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學古詩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2. 適合幼兒學的唐詩
1、《春曉》——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釋義: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來只聽到到處有鳥兒啼叫。想起昨夜裡風聲緊雨聲瀟瀟,花兒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2、《靜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釋義: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3、《詠柳/ 柳枝詞》——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釋義: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4、《詠鵝》——唐代: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釋義:白天鵝啊白天鵝,脖頸彎彎,向天歡叫。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5、《登鸛雀樓》——唐代: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釋義: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3. 育兒從新生寶寶做起,適合做早教的古詩有哪些
挑些比抄較簡單、詞意好理解的古詩給寶寶。比較經典的有李白的《靜夜思》、《早發白帝城》、《夜宿山寺》等等,但是新生兒的話,不建議給寶寶念古詩,1歲以內是寶寶的視覺、聽覺發育期,古詩的發音不適合教低齡的寶寶。
4. (育兒)我做錯了嗎——小孩古詩作業不肯背,還發脾氣把自己的一張卷子揉成一團,我警告他再這樣我就撕
家長做錯了,小孩年紀還小,你這樣做會讓他產生逆反心裡,越來越不喜歡被古詩,你要讓他首先喜歡上背書這件事的。 建議看看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這本書,是育兒的書,我看過,啟發挺大的,像孩子不喜歡背書,是很正常的事情,你要想辦法讓孩子喜歡上背書,而不是用自己的權威逼迫孩子。
5. 幼兒園學的五十首最簡單的古詩
一、《詠鵝》
作者:(唐)駱賓王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譯文:「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劃著清波,就像船槳一樣。
二、《春曉》
作者:(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譯文:春天睡醒不覺天已大亮,到處是鳥兒清脆的叫聲。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三、《梅花》
作者:(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譯文: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四、《春夜喜雨》
作者:(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濃濃烏雲,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明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滿城必將繁花盛開。
五、《秋浦歌》
作者:(唐)李白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譯文:爐火照徹天地,柴煙中紅星亂閃。冶煉工人在明月之夜,一邊唱歌一邊勞動,他們的歌聲響徹了寒峭的山谷。