個中尋。圍魏救趙田賽馬,後人成語拜讀它。千年仍氣鎮風雲,天下兵家永著稱。演繹智慧不老名,世世代代永固存。------雄鷹

6、項羽:拔山蓋世英雄狂,悲歌一曲情萬丈。宏願未斂東逝水,匯於烏江空餘悔。雄獅倒下漢王起,江東父老何言提?人傑鬼雄千秋評,難慰虞姬拔劍揮。------雄鷹


7、諸葛亮:為酬三顧登舞台,天下三分有其在。輕搖羽扇百萬兵,空城一琴退曹軍。可嘆蜀道後輩志,出師未捷身先死。千古成敗付笑談,隆中舊夢青史傳。------雄鷹

8、司馬光:砸碎水缸重生命,湧出政史一股新。一生篤誠儉與德,清直仁厚留史冊。《資治通鑒》字優美,格調古雅驚神鬼。自成一體世獨一,天下誰人不言奇。-----雄鷹

9、魯迅:一筆劃開萬丈天,長夜無明星光閃。棄醫從文喚覺醒,以筆代刀驚鬼神。聲聲祝福與吶喊,餘音繞梁驅魔魂。佳作永存久不熄,普照文學萬萬里。-----雄鷹

10、秦始皇:長袖一揮天地恐,天下群雄歸一統。萬里長城世稱奇,兵馬俑墓顯奇跡。巨星隕落聲嘆息,萬世霸業留豪氣。千古功過世人評,空留始皇不解魂。-----雄鷹
11、成吉思汗:戎馬倥傯戰一生,彎弓締造叱吒雲。蒙古汗國不下馬,縱橫歐亞諸國家。東方戰神第一人,人類帝王世稱臣。一代天驕有誰敵,打破東西堪稱奇。-----雄鷹

12.毛澤東:雄雞一唱天下白,旭日東升潤之來。天地萬物瞬騰飛,人民解放當主人。玉宇澄清星火原,指點江山激昂篇。蒼茫大地誰沉浮?歷史輝光瀉在肩。------雄鷹

13、孔子:銳利智慧啟塵封,朴實教誨濟世中。堅韌利斧劈深痕,鑄就儒家留聖人。-----雄鷹

14、王羲之:狼毫一揮生命舞,硯紙舞台留千古。楷如泰山坐立穩,行如清洌狂風狠。草如龍鳳舞神功,獨嘆蘭亭已成空。《蘭亭集序》留後世,怎解羲之獨自苦。-----雄鷹

15、武則天:鏗鏘玫瑰深宮藏,嬌柔素手挺脊樑。擊碎男兒志自芳,政治法則道路廣。三從四德步伐新,演藝繁華禁錮身。------雄鷹

16、李時珍:出身貧寒心智堅,不忍父老受病牽。懷揣執著入深山,風雨兼程不懼險。親嘗百草煉妙丹,天不負人如所願。《本草綱目》神奇現,留得妙方後世觀。-----雄鷹

17、王昭君:海棠嬌羞容顏醉,紅肥綠瘦思念淚。菊香傲骨霜雪垂,茫茫大漠難覓水。聰慧漢賦痴迷韻,如履薄冰艱難行。英姿勃發大漠影,惟求天下享太平。------雄鷹

18、俞伯牙、鍾子期:雙手旋律琴出韻,十指輕敲七弦聲。艱難跋涉覓知音,未見子期獨見墳。垂足頓胸敲心門,伯牙墳前欲斷魂。生命不尋弟之人,為兄自此不撫琴。-----雄鷹

『肆』 早是殘紅枝上少,飛絮無情,更把人相惱。這詩句的意思

「早是殘紅枝上少,飛絮無情,更把人相惱」的意思是:

早知道殘紅的樹枝是的殘花少之又少,飛絮也沒有感情,知識白白徒增煩惱罷了。

出自:

段克己的《蝶戀花·聞鶯有感》

全詩:

《蝶戀花聞鶯有感》

鵜鴂一聲春色曉。蝴蝶雙飛,暖日明花草。花底笙歌猶未了,流鶯又復催春老。

早是殘紅枝上少。飛絮無情,更把人相惱。老檜獨含冰雪操,春來悄沒人知道。

翻譯:

