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古詩詞句 » 古詩改成小故事

古詩改成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17 08:52:47

㈠ 選一首古詩詞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改寫自《秋思》:
不知不覺,夏日的炎炎已經悄然遠去,蕭蕭的秋風時而灌滿洛陽的街頭巷尾。發黃的樹葉再也不能棲息在樹上舉目遠望了,隨著秋風的吹拂在空中漫無目的的盪漾,不知道自己最後會落到哪個角落、為哪一棵樹來年的生長增添養料。小草的身子也變得枯黃,失去了往日的光澤。候鳥成群結隊的向南飛去,偶爾還會有一兩聲鳴叫劃破寧靜的長空。天氣逐漸轉涼,人們都換上了秋裝。
詩人張籍站在客棧門口,舉目南望——家鄉現在是什麼樣子呢?像往常一樣,他邊看邊想,不知不覺眼睛酸澀,思鄉的傷感不禁又一次侵襲了張籍的心頭。
「秋來了,秋來了……」他喃喃著。說著說著,他又想起了中秋節,愈是想,他愈是傷感,年邁老母的身影,懵懂幼子的聲音, 還有臨行前妻子的叮嚀……
「給家裡寫封信吧,」張籍轉身走回客棧,「別讓家人擔心我。」說寫就寫,他迅速鋪好宣紙,蘸好毛筆,握筆在手。可是,千種思念,萬分掛牽真的不知如何寫起。一支蘸好墨的筆停滯在空中。
「到底寫什麼啊?老母親,愛妻,孩子都還好嗎?」想著想著,張籍鼻子一酸,幾滴苦楚的眼淚不爭氣的流了出來……
第二天,張籍把寫好的信揣在懷中,彷彿那是他的珍寶。找到捎信人,張籍一邊雙手交信,一邊再三叮囑:
「路上定要小心,務必把這信送到家人的手中。」
「 好的,不要擔心。」
捎信人轉身上馬要走,張籍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麼一樣,再一次把信要回,重新拆開,看了又看,還自言自語的說著什麼,最後確保沒有什麼遺漏時,才把信交給捎信人。
捎信人揚鞭催馬,疾馳而去,張籍祥一塑雕像,久久的站立在路邊遲遲沒有離去……

1、原文

天凈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2、翻譯

枯藤老樹昏鴉,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

小橋流水人家,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庄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西風瘦馬。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西下,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斷腸人在天涯。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3、賞析

「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覺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經不能自己。至於成篇可讓人泣不成聲也。最絕處在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寫人之瘦而偏不寫人,由寫馬之瘦而襯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貧。路途跋涉之艱辛。求功名之困苦。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

㈡ 古詩編成的小故事

調停黃梅雨

清朝某年,春末夏初的一天,三位同窗好友約定在酒樓小酌。
細雨霏霏,方生、姚生先至。稍候片刻,劉生也上樓來了,手中的雨傘淌著水,見了兩人便說:「咳,這雨怎麼下個不停?真煩人!」
「這個季節就是多雨啦。」方生介面說,「古人不是早就這樣說了嗎——『黃梅時節家家雨』?」
方、劉兩人,平素就喜歡抬杠。方生話音剛落,劉生馬上反擊:「這個季節未必多雨,古人早就這樣說了——『梅子黃時日日晴』。」
兩人各持己見,爭得面紅耳赤。
「兩位所言,都有一定道理。」姚生歷來是充當調停人的角色,這時他開口了,「不過,還有一句古詩,兩位倘是記得,就不用如此爭辯了。」
「是哪一句?」方劉兩人齊聲急問。
「『熟梅天氣半晴陰』,不是嗎?」
姚生話音剛落,「哈哈哈——」三人一齊放聲大笑起來。
三人言及的詩句,都是出自宋人的詩: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趙師秀《約客》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曾幾《三衢道中》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晴陰。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戴敏《初夏遊張園》

春末夏初,正是梅子黃熟的時候,常是陰雨連綿,人們稱為「黃梅季」、「黃梅天」、「黃梅雨」。歷代寫黃梅雨的詩歌就很不少。如唐末皇甫松的《夢江南》詞: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

江南夜間的瀟瀟梅雨,應和著船上的幽怨笛聲,點染出一種迷離朦朧的美。

又如宋代賀鑄的《青玉案》詞的末尾: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以綿綿不絕的黃梅雨喻「閑愁」,化抽象為具體,又傳神之至,作者因而被號為「賀梅子」。