只怕杜鵑一聲將春色叫明白。蝴蝶雙雙伴飛著暖日的明花草。花底的笙歌還沒有完成,流鶯又催促著春天快快過去。

早知道殘紅的樹枝是的殘花少之又少,飛絮也沒有感情,知識白白徒增煩惱罷了。老檜只知道獨自品味冰雪的意境,春來悄悄到來卻沒人知道。


(4)汗國詩詞擴展閱讀:

「早是殘紅枝上少,飛絮無情,更把人相惱」出自段克己的《蝶戀花聞鶯有感》,這首詩的成詩背景:

段克己早年與弟成己並負才名,趙秉文目之為「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居里。

哀宗時與其弟段成己先後中進士,但入仕無門,在山村過著閑居生活。金亡,避亂龍門山中(今山西河津黃河邊),時人贊為「儒林標榜」。蒙古汗國時期,與友人遨遊山水,結社賦詩,自得其樂。元憲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於詞曲,有《遁齋樂府》。

段克己為河汾詩派作者,兼擅填詞,存世作品中一些詩詞,寫故國之思,頗有感情。如「塞馬南來,五陵草樹無顏色。雲氣黯,鼓鼙聲震,天穿地裂。

百二河山俱失險,將軍束手,無籌策。漸煙塵,飛度九重城,蒙金闕」。他也關心民間疾苦,曾哀吟「生民冤血流未盡,白骨堆積如山丘」。然而寫得最多的還是山光水色和隱逸生活,刻畫山川的雄偉,描繪風光的綺麗,都有特色。

『伍』 主席詩句「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和金庸的小說《射鵰英雄傳》有什麼關系嗎

毛詩在前,金庸小說在後。小說受毛詩影響有可能,因為這首詞流傳太廣了。
射鵰是少數游牧民族的生活習俗,沒有特別的記載。

『陸』 古詩詞大全: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什麼意思

這是宋代詩人鄭思肖《寒菊》(也做《畫菊》)中的詩句,意思是:寧可在枝頭上懷抱著清香而死,絕不會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現在引申為:堅守高尚節操,不屈不移、忠於信念的情懷。
一、原詩如下:
寒菊

宋代 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二、譯文:
你在秋天盛開,從不與百花為叢。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邊,你的情操意趣並未衰窮。
寧可在枝頭上懷抱著清香而死,絕不會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
三、賞析
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與一般贊頌菊花不俗不艷不媚不屈的詩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隱含了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內涵的菊花詩。
鄭思肖,南宋末為太學上舍,曾應試博學宏詞科。元兵南下,鄭思肖憂國憂民,上疏直諫,痛陳抗敵之策,被拒不納。鄭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隱居蘇州,終身未娶。宋亡後,他改字憶翁,號所南,以示不忘故國。他還將自己的居室題為「本穴世界」,拆字組合,將「本」字之「十」置於「穴」中,隱寓「大宋」二字。他善畫墨蘭,宋亡後畫蘭都不畫土,人問其故,答曰:「地為人奪去,汝猶不知耶?」鄭思肖自勵節操,憂憤堅貞,令人淚下!他頌菊以自喻,這首《畫菊》傾注了他的血淚和生命!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這兩句詠菊詩,是人們對菊花的共識。菊花不與百花同時開放,它是不隨俗不媚時的高士。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兩句進一步寫菊花寧願枯死枝頭,也決不被北風吹落的高潔之志,描繪了傲骨凌霜,孤傲絕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堅守高尚節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這是鄭思肖獨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於故國的誓言。
宋代詩人對菊花枯死枝頭的詠嘆,已成不解的情結,這當然與南宋偏安的隱痛有關。陸游在《枯菊》中有「空餘殘蕊抱枝幹」的詩句,朱淑貞在《黃花》中有「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詩句。從形象審美的完整程度和政治指向的分明來看,都略遜鄭思肖的這兩句詩。
「枝頭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為痛切悲壯,且語氣磅礴誓無反顧。「何曾吹落北風中」和「不隨黃葉舞秋風」相較,前者質詢,語氣堅定;後者陳述,一個「舞」字帶來了些許佻達的情調,與主題略顯游離。更重要的是,前者點出「北風」,分明指向起於北方的蒙古汗國,反抗之情,躍然紙上。
當然,陸游、朱淑貞的詩都是好詩,但三詩並立,鄭思肖這兩句詩的憂憤,則更為深廣。
這首詩句用於表達「民族氣節、忠貞愛國」時顯得分外貼切。
四、詩人簡介:
鄭思肖(1241~1318)宋末詩人、畫家,連江(今屬福建)人。原名不詳,宋亡後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國姓趙的組成部分。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號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稱菊山後人、景定詩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學上捨生應博學鴻詞試。元軍南侵時,曾向朝廷獻抵禦之策,未被採納。後客居吳下,寄食報國寺。鄭思肖擅長作墨蘭,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奪。有詩集《心史》、《鄭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圖詩集》等。