至於上面三首詩,同是寫黃梅季,但天氣有所不同,那是因為詩人寫的是當時自己的所見所聞。正如唐代的杜牧,在出遊的路上恰好碰上下雨,留下了人們熟悉的「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詩句,但我們不可據此就認定清明節必然有雨(實際上倒應是「天清氣明」之意)。方、劉兩人,都把詩中描繪的景物當做黃梅季節唯一的現象,就失之片面了。而姚生同樣也借一句宋詩來調停:黃梅天不僅有雨,也有晴,而且還有「半晴陰」呢,可不能拘泥於一人一時一地的見聞呀。這樣調停,委婉蘊藉,不失文人之風雅,使雙方在笑聲中止息干戈,可謂妙語嘉言。
同時,我們還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讀古人詩,倘若拘泥不化,是會出笑話的。

㈢ 把古詩《秋思》改成一個小故事100

樹葉黃了,被瑟瑟來的秋風無情地吹源走.客居洛陽城裡的詩人張籍目睹這凄涼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鄉.
他想給家人寫一封信.正要落筆時,心裡卻湧起千愁萬緒.遠離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說的話,有多少想寫的事啊!長期獨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話想傾訴,借這次機會把想說的都寫出來吧!詩人想了又想,終於落筆行書,盡情地講述著自己與家人離別後的事情和自己的心裡話.
信終於寫好了,可詩人的心情還久久不能平靜.他小心翼翼地將信封好,叮囑送信人一定要將信完好無缺地送到家人手裡.可在送信人即將出發之際,詩人又拆開信封,仔細地看了好幾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語.
送信人終於上路了,張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際.後來,張籍就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秋思》.

㈣ 把古詩改寫成散文或小故事

把古詩改寫成現代風格的詩,叫做古詩今譯。通常有兩種方法,1·採用直譯:即盡量忠實於原作;2·採用意譯:可適當發揮翻譯者的合理想像來改寫。其實都知道古詩是不能翻譯的,否則將失去原汁原味。但作為與古人溝通,向經典致敬的一種學習方法,用來練筆還是可取的,千萬別在意人說你亂改經典。一份作業而已,干卿甚事?下面嘗試用意譯的方法改寫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滿輪的月亮湧出來了,

在江與海匯合的波濤上,和春潮共生齊漲。

千萬里春江跳盪著千萬片月光。

江流擁吻江岸,原野上花草散發出醉人的芳香。

月光灑滿岸上林稍,恍若千萬樹梨花競相開放。

流霜般飛動的月色將沙汀白茫茫一片掩藏。

碧澄的天空和碧澄的大地渾然一色毫無纖塵,

宇宙間只剩下孤月一輪在脈脈注視長江。

江畔人眾是誰最先認識月亮?

江月哪年開始照在何人臉上?

人生代代無窮無盡,江月年年始終如一;

不知痴情江月是在等誰,但見流水匆匆告別長江。

青楓浦上離別的愁緒被月夜拉長,

伴著一去不復返的白雲悠悠飄盪。

是誰家遊子站在明月船頭仰望?

月光此刻也應徘徊在思婦樓窗?

妝鏡台上,相思如揮之不去的月色,

玉戶門簾卷不走,搗衣帖上拂還來,

一片愁心寄明月,不能相見也盼能相望。

思婦思君如滿月,但願永遠跟隨在他身旁!

明月千里,鴻雁卻無法傳遞夫君的音訊;

魚龍躍水,滿江波紋激起思婦春心盪漾。

昨夜閨夢,落花繽紛飄下幽潭;

花隨春去,君卻未按歸期回鄉。

落紅無助隨波飄盪,

明月西斜沉沉墜江。

碣石遙望,瀟湘路遠,山重水復不知幾人正在踏月回家?