『柒』 有寫大唐和突厥戰爭的背景資料及詩歌嗎

大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關中豐熟,而漠北頻年大雪,六畜多死,國中大餒。 是年冬,唐太宗命十萬大唐兵將兵分六路,北出雁門關。
唐軍主帥是兵部尚書李靖、並州都督李** 。此二人都是戰功卓著的大唐開國名將,一同出兵,戰果可想而知。何況唐太宗本人就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他們的心裡一定想起了700多年前北逐匈奴的漢代名將衛青和霍去病。 他們的敵人,就是正在稱雄漠北的突厥人。

於都斤山下的牙帳

自兩漢對匈奴發動決定性打擊後,匈奴分裂,南匈奴內附,漸遷至內地並逐步漢化。北匈奴逐漸西遷,給歐亞大陸政治格局帶來劇烈變化。還有一些別支在廣闊的北方草原生息繁衍。有人認為突厥人就是其中的一支。他們遷居到金山(阿爾泰山)之南,游牧為生,又工於鐵作。當時正值柔然汗國強盛,突厥人受其奴役,為他們充當「鐵工」,但勢力漸盛。公元546年鐵勒部將伐柔然,突厥首領土門率眾擊敗鐵勒,實力大增,土門乃向柔然求婚,柔然主大怒,辱之曰:「爾是我鍛奴,何敢發是言也!」土門乃於552年發兵擊柔然,滅柔然汗國,自號伊利可汗,自此建立突厥政權。

突厥建國後,牙帳設在於都斤山(又稱郁督軍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脈)。突厥人以狼為圖騰,帳前大旗稱「狼頭大纛」,在漠北逞一時之盛。

「世界七國之主人」

此時,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正為中華帝國、波斯帝國和拜占庭帝國所統治,剛剛興起的突厥汗國正處在幾大帝國勢力的真空地帶,繼續擴張,則阻力重重。

突厥人先與波斯薩珊王朝結盟,於公元562年聯合滅掉了突厥西部的勁敵噠王國並瓜分其地。但突厥人立即撕毀與波斯的議約,占據了噠故地全部,與拜占庭帝國在西亞的邊境直接建立了連接,控制了絲綢之路。他們將在與中原王朝作戰時獲得的絲綢等財物轉手賣到西方市場,獲利甚豐。但面對強大的波斯帝國,他們必需有新的盟友。公元568年,一個突厥使團來到君士坦丁堡,與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結成同盟,於是爆發了雙方聯合進攻波斯的長達20年的戰爭。

突厥與拜占庭的結盟沒能維持多長時間,它們隨後就發生了利益沖突。突厥可汗在給拜占庭皇帝的信中自稱「七姓大首領,世界七國之主人」,但狂傲的突厥領袖顯然是坐井觀天,突厥人的勢力遠遠不能與高度文明和高度強盛的拜占庭帝國相抗衡,正像他們遠遠不能與即將建立的大唐帝國相抗衡一樣。他們當然不會想到,將近900年後,一支被認為是他們後裔的強大勢力再次來到君士坦丁堡,那時,他們是以徹底滅亡了這個千年帝國勝利者的姿態到來的,並把它的首都當作了自己的首都,直到公元1923年。

「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

但突厥軍隊確實曾經逼近大唐帝國的首都長安城,甚至差點迫使大唐帝國遷都。此時的突厥汗國,已控制了東至遼河上游、西至裏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貝加爾湖的廣大地區。中原內地自然早成了他們覬覦的對象。