明月回眸,搖盪離情,春愁纏繞在春江沿岸的相思樹上。

㈤ 關於古詩改寫成故事的。

把詩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這應該就行吧。古詩的話你可以把意思翻譯准確了,然後把前後連起來,在好好寫個開頭和結尾應該就可以了。

㈥ 把古詩改成小故事

把古詩改成小故事
查看全部3個回答
我來答
我來答 查看全部3個回答

熱心網友
2018-11-04

改寫《回鄉偶書》
古時候,在一座小山村裡,有一個唐代詩人名字叫賀知章,賀知章很好學,他最大的願望是考上進士,終 於有 一天,考上了進士。
賀知章拿好了行囊,准備出發了,他乘坐著馬車來到了外地當官,他天天睡覺的時候,都想念著家鄉的父 親和 母親。
光陰似箭,曰月如梭。一眨眼,幾十年過去了,賀知章走到了鏡子看看自己變沒變,他看完後,心想:自己家鄉的口音沒變,但是 自己 的頭發已經白了,我現在老了,家裡人還會認識我了嗎?
有一天,賀知章決定回到家鄉,他把的大官給辭了,然後把他行囊收拾好,就乘坐著馬車回到家鄉,賀知 章日 夜兼程,終於回到了家鄉,他看了看家鄉的風景變沒變,一排排的青山,筆直筆直的,想一排排小士兵一 樣。 山下是一座草坪,草坪碧綠碧綠的。草坪頂上還開放著許許多多的鮮花,鮮花的香氣非常濃,吸引來無數 的蝴 蝶和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特別美麗。草坪旁邊還有一條清新的小河,小河在慢慢地流淌。一座座房 屋整 齊的排列著。賀知章想:家裡的景色還是原先那麼美麗,一直都沒有變化。
賀知章有看到了許多小朋友正在玩耍,他走到小朋友的面前,小朋友們看到了一個陌生人,就又微笑著說 :「 您從哪來呀?」賀知章聽完,心想:自己回來的太晚了,家鄉里的人都不認識我了。他很傷心
笑問客從何處來。

㈦ 把古詩(秋思)改成一個小故事

在一個寂靜的夜晚,張籍吃完了晚飯,坐在小院里欣賞皎潔的月光,圓圓的月亮高高地回掛在天答上,給暗暗的大地增添了無限生機。

他看著看著,忽然一陣秋風吹來,張籍冷得直打顫,他只得回到屋裡,從衣櫃里找出了一件臨走時母親給他縫的舊棉襖。

他看著棉襖就想起了他年邁的母親,於是,他就拿起毛筆在紙上寫到:母親,您的身體可好?天氣漸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著涼。請您別擔心我,我過得很好。今年家裡收成還好吧?……好象有許多話要說,但又不知從何說起。

第二天,太陽剛爬上山腰,張籍就把信交到王三手裡。

王三正准備和他告別的時侯,張籍又把信拿回來,拆開後反復檢查了一遍,又添上了一句:你們要快樂的過好每一天,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不開心……寫完這些,張籍才將信交給了王三,王三騎著馬,飛奔而去。

張籍看著遠去的王三,心裡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媽媽可以看到自己的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麼時侯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呀。

㈧ 把古詩改寫成小故事

秋思
張籍出身寒微。幼年家貧,年紀很小,就遠離故鄉,到二十五、六歲時,已經歷了浪跡天涯的羈旅生活。常年四處奔波、漂泊異鄉。
在一個寂靜的夜晚,張籍吃完了晚飯,坐在小院里欣賞皎潔的月光,圓圓的月亮高高地掛在天上,給暗暗的大地增添了無限生機。
他看著看著,忽然一陣秋風吹來,張籍冷得直打顫,他只得回到屋裡,從衣櫃里找出了一件臨走時母親給他縫的舊棉襖。
他看著棉襖就想起了他年邁的母親,於是,他就拿起毛筆在紙上寫到:母親,您的身體可好?天氣漸冷,您要多加衣服,以免著涼。請您別擔心我,我過得很好。今年家裡收成還好吧?……好象有許多話要說,但又不知從何說起。
第二天,太陽剛爬上山腰,張籍就把信交到王三手裡。
王三正准備和他告別的時侯,張籍又把信拿回來,拆開後反復檢查了一遍,又添上了一句:你們要快樂的過好每一天,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不開心……寫完這些,張籍才將信交給了王三,王三騎著馬,飛奔而去。
張籍看著遠去的王三,心裡既是喜,也是悲。喜的是,媽媽可以看到自己的信了;悲的是,不知到什麼時侯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呀。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天日暖玉生煙。

一個海邊姑娘叫明月,翩翩公子叫暖日。
然後一段離奇的愛情故事。
姑娘泣淚成珍珠,男子化為輕煙一縷。

㈨ 把古詩秋思改寫成小故事,

把古詩秋思改寫成小故事,示例:

在很久很久以前,唐朝有位詩人名叫張籍。因為他博學多才,所以考中了狀元。之後,由於他的出類拔萃,深得皇上的重用。有一天,皇上下旨讓他到洛陽城去辦一件大事。張籍不得不離開家鄉,不得不離開他那年邁的老母和賢良淑德、年輕美貌的的妻子。臨走時,他的老母淚流滿面地說:「兒啊,你要早點回來。」他的妻子說:「相公,早去早回。」張籍依依不捨地走上馬車,他回頭望著自己的老母和親子,直到看不見她們才回過頭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日子一天天如流水般過去了。兩個月後的一天,張籍外出散步,他走在田野里,欣賞著美好和諧的景象,一陣涼爽的秋風吹來,讓他不禁思念起故鄉來。於是,他趕緊跑回他在洛陽城裡住宿的客棧,想寫封信給遠在家鄉的親人。提起筆來,千言萬語湧上心頭,一時之間不知從何起筆。略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他奮筆疾書,一口氣寫了足足9張紙,他把自己的悲歡離合,把自己離家以來方方面面的情況和處境都寫在了上面。

封好信以後,他把信交給送信人。送信人轉身剛剛要走時,他又擔心匆匆寫好的信會有什麼遺漏的地方。他又說:「請您再等一會,讓我再看看我的信,好嗎?」送信人把信還給了張籍。於是,他拆開已封好的信查看。看完後,他長長地噓了一口氣。又把信封好交給了送信人。送信人走後,他高聲吟到: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做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秋思》是唐代著名詩人張籍的鄉愁詩。這首詩通過敘述寫信前後的心情,表達鄉愁之深。它寄深沉於淺淡,寓曲折於平緩,乍看起來,寥寥數語,細細吟味,卻有無窮意味。

1、原文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做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2、譯文:

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遊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麼樣了;

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

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

3、賞析

第一句交代「作家書」的原因(「見秋風」),說客居洛陽城,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卻有含蘊。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彷彿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百卉凋零,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作客他鄉的遊子,見到這一切凄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的孤孑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於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很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彷彿,當他「見秋風」而起鄉思的時候,也許曾經聯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於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託思家懷鄉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很深切強烈的鄉思中又增添了欲歸不得的悵惘,思緒變得更加復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欲」字緊承「見秋風」。這「欲」字頗可玩味。原來詩人的心情是平靜的,像一泓清水。秋風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陣陣漣漪。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心裡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行文順暢自如,一氣流貫,然而句末「意萬重」三字,忽又來一個逆折,猶如書法上的無垂不縮。因此這里詩人的感情並未順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開掘。這種手法,看似尋常,實極高超。詩人因見秋風而生鄉思,於是欲作家書,可是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寫起。「意萬重」,乃是以虛帶實。劉禹錫《視刀環歌》雲:「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萬重心」、「萬重意」,俱是極言思想感情的復雜。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個有生活經驗的讀者,都能體會得到。因為是「意萬重」,這家書怎麼寫呢?寫了沒有?作者沒有明言,讓讀者去想像,這就叫做含蓄不盡,耐人尋味。

三、四兩句,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剪取家書就要發出時的一個細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既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深厚豐富的情意和難以表達的矛盾,加以時間「匆匆」,竟使這封包含著千言萬語的信近乎「書被催成墨未濃」(李商隱《無題四首》)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時候,卻又忽然感到剛才由於匆忙,生怕信里漏寫了什麼重要的內容,於是又匆匆拆開信封。「復恐」二字,刻畫心理入微。這「臨發又開封」的行動,與其說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開封驗看檢查的結果也許證明這種擔心純屬神經過敏。)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如果真以為詩人記起了什麼,又補上了什麼,倒把富於詩情和戲劇性的生動細節化為平淡無味的實錄了。這個細節之所以富於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於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礎上產生的。並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現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寫進詩里。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因此,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復恐匆匆說不盡」的情況下來寫「臨發又開封」的細節,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模寫。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題張司業詩》),這是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的評論。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似乎可以作為王安石精到評論的一個生動例證。

全詩一氣貫成,明白如話,樸素而又真實地表達遊子的心態。在消息傳達不便的封建社會,長期客居異地的人常有類似的體驗,一經詩人提煉,這件極平常的小事、極普通的題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義。後人每每讀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嘆,所謂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4、作者簡介: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祖籍吳郡(今江蘇蘇州),生長在和州(今安徽和縣),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長於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他的五言詩和近體詩,有些亦不乏深意。著名詩篇有《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