突厥初起時,正逢內地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的分裂和動亂時期。強盛而驕橫的突厥人時時闖入內地劫掠財富人口。但當隋朝於公元581年建立後不久,突厥卻因內訌而分裂為東西兩部。這就使中原與突厥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改變。西突厥在阿爾泰山以西,東突厥則控制著東起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的廣大地區。

東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穩,從甘肅一帶向隋朝發起大舉進攻,隋文帝不得不發兵抵禦。

隋朝對突厥的戰爭主要是防禦性的。一戰成功後,隋文帝利用突厥內部的矛盾,「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使突厥內訌更甚。但到隋末,由於隋煬帝揮霍無度,又遠征高麗失敗,國力衰弱,突厥勢力又起,隋煬帝北巡時,曾被突厥圍困於雁門。隋末群雄並起,北方各路割據勢力為倚突厥為外援,大都向其稱臣,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時也曾向東突厥稱臣求援,突厥號稱「控弦百萬」,「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

「便橋之盟」,太宗下了決一死戰的決心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不久重新統一全國。突厥統治者看到不可能像以往那樣從各個割據者手中勒索財物了,因此趁此時唐朝國力還不十分強大,連年進擾內地,掠奪人口和財富。東突厥頡利可汗曾親率大軍15萬入攻並州,擄男女5000餘口;又曾率騎兵10餘萬大掠朔州、進襲太原;更於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剛剛即位之時率兵20萬直逼唐都長安城外渭水便橋之北,距長安城僅40里,京師震動。唐太宗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臣下及將士隔渭水與頡利對話。頡利既見唐軍軍容威嚴,又見太宗許以金帛財物、與之結盟,乃領兵而退。

這次緊急情況加強了太宗與突厥決一死戰的決心。雄才大略的唐太宗始終堅決主張反擊突厥。兩年前,由於突厥嚴重進擾,唐高祖李淵曾聽從臣下建議,打算放棄長安,另建新都,李世民堅決反對。同年突厥頡利和突利二可汗進犯幽州,李世民曾親與對陣。「便橋之盟」後,太宗進一步加緊備戰。他親自垂範練兵,每日「引諸衛騎兵統將等習射於顯德殿庭」,於是「士卒皆為精銳」。而此時國力逐漸強盛,反擊突厥的時機終於成熟了。
於是,貞觀三年冬,李靖和李 的六路大軍,拉開了唐代與突厥30餘年戰爭的序幕。

漢家大將西出師
唐太宗的決心是剿滅突厥,徹底消除內地遭受的禍患。唐代對突厥的戰爭是分兩階段進行的。
第一階段先滅東突厥。貞觀四年正月,李靖出奇制勝,在定襄大敗突厥,頡利逃竄,李在白道截擊,降其部眾五萬餘人。兩將又督兵疾進,大破敵軍,頡利西逃吐谷渾,途中被俘。時值當年三月,東突厥滅亡。懾於大唐天威,「西北諸蕃,咸請上(太宗)尊號為天可汗」。頡利俘獻京師後,太宗賜以田宅,授右衛大將軍,幾年後死於長安。

第二階段對西突厥的戰爭,是在唐高宗時期完成的,伴隨著唐與西突厥對西域的激烈爭奪。唐初,西突厥勢力極盛,「北並鐵勒,西拒波斯,南接罽賓……控弦數十萬,霸有西域」,對唐朝形成嚴重威脅,並阻礙著中西商業交通。

從太宗起,唐朝就開始了打通西域的斗爭,貞觀年間降吐谷渾、平高昌、討焉耆、征龜茲,西域震駭,中西商路復通。此時西突厥首領為阿史那賀魯。他曾因突厥內爭失敗而歸附唐朝,受封左驍衛將軍,參與征龜茲之戰,太宗死,賀魯即起反心,自號沙缽羅可汗,建牙帳於千泉(在今吉爾吉斯斯坦),與唐為敵,數擾西域。唐與之力戰多年,逐個擊破其聯盟或附屬各部。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57年),平西突厥最後一戰開始。唐軍由大將蘇定方統轄,兵分南北兩路,合擊阿史那賀魯,激烈的戰斗接連不斷,天降大雪,平地深二尺,唐軍踏雪兼程追敵,士氣高昂,阿史那賀魯戰敗跳伊犁河逃往石國(今塔什干),被當地人擒獲,送與唐軍。西突厥自此滅亡。

中亞歷史上的突厥語各族

唐滅東突厥後,將大量突厥降眾安置在內地,保持了他們的部落和習俗,又在頡利故地設都督府和都護府管理其地。平西域及滅西突厥後,設著名的「安西四鎮」駐軍鎮守,又設安西、北庭兩個著名的都護府,以天山為界分別向西統轄西突厥故地及西域各部、各城邦。突厥人對唐朝的威脅消除了,他們再也不可能深入中原內地。此後,中國史籍中的突厥事跡逐漸消失,而在波斯人、阿拉伯人、拜占庭人和後來的西方人的史籍中,一批批名為「突厥人」的部族卻在中亞大地上縱橫馳騁,給世界歷史留下深遠的影響。他們是誰?他們和被唐朝打敗的突厥人是同一個種族嗎?

這些「突厥人」是什麼人

突厥內部支派復雜,他們的社會形態尚處於較低階段,社會結構十分不穩,他們居住的中亞地區民族混雜、播遷頻繁、動盪不安,很多地區文明發展程度很高,具有強大的融合和同化他族的能力。這些因素都使突厥社會迅速發生著變化,使他們與其他民族混雜融合。因此,活動在中亞的這些「突厥人」,已經不是同一個民族或部族集團。

把生活在歐亞大陸上一批不同民族(部落或部族)的人統稱「突厥人」的應該首先是阿拉伯人。當阿拉伯人在征服這些地區的部落、部族或民族時,面對一個個從沒見過、又在一些方面表現出共同特點的群體,無法將它們互相區別開來,只好先入為主,把他們統統稱作「突厥人」,把他們居住和活動的地方稱作「突厥斯坦」(突厥人居住的地方)。阿拉伯人的這種稱呼逐漸為其他一些民族所接受,成為習慣沿用下來。

後來,使「突厥人」這個指稱所指代的對象不斷擴大、並真正在他們之間建立起相互關系的,在相當程度上來說,是18世紀以來的語言學家。從那時起,東西方國家的語言學家對這些部族、部落和民族語言進行了研究,他們把這樣一批從歷史上看可能有共同來源、或是發生過密切接觸關系的語言群體,劃歸為阿爾泰語系中的一個語族,稱為「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一般稱為「突厥語」、「突厥諸語言」或「突厥語族語言」。

隨著歐亞大陸越來越多民族的語言得到研究,那些和已知的「突厥語」結構和特點相同之處較多的語言,就不斷被歸入到該語族中。也就是說,學者們基本上是依據語言特點,把一些操相關語言的民族歸入到「突厥諸民族」這個群體中的。從上述情況看,中國史籍中記載的「突厥人」,和現代西方語言的Turk(突厥)一詞所包含的內容和所指對象是完全不同的。當西方學者把這一語群及其使用者稱作「Turk語族」和「Turk民族」之後,中國學者用「突厥」這個現成的詞彙來翻譯它,並賦予它新的含義。由此延伸,用「突厥民族」、「突厥諸民族」或「突厥語民族」泛指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各個民族。研究這一多民族群體語言、文化、歷史、風俗等方面的學科被稱為「突厥學」。

這些操突厥語的民族或部族成分混雜、起源多樣,在亞洲大地上的各種活動持續了十幾個世紀。本文擇要敘述他們的一些史跡,從中可以看到它們的流變過程和地域分布,也可以看到它們並未形成過統一的民族或國家。為簡便起見,仍將它們統稱為「突厥人」。

一次次地由奴隸變為主人

在遭到唐朝的決定性打擊的同時,西突厥居地以西的國際政治舞台上興起一支新的強大力量,這就是阿拉伯帝國。阿拉伯人征服的腳步如旋風般迅速,7世紀中葉他們就越過波斯進入中亞,到8世紀初已直抵唐帝國邊境。他們征服了突厥故地,但突厥各族統治者仍被留用以管理當地民政。阿拉伯人更失策的卻是,自9世紀起,他們每年從中亞輸入上千的突厥奴隸,以充實他們的軍隊並擔任警衛。這些突厥將領和士兵逐漸取得權勢,參與宮廷陰謀、左右朝政,把哈里發變成他們手中的傀儡,後來他們竟成了阿拉伯人的主人。還有,從這時起,突厥各族逐漸接受了伊斯蘭教。
突厥人都是出色的戰士,充當僱傭軍本來是突厥人受到壓迫和奴役而不得不從事的職業,但他們卻好像樂此而不疲,最後總是要設法變成僱主的主人。阿拉伯人在中亞的勢力衰微後,當地各族貴族建立了一個個小王朝,突厥人就曾在強大的薩曼王朝中充當宮廷衛隊,10世紀末,他們就借機建立了著名的伽色尼王朝(其首都即今阿富汗的加茲尼)。而幾十年後,他們又被另一支突厥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塞爾柱人,他們充當著薩曼王朝和伽色尼王朝的邊防軍)打敗。伽色尼王朝還在11世紀初滅掉了伊朗語族建立的花剌子模第一王朝,突厥奴隸出身的伽色尼軍官建立了短暫的第二王朝,而第三王朝則是塞爾柱人建立起來的,但統治者仍然是突厥奴隸出身,他們後來擺脫了塞爾柱人的統治,臣屬於西遼,又打敗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最後於13世紀在一場空前慘烈的戰爭後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滅亡。

阿拉伯帝國的實際統治者塞爾柱人是僱傭軍出身而攫取最高權力的典型。這批突厥人在公元10世紀從北方南下進入穆斯林地區,接受伊斯蘭教,受編為薩曼王朝邊防軍,又稱臣於伽色尼王朝,勢力增長,參與中亞戰爭紛爭,遂反叛伽色尼,很快擁有伊朗大部分地區,到公元1055年徑直進入阿拉伯阿拔斯帝國首都巴格達,迫使哈里發授予其首領「蘇丹」稱號,自此,雖然哈里發名義上仍然是阿拉伯帝國的首領,但實際上阿拉伯帝國已落入塞爾柱突厥人手中,史稱塞爾柱帝國。此後塞爾柱帝國繼續四面出擊,並於1071年大敗拜占庭軍隊,小亞細亞和地中海東岸盡屬突厥人所有,在這里建立了羅姆蘇丹國,曾頑強抵禦十字軍入侵,後敗於蒙古入侵。

當突厥人成為穆斯林世界統治者的時候,歐亞大陸政治格局再次發生重大變化:蒙古勢力興起並開始了他們的征戰。蒙古人的攻勢同樣迅捷無比,他們於1221年征服花剌子模,1237年越過伏爾加河,1241年越過多瑙河直抵亞得里亞海岸。1243年羅姆蘇丹國戰敗;1258年巴格達陷落,阿拔斯帝國滅亡。

冒險家帖木兒和他的後代

突厥各族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又吸收了所到之處各種較高形態的文化,他們雖然受到蒙古貴族的統治,卻對蒙古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致使許多蒙古貴族突厥化。而且,蒙古人也犯了與阿拉伯人同樣的錯誤,招募大量的突厥人入伍。隨著蒙古帝國的分裂,這些突厥人立刻占據了顯著的地位。14世紀後半期在中亞登上歷史舞台的帖木兒,就是一個最成功的冒險家。

帖木兒出身於突厥化的蒙古貴族家庭,他於1370年推翻撒馬爾罕的蒙古統治者,建立帖木兒帝國,將突厥各部組成強大的軍隊,在30餘年間,他消滅伊利汗國,打敗金帳汗國;向南侵入印度,洗劫德里;向西侵入小亞細亞,與奧斯曼帝國展開激戰,俘獲奧斯曼蘇丹。1404年(明永樂二年),帖木兒踏上進攻中國的征途,但次年在途中病逝。

帖木兒帝國不久就滅亡了。但他的後代在南亞次大陸建立了功業。1526年,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打敗印度的十萬大軍,攻陷德里,建立莫卧爾帝國,這個帝國在17世紀~18世紀幾乎統治了整個印度次大陸,是當時歐亞大陸上的強國,並且最終使伊斯蘭教在次大陸站穩了腳跟,帝國直到1858年被英國殖民當局廢除,但伊斯蘭教與印度教的斗爭直到現在仍在激烈進行。

奧斯曼帝國——三大洲的禍患

當巴布爾在德里鞏固他的統治的時候,突厥人的另一支後裔——奧斯曼土耳其人已經把他們的星月旗插到了維也納城牆下。他們本是一支游牧的突厥部落,隨塞爾柱人定居在小亞細亞。

到14世紀中期,整個小亞細亞都已處在奧斯曼土耳其人的控制之下。1354年,他們渡過達達尼爾海峽進入歐洲,在此後一個世紀里,他們對歐洲人不斷取得軍事勝利,進占馬其頓、攻克索非亞、剿滅塞爾維亞帝國,並於1453年攻陷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這距離他們的突厥人祖先第一次向這座偉大的首都派出使團已將近900年。然後他們渡過多瑙河、擊敗匈牙利、圍攻維也納,對歐洲保持了一個多世紀的巨大壓力,到1683年最後一次圍攻維也納慘遭失敗,其後這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就開始了漫長的解體過程。

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在黑海海峽西岸的伊斯坦布爾(即君士坦丁堡),但它的領土中心在小亞細亞。這個帝國地跨三洲,西部伸入東南歐,向北達到克里米亞以北及外高加索地區,向東直抵波斯邊界,向南伸入阿拉伯半島和埃及,並沿北非海岸向西延伸。它的衰落過程漫長而痛苦,飽受歐洲列強的侵略和欺凌,但它在愚昧、落後、野蠻和垂死掙扎狀態下的霸權野心也令人痛恨。內憂外患之下,帝國統治者祭出了種種法寶。18世紀後,帝國蘇丹把在伊斯蘭世界實際上已經廢棄了幾百年的哈里發的桂冠戴到自己頭上,並在境內推行「奧斯曼主義」的觀念,強調所有民族、所有臣民對一個帝國、一個朝代的忠誠;後來,他們又看到了泛伊斯蘭主義和泛突厥主義的可資利用的價值。

泛伊斯蘭主義是19世紀後期出現的一種政治思潮,強調所有穆斯林團結起來,共同抵禦歐洲列強的入侵。泛突厥主義則是此時處在沙皇俄國殘酷統治下的一些突厥語民族中的知識分子,為聯合境內外突厥語各族共同反對沙皇俄國而提出的一種主張,他們的領袖因遭到沙皇迫害而逃到土耳其。他們都錯誤地把實現自己理想的希望寄託在了奧斯曼蘇丹的身上,而帝國當局立即把這些思想變成了推行反動政策的工具,既迷惑境內外穆斯林和突厥語各族群眾,又藉以抵抗西方列強,維持其帝國的夢想和統治。即使1908年資產階級革命後上台的「青年土耳其黨」,也依然繼承了歷屆封建統治者的內外政策,並把帝國拖向了與歐洲列強爭霸的戰場,使它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交戰國之一。

『捌』 古詩詞中有一句;寧為枝頭含香死;出自哪首詩

  • 古詩詞中「寧為枝頭含香死」出自鄭思肖的《寒菊 / 畫菊》

  • 原文如下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 賞析

    鄭思肖的這首畫菊詩,與一般贊頌菊花不俗不艷不媚不屈的詩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隱含了詩人的人生遭際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內涵的菊花詩。

    鄭思肖,南宋末為太學上舍,曾應試博學宏詞科。元兵南下,鄭思肖憂國憂民,上疏直諫,痛陳抗敵之策,被拒不納。鄭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隱居蘇州,終身未娶。宋亡後,他改字憶翁,號所南,以示不忘故國。他還將自己的居室題為「本穴世界」,拆字組合,將「本」字之「十」置於「穴」中,隱寓「大宋」二字。他善畫墨蘭,宋亡後畫蘭都不畫土,人問其故,答曰:「地為人奪去,汝猶不知耶?」鄭思肖自勵節操,憂憤堅貞,令人淚下!他頌菊以自喻,這首《畫菊》傾注了他的血淚和生命!

  • 作者簡介

    鄭思肖(1241~1318)宋末詩人、畫家,連江(今屬福建)人。原名不詳,宋亡後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國姓趙的組成部分。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號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稱菊山後人、景定詩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學上捨生應博學鴻詞試。元軍南侵時,曾向朝廷獻抵禦之策,未被採納。後客居吳下,寄食報國寺。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